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案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以小学数学作业为例谈自评、互评、总评的优越性【背景分析】

课程标准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体现教学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与评价中,存在着一些偏离课程标准的现象,如:脱离课程标准人为拔高教学要求;不区分课堂要求、作业要求和评价要求;忽视必要的学习经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缺乏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与评价的管理不够规范等。基于这些现象,为落实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应用多元评价,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本人就以小学数学作业为例谈自评、互评、总评的优越性。

【实施方法】

课程标准中规定:减轻学生负担。首先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用课堂吸引学生是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一方面,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尤为重要。让学生从作业中能寻找到乐趣,体验到成功,分享到快乐。达到及时反馈,有效巩固的目的,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思维。这些不同演变出学生基础的差异,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要设计不同的练习,基础差的学生要设计一些简单性的针对性的题目,能起到巩固新知目的就行了。基础好的学生要设计一些发散思维的题型,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做有所获,也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都能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作业自评的优越性

老师把设计好的作业布置给每一位学生,学生认真做题,在做题的过程中,因为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的练习,学生做起来都很轻松。学生做好后,首先让学生实行自评,学生自评时不是实行百分制,而是按照A、B、C、D四个等第制,等第制有老师设计好的表格(见附件)让学生画在每次作业的下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作业的格式正确性、

书写的认真程度、做题的正确率,在A、B、C、D四个等第下面打上对号就可以了。

自评互评表

自评互评总评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自评,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学生做完以后就可以及时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学生作业上交的及时性。

三、作业互评的优越性

互评是同学之间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同学之间有一种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互评可以让同桌进行评价,也可以让班级的其他同学给自己评价。但是这里要保证每位同学只能找一位同学进行评价,要不然都找那一位同学给大家互评,这样就失去了均衡发展的目的。互评时要按照认真、公平、负责的原则对同学作业做出肯定的评价。如果有不认真的同学,老师在总评以后要找这些不认真的学生进行教育,让每一位同学都知道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这样就保证了互评的优越性。

互评时也只要在A、B、C、D四个等第制下面打上对号就可以了,但是这四个等第制包含的不只是作业的准确率,同样也要按照作业的认真程度,书写格式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了节省时间,最好还是让同桌进行互评,互评结束后就可以交到组长那里,然后统一交给老师进行总评。一条条,一步步,条理清晰,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一种一丝不苟的习惯。

四、作业总评的优越性

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进行总评,每批改一本进行评价一本。老师在评价时要看学生自评、互评的情况,然后与总评进行对照,看看有没有多大的输入。老师总平时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登记在册,这里设计了一个作业评价量表,供大家参考。

作业评价量表

时间课堂作业()家庭作业()

自评互评总评姓名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总结

教师总评时要记录好时间,姓名,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把作业量表制成册子,然后把家庭作业与课堂作业分开评价与记录,这样有利于查漏补缺,有利于复习时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每一位学生的总结中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知识需要巩固,哪些知识需要加强。这样既可以掌握学生的知识,又可以把握作业的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案例分析】

一、自评树立信心

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培养的,我们从小就要给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当一个孩子有一个好习惯,要是没有自信怎么办呢?孩子有了自信才有上进的勇气,所以给孩子树立自信至关重要。

学生作业不会做,总感到不如别人,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都有一种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每天课堂上沉默寡言,呆呆地坐在那里,看上去是那么的认真,其实他的心早已跑到了九霄云外。对于这样的学生,就是你的课堂教学再精彩,他又能学到了多少?通过作业的自评,学生可以从这里寻找到乐趣,体验到成功。同时也树立了自信。学生有了自信,也就有了精神。课堂上也能专心听讲,长时间下去,慢慢就会养成一种认真听课的习惯,成绩也会慢慢的提高,心理压力也会逐渐减小。慢慢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并不是一种压力。学生的这种动力,产生于自评的效果。用等第制这种方法,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起来非常简单,用起来非常有效,学生自评这种方法有效可取。

二、互评增强意识

社会是进步了,可是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差距。对于学生不应该有这种心灵的差距,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绘制什么形状,就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出现,通过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感悟,发现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待加强。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光局限于课堂上,课下。从学生的作业互评中也同样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团结意识。一个学生让另一个学生给他评价时。首先要想找谁?然后用语言沟通。久而久之,你给我评,我给你评,就有一种合作愉快的感觉。这种互评产生的效果不仅仅是一种合作意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巩固学生的新知的掌握。学生自评时,要看作业格式,认真程度,对错的准确率。当他看到这些时,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反射效应,当自己做作业时应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得最好?这些效果的产生,都体现了自评的优越性。

