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十二单元 区域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 12.2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 人教大纲版选修2
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

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一、选择题:(07届江西省宜春中学)读“上海市总人口和市区人口增长图”,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上海城市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9~1980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B.1980~1990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C.1990~1996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D.1949~1996年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1990~1996年上海市城市化还能在高水平基础上继续提高,主要得益于( )A.上海市优越的自然区位B.上海市雄厚的经济基础C.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D.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山东省实验中学06)3.浦东新区的建设目标是( )①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新区 ②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③上 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 ④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新城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山东省实验中学06)4.浦东新区地租水平最高的功能区是 ( ) A .张江高科技园区 B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C .金桥出口加工区D .六里现代生活园区(07赣州市十县(市)联考)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天津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总体规划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
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读图6及材料,回答5—10题。
5.天津城市形成的最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 ( )A .气候适宜B .土壤肥沃C .水、陆交通便利D .资源丰富6.根据总体规划,至2020年,天津市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10平方米以上。
城市绿地的作用是 ( )①净化空气 ②防风固沙 ③降低噪声④涵养水源 ⑤保持水土 ⑥美化环境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⑤⑥D .①③④⑥7.天津中心城区的主要功能应该是 ( )A .科技教育区、高新技术产业区B .普通住宅区、传统工业区C .金融贸易区、高级别墅区D .行政文化区、商贸服务区8.影响天津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的主要因素是( )①历史因素②经济因素③社会因素④行政因素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 9.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10.天津滨海新区适宜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是()A.生进制造业、海洋化工业B.能源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C.纺织工业、海港物流业D.水产加工业、海滨休闲旅游业二、综合题:11.(07学年安福中学)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十一五”规划把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
高中地理 12.2《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第一节导学案 旧人教版选修2

高中地理 12.2《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第一节导学案 旧人教版选修2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导学案【知识网络】【重要图释】 1、 图12.5 “浦东新区的规划图”首先了解浦东新区的位置,浦东新区位于黄浦江东部,东临东海,北濒长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和上海市繁华的外滩和南京路只有一江之隔;其次要了解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
2、图12.6 “浦东新区图”图中可见已建成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孙桥等功能分区,理解浦东作为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3、图12.8 “浦东新区的产业结构图(1997年)”读此图应该明确,浦东新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工业,第二产业占62.1%,比重最小的是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开发条件 位置: 土地: 前景: 新区作用 缓解__________问题,加强________,提高________带动______________ 城市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 四通八达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结合 绿化覆盖率高的花园式新城 新区发展 兴建____________; 保持____________; 形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一产业,仅占0.8%,为充分发挥浦东新区的龙头作用,今后该区应继续把第二产业放在首要位置,成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的基地。
【知识建构】学习策略:温故知新:浦东新区的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经济增长活力,在学习中要注意回顾城市化过程及城市地域结构、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以理解浦东新区的发展规划原则。
一、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和作用导学程序: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条件有哪些?重大作用是什么?原理透视:建设城市新区是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新城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区域。
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1)国家政策:根据国家的宏观战略,上海发展目标是国际性大都市,1990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高二地理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教案 人教版

高中地理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浦东新区建设的主要作用,新区规划的主要目的。
2、理解浦东新区的区位选择,新区规划的要点和新区发展的巨大成就。
3、通过学习浦东新区的规划目的、主要要点和发展情况,学会城市新区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浦东作为海选城市新区发展的主要优势。
浦东新区的规划要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2、浦东新区规划要点,浦东新区的布局形态、交通线路的建设所体现的生态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参看上海市地图或者课本图12.5,问题1:建设新城区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区域。
作为中国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之一-浦东,我们现在是耳熟能详。
那么,浦东浦东,何谓浦东?为何选择浦东?问题2:请学生指出浦东的具体位置一、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和作用1、时间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浦东新区是一个建设新区和成功解决城市问题的典范。
2、浦东开发开放的作用①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②以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浦东开发开放所具备的条件(表12-4)因是什么?4、限制条件虽然浦东地区与上海外滩和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一直依靠轮渡沟通。
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浦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可联系“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的单元前提示部分)二、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和国际接轨,将浦东建设成为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新区,上海城市规划部门在广泛征集了国内外专家的意见之后,编制了浦东新区的整体规划。
(1、编制目的:上文红色部分;2、编制过程:上文蓝色部分)3、浦东新区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点:(表12-5)这里主要分析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指导思想(人地和谐)在规划中的具体体现:①非城市化区与城市化区相间分布,保证城市灰色块区(即城市中的建筑用地)之间有足够数量的绿色块区(即城市中的大型公园、植物园、蔬菜基地、果园、养鱼基地和综合农业开发区),维持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高中地理》选修二第十二单元综合复习版

(二) 城市规模的扩大:
• • • • • • • • •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 读图:课本12.4“上海市区范围的扩展图” 上海占地面积在不断扩大,但主要在什么地方扩展? ——主要在黄浦江以西、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 除了市区范围扩大,上海在用地方面还做了什么? ——在郊区兴建了一大批卫星城和开发区。 这批卫星城主要目的是什么? ——分散市区的人口和工业。 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上海市用地规模的 不断扩大,市区范围依托黄浦江西岸,向北、西、南三个 方向延伸。 • 尽管上海市区面积在不断扩大,十几个卫星城又分担了上 海一部分的人口和工业,上海的土地仍满足不了上海经济 和人口的迅速增长的需要,同时,投入资金的不足又使市 政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 因此,上海同样也面临很多的重大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哪 些方面呢?
