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五脏论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的原理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的原理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中医理论,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而五脏则是心、肝、脾、肺、肾。
这种对应关系源自古代中国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行相互作用而成的,而人体也受到五行的影响。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的。
具体而言,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
这种对应关系主要是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的。
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而相克则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克制关系,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根据中医理论,当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失衡时,就会影响到人体的五脏功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
因此,中医治疗常常会通过调整五行与五脏之间的关系来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这种对应关系的原理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脏五味五行辨

五脏五味五行辨(2009-12-07 20:26:40)对于五脏、五味、五行的对应关系,感觉自己已经基本了解了,不就是肝木酸,心火苦,脾土甘,肺金辛,肾水咸吗?但是,对于以下的论述,我就有些糊涂了...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写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写之,甘补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写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写之。
如何去分析和记忆这些对应关系呢?伤寒论坛上有个‘不传之秘’的小说连载,提到了中医配方的秘密等等,中间有谈到过药性匹配与方剂的关系等等,给了我一些提示,但是,还是有些云里雾里的,所以,今天上上网好好查询了一下,不能再这么糊涂下去了。
查到了两篇相关的文章,一篇是《五脏五味五行辨》,一篇是《五脏五味补泻原理》。
其中,第一篇讲解较为提纲挈领:需知《内经》言五味配五行,有言病理者,有言生理者。
《辅行决》之五味配五行,只为药理所言。
病理、药理、生理,此为三象。
三象之内,五行各异,不可混为一谈。
言生理者,为其水木其位居下,故上升,金火之位处上,故下敛。
以此成升降回环之性,是以无病。
然上升,下歛,是其本性,本性不必助,唯虑其过任其性,过任则妄为,妄为是以病成。
故水木之性上升,监以咸酸;火金之性下敛,制以苦辛。
土甘本为缓,其性静兼,君子之德也,无偏性,故居中央。
故水谷入胃,别其味,分溉五脏,五脏皆能从其性而无使过之,是以无太过无不及也。
言病理者,言其味可外觉也。
夫五味,病者可见,不病者不可见。
肝病则味酸,脾病则味甘,肺病则味辛,心病则味苦,肾病则味咸。
五味之外现,缘于拂其五行升降之本性,有太过不及之处也。
故《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展开全文黄帝内经》应用五行的生、克、乘、侮等学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肌体各腑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把人体组织结构按五行予以归属;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官——目属木、舌属火、口属土、鼻属金、耳属水;情志——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通俗解说下:木主肝,它像春天的树一样,向上性,开窍由目;火主心,代表心脏里的血像火一样在燃烧有激情,开窍于舌;土主脾,代表后天性,所以饮食是要用口来完成;金代表肺,金代表金属能发音;水主肾,水性下降,所以会往外排出并指出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如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还提出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如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和“子病反母”;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肝病导致脾病,为肝乘牌)和反侮(肝病导致肺病,为肝侮肺)。
由此提出了一些治疗准则,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
这就形成了中医五行学说的完整而独特的理论。
总之,由于阴阳五行说在中医中的直接引用,使中医初具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特色,阴阳五行说不失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哲学基础。
五行相生的理解金生水,因为地球上最原始的水就是从地球内部转化而来的;水生木,因为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木生火,因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因为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土生金,因为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金属;五行相克的理解金克木,因为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木克土,因为树根吸收土中的营养,以补己用,树木强壮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补充,自然削弱;土克水,因为土能防水;水克火,因为火遇水便熄灭。
火克金,因为烈火能溶解金属;。
人体的五脏六腑及五行学

人体得五脏六腑及五行学1、人体得五脏六腑人体得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也就是按照东、南、中、西、北排列得。
五脏所对应得就是五腑,可就是我们都知道就是“五脏六腑”,怎么对应五腑?这里有一个相表里得关系。
因为五脏之外还有心包络,实际就是六脏。
但因心包络就是心得外围,有保护心得作用,其病理变化大致与心一致,所以习惯上仍称五脏。
心包络对应得就是六腑中得三焦。
三焦:上焦就是指心与肺、中焦指肝与脾、下焦就是肾,它就是把五脏分为了三块。