三、总评了解学生

老师在总评时,看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作业,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自评中老师看到了学生的自信;了解了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知道了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互评中老师看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了解了学生的责任心;看到了学生对待他人的责任感。在自评、互评与总评中老师记录的不仅是学生的作业,更是学生成长的历程,学生前进时留下的脚印。当你翻阅作业总评量表时,你就能清楚的了解学生,知道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及时的查漏补缺,寻找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弥补不足。

自评、互评、总评的优越性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的融合,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虽然,从表面上看平时老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付出后收获的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还有学生成长历程的记录。老师可以从总评的量表中把握学生,了解心里。这种付出后的收获难道不值得吗?自评、互评和总评的优越性体现得还不止如此,如果老师能够慢慢研究,细心揣摩。它的优越性会更让你难以预料。希望各位老师以此为借鉴,把自评、互评和总评做的更全面,更有效。

教学评价之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之案例分析 授课类型:练习课 教学片段:【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师口述学习要求:现在拿出练习本,开始做口算题,一定要做到快、静、齐,老师看哪一位同学能得100分? (学生开始做练习,教师开始在教室内巡视指导……..) 教学评价一:表扬第一小队、第三小队。【组间评价】 教学评价二:写慢一点,不要着急。【个别指导】 教学评价三:今天又没带铅笔吗?【个别指导】 教学评价四:大家要全力以赴。【整体评价】 教学评价五:你分心了。【个别评价】 案例分析: 黄老师是三年级数学组的组长,已经有20余年的教学经验,在听课过程和平常交谈中,我充分了解到黄老师善于在把握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规律之上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来做出合适的评价,这一点是我十分欣赏的,并需要勤加锻炼和学习的。 在这里,我举出了上述的教学片断,加以具体的分析。实际上,我们在教育实习阶段,也经常碰到“教学巡视”的状况,而此时我们一般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和利用这几分钟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情形下,我们会做出以下几种错误或不恰当的行为:1、站在讲台上不动或者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在教室内走动,等着时间的结束;2、忙于课堂纪律的管理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3、扎在一个地方对一个或一组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指导,而无视了班级这个整体。这是我在听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发现的比较常见的事情。 事实上,“学生做练习和教师巡视”同样是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师

的巡视是上述的3种情况,那么教师在此段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教师而言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是一个有效地评判手段,教师同时可以发现学生所显现出来的较普遍的共性的错误,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避免错误的做题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惯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教师的学习要求即明确了联系的内容,同时用“快、静、齐”三个字维持了课堂纪律、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又用“老师看哪一位同学能得100分?”一句表达了教师对同学们的期待和担心,增加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箭三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多重的教育意义。 教学评价一属于“组间评价”,是小学课堂中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旨在通过群体的榜样示范来敦促和激励全体学生,对于受到表扬的同学这是一种奖励,有利于他们继续维持良好的表现,对于未受到表扬的同学这是一种提醒和竞争,帮助他们表现的更好;教学评价二、三和五属于“个别评价”,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联系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的针对性评价,语言更多的是关心的提示,而不是严厉的批评,让学生能感受到学生真诚的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学评价四属于“整体性评价”,是对全班同学情感上的支持,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这些评价更多的是情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但并不代表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技巧的指导,因为将这些运用在练习结束后的跟进评价中效果会更好。 总之,恰当的在教学巡视中使用教学评价,是一种教育艺术,也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这些表示我对此的一点看法,错误及不足之处,请老师及时指正,谢谢!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积极倡导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基于课程标准的意识,落实课程标准,明确低学段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其教学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以此改变个人经验和主观愿望的教学与评价现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扎实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开展。 围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细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工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1、备课——注重兴趣,培养习惯,激励评价。 A、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教师编制“学科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明确本学期教学目标→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度安排与评价方法等,并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据此确定教学方案及实施方式。 B、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区学科培训要求,一年级第一个月的学科教学以“学习准备期”为主,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备课中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等。坚决做到:不超进度,不增加难度。 2、上课——把握目标,营造活力,提升幸福。 A、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增强师生间的合作交流,从学生的学习、情感、身心发展等方面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B、有效调控教学进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C、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同主题”教学展示活动。同级组老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同一主题展示课堂教学。教研组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听课,课后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评课,指出不足,达成共识,上课教师反思。 3、课堂练习设计和批改——精选精讲,减轻负担,形成个性。

