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共60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ppt精品课件12

【高中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ppt精品课件12
语文· 必修3(粤教版)
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
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栏 目 链 接
1.走近作者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
京大学化学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科普 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 文联名誉主席。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是《十万个为 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
课 文 导 读 化学性质的数据与资料的工作。1959年美国太空总署 (NASA)的大型液化氢气制造厂在加州完成。1968年美 国的医学博士库波利用低温外科手术首次进行脑癌开刀 手术,并获得成功。作者为帮助读者了解超低温会带来
栏 目 链 接
哪些现象,让读者了解科学知识,而写了此文。
课 文 导 读
3.文体常识
栏 目 链 接
C.几只猴“爸爸”坐在秋千板、跷跷板上悠然自得 的 .... 神态,让参观游客忍俊不禁。( √ )
预 习 检 测
4.辨析近义词
(1)反映· 反应 [辨析]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
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①指受到刺激而引
起的相应活动;②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③事情引 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栏 目 链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悠然:闲散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欢 畅。形容悠闲而舒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 习 检 测
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 以面目全非 的感觉。( × ) .... B.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副其实 。( √ .... )

【最新】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科学小品2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课件粤教版必修3

【最新】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科学小品2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课件粤教版必修3

佳妙点评
பைடு நூலகம்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1.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到 160℃,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 寒宫”。 点评:这句话用数字说明方法说明月亮背面的最低气温,以印证上文。 写月亮令人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让人产生了神奇的遐想。而超低 温与“广寒宫”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冷”。“名副其实”是说名声与实际相符 合,“广寒”也就是无边无际的寒冷包围着周围的一切,由此联想到“超低温” 顺理成章。
自主梳理
1
2
3
2.写汉字
词语 yí ng 火虫 yí ng 光屏 坟 yí ng 石 là là月 cù栗 易错字 萤 荧 茔 蜡 腊 醋 词语 锻 lià n 干 lià n 挑 jiǎn shè氏度 niè足 niè子 易错字 炼 练 拣 摄 蹑 镊
文本助读
自主梳理
1
2
3
3.解词义 闷葫芦: 课文中指密封而摇起来声响不清脆的葫芦。可用来比喻极难 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还比喻不爱说话的人。 小巧玲珑: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悠然自得: 生活闲散舒畅,恬淡自足。悠然,闲散舒适的样子。自得,内 心得意欢畅。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误区警示:易混词为“面目一新”。二者都有“外表有很大的变化”的 意思。“面目一新”是“样子完全变新”的意思,指变好,含褒义;“面目全非”指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佳妙点评
深思细研
文脉图解
独具慧眼
2.水银在常温下,是闪耀着银光的液体。可是,如果你把水银温度计伸 进液态空气,水银柱一下子就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 点评: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举水银在超低温环境里变得面目全非 的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金属在超低温世界里出现的奇妙现象。水银温度 计是生活中常见的日用品,人们对它的特点了如指掌,它是液态,随着温度的 变化而变化,而且很敏感,会显示人体温度的变化,那么它在超低温的情况下 的变化是人们最想知道的,看到“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这么形象而又清 楚的比喻,我们在懂得知识的同时,也会为作者的细腻描述喝彩。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 2.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必修3课件 2.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30-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2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到-160 ℃,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宫
”。
远离太阳的海王星,那就更冷了,温度低到-229 ℃。
,海王星也不算最冷。有人以为,热可以高达几千、几万
几千万
摄氏度,冷
可以低至零下几千、几万甚至几千万摄氏度。然而,