2、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就是指木(生长、生法、柔与、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得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得生活与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就是必不可少得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就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得运动变化生成得,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得关系,在不断得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得平衡,这就就是五行学说得基本涵义。
2、1、五行相生相克得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得关系。
五行得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得相互联系,而五行得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得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与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得次序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与相互约束。
五行得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就是密不可分得,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与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得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得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得发生与发展。
一、五行与五脏中医学认为,人得有机整体就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得一个极为复杂得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就是中医学系统论得一部分。
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道医——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道医理论中五行与五脏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五行之间的关系便是五脏间的关系。
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而五脏中肝胆代表木,心、小肠代表火,脾胃代表土,肺、大肠代表金,肾、膀胱代表水。
明白了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后,便要开始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了,也可以变相地说是五脏六腑间的关系。
相生关系:木(肝、胆)生火(心、小肠),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肠),金生水(肾、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木可做火的燃料。
而在五脏中,属木的肝藏血,肝胆循环系统旺盛,可有充足的血液供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
形象地用太阳之正阳之火对地面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
在五脏中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旺盛,可促进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
用金属从土中而生作比喻,如矿质。
五脏中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旺盛,被称为中气的脾气可以促进属金的肺、大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
解释要复杂一些。
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发现,有石就有水。
石头结构的山可以生长树木,因为岩缝可以使水达到山顶。
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
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一棵树木。
石头中含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
五脏中属金的肺循环系统旺盛,肺气可促进属水的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树木生长必须需要充足的水分。
肾、膀胱循环系统旺盛,肾气和肾水可促进肝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是五行相生关系,也是五脏六腑间相生关系。
五行相克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无尽的循环……木克土。
有两个理解。
第一,用树木破土而出来作比喻。
第二,以树木吸收土中营养,致使土中营养流失来理解。
五脏中属木的肝循环系统不畅,没有充足的血液支持脾胃,脾循环系统便会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
例如肝胃不和等。
土克水。
这个很容易理解,用土能阻挡水的运行作比喻。
五行、五脏与养生

论五行、五脏和养生人体五脏:肾、肝、心、脾、肺。
对应五行:水、木、火、土、金。
人体之精气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来源虽然不同,但均同归于肾,贮存、封藏于肾中,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以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和生殖能力。
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
人体的衰老始于肾。
即《内经》里面所说“天癸竭”。
肾水不足会导致1:肾本身的表现。
例如:骨病、头昏、记忆力减退、失聪、腰膝酸软等。
2:肾水不足与克制心火而导致心火旺盛的表现。
例如:夜烦多梦、易激惹、易怒、情绪不稳定。
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更年期”。
3:肾水不足会导致肝木之气原料不足而出现相应表现。
但是在前期,也就是更年期为什么不出现。
那是因为人体有代偿功能。
前期肝木之气能代偿。
时间久了就不行。
肾水不足与养肝木会出现。
例如:视力减退、肋间胀满、动脉硬化等症状。
肝木不足导致心火之气原料不足而致心火不足。
也会出现相应脏腑功能不足的表现。
而心火不足导致脾土之气原料不足而致脾土不足。
脾土不足导致肺金之气原料不足而致肺金不足。
简单来说人体脏腑功能的衰老顺序是:肾→肝→心→脾→肺→肾。
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而导致人体的衰老。
而综上所述皆是由于“精气”不足导致。
人体是有阴阳二气所生。
然后才化五行。
由此可见,阴阳二气所化精气乃藏于肾而为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催动五行运行,在五行运行过程中要消耗先天之精。
而五行运行过程中所获得的“精气”由肺的升清降浊功能而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回归阴阳而参与阴阳二气运行。
阴阳二气运行后所产生的精气又藏于肾开始又一个循环。
