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1000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常常以肠道不适、腹痛、

便秘或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为表现。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

重要,因此国内外都相继发布了诊疗指南,以期提高结直肠癌的早

期发现率和诊治水平。以下是一份简要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概述。

一、结直肠癌的分类

结直肠癌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腺瘤型、粘液型、浸润性型等。其中

最常见的为腺瘤型。

二、结直肠癌的诊断

早期结直肠癌常常无自觉症状,应该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常规筛查。

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肠镜检查、粪便DNA检查等。如发现可疑肿块,在结肠镜下进行活检可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也

是常规的辅助诊断手段,包括CT、MRI等。

三、结直肠癌的分期

结直肠癌的分期可通过鉴别病人的TNM分级进行。其中T表示原发

肿瘤,N表示淋巴结转移,M表示远处转移。分期基于肿瘤的大小、

深度侵犯、淋巴结受累情况等。

四、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被认为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

包括病变部位和T、N、M分期情况等,手术形式应视情况选择,包

括直肠癌前列腺囊手术、结肠癌手术、肝转移等。

五、辅助放化疗

手术后或手术前辅助放化疗被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包括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白蛋白结合替莫唑胺等药物。

六、随访

随访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在手术后、放化疗后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

复查,目的是观察是否肿瘤复发或转移,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七、个案分析

最后,不同患者,即使病情相同也存在不同的治疗策略。因此,除了参阅诊疗指南之外,建议根据医生的诊断、病史、病情和临床判断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结直肠癌的诊疗指南可以辅助医生根据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但此类指南并不是绝对的,建议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22CSCO晚期结直肠癌指南更新

22CSCO晚期结直肠癌指南更新 导语: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晚期结直肠癌的治 疗是一个复杂而挑战性的问题。为了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指导,中国临 床肿瘤学会(CSCO)每年都会更新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指南,本文将对 22年CSCO晚期结直肠癌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一、诊断与分期 1.诊断: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2.分期:根据国际TNM分期系统,结合多学科团队讨论确定患者的分期,以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治疗原则 1.多学科综合治疗:建议结直肠癌患者由多学科团队进行综合治疗, 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个体化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 病理、生物学特征和全身情况进行选择。 2.术前评估:对可接受手术的患者,应提前进行结直肠癌的术前评估,包括相关检查、全身评估、手术方式选择等。 3.根治性手术:对于可行的患者,建议进行根治性手术,手术范围包 括原发肿瘤切除、淋巴结清扫和肝脏转移灶切除等。 4.化疗与靶向治疗:对于有手术禁忌或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建议采 用化疗和/或靶向治疗,以控制肿瘤进展和缓解症状。 5.放疗:放疗可以作为根治性治疗的一部分,或者作为姑息性治疗的 手段进行症状控制。

