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案

2024版《有机化学》课程教案

《有机化学》课程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基础知识回顾与拓展•烃类化合物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芳香族化合物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含氧官能团化合物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含氮官能团化合物性质与反应机理探讨•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简介01课程介绍与目标有机化学定义及发展历程有机化学定义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理及其应用的科学。

发展历程从18世纪开始,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有机化学逐渐从无机化学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反应机理和合成方法。

能力目标具备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机化学实验。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材选用及参考书目教材选用《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编)参考书目《有机化学》(胡宏纹编)、《有机合成化学》(王积涛编)等。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最新的有机化学研究论文和专著,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02基础知识回顾与拓展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形成不同的电子构型。

化学键原子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键合方式共价键可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分别对应σ键和π键的形成。

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合方式030201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分子组成的式子,如C2H6O 。

分子式用短线表示原子间连接方式的式子,可分为结构简式和结构式两种。

结构式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采用系统命名法或习惯命名法进行命名。

命名规则分子式、结构式及命名规则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和异丁烷。

同分异构现象由于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方式称为构象。

构象研究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及其引起的化学性质差异,包括手性、对称性和构象等概念。

立体化学基础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具有旋光性。

手性分子分子中若存在对称元素(如对称轴、对称面等),则分子具有对称性。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有机化学2. 章节:第一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3. 课时:2学时4. 教学目标:a. 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b.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c.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a. 系统命名法b. 习惯命名法c. 俗名命名法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a. 碳原子的成键特性b. 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c.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有机化学在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 互动:提问学生有关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命名原则和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2. 互动法: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有机化学教案2. 章节: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3. 课时:4学时4. 教学目标:a. 理解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b. 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c. 了解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七、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的原理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a. 加成反应b. 消除反应c. 取代反应d. 缩合反应3. 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a. 酸催化剂b. 碱催化剂c. 酶催化剂d. 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的影响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有机化合物合成反应在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有机化学教案

大学生有机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班级:化学专业本科一年级授课教师:张伟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2:00-4:00课时安排:共16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表示方法。

3.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类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2课时)1. 有机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方法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4课时)1.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溶解度等2.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亲电性等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4课时)1. 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例3. 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四、有机化学实验(6课时)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反应类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有机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有机化学基本概念第3-4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第5-6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7-8周:有机化学实验一第9-10周:有机化学实验二第11-12周:有机化学实验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独立思考。

3. 实验操作能力: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巧。

4. 综合测试: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知识、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测试。

郑大贵《有机化学》教案

郑大贵《有机化学》教案

03
外消旋体拆分法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外消旋体拆分为单一的对映异构体。这种方法适
用于外消旋体易于获得且拆分条件温和的情况。
立体选择性合成实例分析
1 2
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通过不对称催化氢化、不对称环氧化等反应实现 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可以得到具有高立体选 择性的产物。
酮的不对称还原
利用手性催化剂或手性配体实现酮的不对称还原 ,可以得到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醇类化合物。
学过程遵循Zaitsev规则或 Hoffmann规则。
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及实例分析
自由基取代反应定义
反应机理
自由基进攻有机分子中的某个原子或 基团,引发一系列自由基链式反应, 最终生成取代产物的反应。
自由基取代反应通常包括链引发、链 传递和链终止三个步骤。链引发阶段 产生自由基,链传递阶段自由基进攻 底物生成新的自由基和产物,链终止 阶段自由基之间结合生成稳定分子。
天然产物全合成策略与方法
01
02
03
逆合成分析
从目标分子出发,逆向拆 解成简单的前体或砌块。
合成路线设计
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如 汇聚式合成、线性合成等 。
关键反应与策略
运用创新性的反应和方法 ,如金属有机反应、不对 称合成等。
典型天然产物全合成案例分析
紫杉醇全合成
通过多步有机合成反应, 成功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 。
实例分析
以卤代烃的态后,卤原子离去,生成醇和 卤化氢。
消除反应机理及实例分析
消除反应定义
有机分子中两个基团或原子同时 离去,生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反应机理
消除反应通常涉及底物中的离去 基团和相邻基团的协同作用,形
成不饱和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83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全册教案(83页)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课时安排】共13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3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4课时复习:1课时测验:1课时讲评:1课时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思考与交流】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有机物种类繁多。

(2000多万种)一、按碳的骨架分类: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芳香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

(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3CH3CH2CH2CH2OH正丁烷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OH环戊烷 环己醇(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二、按官能团分类: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练习: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全册教案】有机化学--全册优秀教案---79页

