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段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和TIA中国诊断及治疗指南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和TIA诊断及规范化治 疗
1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 诊断措施)
1.1推荐强度(分4级, Ⅰ级最强,Ⅳ级最弱) Ⅰ级: 基于A 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Ⅱ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Ⅲ级: 基于C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Ⅳ级: 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1.2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 A 级最高, D 级最低) A 级: 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RCT )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 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高质量) ; B级: 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 C级: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 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D 级: 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1.3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 A 级最高, D 级最低) A 级: 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 ; B级: 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C 级: 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 D 级: 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院前处理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 患者, 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 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5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窗窄,及时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评估病情和诊断至关重要。
诊断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见后述) 诊断和评估步骤: ⑴是否为脑卒中?
⑵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
3
院前处理
现场处理机运送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心脏观察 建立静脉通路 吸氧 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②过量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 ①症状开始时间;②近期患病史;③既往病史;④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能24小时进行急诊CT检查)。 4
1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 诊断措施)
1.1推荐强度(分4级, Ⅰ级最强,Ⅳ级最弱) Ⅰ级: 基于A 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Ⅱ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Ⅲ级: 基于C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Ⅳ级: 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1.2 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 A 级最高, D 级最低) A 级: 多个随机对照试验( RCT )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 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高质量) ; B级: 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 C级: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 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D 级: 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1.3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 A 级最高, D 级最低) A 级: 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 ; B级: 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 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C 级: 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 D 级: 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院前处理
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上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 患者, 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 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5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窗窄,及时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评估病情和诊断至关重要。
诊断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见后述) 诊断和评估步骤: ⑴是否为脑卒中?
⑵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
3
院前处理
现场处理机运送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心脏观察 建立静脉通路 吸氧 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②过量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 ①症状开始时间;②近期患病史;③既往病史;④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能24小时进行急诊CT检查)。 4
缺血性卒中诊疗进展PPT课件

不明显
脑脊液
多正常
压力增高,含血
压力增高,血性
பைடு நூலகம்CT检查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高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
*
七、治疗 1、急性期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 (1)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认识到脑 卒中同样是一种急症,为获得最佳疗效力争超早期溶栓治疗; (2)针对脑梗死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 进行综合保护治疗; (3)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1、 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中脑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14%~40%,脑栓塞占20%~30%,腔隙性梗死占15%~30%,其他为血流动力学(分水岭)梗死及其他原因引起等。