三、化疗方案 1.常规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全身情况和耐药性等因素选择化疗方案,常用的方案包括FOLFOX、FOLFIRI、XELOX等。 2.靶向治疗:对KRAS野生型的患者,结合化疗可以选择抗EGFR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等。 四、转移灶的治疗 1.肝脏转移:对于局限性肝脏转移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或靶向药物治疗等进行治疗。 2.肺转移:对于可切除的肺转移灶,可考虑手术切除,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可选择放疗、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等。 3.骨转移:针对晚期结直肠癌引起的骨转移,可使用放疗、靶向药物或放射性药物进行治疗。 结语:22年CSCO晚期结直肠癌指南更新了诊断与分期、治疗原则、化疗方案以及转移灶的治疗等内容,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全面的治疗指导,有助于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 文章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21(1) 结直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万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万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中国是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的一大难题。 2013年,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结直肠癌领域的专家撰写了《中国结直肠癌临床诊疗规范》(简称《规范》)并公开发布。《规范》发布之后对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些年,随着对该《规范》不断地深入理解和应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曾先后组织专家对《规范》进行了3次修订:2013年版推荐是当时国家卫计委组织的第一个恶性肿瘤单病种的诊疗规范;2015年进行了第2次修订;2017年进行了第3次修订。内容涉及结直肠癌的影像学检查、病理评估、外科、内科和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等方面。2017年版《规范》既参考了国际的指南的内容,更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同时囊括了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领域的重要进展和许多自己的循证学临床数据。本刊在刊登2017版《规范》的同时,为使各位从事结直肠癌诊疗的临床医生对新版《规范》的更新有更全面和立体的认识,现将新版《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按照其在《规范》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影像学检查 《规范》2017版较前版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及补充,不再局限于影像学检查方法层面,而是涉及到结直肠癌检查及诊断治疗评价中的各个环节。同时,由于结肠癌、直肠癌发病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的内在差异,将前版指南中结直肠癌拆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分别陈述各自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关键的影像学评价内容。 具体更新内容: (1)影像方法的选择:分别推荐了针对结肠癌原发灶、直肠癌原发灶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也针对不同部位转移瘤,推荐了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直肠癌:补充了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扫描细节,以便获取清晰的影像学资料,利于影像医生及临床医生综合评价; (3)结肠癌和直肠癌评价问题:分别补充了影像学方面需要评价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是与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治疗及预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需要影像医生据此给出明确的评价,如结直肠癌的TNM分期、直肠癌的直肠系膜筋膜状态以及壁外脉管癌栓等。 由于直肠癌影像学需评价的关键信息较多且复杂,为便于临床可行,推荐使用直肠癌MRI结构式报告,并附上报告模板供参考。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1000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常常以肠道不适、腹痛、 便秘或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为表现。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 重要,因此国内外都相继发布了诊疗指南,以期提高结直肠癌的早 期发现率和诊治水平。以下是一份简要的结直肠癌诊疗指南概述。 一、结直肠癌的分类 结直肠癌根据病理特征可分为腺瘤型、粘液型、浸润性型等。其中 最常见的为腺瘤型。 二、结直肠癌的诊断 早期结直肠癌常常无自觉症状,应该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常规筛查。 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肠镜检查、粪便DNA检查等。如发现可疑肿块,在结肠镜下进行活检可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也 是常规的辅助诊断手段,包括CT、MRI等。 三、结直肠癌的分期 结直肠癌的分期可通过鉴别病人的TNM分级进行。其中T表示原发 肿瘤,N表示淋巴结转移,M表示远处转移。分期基于肿瘤的大小、 深度侵犯、淋巴结受累情况等。 四、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被认为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 包括病变部位和T、N、M分期情况等,手术形式应视情况选择,包 括直肠癌前列腺囊手术、结肠癌手术、肝转移等。 五、辅助放化疗 手术后或手术前辅助放化疗被认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包括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白蛋白结合替莫唑胺等药物。 六、随访 随访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在手术后、放化疗后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 复查,目的是观察是否肿瘤复发或转移,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七、个案分析 最后,不同患者,即使病情相同也存在不同的治疗策略。因此,除了参阅诊疗指南之外,建议根据医生的诊断、病史、病情和临床判断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结直肠癌的诊疗指南可以辅助医生根据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但此类指南并不是绝对的,建议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提供科学、规范和全面的治疗建议,中国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编制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CSCO2024)。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1.治疗原则 CSCO2024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策略。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肿瘤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意愿,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辅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来彻底切除肿瘤。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别可以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与肿瘤的高危因素、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等有关。 3.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 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手术前,可以采用新辅助治疗来减小肿瘤体积和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化疗的方案和疗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采用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靶向治疗主要针对KRAS突变和BRAF突变等靶点进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4.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

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目标主要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 活质量。根据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系统治疗、手术治疗 和局部治疗等方法。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辅助治疗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肿瘤的病理特征、临床分期和分子 分型来确定。 结语 CSCO2024指南提供了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指南和建议,对临床医生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应该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结直肠癌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希望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 生活质量。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便秘、便血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期。因此,结直肠癌的治疗和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在最近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治疗、监测与管理指南”中,提出了一些关于结直肠癌的最新诊断和治疗建议。 1、诊断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肠镜检查,并结合组织活检来确定是否癌变。此外,CT、MRI和PET-CT等影像技术可以用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深度,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2、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情,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也不同。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有时候,这些治疗方式会进行联合治疗。

