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八年级4册教材知识点考点总结汇编(全面)

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八年级4册教材知识点考点总结汇编

七年级上册背记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为0°,是东西经的分界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3.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也是南纬S和北纬N的界线。

4. 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5. 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地球中心方向周期地理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季节变化、地球五带划分

半球北半球

节气A夏至B秋分C冬至D春分

时间 6.22 9.23 12.22 3.21

直射纬度北回归

线

赤道

南回归

线

赤道

白昼时间昼长夜

昼夜平

昼短夜

昼夜平

季节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半球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A:热带

B:北温带C:南温带

D:北寒带E:南寒带

②北回归线③南回归线

⑤北极圈⑥南极圈

第三节地图

9.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0. 普通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指示正北方向。

虚线A是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虚线F是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B是盆地C是陡崖

D是山峰E是鞍部

G点海拔是200米

11. 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线叫做等高线。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12. 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

13.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

14. 地形分五大类: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5.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6.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部分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17. 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8. 分界线:亚欧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9.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

20.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由板块组成,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2.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板块几乎全在海洋中。

23.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方向相反)形成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板块发生

碰撞(运动方向相对)形成高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E美洲板块

F南极洲板块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4. 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时间长,变化不大,比较稳定。

25. 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大多为阴雨区)。

26. 天气符号,设法记住P49页的天气符号。

27.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指数小,空气清新;指数大,空气污浊。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8.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9.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30. 等温线的特点:①闭合曲线(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②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③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31.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①一般来说,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32.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3.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4.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大陆内部降水少。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如世界“雨

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35. 气候类型: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②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③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④热带季风气候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1月平均气温高于0℃)

⑥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低于0℃。)⑦温带大陆性气候⑧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柱状都低于100mm)⑩寒带气候11.高原山地气候

36.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可用P66举例。

37. 气候与人类活动: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②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森林会导致局地甚至全球气候的恶化。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38. 世界人口总数越来越多,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越来越快,但目前有放缓的趋势。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超70亿。

39.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40.人口疏密的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面积)

41. ①亚洲东部和②亚洲南部、③欧洲、④北美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A干旱的沙漠地区、B湿热的雨林地区、C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D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是人口稀疏区。(四密四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