-10-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2)消失 消逝 ①人们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用金属铅做成圆环,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 超低温中,这时,金属铅的电阻就_消__失__了。 ②转过那道弯,火车的隆隆声渐渐_消__逝__了。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指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 以至没有。但这两个词语的侧重点不同。“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远失 去了或很快失去了。“消逝”则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16-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3.铅变得非常“倔强”,富有弹性,你一松手它就弹回去,恢复原状。一个铃 铛如果用铅做的话,在常温下摇起来像个闷葫芦,但是用液态空气浸过以 后,摇起来却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 点评:这两句话突显了本文表述生动、妙趣横生的特点。这里是说铅的变 化,运用了比喻、比拟、对比的修辞手法和想象描写,说明准确形象,有声 有色。用“倔强”形容超低温下铅的状态,既巧妙地说明了事物的变化,又 生动风趣,赋予事物以人性。“闷葫芦”和“银铃般清脆的响声”的对比, 揭示了超低温这种现象下事物会发生本质的变化的道理。
-12-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13-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点亮你的慧眼
-14-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1.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到-160 ℃,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 宫”。 点评:这句话用数字说明方法说明月亮背面的最低气温,以印证上文。写月 亮令人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让人产生了神奇的遐想。而超低温与 “广寒宫”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冷”。“名副其实”是说名声与实际相 符合,“广寒”也就是无边无际的寒冷包围着周围的一切,再联想到“超低 温”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课件粤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课件粤教版必修
人们测得了零下67.8℃的最低温度,这一次真正有了世界寒 极的称号。2013年1月22日,俄罗斯小村庄奥伊米亚康的绝
对最低气温达到-71.2℃。最低温在北极又有新突破。Fra bibliotek第二单元
科学小品
1957年5月,位于南极“极点”的美国安莫森-斯考托观测
站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里的最低气温降到零下73.6℃
因而世界寒极由北极迁到南极去了。同年9月,这个观测站 又记录到了一个更冷的零下74.5℃的温度。
◆ 背景呈现 ◆ 本文作于上个世纪末,当时正是超导研究获得重大突破的时 候。超低温是一个普通人无法接触到的世界,其中存在着许 多超出人们常识的奇妙现象。本文作者抓住了这点来做文章, 善于从普通人的常识出发来引出超乎人们常识的奇特现象,
从而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文章趣味横生,
把抽象的事理说明得生动可感。
3.词语辨析 (1)关注· 关心 关注:有对某件事、某群人牵挂、关心、注意的含义,一般
作书面用语。
关心:有对某个人、某件事牵挂、注意、爱护(对人)的含义 可作书面用语,也可作口头用语。
例:前段时间,黄浦江漂浮的死猪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 关注 _____________ ;近日,上海市发现的H7N9确诊病例又让
1.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奇妙之处? [名师指津]答题区间分别为第一部分和第二三部分,结合文 中列举的示例,概括说明其特点即可。 我的理解:(1)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冰雪不足以言冷” 北极和南极不算最冷,海王星也不算最冷,绝对零度是冷的 极限——-273.16℃。零下一二百摄氏度,就叫超低温。
(√?
×?)地行走在宽阔的马路上。
参考答案:(1)减弱:指气势、力量等变弱。此处是疲劳程度 减少,应该用“减轻”。(2)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

名师精编--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课件(粤教版必修3)

名师精编--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课件(粤教版必修3)
/liú/lì/ná
(2)xiě/xuâ/juã/juâ
2.(1)萤 荧 (2)倔 崛 (3)浸 侵
3.释词义 (1)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指可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自主预习 1.注字音 (1)倔____强 分馏____
血 (2)血 . 血 .
氦____气 醋栗____
淋淋 缘
倔 倔 . 倔 .
jué (2) jué
浸____泡 镎____
强 脾气
n jì (3) 入qīn
2.写汉字 nɡ 火虫 yí (1) nɡ 光 yí
(2)“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会像萤火虫似的射 出荧光。鸡蛋射出的荧光是浅蓝色的,石蜡射出的荧光是 浅绿色的。”这两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什么 好处?
答:这里举了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变化的例子, 说明超低温世界里的奇妙现象。“像萤火虫似地”比喻形 象生动。人们在生活中不容易看到超低温世界里的情况, 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打比方,那种奇妙的现象就如同出 现在眼前,活灵活现,易于理解。
写作背景
1961年,五本一套的《十万个为什么》首次出版发行。
在以后的40年里,一次次修订,一次次增补,成为家喻户晓 的科普畅销书。而当年这套书最年轻的作者叶永烈,也成了 家喻户晓的畅销书作家。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科普说明文,
题目明确点出了说明对象——超低温现象,前面冠以“奇妙”
二字,点明了说明对象的一个突出特点,妙趣横生、引人入 胜。课文正是围绕“奇妙”二字来介绍低温科学知识的。
(2)形容数目很少。