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桐梓县茅石镇茅石中学:黄映 一、教学案例及基本特征 (一)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挑选出来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境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核对实际活动的反思。目前对教学案例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能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实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未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

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渔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还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每个教学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他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他对教育的理解,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追随兴趣,随机应变(八套)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追随兴趣,随机应变(八套) 说明:本套试卷精心编写了各考点和重要知识点,测试面广,难易兼备,仅供 参考。全套试卷共八卷。 目录: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追随兴趣,随机应变(一)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送玩具回家(二)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闪光的红星(三)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阳台上的小椅子(四)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阳台上的小椅子(五)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阳台上的小椅子(六)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阳台上的小椅子(七)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阳台上的小椅子(八) - 1 -

案例:追随兴趣,随机应变 游戏前对游戏仔细斟酌是必要的,本案例中,如果游戏前老师就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把木马换成其他的比较醒目的能吸引幼儿目光的物体,游戏中幼儿就一定能按照游戏的规则进行了,所以说,我们在预设游戏活动时,千万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也许就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动人之处。 案例背景: 在传统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是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而游戏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活动的生长点与幼儿兴趣紧密联系,活动的开展以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动力,常常表现为“计划不及变化快”,这与老师预先安排的活动是有根本差别的。那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应该怎么办呢?老师们是否妥善处理了呢?是消极抑制、不予理睬还是关注生成,是体现老师幼儿观、课程观和教学机智的关键,也是决定教师能否处理好预设和生成行为策略的时候。 案例描述: 一天,我带孩子去户外做体育游戏“找家”。这个游戏要求幼儿在听到老师的指令后,按照自己胸前挂着的“小飞机”的颜色找到并跑向与之颜色相同的“家”。活动前,我在场地的四个角落放了红、黄、蓝、绿四个木马作为红、黄、蓝、绿四种“小飞机”的家。活动开始后,孩子们开心的像“小飞机”一样在场地中飞来飞去,在听到老师的“小飞机降落了”时,大家纷纷跑向场地四周与自己的“小飞机”颜色相同的木马,但我却发现部分孩子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跑到老师放在四个角落上的木马,而是跑到场地周围放着的木马旁(因为还有剩余的木马放在场地周围)。我刚想把小朋友召集起来,重申一下游戏的规则时,却发现他们找的木马的颜色其实并没有错,只是没有跑到老师指定的地方,但是却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想到这儿,我没有去阻止孩子,也没有让他们重新来,

教学评价意见范例

教学评价意见范例1、教师通过对课本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技能。授课方式新颖别致,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教师很注重互动,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 2、老师在授课中,内容深且广,涵盖面广,能联系古今,结合时代背景,在充分了解诗人,词人等古人的人生经历的同时更好地使学生们理解古文学作品的内涵与意蕴,同时在学习中使学生陶冶情操,增加了素养。教学效果显着,合同学们在学好古代文学专业课的同时,增加了人文素质,提高了文学品味,加强自身修养,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增长了知识。 3、教师的教学效果极佳,可以使同学在领略知识魅力的同时提高自己实际技能。教师教课内容广大博深,高质量,高效率。教课内容新颖,独特,有个性。教师授课表现出来的激情和精神可以深深吸引并打动学生,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继续创新,造出更多的精品课。 4、教师教学在书面浅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教学的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并且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知识渊博,因此讲授的很有深度,并且在书本知识上也有所扩展。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增强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效果更加显着。 5、教师课堂上的整体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教学方面极认真负责,教师的基本知识技能过硬,因此,课上所达到的效果是很好的,指导具有针对性,使同学更容易获得提高。课上教师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尤其是赵老师互动的效果很好,语言也很生动、形象。得到同学们的喜爱,教师并未忽视同学们的自己动手的锻炼、课堂互动效果极好。 6、教师上课认真负责,专业基础极技能高深,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老师常常告诫学生,书法要从心开始,勤于练习。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上课语言幽默,互动适当,演示精准精彩。学生上课出勤率高,教学效果极其明显。 7、教师能以饱满的精神为学生讲每一堂课。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所讲知识的一点,拓宽到一连串的多个知识点,并能从广度中求深度,用提问题的方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这样的教学,无论在知识面的拓展上,还是在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上,都能有效地使学生接授并掌握所学和知识。8、教师通过对文章的独到深入的讲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知识系统深入,并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立意新颖,能够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并与学生有较多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兴趣。 9、课堂氛围轻松活跃,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程设置合理,深浅知宜,实际操作多,教学效果好,且授课内容新颖,独到,有自己的特色,能很好的启发、带动学生的思维。立意新,大大地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师生互动方面,避免了老师单纯讲,学生单纯听的教学固有模式,打破常规,使学生参与到了课堂当中。 10老师认真负责,以身为范,狠抓学生军事训练,处处高要求严标准。国防教育课,紧跟时代步伐,所讲授内容新颖、精彩,学生常常入迷。在讲授过程中不