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
上海市的位置
浦东新区
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
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
夜晚上海滩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上海外滩马路 上海徐家汇商业区 上海滩
上海衡山路 上海的地铁站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商业贸易中心和 交通枢纽,还是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信息、人才培养 基地。
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
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一、上海市的发展 (一) Fra bibliotek越的区位条件:
1、便捷的交通:大陆海岸中点、长江航线入海口、京 沪、沪杭铁路
• 最具优势的是水运,从河运看,上海位于运输最大的、被称 为黄金水道的长江航线人海口;从海运看,上海又位于我国 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 • 上海是一个具有河港、海港双重特色的我国最大港口,在高 一教材中,我们也分析过了上海港建设有利的航行、停泊、 筑港、腹地等条件。
0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教案旧人教选修二

第十二单元总结及补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完善与巩固第十二单元学习成果,加深印象,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知识的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等 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过程:一、单元知识总结列框图法展示本单元内容,见框图:二、单元补充材料1、城市规模的划分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数量,不是指城市占地面积大小。
根据人口规模可将城市分为若干等级,不过等级规模世界尚无统一标准。
我国规定,按市区(不包括市辖县) 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多少对城市规模进行划分。
城市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为特大城市;人口在50万~100万的城市为大城市;人口在20万~50万的城市为中等城市;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上述分组,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改革的深入发展,将会调整。
国外把人口超过 1000万的特大城市称为超级城市。
2、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第一级:直辖市、特别行政区、GDP大于1600亿且市区人口大于200万的城市 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18个)第二级:其他(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省会、苏锡二市)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汕头、珠海、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浦东新区的开发地理背景 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上海的发展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①便捷的交通②广阔的经济腹地③高素质的劳动力 ④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优越的区位条件城市规模扩大道路狭窄、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用地紧张条件和作用 城市规划 浦东新区的发展(25个)第三级: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且收入高的城市唐山、秦皇岛、淄博、烟台、威海、徐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常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温州、泉州、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湛江、北海、桂林(24个)第四级:其他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重点经济城市邯郸、鞍山、抚顺、吉林市、齐齐哈尔、大庆、包头、大同、洛阳、潍坊、芜湖、扬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18个)第五级:其他著名经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大于50万)、重点旅游城市承德、保定、丹东、开封、安阳、泰安、日照、蚌埠、黄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岳阳、肇庆、乐山、绵阳、丽江、延安、咸阳、宝鸡(23个)以上城市共有108个,其他城市均为第六级4、浦东新区概况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东缘。
最新地理高二-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 精品

高中地理选修二知识结构与课堂练习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考点搜索】1、 城市的区位因素,城市化的标志。
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教材分析】我国城市化速度迅猛,其中大城市发展尤为突出,人口和用地规模急剧膨胀,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与用地矛盾日益尖锐,要解决这一矛盾,在老城市的外围寻求新的发展土地,建设城市新区势在必行。
本节以上海为例,介绍建设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 知识纲要重要图释 图12.1 “上海市位置图”掌握上海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有京沪、沪杭两条铁路线联系全国铁路网,处于沿海、沿江两大经济最发达带的交叉点上。
【学习策略】1、 综合分析法:城市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是近年来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常结合区域地理考查,应运用综合分析法。
本节与必修教材第六单元中的城市化及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内容前后呼应,密切相关。
2、运用地图分析上海市的区位条件,运用比较法和各类统计图分析其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变化特征。