手术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它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肿瘤组织,并防止其转移至别的部位。手术的方式包括广泛切除和切除淋巴结等,具体的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放疗主要用于术前、术后或联合化疗治疗不可手术的肿瘤。它可以通过辐射杀死癌细胞,阻止肿瘤的进一步发展。化疗主要通过用药物杀死癌细胞,并防止其生长和扩散。靶向治疗则是利用通过研究得到的药物等,通过干扰特定的信号通路来阻止癌细胞生长。 3、监测和管理 结直肠癌的治疗不仅仅是一次手术或一段化疗,它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这包括定期的随访、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的测定。 随着治疗的进行和患者病情的变化,治疗计划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在治疗期间,医生和患者需要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调整治疗计划,以确保最佳的疗效和生存质量。

总体上,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建议和方法。虽然这些建议和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治疗和管理结直肠癌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结直肠规范化诊治指南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诊断技术与应用 第三章病理评估 第四章外科治疗规范 第五章内科治疗规范 第六章直肠癌放射治疗规范 第七章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规范 第八章局部复发直肠癌的治疗规范 第九章肠造口康复治疗 第十章随访 附录诊疗流程图

第一章概述 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在上升,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7万,死亡近10万。在临床上就诊的大多数属中晚期病例;目前在我国对结直肠癌的治疗除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行业规范以外,还有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每年发布的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等。这些指南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到目前为止,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发现由于我国的国情、地域环境和经济状况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无论是现行的行业规范还是NCCN的结直肠癌治疗指南,对指导我国各级医院的结直肠癌的治疗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卫生部医政司委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根据国际结直肠癌的治疗趋势和要求,结合我国目前临床肿瘤学的发展水平和当前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以专家共识为基础制订一套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结直肠癌诊治规范,由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作为行业规范加以推广实施,促进我国CRC治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本规范将作为卫生行政条例指导各级各类医院中结直肠癌的诊治,让结直肠癌病人从规范的治疗中获益,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是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一个重大举措。 1.1我国结直肠癌流行趋势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跃居第2~5位(上海自2004年起居第2位),并仍呈逐步上升趋势,尤以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为著。 2.男性比女性多,约1.3:1。 3.发病年龄明显提前,我国结直肠癌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等国家提前12~18年;近年国内大城市统计中位发病年龄已超过60岁。 4.直肠癌比结肠癌多见,欧美国家则以结肠癌多见;近年国内部分大城市结肠癌发病率已超过直肠癌,例如上海市。 5.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地理分布特征为:沿海东部地区比内陆西北地区高发,其中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城市较农村高,大城市又较小城市高。1.2可能或可疑的致病因素 1.饮食因素: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高能量和低纤维饮食是结直肠癌高发的因素。研究表明,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βE,γE,δE)均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相对危险度,维生素D、钙、葱和蒜类食品则具有保护作用。油煎炸食品烤(炸)焦的部分(尤其是肉类食品)和腌制食品中可能含有能作用于结肠的致癌剂。一些微量元素缺乏亦与结直肠癌发生有关。 2.遗传因素:据统计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结直肠癌患者的家族成员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也较大。 3.疾病因素: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息肉病、腺瘤等。 1.3预防 1.人群筛查及早发现、早诊断 在人群中进行筛查,对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检出和癌的早期诊断,对预防肠癌发生和防止发展到晚期以及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都有重要作用。在人群筛查可用序贯筛查方案*,以问卷和粪便隐血试验法筛查出高危人群,也有先用化学法发现阳性病人,再用免疫法剔除假阳性者,对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确诊。 2.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2023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3版结直肠癌CSCO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结直肠癌(CO1oreCtaICancer,CRC)是中国第二常见的癌症,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迅速上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SocietyofC1inica1Onco1ogy z CSCc))自2017年发布第一版指南以来,每年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药物可及性及CSCO专家意见进行更新。今年的更新版发表在《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Journa1ofCancerResearch,CJCR)2023年第3期,我们将介绍2023年版本与2023年版本相比的主要更新。 诊断部分 1 .肝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研究证据显示,化疗可能导致肝脏脂肪化或因肝窦阻塞导致肝脏纤维化乃至肝硬化。因此肝脏转移瘤经化疗后可能不为CT所显示,推荐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进一步诊断(∏级推荐),必要时推荐肝脏超声造影检查(In级推荐)。 2 .直肠癌下缘位置标定 建议标涉中瘤下缘与外括约肌下缘及耻骨直肠下缘距离,同时按照顺钟向点