【全册教案】有机化学--全册优秀教案---79页

北京大学20** 至 20 * 学年第二学期________有机化学________课程教案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48 / 3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推荐教材:有机化学系别/教研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本次课教学组织与设计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章绪论(一)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5min(二)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5min(三)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15min(四) 共价键 10min(五)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0min第二章饱和烃(烷烃)(一) 烷烃的通式和构造异构 5min(二) 烷烃的命名 20min(三) 烷烃的结构 5min(四) 烷烃的物理性质 5min(五) 烷烃的化学性质 20min(六) 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 5min第三章(一) 脂环烃的分类 5min(二) 环烷烃的命名 5mim(三) 环烷烃烃的性质 5min(四)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10min(五) 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5min教学互动设计:一、课堂提问:1.何谓有机化学?F.Wohler有何贡献?2.与无机化合物相比较,有机化合物主要具有哪些特点?3.写出反-1,3-二甲基环己烷的优势构象。

二、课堂讨论:1.不同杂化态碳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导致其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形成的σ键的性质不同。

2.电负性:sp杂化碳> sp2杂化碳> sp3杂化碳 !3.杂化轨道可形成σ键,如C-H、C-C、C-X、C-O、C-N等。

σ键是有机分子构成碳链或碳环的基础。

4.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形成π键,如C=C、C=O、C≡C、C≡N等。

5.用化学方法鉴别丙烷和环丙烷。

板书设计:一、常用的有化合物书写方法H C C C O HH H HHH C HHH H-C-C-C-O-H H H HH HH-C-HHCH3CHCH2OHCH3(CH3)2CHCH2OH或OH 二、sp,sp2,sp3杂化3个sp 杂化轨道2取最大键角为120。

电子教案与课件:有机化学B幻灯片 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电子教案与课件:有机化学B幻灯片 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 1. 萃取 • 将滤纸做成与提取器大小相适应的套袋。称取10g茶
叶,略加粉碎,装入纸袋中,上下端封好,装入脂肪 提取器中(装置如图10-1),圆底烧瓶中加入60ml氯 仿,几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连续提取8~10次(提 取时,溶剂蒸汽从导气管上升到冷凝管中,被冷凝成 液体后,滴入提取器中,萃取出茶叶中的可溶物,此 时溶液呈深草青色,当液面上升到与虹吸管一样高时 ,提取液就从虹吸管流入烧瓶中,这为一次虹吸)。 茶叶每次都能被纯粹的溶剂所萃取,使茶叶中的可溶 物质富集于烧瓶中。待提取器中的溶剂基本上呈无色 或微呈青绿色时(一般8~10次),可以停止提取, 但必须待提取器中的提取液刚刚虹吸下去后,方可停 止加热。
• 含结晶水的咖啡因系无色针状结晶,味苦,能溶于水 、乙醇、氯仿等。在100℃时即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 华,120℃时升华相当显著,至178℃时升华很快。无 水咖啡因的熔点为234.5℃。
H
N
N
N
N
嘌呤
O H3C N
CH3 N
O
N
N
CH3 咖啡因
升华
• 升华是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方法之一。
• 某些物质在固态时有相当高的蒸气压,当加热 时不经进液态而直接气化,蒸气遇次则凝结成 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 2. 茶叶袋的上下端也要包严,防止茶叶沫漏出,堵 塞虹吸管
• 3. 升华一步,一定要小火加热,慢慢升温,最好是 酒精灯的火焰尖刚好接触石棉网,徐徐加热10-15分 钟。如果火焰太大,加热太快,滤纸和咖啡因都会炭 化变黑;如果火焰太小,升温太慢,会浪费时间,在 部分咖啡因还没有升华,影响收率
【实验步骤】
• 伍德沃德1917年4月10日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从小喜读书,善思考,学习成绩优异。1933年夏,只 有16岁的伍德沃德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的著名大 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全班学生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素有“神童”之称,学校为了培养他,为他一人单独 安排了许多课程。他聪颖过人,只用了3年时间就学完 了大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 伍德沃德获学士学位后,直接攻取博士学位,只用了一 年的时间,学完了博士生的所有课程,通过论文答辩获 博士学位。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2024鲜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2024鲜版
质和应用
2024/3/27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有机化学实验, 具备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创新意 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要求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认 真完成实验报告,积极参与课
堂讨论
6
02 实验基础知识与 技能
2024/3/27
7
实验室安全规范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则
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禁止饮食、禁 止吸烟等规定。
通过观察质谱图中的离子峰位置、强度 和相对丰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分子的分 子量和可能的碎片结构。同时,结合已 知化合物的质谱图进行比对,可以进一 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此外,还可 以通过多级质谱技术对复杂分子进行更 深入的结构解析。
2024/3/27
22
06 综合性与设计性 实验项目选讲
2024/3/27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 鉴定方法
2024/3/27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
学习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方法的选择、产 物的分离和纯化等
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索新的合成方法 和应用
5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04
知识目标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
2024/3/27
红外光谱的解析
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和形状等信息,可以判断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 型和官能团,如C=C、C-H、C=O等。同时,结合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进行比对,可以 进一步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20
核磁共振(NMR)解析方法
2024/3/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教案具有自己的系统和风格。叙述具体问题时围绕一个中心,从 各个层面去进行分析,比较深入透彻。介绍有机化学各知识点时,能根 据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分别融入创新思维、逆向分析、逻辑推理、归 纳总结等素养的训练,比较重视能力的培养。教案中有许多实例分析, 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方法。本教案结构紧凑、编排 合理、层次分明、画面清晰。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节省课时、信息量 大、可视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本教案为学生的自学、复习,补充课 堂听课的不足提供了方便。 教案操作简便、具有可修改性。教员在使用时,可将教案的内容自 由组合、删改、增添,或链入其它媒体信息,或同其它软件共同使用, 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灵活、易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以满 足各种教学需要,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充分显示了现代化 教学手段在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希望《有机化学电子教案》的出版能 促成有机化学教学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使该课程的教学更上一层。

