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
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十三十四行赏析

莎士比亚的第73首十四行诗是经典中的经典,它探讨了时间对爱情的影响,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爱情永恒的思考。
这首诗的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是一篇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学作品。
在这首诗中,莎士比亚通过对秋天、日落和烧尽的燃烧火堆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沉思。
他使用了“黄昏之际”的意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促。
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描绘,使得诗中的爱情更加珍贵和宝贵。
莎士比亚通过“与你相处的时光越来越少,但每一刻都更珍贵”的表达,强调了爱情在时间冲刷下的坚定和持久。
在接下来的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莎士比亚继续通过对火堆的描绘,表达了爱情在时间中的坚韧和永恒。
他用“灰烬”和“冷而黑暗”的词语,暗示了生命的枯萎和逝去,但又通过“热望的旧时光”的表达,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坚持。
这种对爱情的坚守和追求,使得诗中的爱情更加真挚和深刻。
总结来说,莎士比亚的第73首十四行诗通过对时间、生命和爱情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
诗中的意象优美,情感丰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面对岁月流逝和生命短促的挑战下,诗中的爱情依然坚定和持久,表现出了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这首诗浪漫而深刻,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对我来说,莎士比亚的第73首十四行诗是一首让人陶醉、发人深省的作品。
它让我反思了人生的短暂和爱情的珍贵,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并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而努力不懈。
它的意境深远,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使我对爱情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首诗将永远在我的心中留下独一无二的位置,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
写到这里,我希望你能够通过我的文章,深入地理解莎士比亚的第73首十四行诗,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
愿你也能从中得到启发和感悟,让这首诗成为你人生中的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莎士比亚在他的第73首十四行诗中展现了对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引人深省。
这首诗中的意象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促,同时也呈现了爱情的坚韧和永恒。
诗中的情感和意境让人感到无比动容,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译文探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原文译文探析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一直被世人推崇。
他的十四行诗(sonnet)尤为著名,这些诗歌探讨了爱情、时间、美丽和死亡等永恒的主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原文及其中文译文,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莎士比亚的第一首十四行诗,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一》。
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这首诗歌采用了抑扬格的形式,每行由十个音节组成。
莎士比亚通过这种形式的诗歌,表达了对美丽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中他说“我们渴望美好的事物能够繁衍,这样美丽之花永不凋谢。
但是随着时光流逝,其越成熟的身影消逝,而他的后代要承载其记忆。
但是你呀,被局限在自己明亮的双眼里,用自我实质的燃料来滋养你的光芒,使得丰富之处变成了匮乏,你是你自己的敌人,对自己太残忍。
”莎士比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丽的追求,以及对个体自我局限的思考。
对于这首诗歌的中文译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译者对文章语言美感的运用,使得诗歌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失去原有的意境和氛围。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同样采用了抑扬格的形式,每行也由十个音节组成。
诗中莎士比亚表达了对爱人美好容颜的赞美以及对其永恒之美的祝福。
他说:“我要拿你和夏日作比较吗?你比夏天更可爱更温和:狂风能把五月里娇嫩的花蕾摇得摇摆;夏季风光太短促了。
时而天国之眼的光线太过灼热,经常神色黯淡;任何美景都有它的凋残时刻,无论是偶然或是自然因素的干扰。
但是你的永恒夏日永不凋谢,不会失去那属于你的美;死亡也不能夸耀你在他的阴影下徘徊;当你在永恒的诗行里,与时间一同成长,只要人类能喘息,眼睛还能看,你就会永世长存,这首诗也会永存,并为你赋予生命。
”这首诗歌充满了对爱人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作者的深情厚爱。
对于这样一首表达深情的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语言功底和艺术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他们需要将原文中的美感和情感完整地传递给读者,使读者在欣赏翻译诗歌时能够感受到原诗所传达的深厚意蕴。
哈姆雷特14行诗赏析

哈姆雷特14行诗赏析
1.引言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的14行诗更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本文将对哈姆雷特中出现的14行诗进行赏析和解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象征意义。
2.第一首14行诗
在哈姆雷特中,第一首14行诗位于第一幕第五场,哈姆雷特在见到幽灵父王的时候,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得以表达。
这首诗表现了哈姆雷特对父亲的爱和怀念,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复仇任务的不确定和恐惧。
3.第二首14行诗
第二首14行诗出现在第二幕第二场,哈姆雷特向玩笑频繁的波洛尼厄斯借游戏曲剧困扰他。
这首诗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哈姆雷特对波洛尼厄斯的嘲讽和不满,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伪装和虚假的厌恶。