数标注肿瘤所处象限,特别是标注肿瘤累及前1/4象限者(顺钟位10点~2点)。 3 .直肠癌的T分期 本次更新进一步明确直肠癌诊断TN分期诊断标准。特别提出,直肠癌侵犯盆腔脏器及结构,包括盆腔脏器(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精囊腺、子宫宫颈阴道卵巢、小肠及结肠等)、直接侵犯而非血行转移盆腔骨骼、盆底肌肉(坐骨尾骨肌、梨状肌、闭孔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盆底神经、能棘或能结节韧带、直肠系膜外血管、脂肪等结构,即可诊断为直肠癌T4b期。 4 .直肠癌的N分期 临床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将改变治疗策略,特别需要明确非区域和侧方淋巴结是否存在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依据,包括短径≥5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信号或回声不均。推荐标注区域淋巴结,包括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远端、直肠上动静脉旁、闭孔、骼内淋巴结,报告为CN分期。非区域淋巴结,包括骼外淋巴结、骼总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报告为CM 分期。如为直肠癌向下侵犯耻骨直肠肌以下,腹股沟淋巴结为区域淋巴结,报告为CN分期。至今尚无达成一致的侧方淋巴结转移标准。根据国内专家共识短径5~10mm为侧方淋巴结转移疑似阈值,短径≥10mm为诊断阈值。新辅助治疗后,尚无广泛认可的标准诊断肿瘤残留。下段直肠癌或cT3~4可

2023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全文) 2023 CSCO结直肠癌指南更新要点——影像诊断 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影像诊断 1. 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中,“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肝脏MRI”名词更新。 直肠癌的诊断 2. 结直肠癌TNM分期更新。 下段直肠癌的T4a/b分期统一。 直肠癌的T分期

增加【注释c】,直肠癌cT4a 期:直肠癌侵犯脏层腹膜而未侵犯MRF,诊断为T4aMRF-;直肠癌侵犯脏层腹膜且在无脏层腹膜覆盖的区域同时侵犯MRF,诊断为T4a 伴MRF+。 增加【注释d】,直肠癌cT4b 期:直肠癌侵犯盆腔脏器及结构,包括盆腔脏器(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精囊腺、子宫宫颈阴道卵巢、小肠及结肠等)、直接侵犯而非血行转移盆腔骨骼、盆底肌肉(坐骨尾骨肌、梨状肌、闭孔肌、肛提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盆底神经、骶棘或骶结节韧带、直肠系膜外血管、脂肪等结构。 3. 直肠癌N分期更新,增加侧方淋巴结概念,引入TD概念,定义MRF。 直肠癌的N分期 增加【注释e】,直肠癌cN分期:临床诊断的淋巴结转移依据,包括短径≥5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信号/回声不均匀;区域淋巴结包括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远端、直肠上动静脉旁、闭孔、髂内淋巴结,报告为cN 分期;非区域淋巴结包括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

结及腹股沟淋巴结,报告为cM分期;如为直肠癌向下侵犯肛管达齿线(耻骨直肠肌)以下,腹股沟淋巴结考虑为区域淋巴结,报告为cN 分期;推荐放射科医师标注淋巴结位置。 增加【注释f】,侧方淋巴结:下段直肠癌或cT3-4可等可被考虑为侧方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因素;新辅助治疗后,侧方淋巴结显著缩小或消失,则肿瘤残留概率低。 增加【注释g】,癌结节( tumor deposit,TD ):有研究提出TD 影像诊断依据可包括形态不规则、棘状突、信号或回声不均匀位于血管走行区域、与直肠癌原发灶无直接连接。TD 与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存在关联性,需密切关注但是TD 与完全被肿瘤侵犯的淋巴结存在影像学鉴别诊断困难。 增加【注释h】,MRF:直肠癌原发灶、直肠系膜内转移性淋巴结及EMVI仅与MRF 距离≤1mm,但未见侵犯脏层腹膜,诊断为T3MRF+;直肠癌原发灶侵犯MRF以外结构,诊断为T4b;在影像学能够明确诊断前述TD的前提下TD与MRF间距≤1mm 时,诊断为MRF+。 4. 增加【附录2.2.3-1 】“直肠癌下缘位置标定”:肿瘤下缘与外括约肌下缘连线及耻骨直肠肌下缘折线距离;肿瘤所处象限(顺钟向点数) 。