*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高龄、代谢综合征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病因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 、、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 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性梗死灶 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或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符合栓塞病灶特点 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心脏病变 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并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脑脊液
多正常
压力增高,含血
压力增高,血性
பைடு நூலகம்CT检查
脑内低密度灶
脑内高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
*
七、治疗 1、急性期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 (1)首先要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认识到脑 卒中同样是一种急症,为获得最佳疗效力争超早期溶栓治疗; (2)针对脑梗死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损伤 进行综合保护治疗; (3)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
1、 概述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中脑血栓形成(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14%~40%,脑栓塞占20%~30%,腔隙性梗死占15%~30%,其他为血流动力学(分水岭)梗死及其他原因引起等。
*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吸烟、高龄、代谢综合征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病因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
、、、 、、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动脉到动脉 栓塞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 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性梗死灶 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或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缺血性卒中的病因
大面积脑梗死或多发梗死,符合栓塞病灶特点 有高危或低危心源性栓塞的心脏病变 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并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脑血管介入ppt课件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的 75-90% 1997年新发病例300万。 脑血管病连续5年为我国第二 位死亡原因,其中多数为ICVD。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颅内外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 一个主要的独立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75%TIA和60%脑梗塞患者中 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脑血管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 颈动脉导致的狭窄约占老年人 口的5%,其中1-3%为重度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 所的资料: 23%的脑梗死归因于颈动脉病 变,并指出其中12%为腔隙性脑梗 死。 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是区分有无 中风危险和影响预后的标志之一。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病因:
国外对一组无症状未加治疗的 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进行5年以上超 声学随访,发现中风和TIA累计发 生率在狭窄超过75%的患者为60%, 狭窄小于75%者仅为12.7%
发展史
1930年,Brook应用肌肉组织填塞颈内动脉治
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1950年,Seldingerc创造一种穿刺动脉后插入导 丝导管技术 1970年,法国Djindjan的颈外动脉和脊髓动脉 的超选择性插管技术应用 1976年,Kerber发明的可漏性球囊导管 1980年,美国的Tracker微导管、法国的Magic 微导管,Mullan实施了第1例PTA 90年代,Roubin提出CAS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只能检查 血流速度与血流方向。 双功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ranscranial color duplex sonography, TCCD)包含了两维B超的功能,能检查 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狭窄程度。 超声增强剂进行TCCD(ECCD) ECCD替代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的治疗

血栓烷A2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降低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
02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使
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
集。
03
替罗非班
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止纤维蛋白原与GPⅡb/Ⅲa受体结合,
药物使用指导和依从性提高策略
药物使用指导
向患者详细解释各类药物的作用、用法 用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确保患 者正确使用药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S
依从性提高策略
通过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家庭支持等方 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风险 。
危险因素控制目标设定
01
02
03
戒烟限酒
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以降 低烟草和酒精对脑血管的 损伤。
外科手术方式选择及效果评估
手术方式
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外-颅内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 方法。颅外-颅内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用于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和颅底异常血管网症等。
效果评估
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 体征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以评估手术效果。
远程医疗和智能医疗的发展