【教学内容】一、 上海市的发展1、优越的区位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位置适中,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2)便捷的交通——地处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有京沪、沪杭两条铁路线联系全国铁路网。
(3)广阔的经济腹地——地处沿海、沿江两大经济最发达带的交叉点上,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内总人口4亿,是上海的主要腹地,区域内经济基础雄厚,上海是沪宁杭城市带的核心城市。
上海市面临 的城市问题 交通堵塞,居住拥挤, 绿地面积小,用地紧张 环境污染优越的区位条件 城市规模的扩大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图12-1(4)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地处农业生产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基地之一。
(5)高素质的劳动力——地处人口稠密的长江三角洲,上海市1996年全市人口1419万人,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劳动力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
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东浦为例

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东浦为例第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东浦为例本单元结合上海浦东新区发展的实例,重点探讨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城市新区发展的可能模式。
城市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社会进步和社会明,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带有全球性的,特别是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单元所研究的上海面临的城市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相同的,都是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时产生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则各城市有所不同。
故应区别对待。
为求得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分散过多的人口、工业等给市区带的压力,这些大城市都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如兴建卫星城、辟建新的工业区、经济开发区、居住区等。
建设城市新区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又一条可行之路。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是对城市发展中面临问题的一种探索性研究。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合理规划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用地、保护城市环境。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既要发挥上海古城的优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又要能不断增强浦东新区和旧上海的经济实力,使二者共同构成上海现代化大都市的新格局。
上海浦东新区近年的发展,证明了浦东新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应该明确城市新区的发展模式应结合当地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研究。
这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难点。
一网上堂(一)本讲主要内容及考试要点:本讲包括第十二单元一、二节1.了解上海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2.了解浦东新区发展的面临问题;了解浦东新区发展的可能模式。
3.理解过程中的城市规划既要合理利用土地,又要保护环境。
4.学习浦东新区发展思路,结合本地的特点,分析本地发展城市新区的规划和保护环境的具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复习.doc

第十二单元 城市新区的发展—以上海浦东为例12.1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学案导学【知识网络】【重要图释】 图12.1 “上海市位置图” 掌握上海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有京沪、沪杭两条铁路线联系全国铁路网,处于沿海、沿江两大经济最发达带的交叉点上。
【知识建构】学习策略:城市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是近年来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常结合典型案例考查。
学习本课可运用地图分析上海市的区位条件,借助各类统计图,运用比较法综合分析上海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变化特征;借此认识我国城市化速度迅猛、人口和用地规模急剧膨胀、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与用地矛盾日益尖锐等问题,理解在老城市的外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建设城市新区势在必行的措施。
一、上海市的发展导学程序:上海市发展的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上海市城市规模的扩大表现在哪些方面?原理透视:1、优越的区位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位置适中,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2)便捷的交通——地处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是全国最大的港口,有京沪、沪杭两条铁路线联系全国铁路网。
(3)广阔的经济腹地——地处沿海、沿江两大经济最发达带的交叉点上,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内总人口4亿,是上海的主要腹地,区域内经济基础雄厚,上海是沪宁杭城市带的核心城市。
(4)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地处农业生产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基地之一。
上海市面临 的城市问题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____条件 ________的扩大 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图12-1(5)高素质的劳动力——地处人口稠密的长江三角洲,上海市1996年全市人口1419万人,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劳动力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浦东新区建设的主要作用,新区规划的主要目的。
