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_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思考感悟:
阅读教材第27页“链接阅读”思考: 这部作品作者是谁?它的主题是什么?分析其产生 的社会背景? 作者:汤显祖 主题:讴歌青年女子追求个性解放和婚 姻自由的斗 争。 背景:明朝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国出现 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个性解放的 时代呼声。
三、思考讨论:清代的京剧是怎样产生发展的?
第 6课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成 就。
【重点】
中国古典戏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的特 色和成就。
【难点】 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
自学指导:
1、简述我国戏曲发展过程。 2、我国京剧出现、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战国的戏曲由原始歌舞发展而来的。 春秋时期出现了优伶,元杂剧把戏曲艺 术推向了成熟。
1、南戏艺术从萌芽兴起到发展成熟的进程是漫长的。 温州等地的民间歌舞小戏用村坊小曲演唱,戏剧结构比较简单粗糙,出场角色只有三、 四个人物。 2、随着活动地区的扩展,南戏进入城市以后,受到诸宫调、唱赚、宋杂剧,特别是宋 词演唱艺术的影响,迅速得到提高,这在《张协状元》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北方杂剧南 下,南北艺术有了交流,使南戏舞台艺术逐渐成熟,剧本结构也日趋严谨和完整。宋元 南戏剧本在结构布局和各种艺术手段运用上,都有特定的规格。 3、南戏在宫调和套曲运用上,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比较自由灵活,并采取了分场的 形式。一般交代情节的场子则一笔带过,而需要集中刻画人物和表现戏剧冲突的场面, 就刻意求工,多施笔墨。在场次的安排上,南戏剧本开头有一段介绍作者创作意图和叙 述剧情梗概的开场戏,这一形式,一直保存在明清传奇里。它的正戏,从第二场开始。 围绕着生、旦戏主线的进行,分别穿插了许多净、丑、末插科打诨的戏剧情节,使热闹 轻松的喜剧场面和冷静严肃的正剧或悲剧场面交替出现。 4、在每一场戏里,运用歌唱、念白和科介等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反映在剧本文学上, 就出现了曲、白、科介相间的文学形式。不过这些表现手段的具体运用,南戏与北方杂 剧又有所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杂剧由一人(末或旦)主唱,而南戏的各行脚色 都可以唱。这就使南戏的演唱灵活自如,并且给曲、白、科介的综合运用,提供了有利 于舞台演出的条件,从而显示了南戏剧本形式的优越性。 5、南戏剧本的形式,随着南戏的不断发展,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完善起来。南戏与北方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北师大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掌握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3.了解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思路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第二部分讲解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第三部分探讨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堂上,我将以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素材为辅助,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典戏曲。
同时,我将通过让学生观看经典戏曲片段、演员表演以及学生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戏曲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效果。
三、教学内容1. 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1 古典戏曲的定义和特点; 1.2 戏曲的发展历程和起源; 1.3 古典戏曲的分类和流派。
2.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2.1 京剧的演唱、音乐、舞蹈、戏曲咏唱话剧等特点;2.2 昆曲的音乐、唱腔、舞蹈、打击乐器等特点; 2.3 豫剧的唱腔、音乐、打击乐器、摇板等特点; 2.4 越剧的唱腔、音乐、舞蹈、演出服饰等特点。
3. 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3.1 古典戏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和表现方式;3.2 古典戏曲在艺术、历史、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3.3 古典戏曲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1 掌握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1.2 熟悉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 1.3 了解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教学难点2.1 如何使学生理解古典戏曲的复杂性和深奥性; 2.2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主,包括音频、视频、演员表演、互动小组活动等形式。
教学手段主要以PPT、MP3、MP4、电子屏幕等为主要工具。
六、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0min 开场白,介绍本课内容PPT展示20min 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PPT讲解、MP3音频播放30min 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视频观看、演员表演、互动小组活动20min 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PPT讲解、MP3音频播放10min 总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PPT展示2. 时间分配本课共100分钟,具体时间分配如下:1.开场白,介绍本课内容:10min;2.古典戏曲的基本概念和起源:20min;3.京剧、昆曲、豫剧、越剧等古典戏曲的特点和流派:30min;4.古典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0min;5.总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10min。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 昆曲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2001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昆曲列为“人类口 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欣赏昆曲名作《牡丹亭· 游园》,从唱 词、唱腔、表演形式等方面体会其艺术 特色。 文词雅致,唱腔徐舒婉转,载歌载舞。
• 材料一:清初,戏曲呈现“花雅争雄”的局面。雅部 (昆曲)曲文过于雅致,逐渐远离群众;花部(地方戏) 虽没昆曲雅致,但语言通俗,音调优美,表演生动,深 受群众喜欢。 • 材料二:乾隆八十寿辰之际,扬州盐商组织 徽戏戏班, 进京祝寿,在宫中极受欢迎。 随后,由于北京观众的 热情继续留京进行演出。 • 材料三:徽班广泛接纳北京各剧种班社的艺人,吸取北 京口语,博采昆曲、秦腔、汉调和其他地方剧种之长, 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剧种—京剧。
“优伶”
优,谓俳优和倡优。俳优一般指以诙 谐嘲弄逗人笑乐之类的艺人;倡优则指歌 舞艺人; 伶,谓乐人,专指演奏音乐的艺人。 汉之后,二者往往并称,统指以歌、 舞、乐以及诙谐嘲笑为业的一类艺人。宋 元以来,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日渐成熟,优 伶遂成了戏曲演员的专称。
“参军戏”
• 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 一个任“参军”之官职的 官员贪污,石勒就令优人 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 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 戏由此得名。 • 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 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 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 有着直接影响。
5、代表作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