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和智能医疗服务, 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治疗方式。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需与脑出血、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
预后与影响因素
预后
缺血性脑卒中-ppt课件全

高烧 呕血 中枢性肺水肿
中枢呼吸循环衰竭
死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突然发病
年龄大有高血压 白天二动病急发 昏迷瘫痪高颅压 腰穿血性为继发
急剧转变 血压升高 昏迷偏瘫 语言失利 口角歪斜
2024/8/20
八、出血状态判断
1. 脑 出 血 后 继 续 出 血 : 指 脑 出 血 不 断 发 展 , 在 一 段 时 间 内 ( 24h内活动)血液持续从血管内渗漏的过程。血肿体积 超过33%即可诊断。多见于血肿不规则,血肿近脑室, 嗜酒者。
下
腔
脑疝
压迫脑干
眼球浮动 瞳孔变化、去脑强直
脑机能障碍
2024/8/20
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致死(残)的恶性循环
高血压
+动脉硬化
脑血管破裂 脑实质破坏
脑内血肿 周围脑组织水肿
高颅压
脑疝
昏迷
并 发 症
下丘脑刺激
致残
2024/8/20
抽搐
缺氧
肺、尿道感染 水、电解质紊乱 多脏器功能衰竭
压迫脑干
2.脑出血再出血:指一次出血完全停止后,血管再次破裂出血 。
3.血肿吸收速度:幕上血肿吸收 0.8-1.2ml/d 脑室出血:10d 左右(非梗阻性) SAH(继发性):6-9h 可见血性脑脊液,
半月可黄变。
2024/8/20
脑梗死诊断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致使血液供应缺乏或中断,使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 生坏死软化而言。(占脑卒中的75%)
临床常见的有: 脑血栓形成(Thrombosis) 脑栓塞 (Embolism) 分水岭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l Infarction)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无症状脑梗死
后循环缺血知识讲座课件

将此概念引伸到后循环,产生了“椎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概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历史
经典的VBI概念有两个含义: 临床上是指后循环的TIA, 病因上是指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导致 的血流动力学性低灌注。
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提高
▪ 80年代后,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技 术的发展,对PCI的临床和病因有了几项 重要认识:
▪ ⑴PCI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 椎骨质增生仅是罕见的情况;
▪ ⑵PCI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 ▪ ⑶无论是临床或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地
界定即非正常又Biblioteka 缺血的状态; ▪ ⑷虽然头晕/眩晕是PCI的常见症状,但头
▪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第 一种分段更为合理,应用更广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后循环概念
▪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 但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或无名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时发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同样引起后循环 缺血症状和体征,因此有作者认为后循环应该是 双侧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椎基底动脉系统共同组 成。无名动脉应作为前后循环的共有部分。
▪ 为了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有人以基底动脉 为标准将后循环人为分为三部分,椎动脉入颅到 小脑后下动脉处为近段,小脑后下动脉至小脑上 动脉处为中段,小脑上动脉以远为远段,也即“ 基底动脉尖”。病变累及远段预后不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后循环缺血”概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历史
经典的VBI概念有两个含义: 临床上是指后循环的TIA, 病因上是指大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导致 的血流动力学性低灌注。
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提高
▪ 80年代后,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技 术的发展,对PCI的临床和病因有了几项 重要认识:
▪ ⑴PCI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 椎骨质增生仅是罕见的情况;
▪ ⑵PCI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 ▪ ⑶无论是临床或影像学检查都无法可靠地
界定即非正常又Biblioteka 缺血的状态; ▪ ⑷虽然头晕/眩晕是PCI的常见症状,但头
▪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第 一种分段更为合理,应用更广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后循环概念
▪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 但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或无名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时发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同样引起后循环 缺血症状和体征,因此有作者认为后循环应该是 双侧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椎基底动脉系统共同组 成。无名动脉应作为前后循环的共有部分。
▪ 为了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有人以基底动脉 为标准将后循环人为分为三部分,椎动脉入颅到 小脑后下动脉处为近段,小脑后下动脉至小脑上 动脉处为中段,小脑上动脉以远为远段,也即“ 基底动脉尖”。病变累及远段预后不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后循环缺血”概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
即枕叶及颞叶的基底面,
枕叶的内侧及丘脑、小
. 脑、脑干等
4
大脑中动脉
大脑中动脉
.
5
颈内动脉系统
.
6
椎-基底动脉系统
.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
8
一、概 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2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最常见); 脑动脉炎;先天性脑动脉狭窄; 血液粘稠度增加。 诱因 所有导致血流缓慢、血压降低的因素。
.
26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粥样斑块脱落→管壁溃疡→plt粘附→血栓
↓
↑促进
管腔狭窄 + 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脱水
.
27
三、病理与病理生理
相关病史 TIA发作史。
发病特点:阳性症状与体征为暂时性的, 突然发作,持续短暂,可在24h内完 全恢复。
辅助检查 血脂、血糖、心电图、血流变。
.
14
五、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 控制血压; 降低血糖; 降低血液粘稠度; 控制心律失常、稳定心脏功能; 防止颈部过度活动。
.
15
五、治疗要点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噻氯吡啶。 抗凝:肝素、华法令。 钙通道阻滞剂: 尼莫地平、尼群地平、盐酸氟桂嗪、西 比灵。