理解浦东新区的区位选择,新区规划的要点和新区发展的巨大成就。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浦东新区的规划目的、主要要点和发展情况,学会城市新区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注意的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浦东新区城市区和非城市区的分布、布局形态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树立城市建设应该同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浦东被上海选为城市新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浦东新区的规划要点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浦东新区规划要点,浦东新区的布局形态、交通线路的建设所体现的生态意义。
●教学方法利用PowerPoint或其他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图表资料,启发诱导式教学。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主要投影片:1.上海市区地图2.关于杨浦、南浦大桥的简介3.浦东新区的规划4.浦东新区示意图5.浦东新区GDP的增长示意图6.浦东在上海的地位7.浦东三类产业结构8.浦东新区的景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一堂课中,我们一起讨论了浦东新区开发的背景——上海的发展优势及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很多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海能成为全国最大城市的区位优势有哪些?(学生)有便捷的交通,广阔的经济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教师)那为什么还要发展新区呢?(学生)因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道路狭窄,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用地紧张,环境质量差,用地紧张等问题。
另外,上海市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国际性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教师)在这些出现的问题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用地紧张,因此要把上海做大做强,发展新区扩大城市空间是必然的选择,那为什么要选择浦东来建设城市新区呢?今天我们再来讨论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讲授新课](屏幕显示)§12.2 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屏幕显示)“上海市区地图”(图略)(教师)浦东顾名思义是在黄浦江以东,同上海繁华的地区仅一江之隔,但在开发前,经济远远落后于浦西,曾有这样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可想当时浦东浦西的差异。
那为什么上海要把浦东作为新区发展的首选呢?首先请同学们从图上分析,它位于什么地方?范围有多大?(学生)位于黄浦江以东,北临长江,东濒东海。
范围有520多平方千米。
(教师)分析一下这样的位置和范围对开发有什么有利之处?(学生讨论回答,答案开放式)近上海老城区,同最繁华的外滩和南京路仅一江之隔,利于接受上海老城区的辐射;近江近海,有发展水运,加强对外联系的有利条件。
范围相当于上海建成区的两倍,能满足上海大规模开发的土地需求。
(教师)再请同学们从它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分析其有利条件。
(学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河渠纵横,水源供应充足。
(教师)很好,再看看浦东本身的产业以什么为主,这样的基础同样对开发有何好处?(学生讨论回答)本来以农业为主,大部分地区还保持着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
正因为如此,浦东开发的土地成本较低。
(教师)很好,这里本身的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建设基本没有,以农田为主,因此,一方面开发的成本较低,不需要大规模拆迁搬迁,还有什么有利之处呢?大家听说过这句话吗?“一张白纸,才能画最美最新的图”,这句话套用在这里,反映了什么呢?(学生讨论)可以更好地规划设计更合理,发展的起点、标准可更高。
(教师)但是,为什么浦东以前的经济发展远落后于浦西呢?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学生)同浦西的联系交通不便,因为有黄浦江的阻隔。
(教师)因此,要开发浦东,加强同浦西的联系,首先应如何发展什么呢?(学生)解决越江交通问题。
(教师)请大家看图,上海建设了哪些越江交通。
(学生)主要有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嫩江路隧道,延安路隧道等。
(教师)这些交通方式极大地方便了黄浦江两岸的交通,促进了浦东浦西的联系,同时,杨浦、南浦等大桥又是著名的风景点,很多到上海的人都要去看看南浦或杨浦大桥。
请大家看屏幕。
(屏幕显示)关于杨浦、南浦大桥的简介(见备课资料)(教师)基于上述,在距离、开发空间、开发难度、开发成本和水源供应方面的优势,上海把浦东作为上海新区发展的首选,而且,浦东新区的开发,对上海的发展还带来什么作用呢?(学生)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同时还可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区跃。
(教师)很好,浦东新区的开发,不仅对上海,对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也带来很大的好处,因此在1990年4月18日,中国政策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新区。
那么,浦东是怎样规划和开发的呢?首先请大家看浦东开发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
(教师)可以说,浦东新区的标准起点都比较高,就是要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也学到的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的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是以什么为中心?(学生)以人为中心,发展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
(教师)浦东新区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加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同时,也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在规划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些。