教学与评价案例

教学与评价案例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必修)第1课时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概念原理类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要学习的重点知识。该内容教学可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形成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视角,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氧化还原现象。 (2)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过程,初步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3) 通过设计汽车尾气综合泊理方案的活动,感受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初步形成绿色应用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食品脱氧剂作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对具体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对汽车尾气绿色化处理方案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1.宏观现象 【学习任务1】实验探究食品脱氧剂的作用。

【评价任务1】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还是定量水平)。 学习任务1教学流程图 2.微观本质 【学习任务2】揭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评价任务2】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 学习任务2教学流程图 【学习任务3】建立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模型。 【评价任务3】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案例

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案例 朗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如今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才能让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落实和强化: 一、确保朗读时间,在读中感知内涵 要想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的读。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到程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如二年级的《黄山奇石》这般优美的

文字,可以提醒学生大声朗读,跟随作者的文字游览美丽的黄山,感受作者心灵的震撼。 二、合理安排阅读,注意指导和阅读示范练习 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课文中一些含义较深的文字内容,可以通过读来意会,从读的情况中最易看出读的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所读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其领悟文章内涵的能力必然会不断增强,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 三、创设情境,注重朗读技巧训练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使朗续训练全面开花。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另外,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由于各种因素,比如自身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因此,在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可以这样玩吗(八套)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可以这样玩吗(八套) 说明:本套试卷精心编写了各考点和重要知识点,测试面广,难易兼备,仅供 参考。全套试卷共八卷。 目录: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可以这样玩吗(一)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就知道(二)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想尝试(三)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想当值日生(四)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想当值日生(五)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想当值日生(六)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想当值日生(七)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我想当值日生(八) - 1 -

案例:我可以这样玩吗 如果教师一味地禁止孩子生成的玩法,虽然说我们教师认为这样是安全了,但孩子肯定会感到索然无味,进而对运动不感兴趣,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的探究欲望。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那么在运动中教师就能放心大胆地支持孩子生成的玩法了。 一、案例 今天的早锻炼轮到我们班玩大型玩具了。在玩之前,我对他们进行了安全方面的谈话,更列出了一大堆的禁止项目,例如:不可以从滑滑梯上头朝下滑下来等等。孩子们都玩得很“好”。突然,小杰跑到我身边,对我说:“徐老师,在钻桶里钻来钻去真没劲,我想从钻桶上爬上锁链桥,行吗?”我朝着他指的方向一看,看到钻桶上面果真可以攀上锁链桥,但这需要勇气、胆量和手臂的拉力,还需要注意攀上锁链桥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如果一不小心就会从钻桶上掉下来,应该说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刚想说不可以,可是我又看到了他那祈盼的眼神,那眼神分明在对我说;“老师,我想这样玩!老师,让我这样玩吧!”我想到了现在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非常注重孩子自己生成的活动,况且小杰的这一玩法可以锻炼勇气、胆量和手臂的拉力,我何不支持小杰的玩法呢?于是我问他:“你行吗,怕不怕?”小杰坚决地说:“行!”我马上鼓励他说:“你很聪明,也很勇敢,但要注意安全噢!”我在钻桶下面放置了一个海棉垫,在我的保护下,小杰顺利地从钻桶上攀上了锁链桥,我高兴地抱住了从锁链桥上下来的他,还让孩子们围上来看了他攀登的动作,请他介绍攀登时要注意怎么保护自己。我还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了他的发现和他的勇敢,他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有好多小朋友也进行了尝试,同样开心地感受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玩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以往我们在开展运动活动时,总喜欢控制孩子们的行为,从来不采用孩子自己生成的玩法,或者在运动之前就已禁止孩子们许多的运动方式,害怕孩子会出事。现在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开 2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互动在每时每刻2(八套)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互动在每时每刻2(八套) 说明:本套试卷精心编写了各考点和重要知识点,测试面广,难易兼备,仅供 参考。全套试卷共八卷。 目录: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互动在每时每刻2(一)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五角星(二)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今天爸爸送我来幼儿园(三)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从“目标”看进去(四)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从“目标”看进去(五)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从“目标”看进去(六)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从“目标”看进去(七)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从“目标”看进去(八) - 1 -

