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精制内容)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

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人体五脏六腑于五行的对应关系及养生的相关内容一、五脏:肝心脾肺肾二、五行:木火土金水三、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胆:叫做中正之官、决断;胃叫做仓廪(lin)之官,胃火盛,饥饿快,上牙痛为胃经,内廷穴;小肠为受盛之官,收取精华;肾主管小肠收来的精华。
大肠为传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为大肠经,合谷穴颊车穴。
三焦为孤俯,决渎之官,通调水道,为总领五脏六腑和内条外;膀胱为州都之官,主气化。
四、五色、青赤黄白黑五、五位:东南中西北六、五体、筋脉肉皮毛骨七、五气、风热湿燥寒八、五华、爪面嘴唇皮毛头发九、五声、呼笑歌哭呻十、五情、怒喜思忧恐十一、五神、魂神明意魄志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脏又产生五志,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又从五志发展成喜、怒、悲、思、忧、恐、惊七情之说。
十二、五嗅、臊、焦、香、腥、腐皇帝内经里有讲的十三、五液、泪、汗、涎、涕、唾《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三、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四、五脏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五、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六、五脏相克: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七、五窍:目舌口鼻耳八、五脏与五窍的关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九、五味:酸苦甘辛咸十、五脏与五味的关系:肝—酸(走筋)心—苦(走血)脾—甘(走肉)肺—辛(走气)肾—咸(走骨)十一、情志生克: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思伤脾过忧伤肺过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久视伤血(心)久卧伤气(肾)久坐上肉(脾)久立伤骨(肺)久行伤筋(肝);十二、五痨七伤:太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房劳过度、久坐湿地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中医要点:人为本、病为标健康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精神和社会关系;要吃的香、拉的快、睡的稳。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的原理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的原理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中医理论,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而五脏则是心、肝、脾、肺、肾。
这种对应关系源自古代中国哲学思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行相互作用而成的,而人体也受到五行的影响。
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解释的。
具体而言,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
这种对应关系主要是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的。
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而相克则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克制关系,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根据中医理论,当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失衡时,就会影响到人体的五脏功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
因此,中医治疗常常会通过调整五行与五脏之间的关系来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这种对应关系的原理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日积月累话中医--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

日积月累话中医--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展开全文五脏精气阴阳之间的关系,实际是一身之精气阴阳之间的关系。
1.五脏藏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与后天获得的饮食水谷之精相融合而生成的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而为五脏之精。
其中先天之精主要藏于肾,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精的主要成分是先天之精,故在五脏之精中的地位最重要。
2.精化为气一身之精所化之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一身之气。
一身之气分布到五脏则为五脏之气。
因此,各脏之精是一身之精的分属,各脏之气是一身之气的分布。
五脏之精是五脏之气的化生之源,五脏之气是五脏之精的功能体现。
五脏之精贵在贮藏于五脏之中而不妄泻,五脏之气贵在体内有序运行而不紊乱。
五脏之气的盛衰,取决于五脏之精的盈亏。