高中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二单元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粤教版检测:第二单元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含答案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高尚。

自古以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科学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使科学水平逐渐提高,使新的科学技术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就摆脱不了农业社会的贫穷与落后;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的电子时代和丰富多彩的舒适生活。

【课内挖掘】1.作家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超低温世界的奇妙现象,也预测了超低温技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美好前景。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的发展是由无数的科学家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来推动的,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探索,这教育我们要打破权威、清除迷信和愚昧,高举科学的旗帜继续探究完成未知的重任。

[写作运用]适用于“科学与人类文明”“探索无止境”“科技的力量”等话题。

2.不久,又有人发现,铅在超低温下,电阻也会消失。

人们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用金属铅做成圆环,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中,这时,金属铅的电阻就消失了。

人们在金属环上通了电流,然后截断电流,把整套仪器封闭起来。

经过两年半以后,人们再把仪器打开,发现金属环里的电流仍在流动,电流强度没有明显的减弱!现在,人们发现,不只是水银、铅具有超导性能,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时也都具有超导性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它在-263.94℃就显示了超导性能,比其他纯金属、合金显示超导性能的温度高。

[写作运用]适用于“发现”“循序渐进”“执着”“追求”等话题。

【课外运用】示例一:我们问天问地,从包罗万象的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得到灵感。

18世纪中叶,维也纳一名叫盎布鲁格的医生诊治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始终查不出症结所在。

病人死后,经过解剖尸体才发现胸腔内挤满了脓水。

他问自己,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最后他从用手指关节敲击酒桶的情景上得到启发,探索出胸部疾病和叩击音变之间的关系。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版必修3课件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共56张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版必修3课件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共56张

作业
• 根据课文内容,为一本简明科 学词典撰写“超低温现象”条 目,不要超过200字。
示例
• 超低温现象是一种事物处在零下一二百摄 氏度的温度(最低温度—273.16℃)中,随 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的和常温状态下色 彩、质地、柔韧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的 奇妙的现象。超低温下事物的 这些性能的 变化对于从事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方面 有重要作用,可以广泛地应用在钢铁工业 、农业、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宙航行 、科学研究等方面。超低温世界具有无穷 的奥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繁殖中 胚胎超低温冷冻,使胚胎移植更加实用 意外事故中伤者的器官用超低温保存 制造超低温设备生产加工食品……
低温清除石油污染
• 清除海上石油污染是一大难题,现在应用低温清 污法:向漂浮的石油层下喷洒液氮,水面上的石 油便迅速凝结成颗粒而被铲走,对水中生物无任 何影响,同时很好地保护了海洋环境。
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
偷换信息
5、在超低温下,铌比其他的纯金属 及合金超导性能要好。
6、铜因为比其他金属更具有韧性和 机械强度,所以许多超低温设备常 常用铜来做。
缺乏必要条件
7、利用超低温技术处理过的种子 会比普通种子更具有耐寒本领, 从而使得许多果树和庄稼更具耐 寒性能。
它是对的!
8、“生命冷藏”的原理已经被生物学家 所破解,也就解决了通过“生命冷藏” 来延长人类寿命的最关键的技术问题。
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示例讲解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
系统的。
第一步 找出邻近属概念,确定主干 二十四史是……正史