4.第三首14行诗
第三首14行诗出现在第三幕第一场,哈姆雷特对王朝和人性的深度思考得以表现。
诗中他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欺骗的本质,并对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感表示了痛苦和愤怒。
5.第四首14行诗
第四首14行诗出现在第四幕第四场,哈姆雷特对温蒂尔的死亡表达了悲痛之情。
他通过这首诗来反映对死亡的思考和追问,以及对温蒂尔所扮演的角色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6.结语
哈姆雷特中的这些14行诗通过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两面。
它们不仅是诗歌创作的杰作,更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亮点之一。
阅读并赏析这些诗歌,能够更好地理解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感受到莎士比亚独特的艺术魅力。
认知隐喻的视角赏析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

认知隐喻的视角赏析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1. 引言在文学作品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来表达抽象、深刻的意义。
而在认知科学中,认知隐喻则是指人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的心理模型。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十四行诗也被广泛地研究和赏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认知隐喻的视角,来赏析莎士比亚的第73首十四行诗,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2. 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赏析这首诗以老年和生命的衰败为主题,通过秋天树叶的凋零、日蚀的渐变,表达了人的生命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走向衰老和末日。
在这些描述中,莎士比亚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生的现实,这就是典型的认知隐喻。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和比拟,莎士比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引发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3. 认知隐喻在诗中的运用在这首诗中,莎士比亚运用了大量的认知隐喻,通过对季节更替、自然现象的描绘,来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黄昏之阳”传达了衰老的概念,“寒冬”则暗示着生命的枯萎,“残阳”象征着生命的残缺,这些都是认知隐喻的运用。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景象相联系,莎士比亚巧妙地引导读者思考,让他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来深刻理解生命的意义。
4.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莎士比亚第73首十四行诗的赏析,我们不仅对诗歌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认知隐喻的认识。
认知隐喻让人们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来理解抽象概念,这种心理模型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关注认知隐喻的运用,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修辞功力。
5. 个人观点个人而言,在赏析莎士比亚的诗歌时,我更加注重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共鸣。
认知隐喻的视角让我更深入地理解诗意,也更易于将诗歌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更多地运用认知隐喻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文章质量,并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挖掘,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鉴赏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鉴赏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极高,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鉴赏:
1.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语言简练、清新明快、形象生动,体现
出诗人优美的语言艺术和形象描绘能力,让人感受到高超的文学魅力。
2.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和人生观,对人文精
神和人性探究表现得深刻感人,教人思考人生哲学问题。
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虽是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但诗人巧妙地
结合了社会时代背景和情感表达,融合出作品的更为广阔的意义和深度。
4.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既注重抒发情感,又强调诗意的统一和整
体性,力图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艺术技巧,展现出文学价值的最大化和丰富性。
综上所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鉴赏价值,在阅读和欣赏中,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和情感的表达深度,同时积极思考和发掘作品在文学、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意义和价值。
赏析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也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系列中的代表之作。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了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从其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探究其魅力所在。
1. 结构分析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采用了典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结构,即三个四行组成的三重四行联结构加上最后的两行组成。
这种结构被称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或者“莎士比亚诗体”。
每个四行是一个意象和思想完整的单元,整首诗共有三个意象,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