五脏之精与五脏之气的关系,若用阴阳来概括,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因而调补五脏之气的虚衰,既可补养五脏之精以化气,又可直接以甘温之品补养五脏之气,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由于肾主要藏先天之精,肾精所化之肾气也主要是先天之气,即元气,故肾气在五脏之气中也占重要地位。
3.气分阴阳根据古代哲学气分阴阳的概念,一身之气可分为阴阳二气,其所分化的五脏之气也皆有阴阳之别。
五脏之阴气,是五脏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阳气,是五脏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
在正常情况下,五脏之阴气与阳气维持着协调平衡关系,因而五脏之气冲和畅达,运行有序,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如肺气分为肺阴与肺阳:肺阳主温煦、宣发;肺阴主凉润、沉降。
肺阴与肺阳运行协调,则宣发与肃降相反而相成,呼吸均匀,水精四布。
他脏以此类推。
若五脏之阴气与阳气失去了协调平衡,则可导致五脏之气运动失常,变生寒热。
一般认为,肾气所分的肾阴、肾阳是五脏阴气与阳气的根源,因而五脏之阴气与阳气亏损日久必累及肾阴与肾阳,故有“久病及肾”之说。
人体的五脏与五行的密切关系

人体的五脏与五行的密切关系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的五脏与五行有着密切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盛夏之际五脏都处于虚弱之际,只有在此时补养生息,才能确保我们在秋冬季节的健康。
下面就让我们依据五行之说开始今夏的养生之旅吧。
五行之木:属木器官—肝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较易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和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养肝理由: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
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
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
肝胆相照,肝胆之间会互相影响,肝气郁结或虚弱的人,要多吃绿色或酸味食物。
养肝之道: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身体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
保证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
五行之火:属火器官—心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较易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和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养心理由:由于心属火,而高温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
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们对应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气不顺则小肠功能亦不调,吸收就会不好,心脏虚亏时要吃红色或苦味食品。
养心之道: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心静自然凉。
善于静养心的人,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夏天宜多吃养心安神之品莫如:茯苓、莲子、百合、小枣等。
同时,还要多吃养阴生津之品,如:藕粉、银耳、西瓜、鸭肉等。
除此,夏天不妨多吃点“苦”。
因为苦入心,可养阴清热除烦,如苦瓜、绿豆等。
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道医——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道医理论中五行与五脏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五行之间的关系便是五脏间的关系。
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而五脏中肝胆代表木,心、小肠代表火,脾胃代表土,肺、大肠代表金,肾、膀胱代表水。
明白了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后,便要开始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了,也可以变相地说是五脏六腑间的关系。
相生关系:木(肝、胆)生火(心、小肠),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肠),金生水(肾、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木可做火的燃料。
而在五脏中,属木的肝藏血,肝胆循环系统旺盛,可有充足的血液供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
形象地用太阳之正阳之火对地面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
在五脏中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旺盛,可促进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
用金属从土中而生作比喻,如矿质。
五脏中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旺盛,被称为中气的脾气可以促进属金的肺、大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
解释要复杂一些。
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发现,有石就有水。
石头结构的山可以生长树木,因为岩缝可以使水达到山顶。
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
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一棵树木。