最新粤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共37张PPT)

最新粤教版语文必修三课件:第二单元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共37张PPT)
公元18世纪,一名瑞典农民倒在雪地里,全身都冻僵了,看上去 跟死了一样。家人甚至把他装入棺材,准备下葬。但一位过路的 医生发现了一丝生命迹象,于是给他解冻,最后这位农民真的苏 醒过来。1960年一位被活埋在雪坑里已冻僵的拖拉机手,当被人 们发现时,心脏已停止了跳动。临床“死亡”已达2小时之久, 最终被抢救生还。1962年瑞士一名青年韦尔在攀登阿尔卑斯山险 峰,途中遇雪崩被大雪所埋,1987年意外的发现了他的遗体,运 到法国尼斯医院解冻后,冷藏了25年的人被奇迹般的救活了。复 活后韦尔是52岁了,但看起来仍然是26岁的样子。1980年冬天, 美国19岁的琼•希利亚得在零下二十六摄氏度的气温下冻死于野 外十几个小时,经过解冻后复活了。1921年前苏联西伯利亚的被 冻死的矿工,1990年被发现时他的心脏已完全停止跳动。科学家 在实验室里用电脑“问”。冷冻了半个多世纪的这个人头,居然 能“回答”痛苦与否,以及是否想回家等的问题。日前,加拿大 一个只有13个月大的女婴在冻僵后心脏停止跳动至少2个小时, 但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她竟然神奇地复活了!科学家因此断言: 冻体复活不是梦。日本科学家把老鼠的心脏解冻之后也跳动起来 了,还把金鱼放入零下210摄氏度液氮中保存一段时间后,解冻 后也复活了,身体的多种机能丝毫无损。100万年前的蛤蟆从冰 下挖出来后,经解冻技术处理后复活了。某蜥蜴品种5000年前已 从地球上完全灭种,现在从冰冻下挖出来的蜥蜴也已经解冻复活。
请按顺序指出本部分使用的说明 方法 比较,列数字,比喻,下定义, 作诠释。
“奇妙的现象” 列举了许多在超低温世界里的妙 趣横生的现象。
认真听,回答问题
1、在超低温世界里,空气变为“液态空 气”,它是什么颜色的?(浅蓝色) 2、在超低温世界的设备应用哪种金属去 做?(铜) 3、铅棒和锡棒哪种可以在超低温世界用 来敲打?(铅) 4、“超流现象”是发生在哪种气体上? (氦) 5、请解释“超流现象”。(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5)“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 像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 。”
————打比方
(6)“锡跟铅恰恰相反,一把好端端的锡 壶,在超低温下回碎成煤炭似的一团粉末 。”
————作比较
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7)如“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 大杯中……”
———举例子
A、铌在超低温状态下的超导性能比其它金属都要 高。
B、铌在-263.94 ℃ 的时候就显示出超导性能, 而其它金属则需要在更低温度下才能显示超导性能 。
C、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大多都有超导性能,但铌 超导时本身消耗的温度比其它金属消耗的温度高。
5、超低温下有哪些 奇妙现象?
空气在-190°C时会变成 浅蓝色液体
• 鲜花浸过液态空气后变脆
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 里发出荧光;
鸡蛋
石蜡
6、哪些金属怕冷?
水银冻得像一根大头针似的; 铅变得非常倔强而有弹性;铅做
的铃铛浸过液态空气后摇起来 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锡会碎成一团粉末。
历史回顾:
超导电缆
• 最近科学家已设计制造出实用超导 电缆:利用一种合金氧化物(钇钡 铜氧)制成几毫米的带子,缠绕在 装有流动液氮的管子上,再加上几 层绝热层,一根超导电缆就制成了 。它的输电能力是铜的34倍。
超导磁体
• 研究人员已制造出超导磁体,它无 电阻、无热损耗,易产生强大磁场 ,且节省电力:5万高斯的强磁场 只需几百瓦功率的电源,过去,一 个产生5万高斯强磁场的磁体重量 达20吨,而目前只有几公斤。
————分类别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课文,请从文中列举三个体现语言的准 确、严密的例子,并作简要说。
1、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 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据统计”说明消息的来源, “大约”表明粗略的估计。
2、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金属或合 金,使它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的温度下, 就能显示出超导现象。
————下定义
这三个地方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手法,准确说 明概念,让读者获得一种清晰的认识。
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4)“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 度。
————作诠释
在“冰雪不足以言冷”一节,指出“冷有一个极 限——最低的温度是-273.16 ℃,叫做‘绝对零度 ’”,给“绝对零度”下了定义之后,又加以诠释 :“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 ”这句话对前面所下的定义作了补充,让读者获 得更加具体、详细的认识。
9、什么是“超导现象” ?
• 当某些材料被冷却到低于某个转变温度时 ,电阻会突然会消失。科学家将这种现象叫做 超导现象。
• 1911年,荷兰科学家卡麦林.翁纳斯在低温 实验中意外发现:当温度降至-269°C时(液氦 温区),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 现象”,即超低温使物质变成了新物态——超 导态。
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8)“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 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列数字
(9)在月亮背着太阳的一面,最冷要冷 到-160 ℃,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广寒 宫”。
———列数字
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10) “广泛的运用”一节从钢铁工 业、农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
究几个方面分类说明“超低温”的应 用。
C、“超流现象”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尽管目前无 法给予其正确的理论解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最 终会得到合理有据的科学理论的解释。
D、因为科学理论的建立往往滞后于科学的观察与发 现,现有的科学理论还无法解释这种新发现的“超 流现象”。
5、文章在谈到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有超导性能,
并说“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理由是:B
• 其次,对“冰墓”中的人如何称呼?委婉地 称其为“患者”,事实上已停止心跳和呼吸 ,与普通患者完全不同;
• 最后,100年或几百年后,他的后代是否会同 意”老祖宗”再复活“重返人间”呢?
• 这些涉及法律和道德上的新问题也是现代新 科技为人类带来的新问题。
本文的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让我们认识“超低温”世界的 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把深奥的 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
冷藏生命
• 低温技术还可以使生命冷藏成为可 能。
• 前面的金鱼冻僵又复活的实验生动 地告诉我们:生命可以冷藏!但必 须是“速冻”才能复活,如果是缓 慢降至超低温,仍无法复活。
速冻冷藏人
• 1967年1月19日,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倍德 福身患癌症,他请医生为自己做了“速冻冷藏” 处理,经8小时处理,将体温迅速降至-196°C超 低温,然后装进一个合金钢器具里,放进一座“ 冰墓”中,这种处置称为“冷冻悬停”,冰墓内 的温度保持在-200°C。
1951年开始发表品。1979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出 版180多部著作。系《十万个 为什么》的作者之一,创作了 大量科普作品,代表作是三部 《小灵通漫游未来》。
整体感知