2. 语言风格莎士比亚以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而备受称赞。
在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和意象,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
他的诗句简练、优美,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3. 情感表达在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颂扬,同时反映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动人的语言,将爱情的美好与时间的无情相结合,表达了对永恒美好的追求和珍惜。
整首诗用“你”和“我”交织,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爱情的信仰。
4. 意象赏析在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运用了许多意象来赞美爱情和探讨永恒。
“你的美丽”、“夏天的一天”、“时间的倒流”等意象,都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永恒。
这些意象在诗中起到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5. 主题探讨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主要探讨了爱情、美好与永恒的主题。
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永恒美好的追求。
与此他也深刻地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从而给予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通过对其结构、语言、意象、情感和主题的赏析,我们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首诗的魅力所在,也更深刻地领略了莎士比亚伟大的艺术魅力。
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十四行诗《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被誉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对这部作品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让我们从作品的表面内容入手。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描写爱情、奇遇和魔法的喜剧,剧情发生在古雅典和仙境之间,有多重情感纠葛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莎士比亚通过此剧展现了对爱情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审视。
作品中不乏精妙的对白、绚丽的意象和精巧的结构安排,展现了莎士比亚在诗歌和戏剧方面的卓越才华。
深入挖掘,《仲夏夜之梦》所包含的主题是多元丰富的。
爱情是贯穿整部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
莎士比亚通过不同人物的爱情经历,揭示了爱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探讨了爱情和婚姻的真谛。
作品中的魔法元素也十分引人注目,代表了人们心中的梦幻与幻想,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作品中还融入了角色的身份认同、社会等级与地位、性莂关系等主题,使得整部作品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在对《仲夏夜之梦》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中,笔者深受启发和感动。
莎士比亚通过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精细观察,更是将深刻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其中。
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智慧和趣味,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又真实的世界中。
在笔者看来,作品中对爱情、幻想和现实的交织,对人性的揭示以及对社会道德的思考,都是至今依然具有启迪意义的。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更是对人类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生动描绘。
通过对这部作品深入挖掘,我们可以感受到莎士比亚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洞察,对爱情、幻想和现实的交织,以及对社会道德的思考。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们有幸能够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领略到这样一种永恒的美丽与智慧。
写手注:此为知识格式文章,内容主要以序号标注,总字数超过3000字,深度和广度兼具,完整展示了对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的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诗作分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诗作分析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诗是一首赞美年轻朋友的诗,同时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这首诗分为三部分:引言、矛盾和解决矛盾。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诗人表达了他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他把朋友比作夏天的美好,认为朋友的美丽和魅力就像夏天一样灿烂和耀眼。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夏天的美好,比如“你的永恒夏季定会在诗中发扬”。
这里,诗人使用了“永恒夏季”这个比喻来形容朋友的美丽和魅力,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无限赞美之情。
二、矛盾然而,在诗的第二部分,诗人引入了一个矛盾。
他写道,“尽管篡改大自然的定规,你还是会衰老”。
这里,诗人指出尽管朋友现在年轻美丽,但是时间是无情的,朋友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老。
这个矛盾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三、解决矛盾在第三部分,诗人试图解决这个矛盾。
他提出了一个假设,“但你的不朽将超越人的命运”。
这里,诗人认为朋友的美德和才华将使他/她在人们的心中永存不朽。
诗人认为,尽管时间会摧毁人的肉体,但是人的精神和美德将永存不朽。
诗人接着写道,“当自然的岁月悄然流逝,你的美将留在诗篇里”。
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诗歌的信仰,认为诗歌可以使人的美德和才华永存不朽。
最后,诗人总结了他的观点,“只有美德才能流芳百世”。
这里,诗人强调了美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美德才能真正使人永存不朽。
四、主题和意义这首诗的主题是时间和生命的短暂以及美德的不朽。
诗人通过对朋友的赞美和忧虑,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的感慨。