四、临床表现
十一、护理措施
五、辅助检查
十二、护理评价
六、诊断要点
十三、其他护理诊断
七、治疗要点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指南整理课件

D级: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 见。
第七页,共67页。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děngjí)标准 (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3.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 ,D级最低):
A级: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 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高质量);
B级: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 回顾性病例对照(duìzhào)研究,采用了金 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或MRI; ②血糖、血脂肝肾功能(gōngnéng)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内(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⑥氧饱和度; ⑦胸部X线检查。
第二十六页,共67页。
Ⅳ 急性期诊断(zhěnduàn)与治疗
(四)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可根据: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 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xiǎoshí)以上 (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第二十八页,共67页。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duìzhào) 研究;
D级:无同期对照(duìzhào)的系列病例分析 或专家意见。
第八页,共67页。
I 院前处理(chǔlǐ)
• 院前处理(chǔlǐ)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 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第九页,共67页。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shíbié)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 能:
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②心脏观察; ③建立静脉通道; ④吸氧; ⑤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②过度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第七页,共67页。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děngjí)标准 (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
3. 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4级,A级最高 ,D级最低):
A级: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 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高质量);
B级: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 回顾性病例对照(duìzhào)研究,采用了金 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 ①平扫脑CT或MRI; ②血糖、血脂肝肾功能(gōngnéng)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内(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⑥氧饱和度; ⑦胸部X线检查。
第二十六页,共67页。
Ⅳ 急性期诊断(zhěnduàn)与治疗
(四)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可根据: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 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xiǎoshí)以上 (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 ;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第二十八页,共67页。
C级: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duìzhào) 研究;
D级:无同期对照(duìzhào)的系列病例分析 或专家意见。
第八页,共67页。
I 院前处理(chǔlǐ)
• 院前处理(chǔlǐ)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 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
第九页,共67页。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shíbié)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 能:
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②心脏观察; ③建立静脉通道; ④吸氧; ⑤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 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②过度降低血压; ③大量静脉输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分为150cm和260cm(或 300cm)规格(主要用于交换导管,故又称 交换导丝) 造影管(Pigtail、Headhunter、 Simmons)、 2个三通接头、1个Y型阀、 输液导管及造影连接管各1付 将泥鳅导丝 0.035/150cm、 Pigtail导管送入升主动脉远端,行主动脉弓造影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 外段治疗
1
概述
• 卒中是人类继心脏病和肿瘤之后的第3位的致死原因, 是严重致残的首要原因。80%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是由 于颈动脉的栓子脱落造成的,而且发病前无任何先兆。 据统计每年新发或再发卒中的患者约70万,其中约 85%~88%的卒中是缺血性卒中,其他为出血性疾病。 有效的预防卒中的发生,无论对患者个体,还是对社会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
手术过程
• 九步骤
入路
Guiding
置伞
造影 预扩 后扩
支架 收伞
造影
4
入路
经皮穿刺技术主要用于需经皮穿刺插入导管进行各种血管造影和经血管介入治疗。 首选股动脉穿刺。如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可直接选择8F穿刺鞘组
股动脉
5
8F指引导管
6
造影
➢造 影 器 械 : 超 滑 导 丝 0 . 0 3 5/ 1 5 0 c m ( 常 用 的 为 直 径 为 0 .0 3 5 i n 的 亲 水 导 丝 ( 泥 鳅 导 丝或超滑导丝)按照导丝硬度分为普通造影导丝(Angio)和硬导丝(Stiff)按照导丝
2
适应症
无症状狭窄≥70%。 未超过50%者的无症状患者,但有溃疡性斑块形成。 狭窄50%-70%,伴明显相关症状如反复TIA、同侧脑梗塞病史。 放疗术后或内膜剥脱术后、支架术后再狭窄。 手术风险高或无法以手术方法治疗的病变,如双侧多血管、多部位病变等。 自发性、创伤性及手术后形成的动脉夹层者。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如处于稳定期的大动脉炎性狭窄。
9
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栓塞保护伞(简称保护伞,商品名为 Proender)是用于在介入操作过程中,抓捕和转移血管中的碎片或血栓的经皮肤 输送的远端保护系统。保护伞由一个装在送导丝上的镍钛合金丝编织的过滤器 和一个输送及回收鞘管组成。保护伞通过0.014英寸的指引导丝使用快速交换的形 式进入目标血管定位并且释放过滤器。
该区域缝合器慎用!!!
