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纪念馆论文
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

武昌起义纪念馆观后感走进武昌起义纪念馆,那感觉就像是穿越时空,一脚踏进了历史的长河里。
这地儿,不光是个纪念馆,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历史教室,让人一秒穿越到辛亥革命那会儿,感受那股子热血沸腾的劲儿。
一进门,嘿,那氛围就不同了,庄严又带点神秘。
墙上挂着的老照片,一张张黑白的脸孔,眼神里都是坚定和决心,仿佛在跟你说:“看,这就是我们当年干的大事儿!”我边走边看,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参加了一场大型的家族聚会,每个人都在讲着自家的英雄故事。
展厅里头,一件件展品摆得整整齐齐,每件都像是个小故事书,等着你去翻开。
特别是那门大炮,虽然锈迹斑斑,但往那儿一站,就是一股子威风凛凛的劲儿,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年它轰响在武昌城头的那一刻,多提气!还有那些起义军用的刀枪剑戟,虽然现在看来挺简陋的,可那会儿可是宝贝疙瘩,每一把都沾满了革命战士的鲜血和汗水。
走着走着,我就到了那个模拟战场的地方。
哎哟喂,那场景做得太逼真了,火光冲天,枪声四起,我感觉自己都快被那股子硝烟味给熏到了。
看着那些逼真的雕塑,一个个战士冲锋陷阵的样子,我心里头那个震撼啊,就像是亲眼见证了这场伟大的革命。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烈士的遗像和遗物。
他们有的年纪轻轻,有的已经是白发苍苍,但无一例外,他们的眼神里都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看着这些照片,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独立,我们愿意付出一切!”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强烈了,让我忍不住眼眶都湿润了。
逛完整个纪念馆,我心里头那个感慨啊,真是千言万语都说不尽。
我觉得吧,这地方不仅仅是个纪念馆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每次想到这里,我就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劲儿,好像也被那股子革命精神给感染了一样。
回到家后,我还跟家里人念叨了好久。
我跟他们说:“你们知道吗?我去了武昌起义纪念馆,那感觉真是太棒了!就像是回到了过去一样,亲眼见证了那段历史。
”他们听了也都很感兴趣,纷纷问我里面的情况。
武昌起义参观观后感

武昌起义参观观后感篇一武昌起义参观观后感嘿,朋友们!你们能想象我去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那种震撼吗?走进那扇大门,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些老房子、旧物件嘛,能有多震撼?可我要告诉你,那种感觉,真的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看着那些陈旧的枪炮,我不禁在想,当年的革命志士们,是怀着怎样的决心,拿起这些家伙跟敌人拼命的?也许他们心里也害怕,也会颤抖,毕竟子弹可不长眼睛。
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这是为啥?我觉得,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团火,一团为了自由、为了正义燃烧的火!看着展览墙上的一幅幅照片,那些年轻的面庞,充满了坚毅和无畏。
我就在想,要是我在那个时候,会有他们那样的勇气吗?可能我会吓得尿裤子吧,哈哈!纪念馆里很安静,可我仿佛能听到当年的喊杀声,枪炮声。
这一路走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可为啥我们还能一直向前?不就是因为有这些不怕死的先辈们在前面开路嘛!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每天吃着美食,玩着手机,可能早就忘了当年的苦。
但这次参观让我明白,我们能有今天,真的不容易!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应该有点担当,为国家做点啥?反正我是这么想的,你们呢?篇二武昌起义参观观后感哇塞,朋友们,我刚参观完武昌起义的相关展览,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一进去,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压得我有点喘不过气。
我就在想,这地方,当年可是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啊!看着那些锈迹斑斑的武器,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玩意真能打仗?也许在当时,这就是战士们最宝贵的“宝贝”了。
他们拿着这些,去对抗强大的敌人,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觉得我自己可能没这个胆量。
还有那些烈士的遗物,简简单单的一个本子、一支笔,都好像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也有家人,也有牵挂,可为啥就能挺身而出?难道他们不怕死?我猜,不是不怕,而是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他们去拼命。
走着走着,我突然想到,要是没有这次起义,我们现在会过着怎样的生活?也许还在被压迫,也许还在黑暗中摸索。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有感--------------------------------------------------------------------------------时间:2010-4-20 22:09:40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作者:郭晶丽阅读645次党课第五小组的我们,一行13人,一大早就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阅马场,西邻黄鹤楼,北依蛇山,南面首义广场。
旧址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旧址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因红墙红瓦,武汉人俗称“红楼”。
我想它更深刻的是象征着红色的革命吧。
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成功的举行了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因这一年为旧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次日他们在此组建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
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
武昌义声赢得了全国的响应,260余年的清朝政府顿时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告终。
武昌起义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一系列武装斗争失败后首次取得胜利的伟大事件。
它掀起了全国性的革命高潮,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拉开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巨变的序幕,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除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
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
馆内现有两个主题性的基本陈列:一是《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关于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优秀作文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关于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优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1a69c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d.png)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关于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优秀作文
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穿越,也是我骄傲的父老乡亲们屹立在岁月之河中的光
辉历史。
谨以此次莅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发表我的观后感。
馆中的展品,以及配有详细解说的纪念碑和侧面,让我看到了一个灿烂的历史。
从辛
亥革命之前讥讽化帝制的新闻类小说,到最后实现起义的武昌起义,以及最后以反帝成功
的步步高升,还有在关键时刻发出忠告声,让辛亥革命进入历史的英烈们,让我们在这些
灿烂的历史中膜拜。
在走过馆内每一处展厅后,获取到的知识非常多,从关于辛亥革命知识、战争科普、
中国历史变革等,可以说一次性把这部改变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都西查无遗地梳理了一遍。
而且,还有把这},对历史的浅显星了起来,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辛亥革命的意义和价值。
从足迹到参与,从文字到行动,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看到的,都牢牢的印在了
我的心中。
了解了这段历史的情况,感谢我的祖国,为中国改变命运而战斗的英烈们,也
祝愿在未来的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都能有像辛亥革命一样乐观向上的历史态度。
辛亥革命历史论文