请大家看教材,浦东新区如何规划的,首先浦东新区规划可分成哪些部分?人口面积大约各占多少?(学生)可分成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城市化地区均占200平方千米,人口200万,非城市区人口40万,面积300多平方千米。
(屏幕显示)课本图12.5“浦东新区的规划”(图略)(教师)请同学们看浦东新区的规划图,城市化地区主要用来发展什么?外城市化地区主要发展什么?(学生分析)城市化地区主要用来发展工业、居住、文教科研、体育卫生、交通等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或作市区中心用地,非城市化地区主要用来发展绿化用地。
(教师)很好,再请同学人们想想,尽管图上没用图例表示,但根据你的知识分析一下,这些绿化用地可用来发展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答案开放)可建大型公园、植物园等。
(教师)相信每一个居住在大城市中的同学或到过大城市的同学都知道这一点。
城市里的绿地主要是公园、植物园。
其实,我们还可以想象更远一些,有的学者称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是要建成“田园城市”,因此,这些绿地还可发展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蔬菜基地、果园、现代农业基地等。
(教师)很好,就是要把浦东新区建成“亦城亦乡”的生态城市,而且请同学们看图,这些绿地同城市化地区是怎样分布的?(学生)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相间分布。
(教师)从图上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大面积的绿地,与其他用地是交错分布的,沿交通线沿成了明显的绿色走廊,几乎每一块城市化地区都被绿地包围,这样的分布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可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教师)很好,大家可以这么想象:当你走出工厂,或在办公大楼,向外观望,映入眼帘的是满目青翠,是何等的惬意啊。
再请同学们看图,浦东新区在具体的功能小区的布局上,又采取了怎样的形态呢?请同学们仍看屏幕图。
(屏幕显示)课本图12.5“浦东新区的规划”(图略)(学生)轴向发展和综合组团相结合。
(教师)沿那个轴向,如何综合组团?(学生)沿黄浦江南北轴向发展,向东西纵深呈综合组团发展。
(教师)很好,请同学们看图,浦东基本上是沿着黄浦江呈南北方向延伸,同时沿东西方向又综合组团形成了5个综合分区:从北向南依次为外高桥——高桥综合区,庆宁寺——金桥综合区、陆家嘴——花木综合区、北蔡——张江综合区、周家渡——六里综合区;形成了多核心,开敞式模式。
同样请同学们想想,这样的布局模式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讨论回答,答案开放式)回答略。
(教师)我们在选修第一册上也学到过,城市的发展模式中有一种为多核心模式。
浦东新区的发展就采用了这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既保证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又可保证了有大片绿地的存在,既可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保护了环境。
但是由于各个区之间又是比较分散的,因此,又该加强什么建设呢?(学生)加强交通运输的建设。
(教师)那浦东新区是如何加强交通运输建设的呢?(学生)五纵五横10条快速干道,四纵四横8条骨干河道,加强了区内联系,又过内环线\\外环线、桥梁、隧道将浦东和浦西联系起来。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屏幕显示)“浦东新区示意图”(图略)(教师)如此看来,浦东新区的城区形成了怎样的形状?想像一下,在这些交通干线之间最合适的用什么来隔开?(学生)成方格状城区布局,交通干线之间用绿化带隔开。
(教师)这样的城区布局带来了哪些好处呢?从同学们先回想一下,我们在高一必修本下册中,提到的城市交通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学生)交通拥挤,交通环境质量差。
(教师)同学们可联想这样布局的好处。
(学生)既保护了环境,又使道路比较通畅。
(教师)很好,这样大经大纬的方格状布局,使许多街区相望不相及,相隔又相通,开阔通畅,大大方便了交通,减少了由交通引起的环境污染,而中间用以相隔的绿化带的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城市环境。
(教师)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多次提到了绿地,要把浦东建成“生态城市”绿化是必不可少的。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在上一堂课说过,要起到保护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的绿地覆盖率,人均占有用地大约是多少?(学生)人均有林地10平方米,或30平方米的草坪,绿化覆盖率应达到30%以上。
(教师)那么,浦东新区的规划是多少?(学生)人均在20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要占城市化地区面积的20%,绿化覆盖率达35%。
(教师)如此大面积的绿地,众多类型的绿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绿化体系,使浦东成为一个花园式的新城。
(教师)由于规划合理,经过十多年的开发,浦东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浦东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请同学们先想想,一个新城区要吸引外资,加快发展,首先应加强什么的建设?(学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教师)因此,请同学们看教材,浦东的交通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主要交通设施有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浦东国际机场等,还有地铁、轻轨铁路、内环线、外环线等重大工程,另外,港口,供电,供气,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工程也相继完成。
(教师)那么,在功能区的分布上,浦东又有了哪些发展呢?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6。
(学生)从规划的五个综合分区形成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王桥工业区,外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外高桥港区,上海华厦文华旅游区等。
(教师)从图上看整个浦东新区,这些金融、高科技、工业区、旅游区、文化区等占了较大部分,这又反映了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反映了浦东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多功能、外向型、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形成金融、贸易和高科技中心。
(教师)而这一些区域的形成,也反映了整个浦东新区作为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