妙 的 超
冰雪不足以言冷
有电阻的导线 集中,思
温 广泛的应用 世
路清晰。
界 诱人的幻想
2. 课文采用了那一种说明顺序?有何特点?
金属 “冷脆现象”带来的灾难
• 1913年,俄罗斯一南极探险队,由于装汽油的铁 箱是用锡焊的,一遇低温,焊锡变成粉末,汽油 全部漏光——探险队全部遇难。之后,凡到南、 北极或严寒地区,油箱一律不许用锡焊。
• 1938年和1940年,在比利时,先后有两座铁桥在 严寒中轰然坍塌。
• 1943年2月,美国纽约附近的一个直径12米的贮 气罐突然破裂……
生物繁殖中 胚胎超低温冷冻,使胚胎移植更加实用 意外事故中伤 者的器官用超低温保存 制造超低温设备生产加工食品……
• 金鱼复活:将一条金鱼头朝下放入液
态空气中,再取出来时,它会变得硬邦邦 ,晶莹剔透,仿佛水晶玻璃制成的工艺品 ,更为神奇的是,再将它放入水中时,它 竟然复活了,又摆动着轻纱般的尾巴游了 起来。
“努力”表明科学家工作难度很大,同时 也表明科学家不畏艰难,执著于科学事业 的敬业精神。
“稍低于”用词精确、严密。
……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 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时也 都具有超导性能。
“23种”是确定数目; “60多种”是不确定数目。
说明文要求对所说明的内容作准确的介 绍。此外,作者在用词上十分注意掌握 分寸。
• 对于回收的废钢,在回炉炼钢前的粉碎一直是个 难题。过去用1400°C的电弧来切割,既费力, 又污染环境。现在利用低温冷脆技术,一小时可 以粉碎30吨。
8、什么是“超流现象”?
当温度降到 —270.96℃以下时, 小杯里的液态氦自 动沿着杯壁爬到相 邻的大杯里,直到 液面相平为止,这 就是“超流现象”。
逻辑顺序:发现——应用——前景。
特点:⑴列小标题。 ⑵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基本内容:

北极南极
0℃
-90℃
-160℃
海王星
绝对
-229℃ 零度
月球
-273.16℃
• 由人们对冷的一般认识入手,逐层深入, 说明冷的种种现象,引出超低温世界,说
明“绝对零度”的内容和研究情况。
•阅读问答
——测验你的阅读效果
看看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 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1)“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273.16℃,叫做‘绝对零度’”。
———— 下定义
(2) “在零下190摄氏度,空气竟变成了浅蓝色 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
————下定义
(3)“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就叫超低温”。
D、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任何一 种理论能够正确地解释。
4、液态氦的“超流现象”目前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正
确地解释,下列推断有误的的一项是: C
A、目前的理论绝大多数都是从常温现实世界的现象 中得到的,因而很难解释超低温下出现的现象。
B、因为“超流现象” 只是个别现象,根据从现象 到理论的一般形成规律,目前还无法确定一种正确 的科学判断。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字音字义:
锡(xī) 氦(hài)气 氖(nǎi)气 镊(niè)子 摄(shè)氏度
镎(ná) 分馏(liú) 氩(yà)气 膨胀(péng) 钽(tǎn)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的很利害 (多含贬义)。
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笔 名萧勇、久远、叶扬、叶艇。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 学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常务 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0、超低温现象有哪些应用 • 用超低温处理钢铁制?品提高钢铁的强度;
• 利用超低温来锻炼种子,增强种子的耐寒 本领;
• 利用超低温技术分馏空气;
• 利用超低温技术保存贵重药品;我国试制 成功的“冷刀”;
• 利用超低温技术检验航空材料; • 利用超低温实验结果帮助科学研究……
前景展望:
课文介绍了超低温现象的广阔应用前景, 你能大胆想象,除了文中已经介绍的用途 外,超低温还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
核工业受益
• 超导磁体还解决了受控热核反应的容器 难题——核聚变须在近亿摄氏度的高温下进 行,很难找到能承受如此高温的容器,使得 人工受控热核反应久久不能实现。
• 现在利用超导磁体形成一个神奇的瓷瓶 ,它可约束热核反应在其中进行,因为在近 亿摄氏度的高温下,氢原子变成了一个个带 电粒子,强大的磁场可以阻止它们外溢。
1、地球上哪里最冷?
• 最冷的地方在南极:-90°C,被 称为“世界寒极”。
2、寒冷有没有尽头?
• 有,这就是“绝对零度”,即-273.15°C ,用0K表示。但这只是理论值,科学家正 在通过实验,努力向它逼近。
• 在1958年,已达到距离0K只有1/(5万),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逼近到距离 0K只有3/亿的新纪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