辛亥革命历史论文带着些许期待与激动的心情,我们今天出发去寻访辛亥革命的历史遗存。
之所以说心情期待与激动,是因为时隔多年,我们此时将与那些沉寂的历史事件互相亲密接触以及感受当时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
我们生在如今安稳的时代,现在所享受的好的条件都是革命先烈用汗水甚至鲜血为我们创造的,带着这种尊敬与缅怀的感情,我们来到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上、隶属于国家AAAA级文化旅游区的辛亥首义公园以及蛇山烈士祠等辛亥革命历史遗迹。
在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辛亥革命的纪念性建筑与物品。
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坊”、黄兴铜像以及孙中山纪念碑等保存较完好的有关建筑。
来到武汉大学,既然要寻访辛亥革命的历史遗存,就不得不提到对辛亥革命具有重要性意义的武昌起义。
虽然在武昌起义之前,同盟会在孙中山前辈的领导下也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都相继失败了,不过它们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说说其中影响最大的黄花岗起义吧。
黄花岗起义是中国同盟会于1911年(宣统三年)在广东省广州市发起的一场起义,又称为第三次广州起义、辛亥广州起义、三·二九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决定实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的行动,于是在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但是这次起义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了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
潘达微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故称为“黄花岗起义”。
历史上,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在那段时间里,封建腐败的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丧心病狂的借“国有”名义把铁路利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同时不知羞耻的“劫夺”商股。
这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的保路风潮,其中以四川最为激烈。
广大人民群众忍无可忍,在同盟会会员的参与下,掀起了全川的武装暴动。
清朝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在黄花岗起义以及全川武装暴动的铺垫下,当时的爱国人士意识到了革命形势已经成熟,革命党人一呼百应,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作文350字(高分作文)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作文350字
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湖北旅游。
我们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我们来到首义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先生身穿长袍,面南而立。
再往里走,是一幢西式的二层楼房,整幢房子都是棕红色的,又名“红楼”。
步行入内,我们依次参观了传达员室,外交部,会议室等古色古香的房屋。
接着,我们看了革命壁画,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了先烈们留下的一些战斗血衣,刀、枪、大炮等战斗武器。
我们还看到了孙中山先生写的“博爱”、“天下为公”。
再往里走,忽然我眼前一亮,那些战士们的腊像栩栩如生,有的扛着冲锋枪,有的推着大炮,跑在最前面的那位战士挥舞着大旗,张着大嘴仿佛在喊“冲啊……”战士们是多么的英勇啊!
时间过得真快,参观结束了。
这次参观让我了解了中国的近代史,更让我深深地懂得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多少革命党人用鲜血换来的。
武昌起义门旧址浏览心得600字

武昌起义门旧址浏览心得600字
武昌起义门旧址是近代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
早在一九〇三年七月,这里就爆发了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夜,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员以“辛亥秋保路死事”为号召,从湖北新军中挑选出一部分革命党人和士兵,共约七八千人在此集合,高举义旗,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
在此宣布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这个机构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武昌起义纪念馆。
它坐落于首义公园内。
现在已经不对外开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游客们的热情,依然来此参观、学习,回顾当年那些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一百多年前,正值大清帝国由盛转衰之际,封建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极力压制知识界反帝爱国思想的传播;满族贵族、亲王贝勒等也纷纷附庸风雅,吸食鸦片,沉溺酒色,自甘堕落,使得大好河山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腐朽的清王朝眼见如此颓势却无能为力,正应验了老子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其实在更久远的年代里,古老的荆楚大地上曾爆发过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战争。
如果不是遇上秦二世胡亥昏聩荒淫、暴虐残忍、横征暴敛、滥用刑法等原因,恐怕历史上将又添加一段辉煌篇章……后世,几乎每隔十几年,甚至仅两三年便会掀起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
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东南角,屹立着一座石砌的城堡式门楼,这就是令全世界瞩目的武昌起义门,俗称“起义门”
或“阅马场”。
辛亥革命的议论文:辛亥历史,国人的烙印