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直肠的、形成半圆1.5~2.0cm厚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TM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CEA:(can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四、规范化诊断流程

五、结肠癌治疗流程

六、诊断依据 (一)高危人群。 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群;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大肠腺瘤患者;有大肠癌病史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二)临床表现及体征。 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右侧结肠癌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为多见。直肠癌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1.右侧结肠癌 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右侧腹部可扪及一质硬肿块。 2.左侧结肠癌 早期临床上可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症状。 3.直肠刺激症状 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指南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指南(2023版)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约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 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 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MDT)对CCLM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以预防CCLM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 为了提高我国CCLM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受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资助(2008—201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临床危险评分(CRS)包括以下5项参数,每符合1项计1分(0~2分为CRS低评分,3~5分为CRS高评分):⑴原发肿瘤淋巴结阳性;⑵同时性肝转移或原发灶切除后无病生存时间<12个月;⑶肝转移肿瘤数目>1;⑷术前CEA>200 ng/mL;⑸转移肿瘤最大直径>5 cm。分子靶向药物简介在无法达到NED状态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已被证实安全有效,但目前的研究资料不建议多种靶向药物联合应用。 目前中国大陆范围内批准使用的分子靶向药物如下: 1. 西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为人鼠嵌合型的EGFR单克隆抗体,单用或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西妥昔单抗只对RAS野生型患者治疗有较好的效果,而在RAS基因突变型患者中应用并不提高疗效。BRAF突变的患者获益有限,

卫生部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试行)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结直肠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地市级、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及其医务人员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直肠系膜:指的是在中下段直肠的后方和两侧包裹着的直肠的、形成半圆1.5~2.0cm厚的结缔组织,内含有动脉、静脉、淋巴组织及大量脂肪组织,上自第3骶椎前方,下达盆膈。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3.1 TME:(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3.2 CEA:(can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4. 规范化诊治流程

7 诊断依据 7.1 高危人群 ①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群;②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③大肠腺瘤患者;④有大肠癌病史者;⑤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⑥家族性大肠腺瘤病;⑦溃疡性结肠炎;⑧Crohn 病;⑨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 7.2 临床表现及体征 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右侧结肠癌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及贫血最为多见。左侧结肠癌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为多见。直肠癌依次以便血、便频及大便变形多见。 7.2.1右侧结肠癌: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瘦、低热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60%~70%病人中右侧腹部可扪及一质硬肿块。 7.2.2左侧结肠癌:早期临床上可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便频、便秘或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阻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10%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症状。 7.2.3直肠刺激症状:便频、里急后重、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大便表面带血和/或粘液,严重时有脓血便。 7.2.4 直肠指诊:凡遇到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要注意有无肿物触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大小、硬度、活动度、粘膜是否光滑、有无压痛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是否侵犯骶前组织,如果肿瘤位于前壁,男性必须明确与前列腺关系,女性患者需做阴道指诊,查明是否侵犯阴道后壁。指诊检查完毕应观察指套有无血迹。 7.3 辅助检查 7.3.1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纤维结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病灶,同时采取活体组织做病理诊断。取活检时需注意取材部位,作多点取材。如果活检阴性临床考虑为肿瘤患者,应重复取材以免漏诊。 7.3.2 X线检查:气钡双重对比造影X线摄片检查是诊断结肠癌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它能提供结肠癌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及类型。结肠癌的钡灌肠表现与癌的大体形态有关,主要表现为病变区结肠袋消失,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粘膜紊乱及破坏,溃疡形成,肠壁僵硬,病变多局限,与正常肠管分界清楚。隆起型多见于盲肠,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及软组织肿块,成分叶状或菜花状表面不规则。溃疡型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及腔内龛影,周围粘膜皱襞紊乱,不规则破坏。浸润型癌多见于左侧结肠,肠管呈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肠壁增厚,由于肿瘤生长不平衡,狭窄而高低不平。 7.3.3 B型超声波检查:结肠癌时腹部B型超声扫描对判断肝脏有无转移有一定价值,故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 7.3.4 CT扫描检查:腹盆腔增强CT检查应为常规检查项目,对于术前了解肝内有无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肿大,癌肿对周围结构或器官有无浸润,判断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以及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依据。 7.3.5 胸部X线检查:应包括胸部正位和侧位片,排除肺转移。 7.3.6 实验室检查:(a)大便潜血检查:此种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结肠癌普查初筛方法和诊断的辅助检查,应连续3次检查为宜,对于阳性可疑患者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b)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CEA水平与病变范围呈正相关,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不适合作为普查及早期诊断,但对估计预后,监测疗效及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8 结直肠癌的分类和分期 8.1 结直肠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WHO 结肠和直肠肿瘤组织学分类(2000)