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6、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形 成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 殊传统。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六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精品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5) 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 , Nhomakorabea声情并茂。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1 年 12 月 31 日,
一代戏曲名家、北方昆曲代表人之一、著名昆 曲表演艺术家李淑君逝世。下面有关昆曲说法 不 正确的是( . )
A.《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剧目 B.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乾隆 末年,是 (4) 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 ________ 昆曲的鼎盛时期。
2.代表作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_________ 牡丹亭 》和清代戏 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 3.影响: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很多剧 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国粹”京剧 1.发展历程 (1) ________ 乾隆 年间,呈现“雅部”与“花部” 争雄的局面。 徽剧戏班 进京演出,二黄调 (2)乾隆末年, ___________
郑光祖。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发展历程
(1)元朝末年,江浙一带流行一种 _______ 南戏 ,到
明代发展为传奇。 (2) 明朝中期 ,逐步形成四大声腔 —— 弋阳腔、 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3)嘉靖年间, _________ 魏良辅 改革昆山腔,形成徐
舒婉转的新昆腔。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
人,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
逐渐形成了京剧。 (4)社会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娱乐的需要。
2.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 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
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 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 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 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6、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27张ppt)

“傩”是什么?
原始时代,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 魔,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三星堆铜人面具
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1.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
2.发展:
1)春秋战国的优伶: 2)唐朝的参军戏: 3)宋金时期的杂剧:
1、京剧之前的戏剧
【问题】元代以前,中国戏曲的 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原始歌舞 春秋战 国优伶 元杂剧 明代昆曲
关 羽
曹
操
包
拯
程咬金
丑
生:男性 小生 老生 武生 旦:女性 花旦 刀马旦 老旦 青衣 末:年纪较大男性 丑:丑角 文丑 武丑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梅兰芳(左)演出霸王别姬
唱
念
做
打
戏曲知识
京剧脸谱
红脸表示赤胆忠心 黑色表示忠耿正直 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 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 黄色表示骁勇善战、凶狠残暴 白色表示阴险奸诈
京剧表演特色
(1)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 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2)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 定的谱式。
(3)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 色的艺术体系。 (4 )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 神兼备。
生
老 生
小 生
武 生
旦
老 旦
花 旦
刀马旦
正 旦
净
1.形成过程: 2.鼎盛: 1)时间: 2)代表作家及作品:
昆 曲 牡 丹 亭 剧 照
·
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明代著名的戏曲作 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牡丹亭》是其代表作,汤显祖 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 在《牡丹》。”它通过官宦小姐 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神奇的爱 情故事,表达了在封建专制主义 的重压之下,青年男女追求个性 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 《牡丹亭》剧照 的呼声,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 和腐朽。作品不仅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而且曲文写得 清新流丽,语言丰富多彩,是我国戏曲史上一部浪漫主 义的杰作。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1.发展历程(1)起源:原始社会的歌舞(2)发展:①春秋战国:优伶②唐朝:参军戏③宋金:杂剧(3)成熟:元杂剧①结构:四折一楔子xiē②角色:旦(女角)、末(男角)、净(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③代表: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王实甫:《西厢记》。
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二、昆曲形成过程:1、元末:江浙南戏2、明代:传奇3、明中期:四大声腔形成4、嘉靖年间:新昆腔形成(1)魏良辅发展新昆腔(2)梁辰鱼创作《浣纱记》5、清初:昆曲产生6、鼎盛: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代表作(1)明:汤显祖《牡丹亭》(2)清:朱素臣《十五贯》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三、“国粹”京剧1、花雅争雄(1)雅:指昆曲,多出自文人学士之手(2)花: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2、形成(1)乾隆末年,徽班进京(二黄调风行)(2)道光年间,湖北汉调人进京(西皮调流行)(3)徽汉合流(西皮调与二黄调融合),京剧形成3、成熟:清末(1)手段:唱、念、做、打(2)乐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3)角色:生、旦、净、丑(4)化妆:有一定的谱式。
4、艺术特征:(1)唱、念、做、打为艺术手段(2)招式有定规(3)虚实结合,形神兼备5、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民国时期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生:指男子;旦:指女子;净:指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丑: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
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word版本

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学习目标]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1.戏曲的产生:中国戏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称为优伶。
唐代产生了“参军戏”,演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2.元杂剧(1)形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艺术特色:专为表演历史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一般分为四折一楔子,角色分为旦、末、净等。
(3)代表作家及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最为著名,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思维点拨]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戏的产生,形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推动了元杂剧的产生。