课件主编



裴伟伟
课件设计
课件制作
裴伟伟 裴坚
裴伟 裴坚
王中琰
冉晓松
章 节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绪论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链烷烃 环烷烃 构象 立体化学 卤代烷 烯烃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炔烃和共轭烯烃
苯和芳香烃 红外与核磁共振
第九章 第十章
醇和醚 醛和酮
第十一章 紫外光谱和质谱
第十二章 羧酸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第十四章 胺 第十五章 缩合反应 第十六章 含氮芳香化合物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周环反应 杂环化合物
第二十章
有机合成
第二十一章 单糖、寡糖和多糖 第二十二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酶和核酸 第二十三章 萜类、甾族、生物碱 附录 反应机理动画


软件说明 创作集体
注意事项
章节目录
序 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快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 学手段的现代化步伐,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应用飞速发展 的计算机技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是创新模式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热心于教学改革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 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许多教员开始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手段,从而产 生了一批与高等教学课程相匹配的电子教案。北京大学化学院有机化学 课程组研制的《有机化学电子教案》课件,就是在这种形势要求下产生 的。 教案包含了有机化学课程的全部讲课内容。教案共分23章,除个别 章外,多数是按官能团划分的,查阅十分方便。教案包含有机化学的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反应及机理,内容丰富,科学性和 系统性强。教案在叙述具体问题时,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利于学生自学。教案在分析问题时,注意由浅入深,较为透彻,利于学 生思考。教案具有自己的系统和风格,在介绍有机化学知识点时,还融 入了创新思维、逆向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素养的训练,利于学 生能力的提高。教案结构紧凑、编排合理、层次分明、画面清晰。充分 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节省课时、信息量大、可视性强、交互性好的特点。




《有机化学电子教案》主要是以北京大学化学院裴伟伟教授讲授“基 础有机化学”课的讲稿为蓝本制作而成的。有机合成一章主要是由裴坚副 教授完成的。课件的设计、制作和链接等工作是由裴伟伟教授、裴坚副教 授、王中琰高级工程师和冉晓松工程师分工合作完成的。该电子教案包含 了“基础有机化学”课程的全部讲课内容。可用于理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 的化学、生物系生化专业、医学院医学专业的本科有机化学教学,也可以 作为学生自学的参考软件。




1.本软件用Power Point制作而成,播放也在其状态下进行。为了更 好地使用本软件,使用者需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2.本软件是以北京大学化学院的“基础有机化学”课的课堂教学为 依托制作而成的,内容比较丰富,有自己的体系。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 的教学要求,用本软件授课时,须根据不同的需要,将教案的内容自由 组合、删改、增添,或链入其它媒体信息,或同其它软件共同使用,以 满足各种层次教学的需要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教学有很多环节,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各个环节需要很好配 合和衔接。授课时,教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以自己的讲课系统、 风格为主导,将该软件作为一教学辅助工具结合使用,以便使该教学软 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用该软件授课时,教员要充 分考虑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播放程序,控制播放速度,以使观看者有充分思考的时间。
本教案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内容与理科有机化学教学大纲要求一致, 包含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反应及机理。内容 丰富,科学性和系统性强。教案共分23章,第一章集中讲有机化合物的命 名,第三章集中讲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第八、章第十一章集中讲光 谱,第十八章集中讲周环反应,第二十章集中讲有机合成,其它各章是按 官能团划分的。除个别章外,多数章的内容与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 伟伟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内容一致,因此教案与该书可配 套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