石头中含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
五脏中属金的肺循环系统旺盛,肺气可促进属水的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树木生长必须需要充足的水分。
肾、膀胱循环系统旺盛,肾气和肾水可促进肝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是五行相生关系,也是五脏六腑间相生关系。
五行相克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无尽的循环……木克土。
有两个理解。
第一,用树木破土而出来作比喻。
第二,以树木吸收土中营养,致使土中营养流失来理解。
五脏中属木的肝循环系统不畅,没有充足的血液支持脾胃,脾循环系统便会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
例如肝胃不和等。
土克水。
这个很容易理解,用土能阻挡水的运行作比喻。
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
根据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脏腑是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心为人的气血根本,在阴阳五行中属火.能够推动和调节血脉,使血脉循行旺盛.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意识。
并且与舌相通,帮助舌辨别饮食五味。
肺是人体的生气之源,在阴阳五行中属金,管理人的呼吸.使清阳之气升发,浊阴之气减少,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辅助心脏,治理和渊节血液运行,还主呼吸。
脾是血液生化之源,在阴阳五行中属土,能将食物精华送到全身,运化水湿浊气并排泄于体外,还能统摄血液,帮助肌肉生长;肝藏血,主管人体筋脉,在五行中属木,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通气于目,并且主管筋脉,指甲的坚脆厚薄与颜色都是肝脏盛衰的表现。
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在五行中属水;能储藏人体精气,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摄纳肺吸入的清气。
防止呼吸表浅等。
五脏主要是储藏精气津液。
六腑则是出纳转输精气津液。
虽然脏腑的功能不一样,但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机体。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联系的,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所以,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转变。
脏腑不但能够在人体内部相互联系.而且同外界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外部发生变化、四时气候转移、精神活动等都会影响到脏腑的联系。
【中医阴阳五行与五脏的关系理解】

【中医阴阳五⾏与五脏的关系理解】(⽂/曾耘墨)《素问-五脏别论》中云:“所谓五脏者,藏精⽓⽽不泻,故满⽽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不藏,故实⽽不能满也。
”......故⽈:“实⽽不满,满⽽不实。
”故古⼈对脏腑的区分不是随意⽽定的,⽽是根据阴阳的规律进⾏区分的。
我们知道:⼀个相对独⽴的个体必然由相对独⽴的两部分构成,五脏与之相应的就是五腑。
那么五脏与五腑之间是如何进⾏匹配的呢?古⼈对此⽤阴阳的规律完全可以进⾏区分总结。
根据⼈体的医学解剖,⼈体可以分为三个腔,即:中医⽅⾯说的分为天、地、⼈三部,也就是⼈体上肢部分的⼼脏部分、肝胆部分、⼤肠⼩肠部分。
依照阴阳关系对应原则,天为阳,地为阴,⼈居阴阳相交之位,⼈部乃阴阳相交之位,故有肝胆相照脾胃相掩之论,互为阴阳脏腑的匹配关系是显⽽易见的。
另外,天部是肺的⼼上,⼼在肺内,在地部则是⼩肠迂回于内,⼤肠绕⾏于外。
根据阴阳对⽴原则,⼼与⼩肠,肺与⼤肠的匹配亦成定局。
根据阴阳之五⾏的原理,古⼈将阴阳五⾏的⽓之五脏与⼈体的实之五脏相对应,当然⽓之五脏和形之五脏不能等同于⼀样,只是根据阴阳五⾏的“象”来进⾏取向⽐类,⽤以反应宇宙之规律。
⼈⽣活在宇宙之中,在天地之间必受制于宇宙的各种影响,《黄帝内经》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母,⽣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天地为⼀“⽓”也,天地的⽓之“象”,即:五⾏的⾦、⽊、⽔、⽕、⼟的⾃然之象与⼈体的五脏的属性有“形式”上的地⽅,有相同的“表象”,⽽⾮同⼀种的“物质”,不可认为就是等同于⼀物也。
按照阴阳五⾏之理,相对应的属性来看:⼼居于天部,动⽽不息,如⽇⽴中天,五⾏属⽕,为君主之官,在时为夏;肺居于天部最⾼,如君主之华盖,为君主挡风避⾬,如壶之盖,如车之顶棚,盖之约束,收敛之性⽽像五⾏之⾦的属性;肾与膀胱居于地部,如⽔潜⾏于地,⽽为州官之也,五⾏属⽔,⽔乃⽣命之源,故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受五脏之精⽽藏之;肺居于⼈部,体居于右,⽤在于右,如太阳之⾃东⽽升起也(经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所以五⾏之特性,为收军之官,藏魂,开窍于⽬;脾居⼈体之中,像⼤地⼀样居于太虚中,属五⾏之⼟,主运化⽔湿(⽔⾕精微之物,⽽为后天之本),居⼀⾝之中,为⽓机升降之枢纽,藏意,开窍于⼝。
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自然能量的关系(图文并茂)

阴阳五⾏与⼈体五脏、⾃然能量的关系(图⽂并茂)写这篇⽂章的意义是告诉那些只认为吃⾁才有营养的家⼈,其实素⾷才是⼈体能量的关键,也让⼀些家⼈明⽩我们这个⾃然是⼀体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因为经常看到⼀些家⼈发宣传素⾷的贴⼦,但很多都是强迫性的,吃⾁⾷和素⾷完全是灵魂⾃⼰的选择,但是对于⼈体真正的健康和⾃然的平衡,素⾷是最好的,所以以下说说阴阳五⾏与⼈体五脏、⾃然能量的关系和素⾷的好处,这样能够让家⼈更明⽩爱护⾃然的重要和选择素⾷。
五⾏学说指世界五种元素:⾦、⽔、⽊、⽕、⼟。
从能量磁场来看,这代表世界五种不同的能量。
在⼈体,也有五⾏能量。
