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能力提升)(解析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能力过关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
这些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用不同的服装穿着来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同时这些称谓是对生活的反映,也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因此①④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称谓与服饰的关系,并没有涉及文化的继承性,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并没有体现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②③不符合题意。
2.2019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的《主角》入选。
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
由此可见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作家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③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④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陈彦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这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部分(75分)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
每题2分,共48分。
)1.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着身边来往的人与物,享受着都市的文明生活,这身边的一切,都是一种潜在的文化。
这说明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B.文化与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与文明是同一的D.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精神生活2.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无处不在。
譬如帐篷这一供藏族同胞栖身的特殊“居所”,便带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传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
这说明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B.文化包括纯自然的景观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3.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12.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冲击。
这说明A.国际间文化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B.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C.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D.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13.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14.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人们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日益增强。
这说明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文化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C.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D.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具有重大影响15.“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29、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 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 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 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 争力的重要因素。 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 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 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 32、原因: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 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 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政治、 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发展。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 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7、①从社会角度,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 大力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人的全 面发展的强大物质基础;也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条 件。
②从个人角度,必须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 文化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 28、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 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 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20、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 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2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 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2、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 和民主法治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 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 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类社会独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祥瑞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粤西第一顶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贮备增加A .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 D .①③④2.北京奥运会祥瑞物“福娃”的造型融人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这说明A .文学、艺术源于灵感B .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D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3.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了然()A .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B.文化是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文化促令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对人的影响拥有深远长久的特点《精神大餐》4.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取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建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贵财产。
这主假如由于()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C .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D.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要素5. 2009 年 9 月,国务院审议经过了《文化家产复兴规划》,并向社会公然公布。
该规划明确指出,目前和此后一个期间要着力做好发展要点文化家产、实行重要项目带动战略、培养骨干文化公司、加速文化家产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花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系统、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八个方面的要点任务。
上述资料主要表现了A.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对经济拥有反作用C.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D.文化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6.有人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一直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该看法A.认可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己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C.必定了文化有其自己的独立性D.否认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7.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想方式。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高考试题)及答案j解析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24小题,共48分)1.《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3.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4.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广东某县依托葛洪等历史名人的文化遗产,致力于挖掘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和宗教文化,力塑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一、最佳选择题(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案卡上。
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A、①③⑤⑦B、②③④⑤⑥⑦C、②④⑤⑦D、①②④⑥⑦3、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4、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
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经济上的独立。
这主要说明()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5、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6、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这句话主要提示了()A、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C、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D、国际竞争的实质7、“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
(完整word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2.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C .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________文化。
A .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7.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
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
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D.经济对文化的制约将更加严重8.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之所以要坚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主要是因为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文化产业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并且,文化产品价值还具有增值效应,如果开发得当,往往可以产生很大的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是具有极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
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及答案详解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3.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思想②道德③教育④艺术⑤法规⑥制度⑦信念⑧“超级女生”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⑥⑦⑧D.①②③④⑦⑧4.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
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A 1.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这说明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③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④没有文化人们已经无法生存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B 2.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 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据此回答3~4题。
C 3.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C 4.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C 5.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体味到文化。
据此回答6~7题。
B 6.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 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C 7.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校训作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词语,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
据此回答8~9题。
C 8.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 B.都市 C.校园 D.民族D 9.清华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A.能促进社会文化牛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能力的提高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0~13题。
A 10.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
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
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D.经济对文化的制约将更加严重D 1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之所以要坚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主要是因为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A 12.文化产业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并且,文化产品价值还具有增值效应,如果开发得当,往往可以产生很大的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是具有极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
可见,我们当代文化发展走产业的发展道路是A.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B.实现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C.增强综合国力的惟一途径 D.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表现A 13.在下列现象中,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有①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商品、文化与消费、文化与市场严重分离②重视文化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忽视或否认文化的经济效益③以经济效益为惟一目标,以市场调节为手段发展文化产业④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使当代文化沿着产业化方向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根据最新的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测评,我们已经排在了第六位。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数字。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综合水平,它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时期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发展的概况。
可以说,它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衡量自己建设改革发展得失的标准,每一次名次的改变都牵系着亿万人的奋斗。
据此回答14~16题。
B 14.综合国力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其中和是基础,是重要标志。
A.经济、政治、科技 B.经济、科技、文化C.经济、科技、政治 D.经济、文化、科技C 15.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知识的竞争展开。
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发展格局表明A.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B.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D.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不可能增强综合国力A 16.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较量,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①把文化建设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③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④充分发挥我国人口数量优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A 17.据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①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③文化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④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A 18.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
对此,我们应当①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②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③树立科学的消费观④减少文化消费支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C 19.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看作是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A.体现了文化是第一生产力 B.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C.是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D.是为了巩固产业的基础地位B 20.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这给我国的启示是A.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又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B.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C.世界正在一体化,文化间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趋势D.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不利于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D 21.创造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是理论出版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精神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
这说明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把文化作为战略资源,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我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争夺”文化资源的现象。
据此回答22~23题。
C 22.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lO多个省、市广为流传。
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
材料表明A.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 B.市场经济具有滞后性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B 23.经过严密的史料考证和实地勘察,国家邮政局确定宁波为首发式主会场。
并在浙江省的杭州、上虞,河南省的驻马店,江苏省的宜兴,山东省的济宁等5个城市同时举行首发式。
国家邮政局举办邮票首发式属于A.政治活动 B.文化活动 C.经济活动 D.社会共同活动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虽对各国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不可能消除文化的多样性。
据此回答24~25题。
B 24.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各有不同的民族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表明民族文化具有A.共同风俗习惯 B.共同心理素质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节日传统D 25.对于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人认为过于繁琐,应该革除;也有人认为,正是包饺子、吃粽子、饮菊花酒等习俗才构成了中华民族节日文化,有必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并发扬光大。
可见A.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是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优秀文化B.保护了传统节日习俗,就保护了中国传统文化C.看轻中国传统节日的人,就会看不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D.价值观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D 26、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
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或“非典”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这表明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D、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 27、现代的商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和智力的竞争。
肯德基之所以能够开遍全球,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消费心理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们每在一个国家开办连锁业务前,都会对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作一番深入的调查论证,而且还会聘请一些了解这个国家的人作为管理人员和顾问。
肯德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A.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和消费心理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C.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不同D.对一国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尊重程度,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A 28、“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内容。
”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D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D 29、“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