案例:互动在每时每刻(2) 同时,教师还应集思广益,除发挥本园教师、幼儿的智慧外,大力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共同开发一些适合幼儿的、有趣的、可以变化多种的玩法。 2005年6月。在幼儿教育年会上,海味体育游戏“沙之精灵,作为本园海洋文化月活动展示内容之一,在幼儿园的三楼感统场地进行公开教学。今天,老师进行了试教。 老师为什么会设计该活动呢?是因为班级正在开展的“海之精灵”园本探索课程中就有一个“沙之舞”的主题板块,于是在玩沙、画沙、撒沙等系列活动后,老师针对沙雕的特点,结合幼儿平时已看到的沙粒随风飞扬、沙粒随浪滚动的特征,创设了该游戏,让幼儿扮演沙粒,在地上滚动后按要求进行人数组合造型。 体育活动的动作练习是一个重点,所以“能掌握直体滚动的动作要领,并在游戏中能进行直体滚动”老师把它作为第一点目标。考虑到幼儿对动作的练习是在游戏场景中实现的,老师创设了一个能激发幼儿情感的游戏活动即“沙娃娃之舞”、“沙娃娃之乐即沙雕游戏”、“沙娃娃之歌”,让幼儿在游戏场景中练习了动作,将枯燥乏味的体育基本动作练习渗透在富有情节、富有海味、富有地方特色的游戏中。而“幼儿能根据游戏规则,快速灵活的直体四散滚动”作为第二个递进的目标,老师该如何有效的去引导幼儿,和幼儿互动则成为本活动的一个难点。老师希望借助一块长长的床单,在整合的理念指导下,既要完成难点的突破,又要让孩子体验对沙雕制作的了解,体验沙雕的艺术美,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带着任务,也带着对活动的周全设计,老师开始了和幼儿的游戏互动。 二案例描述 片断一: 2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评价语,来打动每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创设出一个个优化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呢? 作为一名课改的实践教师,我作出了许多尝试,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我在这方面改革经验中的几个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佳的做法,但却是在探索发展性评价方法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希望这些案例能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创造。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一课时,课本出示5个身份不同的人物排队买票的情景,让学生对照图例说说谁排第一,谁排第二,谁排第三、第四,谁排最后。让学生明白由于排队顺序的不同,第几具有相对性。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售票处只剩下4张票了,小朋友们想一想,排队买票的会出现什么 情况?”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课堂现出火爆场面。 生1:叔叔阿姨会让小朋友排第一,穿裙子的阿姨排第二,背包

的阿姨排第三,穿绿上衣的叔叔排第四,警察叔叔排第五。因为大人 要爱护小朋友,警察叔叔是为人民服务的。 生2:警察叔叔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放松放松,应该排第一;背包的阿姨也难得放假,排第二;穿裙子的阿姨排第三,女士优先;穿绿上衣的叔叔排第四;小朋友排第五,休息的时间有的是,下次再看。生3:背包的阿姨明天要出差,排第一;小朋友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到电影院观看一场电影后写观后感),排第二;穿绿上衣的叔叔要陪女朋友,排第三;警察叔叔替别人买票,排第四,穿裙子的阿姨没有要紧事,可以以后再看,排第五。 生4:…… …… 评析与反思: 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背景中去感知,去猜测,去推想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通常只是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中通过变换形体的空间位置关系等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空间观念差的弱点就突显出来。本案例中我通过在具体现实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体验位置与顺序的关系,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能用语言加以描述,并各抒已见进行交流,只要说得有理,都是正确的。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考问题的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我也会了(八套)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我也会了(八套) 说明:本套试卷精心编写了各考点和重要知识点,测试面广,难易兼备,仅供 参考。全套试卷共八卷。 目录: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我也会了(一)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我错了(二)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老师,请让我做好吗(三)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四)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五)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六)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七)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耐心等待,适时引导(八) - 1 -