⽽且,这五种能量与⾃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这个宇宙都是能量的存在,⼈类已经扭曲了真正的能量平衡,只在意外在的局限知识,所以乱吃东西,认为吃好的就是有营养,⼭珍海味,那样更因营养过剩⽽让五脏能量不平衡⽽得病。
多吃蔬菜,五种(⿊、⽩、黄、绿、红)的⽔果与蔬菜,保证了⼈体所有的营养与能量,因为⾁⾷带着很颜⾊(多后天的病菌与污染,⽽蔬菜⽔果的好处在于蔬菜⽔果是吸收阴阳五⾏的精华,能够保证⼈体能量的充⾜和与⾃然的平衡,之后百毒不侵,更不亦⽣病。
五种颜⾊的蔬菜⽔果对应的五⾏能量图: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蔬菜⽔果的丰收季节,也对应着⼈体能量不同的周期。
更重要的是⼈类对于⾃然能量的缺乏认识,只为了⾃⼰的利益⽽破坏环境不管⾃然⽣态的平衡。
五⾏之⽓的形成,源于太阳与地球的⾃然运动所演化⽽成。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年360度,每半年180度,每季90度,每⽉30度。
地球⾏北是冬天,⾏东是春天,⾏南是夏天,⾏西是秋天,这是⽇地能量在地球上的表现。
我们知道,⽓是运动的能量,⽓流动就是风,有暖风、热风、凉风、冷风。
风暴可以给⼈带来灾难,寒风可以使⼈感冒,给⼈带来疾病。
⼈⼜离不开呼吸的空⽓,⾃然接受着⽓的能量的⽀配,⼈如果离开⽓的供给,⽣命就会不复存在。
⼤⽓对应着⼈体的肺脏,⼈类污染⼤⽓在去呼吸氧⽓就是等于污染⾃⼰的肺,⽔源对应着⼈体的肾脏与⾎脉经络,污染⽔源⼜去喝这些⽔就是在污染⾃⼰的⾎液,所以会产⽣病菌病变甚⾄形成肾结⽯等,树⽊花草是吸收⼆氧化碳和排放氧⽓的关键,到处乱砍伐树⽊花草会⽆法阻挡紫外线⽽引起⼈体⽪肤的感染和肺感染,所以世界万物都是关联的,⽽⼈类只认为⾃⼰得到了好处,其实恰恰是在⾃⾷其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五行与人体五脏的关系
木、火、土、金、水构成了宇宙万物,在宇宙中如果五行平衡时,自然界中会风调雨顺,万物生长。
所以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如果五行不平衡时,自然界就会发生各种自然灾害。
如:地震、水灾、火灾,沙尘暴等等。
也就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中医、道教、佛教把人体比做一个小宇宙,人的心、肝、脾、肺、肾、和宇宙中的五行是相同的,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胰)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当人体五脏相对平衡时,身体就会很健康,体内肾滋养肝,肝滋养心,心滋养脾,脾滋养肺,肺滋养肾,肾越好,肝越好,各脏器之间会产生相生的作用,良性循环。
但平衡是相对而言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因为100%的健康人是不存在的。
现代人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今天,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及生理功能的自然衰退,食物中的农药、化肥、药物中的毒素沉积等等,都会导致机能失调。
当其中一个脏器有病的时候,如不及早治愈,慢慢的各脏器之间就会恶性循环,产生相克。
假如一个人脾胃不好就会克肾,肾会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肝克脾。
也就是“顺之生,逆则克”。
(附五行图)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窍目舌口唇鼻耳
五液泪汗涎涕唾
五色青红灰黄白黑
五志怒喜思悲恐
五情魂神情魄志
五味酸苦甘甜辛辣咸
五体筋脉肌肉皮毛骨
五方东南中央西北
五常仁礼信义智
五事貌视思言听
五时春夏四季秋冬
五大系统免疫循环消化吸收呼吸生殖泌尿五脏功能藏血泵血统血净血造血
五脏作用主疏泄主血脉主运化吸收主气主精
五谷麦黄黍玉米稻谷大豆
营养食品VE VB 果蔬VB 蛋白质
1. 相生关系
木生火,木材可做火的燃料。
肝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的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
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金属从土中而生。
脾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有石就有水。
石头结构的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
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
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
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
肺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树木生长要靠水。
肾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2. 相克关系
水克火,水能灭火。
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等。
但是,水不克火火会失控。
火克金,火可溶化金。
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心肺衰竭等等。
但是,火不克金,则金属无所用途。
金克木,金属可伤木。
如果肺循环系统不好,则肝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
但是金若不克木。
木则疯长无序。
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
如果肝循环系统不好,则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
但是土如果没有草木的制约,又会沙漠化。
土克水,土能阻挡水运行。
如果脾循环系统不好,则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
但是土如果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3. 相乘关系
相乘指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系。
事物相生相克均匀才能保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