1.中国古代戏曲盛衰的原因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提示(1)兴盛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
②适应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
③具体的政治环境。
(2)衰落的原因:形式僵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启示:①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需要,要不断进行创新。
②一切艺术形式首先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也必须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1.形成与发展(1)形成: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
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
(2)发展: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浣纱记》,大获成功。
形成新昆腔一统传奇的局面。
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
2.鼎盛: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新作品层出不穷。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戏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都是昆曲名作。
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1.产生与发展(1)乾隆年间,地方戏曲继续发展,昆曲日渐衰落。
(2)乾隆末年,南方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3)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历史必修三第六课(1课时)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共1课时)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学习目标】1、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4、通过欣赏戏剧方法,了解中国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5、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6、京剧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2、难点:理解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1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板书课题)。
导入:歌曲:说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喳喳哇……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分辩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要革新要发展哇呀呀……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中国的地方戏曲:除京剧以外,中国还形成了其他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据统计,有360多种,称得上世界之最。
过渡语: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1、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4、通过欣赏戏剧方法,了解中国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5、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6、京剧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二、出示自学指导请认真阅读课本第26-29页,思考并在课本上画出下列思考题的答案要点,5分钟后比谁的答案要点全、语言简洁、表达准确。
1、阅读书本第26-29页,在书本中找出戏剧发展的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知道的戏曲有哪些种类? 它们分别发源于什么地方?
晋剧、豫剧、越剧、粤剧、黄梅戏、汉剧、 京剧 山西、河南、浙江、广东、安徽、 湖北 、北京
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1、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 原始歌舞
“戏曲者,谓之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
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原始歌舞 1、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
1、形成过程:
①元末:江浙南戏 ②明代:传奇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形成过程:
①元末:江浙南戏 ②明初:传奇 四大声腔形成 ③明中期: ④嘉靖年间: 新昆腔形成 ⑤清初: 昆曲产生
魏良辅发展新昆腔 梁辰鱼创作《浣纱记》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进一步发展)
1、形成过程: 2、传世佳作: 明:汤显祖和《牡丹亭》
(鼎盛)
1、“花雅之争”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1)内容: 2、形成 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3、成熟: (2)乐器: (3)角色: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4、传播: 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5、艺术特色 (4)艺术特征: A 综合性: 唱、念、做、打
唱
念
做
打
三、“国粹”京 剧
(鼎盛)
1、“花雅之争” (1)内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形成 3、成熟: 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2)乐器: 4、传播: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角色: 5、艺术特色 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4)艺术特征: A 综合性: 唱、念、做、打 B 程式性: 招式有定规 C 虚拟性: 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三、“国粹”京 剧
(鼎盛)
1、“花雅之争” (1)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形成 (2)乐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3、成熟: 4、传播: (3)角色: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5、艺术特色 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生
老生
小生
武生
旦
老旦
花旦
刀马旦
正旦
净
关羽
曹操
包拯
程咬金
丑
三、“国粹”京 剧
(进一步发展)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1、形成过程: 2、传世佳作:
明:汤显祖和《牡丹亭》 清:朱素臣和《十五贯》
昆曲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
“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三、“国粹”京 (鼎盛) 剧
1、“花雅之争” 2、形成 A 乾隆末年: 徽班进京 (二黄调风行) “徽汉合流”(西皮调与二黄调融合) B 道光年间: ——京剧形成 3、成熟:同光年间 (同光十三绝)
2、发展:
A 春秋战国优伶 B 唐朝参军戏 C 宋金时期杂剧
(综合多种舞台艺术)
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1、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 A 2、发展: 春秋战国优伶 B 唐朝参军戏 C 宋金时期杂剧 3、成熟: 元杂剧 ①剧本结构:四折一楔子 ②角色: 旦、末、净、杂 ③代表: 元曲四大家
“曲圣”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 方的莎士比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 倔强不屈,自比为“蒸不烂、煮不熟、 捶不扁、炒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王实甫与《西厢记》
马致远与《汉宫秋》
白朴与《墙头马上》
郑光祖与《倩女离魂》
(进一步发展)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6、代表人物: 程长庚、谭鑫培、 四大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