17
18
• 使用压力泵连接LD通过造影导丝260CM传送到病变位置 • 用压力泵加压扩张LD支架释放 • 撤下支架推送杆 • 导引导管撤到股动脉造影检查是否可以缝合,使用8F封合器(圣
犹达)缝合
16
最后收回保护伞,再次行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评估病变位置及颅内血管 供血情况。 1. 撤回导引导管,更换泥鳅导丝。 2. 行股动脉造影,评估穿刺位置。 3. 根据穿刺位置决定是否应用缝合器
犹达)缝合
15
锁骨下支架植入(LD)
• 使用8F动脉鞘(泰尔茂)穿刺股动脉 用超滑导丝带5F造影管猪尾(波士顿)造主动脉弓
• 更换5F单弯波士顿超选锁骨下造影查看病变位置 • 超选过锁骨下病变位置造影并查看颅内血管情况 • 上8F导引导管(波士顿) • 测量病变位置数据选择波士顿锁骨下支架LD(8*17,8*27,9*25)
1、放置血栓保护伞。
2、球囊预扩病变位置。
3、放置支架
13
术前及术后造影对比
14
椎开口支架植入(SD)
• 使用6F动脉鞘(泰尔茂)穿刺股动脉 用超滑导丝带5F造影管猪尾(波士顿)造主动脉弓
• 更换5F单弯波士顿超选锁骨下造影查看病变位置 • 超选椎开口病变位置造影并查看颅内血管情况 • 上6F导引导管(波士顿)或者美科微先6F导引导管系统 • 测量病变位置选择合适的支架(4*15,4*19,5*15,5*19,6*18波士顿SD) • 上14系统微导丝(transend190 ,fathom,pt2-300)过病变位置 • 使用压力泵连接SD通过14导丝传送到病变位置 • 用压力泵加压扩张SD支架释放,撤下支架推送杆 • 撤下6F导引导管到股动脉造影查看是否可以缝合,使用6F封合器(圣
7
颈动脉颅内颅外造影
8
测量及耗材选择
测量病变位置正常血管内径及病变长度,并选择球囊及支架。 1、FilterWire EZ保护伞 厂家名称:波士顿 产品名称:血栓保护系统 简介:该产品由一根远端带有可自由旋转型结构 的过滤器的经皮导丝(保护导丝)、一个EZ植 入鞘、一个EZ取物鞘以及一只内含一只导丝扭 转器、一只鞘管导入器和一只止血阀扩张器的 附件箱组成。保护导丝有300cm和190cm 两种长度可供选择。
11
Wallstent 颈动脉支架 简介:该产品由自膨式支架和推送器组成,推送器 为Monorail同轴鞘管型。支架由钽质芯丝的Elgiloy合金牵引填充导管单纤维 编织而成。 支撑力更大,不易塌陷 柔韧性更强,表面光滑,易于球囊通过 网孔密集,限制斑块脱落 可重新定位、再次释放
1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10
2 . P TA 球 囊 扩 张 导 管 厂家名称:波士顿 产 品 名 称 : P TA 球 囊 扩 张 导 管 Sterling Monorail PTA Balloon Dilatation Catheter 简介:该产品是快速交换球囊 扩张导管,在其末端固定有一个 半顺应性球囊。球囊导管采用同 轴管身设计。 可以通过0.014in/0.018in的导丝, 便于导管向前移动,使其到达并通 过需要扩张的狭窄部位。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 外段治疗
1
概述
• 卒中是人类继心脏病和肿瘤之后的第3位的致死原因, 是严重致残的首要原因。80%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是由 于颈动脉的栓子脱落造成的,而且发病前无任何先兆。 据统计每年新发或再发卒中的患者约70万,其中约 85%~88%的卒中是缺血性卒中,其他为出血性疾病。 有效的预防卒中的发生,无论对患者个体,还是对社会 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
手术过程
• 九步骤
入路
Guiding
置伞
造影 预扩 后扩
支架 收伞
造影
4
入路
经皮穿刺技术主要用于需经皮穿刺插入导管进行各种血管造影和经血管介入治疗。 首选股动脉穿刺。如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可直接选择8F穿刺鞘组
股动脉
5
8F指引导管
6
造影
➢造 影 器 械 : 超 滑 导 丝 0 . 0 3 5/ 1 5 0 c m ( 常 用 的 为 直 径 为 0 .0 3 5 i n 的 亲 水 导 丝 ( 泥 鳅 导 丝或超滑导丝)按照导丝硬度分为普通造影导丝(Angio)和硬导丝(Stiff)按照导丝
2
适应症
无症状狭窄≥70%。 未超过50%者的无症状患者,但有溃疡性斑块形成。 狭窄50%-70%,伴明显相关症状如反复TIA、同侧脑梗塞病史。 放疗术后或内膜剥脱术后、支架术后再狭窄。 手术风险高或无法以手术方法治疗的病变,如双侧多血管、多部位病变等。 自发性、创伤性及手术后形成的动脉夹层者。 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如处于稳定期的大动脉炎性狭窄。
9
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栓塞保护伞(简称保护伞,商品名为 Proender)是用于在介入操作过程中,抓捕和转移血管中的碎片或血栓的经皮肤 输送的远端保护系统。保护伞由一个装在送导丝上的镍钛合金丝编织的过滤器 和一个输送及回收鞘管组成。保护伞通过0.014英寸的指引导丝使用快速交换的形 式进入目标血管定位并且释放过滤器。
该区域缝合器慎用!!!
