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总论练习题【特选内容】

细菌总论练习题【特选内容】
细菌总论练习题【特选内容】

细菌总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凡是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肉眼看不见单个个体、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总称为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霉形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病毒等八大类

2、灭菌:

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及其芽胞)的方法。

3、最小致死量:

MLD是指使特定动物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的量或毒素量。这种测定毒力的方法比较简单,但有时因动物的个体差异,而产生不确切的结果。

4、无菌操作:

是指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的状态。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无菌操作。

5、细菌:

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菌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和结构。

6、病原微生物:

能引起人或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7、消毒:

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消毒剂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消毒只要求达到无传染性的目的,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8、侵袭力:

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屏障,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的侵袭力主要涉及菌体的表面结构和释放的侵袭蛋白或酶类。

9、半数致死量:

LD50是在一定时间内使半数实验动物感染后发生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这种测定毒力的方法比较复杂,但可避免动物个体差异所造成的误差。

10、SPF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11、荚膜:

某些细菌(如巴氏杆菌、炭疽杆菌)可在细胞壁外周产生一层松散透明的黏液样物质,包围整个菌体,叫荚膜。

12、毒素

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和释放的具有损害宿主组织、器官并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的毒性成分。根据毒素的产生方式、性质和致病特点等,可将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

13、灭菌

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及其芽胞)的方法。

14、巴氏消毒法

巴斯德首先创用将液体物质放在较低的温度下消毒,这样既可以杀死病原菌的繁殖体,又保持液体内不耐热的物质不变质,故称为巴氏消毒法。此法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等的消毒。15、生长曲线:

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计算细菌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依据细菌各个时期生长繁殖速率不同,将细菌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与衰退期四个期16、滤过除菌:

过滤除菌法是利用机械的方法除去液体和空气中细菌。滤菌器含有的微细小孔只能使液体和病毒等较小的微生物通过,细菌不能通过,从而获得无菌液体。

二、判断改错题

1、单个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但细菌的群体—菌落是肉眼可见的。

2、细菌的菌毛常常是良好的抗原成分。

3、质粒的化学本质是一种蛋白质。

错,质粒的化学本质是一种核酸。

4、微生物与高等生物一样,仅有遗传性而无变异性。

错,微生物与高等生物一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

5、病原微生物病原性与毒力无关。

错,病原微生物病原性与毒力有关。

6、健康畜禽肠道内都有正常菌群分布。

7、细菌的荚膜常常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