在这样不断的“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循环中,先天之气不断的消耗而最终导致先天之气不足而出现“天癸竭”而出现人体的逐步衰老。
如果能有办法尽量保持“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生养平衡。
在理论上就能延缓人体衰老。
五行与五脏要论

五行与五脏要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的关系+七情六欲与五脏的关系+先天与后天五行关系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子午流注:十二时辰十二脏腑十二生肖十二寓意23:00--1:00(子时)胆属鼠此时是老鼠活跃的时间(﹡胆主管大脑﹡)1:00--3:00(丑时)肝属牛牛脾气(脾气不好肝火旺)3:00--5:00 ( 寅时)肺属虎声吼如虎(肺活量大;肺主宿降是深度睡眠时间)5:00--7:00(卯时)大肠属兔大便时间,多吃青菜排便好7:00--9:00(晨时)胃属龙胃蠕动该吃早饭了9:00--11:00(巳时)脾属蛇脾蠕动消化吸收时间11:00--13:00(午时)心属马心脏跳得快〈马跑得快〉血流量大(﹡心主神明,小睡一会儿,养神、养气、养精﹡)13:00--15:00(未时)小肠属羊需要素食营养(是小肠吸收营养时间)15:00--17:00(申时)膀胱属猴承上启下〈猴上蹿下跳〉﹝﹡此时间段全身气化最强、头脑最灵活,是最好的学习工作时间﹡)17:00--19:00 ( 酉时)肾属鸡需补钙(鸡吃石头为补钙)19:00--21:00 ( 戌时)心包经属狗保护心脏(保持心情愉悦)21:00--23:00 ( 亥时)三焦经属猪该睡觉了平和的心态(怒伤肝,过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健康四大基石均衡的营养(颜色搭配口味搭配粗细搭配生熟搭配荤素搭配)适量的运动(干活属劳动,锻炼属活动,运气动血才叫运动)充足的睡眠(睡眠的过程是排毒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五行五脏论述:陈炳祎一,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
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
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火”。
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生长的基础,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土”。
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
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
二,五脏中医学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和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发展出了中医五行学说。
其中,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肾具有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气)肝藏魂(血)脾藏意(肉)肾藏志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
可以这么说,中医所称的五脏,实际上就是五个有着各自功能特性的系统。
比如说中医学上的“肝”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部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功能,“心”实际上包括了部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功能,“脾”实际上包括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肺”实际上包括了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等的功能,“肾”实际上包括了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
中医对五脏的这种认识,正是在“整体-平衡”的研究方法下得到的,因为五脏在体内并不是单独存在,五脏要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必然和其他脏器、组织以及体内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各种密切的联系,我们如果无视这种联系的存在,而将五脏孤立起来,作为五个单独的器官来研究,那么我们对五脏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会出现错误。
而中医学则通过五脏在完成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和整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和联系来研究五脏。
比如中医“心”的概念的形成,是因为我们在受到惊吓、恐慌或思虑的精神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心慌、心悸等反应,故而中医将神志划归于“心”;而当我们心情郁闷,情志不舒畅或发怒时,往往会出现胁肋胀痛、肝区闷胀等不适反应,故而中医将调畅情绪功能划归于“肝”。
这种联系归类的研究方法使得生命活动中的各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动态联系得到充分的认识,而摆脱了解剖研究中孤立、片面、单一、静态的研究缺陷,并且使五脏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解剖学上五个脏器的概念,而是形成了以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为中心的系统,这五个系统概念的形成,也使得中医能站在整体的高度来审视和判断五脏在生命体中的功能状态。
三,五行的相生五行相生次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中医的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五脏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探索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达到整体动态平衡的关系。
所谓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作用。
所谓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
五行的相生关系是如何确立的呢?这其实很好理解,钻木可以取火,所以木能生火。
木材、纸张等可燃物体经过火烧后会变成什么?当然是变成灰烬或尘土,所以火能生土。
金、银、铜、铁等金属从哪里来?当然来自于地下的金属矿,所以土能生金。
金属熔化后变成什么?是水状的液体,所以金能生水。
树木的生长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当然是水的滋养,所以水能生木。
五行的相生原来就是这么清楚明白!而将这相生关系对应到五脏则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相生关系使得各脏器能得到其他脏器对它的资助和营养,从而可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状态。
中医将生的一方称为“母”,而被生的一方称为“子”,拿“脾生肺”来讲,“脾”就是“母”,而“肺”则是“子”。