案例:老师,我也会了 其实这也是二期课改所提倡的“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尝试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 背景: 随着秋天的来临,孩子们的衣服量也逐渐增多了,于是每天午睡起床后的穿衣服是宝宝们最大的苦恼,也是午睡间里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总有孩子的呼唤声:“老师,我脱不掉了”;“老师,这个衣服怎么穿呀?”;“老师,我穿得对吗?”…… 活动情景: 今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的呼唤声又此起彼伏的响起了,但今天我没有象以往那样忙着帮他们穿,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穿(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我已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初步了解了穿衣服的方法),并不时的告诉他们:“头从大洞洞里钻进去,再从中洞洞里钻出来,最后小手从小洞洞里钻出来”。在我的提示下,大部分孩子都穿好了衣服,而把衣服穿错的孩子也不少,但我没有马上纠正过来,而是督促个别慢的幼儿加快动作。 以往每次为他们检查衣服是否穿好都是我的事,今天我把这个权利交给了孩子,让他们找找谁没有把衣服宝宝穿好?这一找,还真找到好几个把衣服穿错的孩子,我把这几个孩子请到前面让他们来说说错在那里?该怎么穿才对?孩子们一下就说开了:“他的衣服穿反了,你看毛毛头都在外面了” “这个牌牌应该藏在里面的,他把他弄到外面了” “帽子应该是带在头上的,他把他穿到屁股上去了” “他的衣服怎么多了一个纽扣的洞洞” ………… “那怎么穿才是对的呢?” “是这样穿的” “衣服要翻过来” 2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word版本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案例分析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用好评价语,来打动每个孩子的心灵,产生心与心的交流,创设出一个个优化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呢? 作为一名课改的实践教师,我作出了许多尝试,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下面就给大家介绍我在这方面改革经验中的几个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佳的做法,但却是在探索发展性评价方法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希望这些案例能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创造。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1: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几”一课时,课本出示5个身份不同的人物排队买票的情景,让学生对照图例说说谁排第一,谁排第二,谁排第三、第四,谁排最后。让学生明白由于排队顺序的不同,第几具有相对性。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售票处只剩下4张票了,小朋友们想一想,排队买票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课堂现出火爆场面。 生1:叔叔阿姨会让小朋友排第一,穿裙子的阿姨排第二,背包的阿姨排第三,穿绿上衣的叔叔排第四,警察叔叔排第五。因为大人要爱护小朋友,警察叔叔是为人民服务的。

生2:警察叔叔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放松放松,应该排第一;背包的阿姨也难得放假,排第二;穿裙子的阿姨排第三,女士优先;穿绿上衣的叔叔排第四;小朋友排第五,休息的时间有的是,下次再看。生3:背包的阿姨明天要出差,排第一;小朋友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到电影院观看一场电影后写观后感),排第二;穿绿上衣的叔叔要陪女朋友,排第三;警察叔叔替别人买票,排第四,穿裙子的阿姨没有要紧事,可以以后再看,排第五。 生4:…… …… 评析与反思: 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背景中去感知,去猜测,去推想是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通常只是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中通过变换形体的空间位置关系等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空间观念差的弱点就突显出来。本案例中我通过在具体现实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体验位置与顺序的关系,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能用语言加以描述,并各抒已见进行交流,只要说得有理,都是正确的。这样既加强了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考问题的合理性。同时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二、教师评价的妙用(教师评语几则) 案例2: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心得体会

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心得体会 2014年8月28日、29日两天,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认识了新形势下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通过本次学习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让我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了直观的感受;使我明白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多数是基于教材或基于评价的教学,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中还提出“学习目标和课标相关陈述要有相应内容,方法与学习目标要相匹配”。从学习的反思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要从课标出发,处理好教材;尊重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研发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关注做好教学设计。 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我们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及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目标多元,不仅指评价知识,技能,还包括认真、态度、乐于助人。评价方法多样,不只是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要关注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它对课程实施具有很强导向,评价的主要数学学习结果、过程、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把理念变成行动,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数学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指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结果。评价目标的多元化,知识技能评价与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相结合。我们还要尽量减少单纯的知识技能的评价。教学中要在解决综合性问题和任务性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多种目标的评价。正确把握知识与技能评价的要求。评价多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与评析 我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物理教学观摩上,我执教的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次活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教学资源丰富,课件制作手段先进,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到位;还有精彩的点评。为我们基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范例,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一,物理语言的科学性。物理是一门严瑾的科学,物理教学中的每一句话都不能随意,有时会给学生造成误解或科学性的错误。 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演示调光台灯的调节,问: 灯时亮时暗说明什么?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由什么决定?新课阶段,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猜想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做出猜想后,用投影片打出思考,要求学生先确定研究的方法,再选择实验器材,最后考虑实验步骤。实验分析后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总结。 这是根据新课程理念而设计的有节规律探究课。在本课设计时,教师将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和学生的异质互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本课改变了以往物理课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节课还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在引课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流的大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教师做适当的提示,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猜想可能与电压的大小有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猜想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最后总结出猜想。这个环节从创设情境到提出问题到猜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探索动机。