结直肠癌诊治的指南

结直肠癌诊治的指南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确切指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结直肠癌的诊治指南。 诊断阶段: 1.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排便习惯的改变、腹痛、体重减轻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2.肠镜检查:结直肠镜检查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并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 3.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PET-CT等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扩散和淋巴结侵犯情况。 分期阶段: 结直肠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和预后的评估非常重要。 1.TNM分期系统:通过评估肿瘤大小(T)、淋巴结侵犯(N)和远处转移(M),将结直肠癌划分为不同的分期,如I、II、III、IV期等。 2.MSI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一种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 治疗阶段: 治疗方案依赖于患者的分期、年龄、性别、一般健康状况和患者的意愿。

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 可以是内镜切除、腹腔镜手术或传统的开腹手术,根据病变的位置和大小 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2.放疗:放射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前的肿瘤缩小、术后的局部控制以及 晚期病人的疼痛缓解。 3.化疗:化学治疗可以用于手术前的肿瘤缩小、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及 晚期病人的生存延长。 4.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如EGFR抗体药物和 TKI抑制剂等。 5.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 术后辅助治疗: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考虑术后辅助治疗,如术后化疗或放疗,以减少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随访和复发治疗: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随访时医生会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等。对于复发和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再次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 疗等。 结直肠癌的诊治指南不断更新,医生根据最新的指南进行诊疗可以最 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结直肠癌的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通过筛查和早诊早治,及早发现并干预,对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筛查是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的关键。筛查方法包括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在筛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确定筛查对象,一般认为40岁以上人群应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根据筛查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如乙状结肠镜检查适用于一般人群,结肠镜检查适用于高危人群;在筛查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对于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在结直肠癌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通过筛查和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是关键。在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在预防和康复方面,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饮食均衡、增加体育锻炼等,以降低发病风险。 中国各地区的结直肠癌患病率和地区分布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患病率较高,而贫困地区的患病率较低。针对不同地区的

实际情况,应制定相应的筛查和治疗策略。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应加大筛查力度,提高公众的防癌意识;在贫困地区,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癌意识和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地推广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防癌意识;应建立健全的筛查和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水平;应加强科研力度,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工作,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筛查和诊疗体系、加强科研力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筛查和治疗策略,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开展前列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对于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应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癌筛查。初诊筛查包括直肠指检、血液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

最新: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附表)

最新: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3(附表)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中国第二常见的癌症,也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癌症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迅速上升。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自2017年发布第一版指南以来,每年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药物可及性及CSCO专家意见进行更新。今年的更新版发表在《中国癌症研究》英文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CJCR) 2023年第3期,下面是2023年版本与2022年版本相比的主要更新。 一、影像学更新要点 1.结直肠癌诊断方法中,“肝脏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肝脏MRI”名词更新。

2. 直肠癌下缘位置标定 3.直肠癌T分期:下段直肠癌的T分期统一,并对T4b进行了详细解释补充。 4. 新增MRF(直肠系膜筋膜)定义解释。

5. 直肠癌N 分期和引入TD概念:直肠癌N 分期重新进行了定义,将短径≥5 mm 作为标准,增加侧方淋巴结概念。另外还增加了TD (癌结节)概念,推荐放射医师标注。 6. 增加MRI & 安全手术切面附录注释,通过MRI 测量肿瘤与MRF 的距离确定安全手术切面。