五脏的相生关系决定了母脏和子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母”旺则“子”实,“母”虚则“子”弱,所以中医常通过“补母”的方法来治疗子脏虚弱性的疾病,称为“虚则补其母”,又通过“泻子”的方法来治疗母脏有余、亢进性的疾病,称为“实则泻其子”。
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正常,则各脏器可以发挥最大的功能状态,相生作用不足,则子脏就会因为失去母脏的协助而出现功能衰退或障碍,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动态平衡,产生各种疾病。
四,五行的相克五行相克次序为: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下面我们来看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关系如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克关系又该怎么来理解呢?同样也很简单。
木能吸取土中的养分,所以说木克土。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毫无疑问,土是水的克星,所以说土克水。
水能灭火,所以说水克火。
火能熔化金属,所以说火克金。
刀斧可以砍伐树木,刀斧是什么做的?当然是金属,所以说金克木。
五行相克对应到五脏则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相克关系可以使得各脏器的功能活动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而使各个脏器之间能达到一种相互协调和动态平衡状态。
相克关系是一个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制约,根据其制约的程度,往往会产生三种结果:一是平衡,二是不及,三是太过。
制约平衡是制约关系的最佳结合点,在这种状态下,各脏腑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相互协调的关系,是各脏腑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一种状态。
制约不及,则会导致被制约方的功能过于旺盛,甚至会导致被制约方反过来克制制约方的情况(这在中医上称为“反侮”),从而使整体平衡受到破坏。
比如说,脾属土,肾属水,正常情况下,脾对肾有克制作用,使水分在体内能正常代谢,顺着自身的通道排出体外,如果脾功能不足,对肾的克制不足,则会导致水湿在体内泛滥而出现水肿、小便不通呕吐清水等疾病。
制约太过,则会导致被制约方功能过度抑制,也会影响整体平衡的正常状态。
比如说,肝克脾,当肝的功能过于旺盛,就会过度抑制脾的功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体会,生气或发怒往往会使食欲下降,甚至会出现胃脘胀闷、嗳腐吞酸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这是因为生气或发怒是肝木过度旺盛的表现,肝木过旺则对脾土克制过度,导致脾的运化饮食功能下降,从而出现上述症状。
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五脏就不再是五个独立的系统,而是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平衡整体。
五,关系图解天(自然界)有天籁之五音:角、徵、宫、商、羽,药有五味:甜、辣、酸、苦、咸,地(物质)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脏所藏:(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志、(脾藏)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行五脏六腑季节情绪五官五味形体木肝胆春怒目酸筋火心小肠夏喜舌苦脉土脾胃长夏思口甘肉金肺大肠秋悲鼻辛皮毛水肾膀胱冬恐耳咸骨六,五行与五色、五脏、五味在天地之间各有形形色色各有不同,随个人喜好不同,在太阳光中有七种颜色,在色彩中有三种基本颜色红蓝绿混合变化千万种颜色,在五行是以五种颜色来代表。
“木”在【五形人】是以苍”青”为主,木以一切的树木做代表,所以木是以青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脸上有青色,表示代表肝脏有问题。
“火”在【五形人】是以”赤”为主,赤以一切的火做代表,而火又是红色,所以火是以红色或赤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脸上太红润,表示心脏有问题,我们常说心火旺盛就是这个意思。
“金”在【五形人】是以”白”为主,金以一切的白做代表,白在方位上是在西方,太白金星这位天上神明主管西方,所以金是以白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脸色苍白,表示代表肺脏有问题。
“水”在【五形人】是以”黑”为主,水以一切的黑做代表,黑在方位上是在北方,所以水是以黑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脸色幽黑,表示肾脏有问题,我们常说肾水不足就是这个意思。
“土”在【五形人】是以”黄”为主,土以一切的黄做代表,黄在方位是主中央,所以土是以黄色为代表,一般在看面相时有面黄肌瘦,表示脾脏有问题,我们常说脾土不开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是五行和五种颜色相互关系,知道五种颜色后,和我们人体之间到底有何互动,有了五行和五色认识,和我们切身相关当然是各人健康问题,这五行和五色代表五脏。
【木】代表肝脏,如果是木形人喜好青色,【火】代表心脏,如果是火形人喜好红色,【金】代表肺脏,如果是金形人喜好白色,【水】代表肾脏,如果是水形人喜好黑色,【土】代表脾脏,如果是土形人喜好黄色。
既然五种元素代表五脏,而五脏在饮食方面各有不同的尝好,从地球各地方的生活习性来看,品味各有不同,酸、甘、苦、辛、咸这五种味道随各民族和所住的地方而定,也是五形人分别的区分。
【木】代表肝脏,如果是木形人喜好酸性的东西,如肝脏失调最好不要食酸性的食物;【火】代表心脏,如果是火形人喜好苦涩的食物,如心脏失调最好不要食苦涩的食物;【金】代表肺脏,如果是金形人喜好辛辣的食物,如肺脏失调最好不要食辛性的食物;【水】代表肾脏,如果是水形人喜好咸味的东西,如肾脏失调最好不要食咸性的食物;【土】代表脾脏,如果是土形人喜好甘甜的东西,如脾脏失调最后不要食甘味的食物。
五种味道当然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的功能,人体除了五脏六腑为主轴,保护身体和运输血液及气味,当然要靠其他附带器官,这五种元素又包含这些器官,为了使人体发挥正常运作,就如一部汽车,以引擎构造来比喻五脏六腑,那么轮子、各种油、外观、其他零件能使汽车驶动,都是同样的道理。
五味禁忌【木】代表肝脏,肝主筋,筋脉有病最好不要食酸性的东西;【火】代表心脏,心主血液,血液就是脉,血脉有病最好不要食苦涩的食物;【金】代表肺脏,肺主皮毛,皮毛在人体最外层保护皮肤,皮肤有病最好不要食辛辣的食物,辛辣容易刺激皮肤;【水】代表肾脏,肾主骨,骨骼有病最好不要食咸性的食物,肾主大小便又是排泄系统;【土】代表脾脏,脾主肉,皮肉有病最好不要食甘甜的食物,脾脏推胃气蠕动,较不易消化。
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饮食尝好也不同,穿著也不一样,从以上的显示来断定那一形人的,从这五种关系所产生的互动,以相生相克来论断,这是命学基本观念,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如何调养本身的健康。
七,五行养生图表八,五行与数字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5、6为土,5为阳土,6为阴土7、8为金,7为阳金,8为阴金9、10为水,9为阳水,10为阴水九,五行的方位与特性五行按方位来看:东方为木南方为火中央为土西方为金北方为水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已午南方火;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