课程标准(例)

《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标准(例) 一、学习领域(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 2、课程编码:0140905 3、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4、适用学制:三年 5、课程学时:104 6、课程学分:3 二、学习领域(课程)性质与作用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自动化生产线及自动化设备制造、操作、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辐射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专业群,是衔接“工作”与“学习”的重要课程,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之间的“桥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气及机械工具、仪器和仪表,根据给定技术资料,对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进行安装、调试及管理维护。课程任务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加工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的全过程和工艺要求,完成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分析、设计、安装调试,能够进行 PLC控制程序设计,能进行工业控制网络总线系统配置,基本具备应用PLC 技术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维护,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通过本门课程及其先修课程的学习,取得PLC 中级工证、机电一体化高级工的相应技能证书。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熟悉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2. 掌握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常用机械结构和装置的工作原理; 3. 熟悉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应用,基本气动回路的工作过程; 4. 掌握传感器等电气元件的结构、特性、应用和选择规则; 5. 掌握典型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操作、拆装、软硬件设计、维护以及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 (1)识读PLC硬件系统接线图的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教学内容

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桐梓县茅石镇茅石中学:黄映 一、教学案例及基本特征 (一)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挑选出来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境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核对实际活动的反思。目前对教学案例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能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实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未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

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渔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还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每个教学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附带评语)

精心整理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表 姓名课题授课时间年月日(单位盖章)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得分 教材处理教学 目标 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目的是否符合新课程要求和学 生实际,知识技能、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否明确、恰当、可行。 5 教学 内容 是否体现教学目标,知识讲解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是否做到理论 联系实际,教材的理解与处理是否具有科学性。 10 教学 结构 教学安排的循序渐进性、层次分明性、系统完整性、密切适中性如何。 5 教学基本功教学 语言 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通俗、生动、逻辑严谨,是否运用普 通话教学。 5 板书 设计 板书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工整、完美、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5 教学 手段 能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仪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演示、 讲解,演示和讲解能否有机结合, 10 教学方法方法 选择 方法选择是否灵活多样,是否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适应,是否与学 生的年龄特征相适应,课堂教学机智如何。 15 教学 原则 是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体现的如何,教学原则的选择 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 10 时间 分配 教师的课上各环节讲、练、演示、板书及主次内容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能否做到精讲多练,加强能力培养。 5 激发 兴趣 是否有意识、恰当的运用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 教学效果课堂 反馈 课堂上教师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 教学。 5 课堂 气氛 课堂秩序是否活而不乱,秩序井然。 5 学生 状态 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习积极性是否被充分调动 起来。 5 学习 效果 基础好、中、差学生是否各尽其智,各有所获,均衡提高。学生对本节 课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能力发展程度如何。 10 等级与总分得分:等级:评审组长签字: 评委签字 备注此表申报中级人员使用;得分90—100为优秀;75—89为良好;60-74为合 格,低于60分不合格。 教育督导常见的教学评价术语举例参考 1.(1)课堂引入较好,能创设问题情境; (2)不能过多的多媒体代替板书; ?(3)能通过分组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试行)》颁布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课程改革的“转型”时代。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成为了一个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问题。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然而新教学模式需要发展学生许多新能力,传统的评价标准对于新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或者说,新的能力是不能用过去的评价方法度量的。所以,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我们研究全新的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学合作中的参与表现、情感体验和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的状况。即使关注教师的行为,也是为了关注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的,这就是课堂评价“以学为主”的表现,从而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价标准,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教学评价一定是要“以学为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把学习者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围绕教师的教展开,如: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媒体是否适合所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讲解的时间有多长等。这种评价体系中,对学习者的评价,一般是检验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数量和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审查、评价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策略是否得当等,评价结果是作为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