辛亥革命的议论文:辛亥历史,国人的烙印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让我们把思绪转到那百年前的神州大地上,我们耳边仿佛响起那隆隆的战火声,眼前浮现出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献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辛亥革命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不能忘却----纪念辛亥革命胜利107周年盛夏时节,爸妈带我一道游览武汉三镇------听江涛声、登黄鹤楼、看二七遗址、闻琴台知音,名胜古迹,应接不暇,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参观武昌首义纪念馆。
站在首义广场,远远望去一座红色建筑庄严耸立,“武昌首义纪念馆”几个大字镶嵌在门庭上方,首义旗帜在微风中飘荡。
走进馆内,一副副照片,一件件实物映入我的眼帘,历史的场景震撼着我的心灵。
一边看存列展品,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不懂的地方我时时细声问爸爸妈妈,仿佛首义的枪炮声在我耳边响起,先烈们冲锋陷阵的身影呈现在我眼前。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吴兆、熊秉坤等领导革命军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攻占了武昌城。
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领导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胜利。
首义的胜利,如星星之火,呈燎然之势,席卷全国,不到两月,全国十四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如今先烈离我们而去,只有耸立长江两端的龟蛇历经风霜血雨的洗礼,见证新中国的繁荣富强。
但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不能忘却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烈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前赴后继、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可歌可泣;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吹响了埋葬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号角,拉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不能忘却的是辛亥革命的胜利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生活在明媚阳光下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为实现先烈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东方巨龙的腾飞而刻苦学习、发奋图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昌区武珞路,为一座西式两层楼房,俗称“红楼”。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后,即在此建立了革命军政府,颁发公告,宣布废
除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并电通全国,号召各省起义。
1981年10月被辟为纪念馆,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
该馆基本陈列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
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其中有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等珍品。
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
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1年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之际建成,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馆内收集有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1000多件,历史照片10000余张;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
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内恢复原貌开放陈列的有:军政府大门、军政府礼堂、黎元洪卧室和会客室、秘书处、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孙中山会见湖北军政人员的会客室等。
馆内不仅复原了军政府大门、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史迹点,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举办了反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实和孙中山、黄兴生平事迹的展览;编辑出版的有关辛亥革命的介绍性读物、资料性书籍和学术专著达10余种;接待海内外游客累计近3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30余万人次。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馆已经正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於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参观了武昌起义纪念馆对武昌起义更有了深一步的了解,武昌起义的历史功绩,首先是敲响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其次是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
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的革命精神,首先表现在武汉革命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
他们发挥主动性,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掌握革命武装,抓住历史时机,敢把皇帝拉下马,主动出击,发动首义,创立湖北军政府。
其次是武汉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的革命精神和献身精神。
武昌起义的胜利是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奋斗和英勇流血牺牲换来的。
如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慷慨就义,程定国、熊秉坤勇于发难,纪鸿钧、王世龙舍身烧督署,都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
广大武汉三镇人民群众也同仇敌忾,支援革命,商人捐款,工人、农民、市民踊跃参军,与革命军并肩作战,痛击清军。
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辛亥先烈的革命精神,把它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
红楼最初是清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咨议局是清朝末年,为了预备君主立宪,而在各省设置的议事咨询的民意机构,它的建筑风格摹仿西方议会大厦,1910年建成。
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人,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
第二天,就在这儿组建了鄂军都督府,都督府发布文告,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一举结束了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红楼因此被誉为“民国之门”。
在红楼后面,这组灰色的房子叫议员公所,是当年咨议局议员们生活起居场所。
目前在复原维修之中,没有对外开放。
楼前是同心广场,寓意是“两岸一
心,和平统一”。
1961年,红楼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建设,武昌起义纪念馆已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标志性景点和全国有名的教育基地。
该馆布置有两个基本陈列:一个是以鄂军都督府旧址,也就是红楼为载体,布置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各位将会看到鄂军都督府成立初期的机构和格局;另一个是布置于西配楼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它展现了武昌起义的历史过程。
从《格局图》中,我可以大致了解到军政府成立初期的政府组织结构,这是非常简单的政府雏形了。
共设五个部,即参谋部、军令部、军务部、民政府、外交部,还有黎都督起居室、总监察长室、各部稽查长室等,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地方政府,却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主席台正中布置的一面旗帜,叫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的军旗。
十八颗黄星,是代表山海关内十八个省份的炎黄子孙,红底是鲜血,黑色是铁,是武器,主题和象征意义是十八省的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以“铁血”即武力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在台口右边有一张图片,反映的是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访鄂期间,受到湖北各界欢迎的情景。
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在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就首先到湖北访问。
4月10日这天,孙中山在此发表演讲。
来参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
此陈列分为七个部分,以九个展厅全景式地展现了武昌起义历史。
欧风美雨的冲击和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客观上为中国的变局准备了条件。
在老师的鼓动下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参观了武昌起义纪念馆,心中有许多感叹,脑中浮现了许多的情景,那些为了推翻腐败政府伟大的人,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不禁想起孙中山先生的那句哲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想必能引起大家心中的共鸣吧!
2009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