17
18
• 使用压力泵连接LD通过造影导丝260CM传送到病变位置 • 用压力泵加压扩张LD支架释放 • 撤下支架推送杆 • 导引导管撤到股动脉造影检查是否可以缝合,使用8F封合器(圣
犹达)缝合
16
最后收回保护伞,再次行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评估病变位置及颅内血管 供血情况。 1. 撤回导引导管,更换泥鳅导丝。 2. 行股动脉造影,评估穿刺位置。 3. 根据穿刺位置决定是否应用缝合器
犹达)缝合
15
锁骨下支架植入(LD)
• 使用8F动脉鞘(泰尔茂)穿刺股动脉 用超滑导丝带5F造影管猪尾(波士顿)造主动脉弓
• 更换5F单弯波士顿超选锁骨下造影查看病变位置 • 超选过锁骨下病变位置造影并查看颅内血管情况 • 上8F导引导管(波士顿) • 测量病变位置数据选择波士顿锁骨下支架LD(8*17,8*27,9*25)
1、放置血栓保护伞。
2、球囊预扩病变位置。
3、放置支架
13
术前及术后造影对比
14
椎开口支架植入(SD)
• 使用6F动脉鞘(泰尔茂)穿刺股动脉 用超滑导丝带5F造影管猪尾(波士顿)造主动脉弓
• 更换5F单弯波士顿超选锁骨下造影查看病变位置 • 超选椎开口病变位置造影并查看颅内血管情况 • 上6F导引导管(波士顿)或者美科微先6F导引导管系统 • 测量病变位置选择合适的支架(4*15,4*19,5*15,5*19,6*18波士顿SD) • 上14系统微导丝(transend190 ,fathom,pt2-300)过病变位置 • 使用压力泵连接SD通过14导丝传送到病变位置 • 用压力泵加压扩张SD支架释放,撤下支架推送杆 • 撤下6F导引导管到股动脉造影查看是否可以缝合,使用6F封合器(圣
7
颈动脉颅内颅外造影
8
测量及耗材选择
测量病变位置正常血管内径及病变长度,并选择球囊及支架。 1、FilterWire EZ保护伞 厂家名称:波士顿 产品名称:血栓保护系统 简介:该产品由一根远端带有可自由旋转型结构 的过滤器的经皮导丝(保护导丝)、一个EZ植 入鞘、一个EZ取物鞘以及一只内含一只导丝扭 转器、一只鞘管导入器和一只止血阀扩张器的 附件箱组成。保护导丝有300cm和190cm 两种长度可供选择。
11
Wallstent 颈动脉支架 简介:该产品由自膨式支架和推送器组成,推送器 为Monorail同轴鞘管型。支架由钽质芯丝的Elgiloy合金牵引填充导管单纤维 编织而成。 支撑力更大,不易塌陷 柔韧性更强,表面光滑,易于球囊通过 网孔密集,限制斑块脱落 可重新定位、再次释放
12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10
2 . P TA 球 囊 扩 张 导 管 厂家名称:波士顿 产 品 名 称 : P TA 球 囊 扩 张 导 管 Sterling Monorail PTA Balloon Dilatation Catheter 简介:该产品是快速交换球囊 扩张导管,在其末端固定有一个 半顺应性球囊。球囊导管采用同 轴管身设计。 可以通过0.014in/0.018in的导丝, 便于导管向前移动,使其到达并通 过需要扩张的狭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