然而,他也指出美德和精神可以超越时间和生命的限制,永存不朽。
这首诗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和生命,追求美德和精神的不朽。
五、艺术手法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对比和象征等。
诗人通过比喻将朋友比作夏天的美好,突出了朋友的美丽和魅力。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引入了矛盾,指出时间是无情的,朋友也会衰老。
最后,诗人通过象征将诗歌视为美德和精神的不朽载体,强调了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汪玉枝周淳(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市200062)
摘要: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最伟大的剧作家及杰出的诗人。
他的文学成就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的地位无人能及。
人们尊称他为莎翁或大文豪,他作品里所用到的词汇比英国任何一位作家都要多,并且还自创了一些词语和表达法,丰富了英语言。
其语汇表达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及。
且不提他的剧作,单单欣赏他的十四行诗已令读者叹为观止,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极大地影响了他那个时代甚至于如今的文人和文学爱好者,给了他们真、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关键词:十四行诗;真、善、美;赏析;明珠
一、引言
莎士比亚是全世界众多读者耳熟能详的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时代的杰出剧作家。
他那广为传播的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以及四大悲剧:《汉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佩斯》可谓脍炙人口,有口皆碑。
他在英国文坛的地位犹如中国清朝的文豪曹雪芹,所以大量的莎
学研究及红学研究文献曾出不穷,浩瀚如海。
但是,也有很多读者只知道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剧作家,却不知他还是一位在十四行诗方面无人能媲美的大诗人。
他的十四行诗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共154首,前126首是献给厚待他的一位金发少年,也就是骚桑普顿伯爵或宾勃鲁克伯爵;后28首是写给一位神秘的“黑肤女郎”的。
这位黑发黑肤背叛爱情的女郎究竟是谁,为何引得诗人频频献诗于她,一直都是个谜。
至于她是真实人物还是作者的杜撰,无人能解。
莎翁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独到,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莎士比亚在运用这个诗体时,极为得心应手,体现了他语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张弛有度等特色。
最为精妙的是全诗的最后两行,往往构思奇妙,语出惊人,既是全诗最关键的部分,又自成一联警语格言,可谓匠心独运。
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巅峰,当得起空前绝后的美名。
十四行诗的写作发生在作者创作的中期,体现了诗人对爱情和友情抱有坚定的信念,同时也反映了其中期成熟阶段的凝重与沉稳并带有深沉的忧郁。
文学史上,十四行诗分意大利式或彼特拉克式,由前面的八行组和后面的六行组建,押韵的方法是abba abba cde cde。
英氏的十四行诗可分为三个四行组和最后一个两行组
构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偶句,是最有分量的两句,起到了化龙点睛的作用。
押韵格式为abab cdcd efef gg。
由于莎翁娴熟的运用与创新,取得了无人能及的效应,因此,在英国,十四行诗又被称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其他诗人纷纷效仿。
本文旨在通过其三篇代表诗作的赏析,再现大师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特色,并从中获取心灵的启迪和极大的精神享受。
二、我的诗会使你的生命永存
让我们首先来欣赏他那首广为颂扬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
我怎能把你比作夏天,
你比它更可爱、更温婉:
狂风把五月娇嫩的花蕊摧残,
夏季时光匆匆,总是如此短暂:
有时炽热异常,像上天灼烧的眼,
它那金色的面容常飘忽闪现。
再美好的事物也终将凋残,
随时间和自然的变化而流转。
但是你的夏日会永远鲜艳,
你将永远拥有这俊美的容颜。
死神也无法夸口让你在它的阴影里逗留,
当你在这不朽的诗句中永远地生息留守:
只要人类还在呼吸,只要眼睛还在阅读,
我这首诗就会存在,你的生命就会存在。
这首诗的主题是讴歌美,讴歌文学。
诗人起先认为夏天是美好的,夏日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可供赞美,如娇艳的玫瑰、葱绿的草坪、金黄的麦穗、繁星满天的夜空。
但转念又一想,夏天也有很多的缺陷,例如:有时大雨倾盆,把人淋成落汤鸡;有时烈日炎炎,晒得人酷热难耐;有时狂风骤起,把娇嫩的花蕾残害;所以夏日是不完美的,更何况季节短暂,时光稍纵即逝。
诗人由此感叹:人生苦短,如同朝露,去日苦多,美好的人和事物都难逃死亡的宿命。
但是朋友啊,你的夏日会永远鲜艳夺目,你俊美的容颜会青春永驻,令死神也无可奈何!为什么有这样永恒美貌的存在呢?因为我的诗句就具有这样的魅力。
只要人世间能有人鉴赏文采,只要有人尚在呼吸,眼睛还能阅读,这首诗就会流传,就能教你以及你的美永存。
很多人都以为本诗歌是赞美一位女性的青春美貌的,其实不然,因为前面已谈到过莎士比亚的前126首十四行诗是献给一位美貌出众,前程似锦的少年的,也就是那位伯爵,他很可能就是莎士比亚的资助人。
诗中表达了他对于英俊少年的爱戴和羡慕,并且敦促他赶紧结婚,让子孙后代继承他的美德,警告他时不我待:花好堪摘直须摘,莫待花落空摘枝。
显而易见,诗的最后两行是全诗的妙句(Punch Line ),是
精髓所在。
莎翁十分善长于应用这种形式,字里行间无不突显自己流芳百世的不朽诗篇,也就是他的咏诗文采,这才是一个美好身躯的荣华与美丽能够恒久不衰的保证。
所以,他在塑造友人完美形象和颂扬美的同时所真正讴歌的是人的智慧,体现了他深邃悠远的人文主义思想。
假如说莎翁的十四行诗是英诗中的王冠,那么其第十八首便是这王冠上璀璨耀眼的明珠。
诗歌中,诗人联想恣意流畅,比喻贴切鲜明,语言跌宕起伏,节奏激越铿锵,全诗既精雕细刻,更语出天成。
其艺术风格和魅力令人叹为观止,望尘莫及。
三、爱江山更爱美人
让我们再来赏析他的十四行诗的第29首。
受尽命运的浩劫、世人的白眼,
我独自哀伤这飘零的身世,
徒用无益的呼吁惊动那耳聋的苍天,
顾影自怜,诅咒自己命运悲惨,
一心羡慕他人前程璀璨。
想有他的仪表堂堂,想有他的交友宽广,
羡这人才华横溢,慕那人文采飞扬,
独独自己这边一无所长;
思去想来几欲把自己看轻,却猛然间想起了你,
就像破晓时的云雀,从阴霾的大地腾空而起,
展开羽翼高歌于浩瀚的天宇;
思卿至爱,心中生出财富无限,
纵帝王屈尊就我,不与换江山。
诗歌中的男主人公分明在叹息自己悲惨的身世,诅咒自己飘零如浮萍的凄苦命运。
诗人倾诉说:每想到命运不济,受人们白眼,我独自哀伤自己在世上随波逐流,哭泣着去哀求苍天,可是它却装聋作哑不予回答。
我形单影只,顾影自怜,诅咒自己的命运,我真是一无是处,无一专长,我活在这世上唯有忧伤。
多么希望我成为另外一个人,像他那样富有锦绣前程,像他那样眉目清秀,拥有众多的友人;很想有这人的本事、那人的学识,可这一切我都一无所有。
正当我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之时,我有幸想到了你。
于是我的心灵如同云雀破晓时分从阴沉沉的大地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