7. 重新设定增加评价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 8. 新增结构化报告建议

二、内科治疗更新要点 1.MSI-H/dMMR患者姑息治疗“双免推荐” • Ⅲ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用药方案用于MSI-H/dMMR型转移性结直肠癌一线治疗(3类证据); Ⅱ级推荐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联合用药方案用于MSI-H/dMMR型且未使用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姑息二线及三线治疗(2A类推荐);

2023年直肠癌指南

NCCN 直肠癌指南(.2 最新版) -04-07 18:00来源:丁香园作者:月下荷花 字体大小 -|+ 一.重要的更新内容: 1.FOLFOX、CapeOX 作为优选方案用于pT3-4,N0 或pT1-4,N1-2。 2.围手术期化疗不超过6 个月。 3.手术切除前加入了如下治疗选择:先化疗(FOLFOX [优选]、CapeOX [优选]、5-FU/LV 、卡培他滨),然后再化放疗(卡培他滨+RT [优选]、)输注5-FU+RT [优选、静脉 5-FU/LV+RT]。 4.FOLFOX+Cetuximab 作为治疗选择时需注意如下注释:对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疾病的治疗数据仍有争议。 5.检测RAS 基因状态,包括KRAS 外显子2 和非外显子2 以及NRAS,还需检测

BRAF 基因状态。 6.对术前化疗有反应的病人也许无法获得12 个淋巴结。 二.概述 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于前列,伴随防止方略、初期诊断和更佳治疗模式发展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数据显示不不小于50 岁年轻患者发病率上升,到2030 年20-34 岁人群直肠癌发病率也许增长124.2%,原因不清。直肠癌NCCN 指南与结肠癌指南有重叠之处,尤其是转移性疾病治疗。 三.风险评估 参见NCCN 结肠癌指南(.2 最新版) 四.分期 第七版AJCC 分期手册对直肠癌分期作了部分调整。T4 细分为T4a 和T4b。N1 和N2 也深入细分,反应受累淋巴结数量对预后的影响。浆膜下层、肠系膜、非腹膜的结肠周围或

直肠周围组织肿瘤沉积定义为N1c,反应了区域淋巴引流区肿瘤沉积对预后的影响。 五.病理 病理分期重要通过手术标本检查划分。某些需要详细记录的信息包括:肿瘤和标本大体描述,癌症分级,穿透深度以及向周围构造延伸程度,肿瘤区域淋巴结评估,阳性区域淋巴结数量,远处转移或非区域淋巴结受累,近端、远端和环周切缘,新辅助治疗效果,淋巴血管侵袭,神经周围侵袭,肿瘤沉积数量。 1.边缘 第七版AJCC 分期手册包括如下提议:外科医生应标识标本中肿瘤侵袭最深区域以便病理医生直接评估切缘状态;切除的完整性包括R0 切除,指肿瘤完全切除且边缘阴性,R1 不完全肿瘤切除,存在镜下边缘受累,R2 切除是不完全切除,有肉眼可见残存肿瘤。 环周切缘(CRM)是直肠癌中重要的病理分期参数,对完全由浆膜包绕的结肠,根治性切缘指的是腹膜缘,CRM 对没有完全包绕或仅部分包绕的结肠或直肠非常重要。

2023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完整版)

2023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完整版) 摘要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精准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开展综合治疗,达到预防肝转移发生、提高肝转移灶局部毁损率、延长长期生存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2023版《指南》包括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随访、预防、MDT作用、手术及其他毁损治疗、可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无法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等六部分,汇集总结国内外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最新成果,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 第一部分诊疗指南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2]。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3-7]。

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8-9]。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可以达到“无疾病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NED)”状态]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10-14]。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NED状态。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以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15-16]。 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受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资助(2008—2010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和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自2008年起联合编写了《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以指导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并于2010年、2013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2016年、2018年和2020年联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肿瘤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等多次共同修订了《指南》。2022年再次一起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进展,修订本《指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