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度
一生传奇的杨度

一生传奇的杨度杨度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原名承瓒,后改名度,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他先后投身几个截然对立的政治派别,一生颇具争议。
一、投靠袁世凯杨度在光绪二十年、二十一年时进京参加会试,其间恰逢公车上书,他参与其中,并认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人。
后来杨度留学日本,回国后受梁士诒牵连,被疑为革命党而受到通缉。
不久之后,杨度再赴日本留学,与汪精卫同学,并与蔡锷关系“最善”,蔡锷每到休息日必到杨度家吃饭。
杨度在日本期间还曾与孙中山“聚议三日夜……畅言无隐。
”他不赞成孙的革命思想,但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孙黄合作。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表示:“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
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杨度回国,次年春,在袁世凯、张之洞的联合保荐下,杨度进京出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成为晚清朝廷“宪政专家”,宣统三年杨度成为皇族内阁的统计局局长。
杨度与袁世凯的私交非同一般,袁世凯甚至让自己的大儿子袁克定与杨度结为金兰之好。
1909年袁世凯罢官离京之时,一干亲朋故旧绝少有人为袁世凯送行。
而杨度在明知朝廷会派人监视的情况下,赶到火车站与袁依依话别,杨度因此还差点丢掉头上的乌纱。
辛亥革命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以镇压起义,但袁世凯却谢绝出山,无奈之下,清廷决定派人去游说袁世凯。
几番权衡之后,选择了与袁世凯有知遇之恩的杨度。
杨度对清廷的假立宪早已满,见到袁世凯后,他不但没劝袁世凯出山,反而为袁世凯分析形势,建议他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袁世凯出山后不久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在南北双方和谈期间,杨度利用自己与黄兴、孙中山、汪精卫等人的关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斡旋作用。
当革命党要袁世凯南下就任大总统时,又是杨度给袁世凯出主意,假意制造兵变,然后以北方政局混乱,袁世凯需要坐镇保平安的理由在北京就任大总统。
杨度个人生平

个人生平(总概)杨度,拿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当过满清四品。
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兴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石是同学,怂恿袁世凯称帝,赞同孙中山共和,北伐时说毛泽东能得天下,救过李大钊,是杜月笙的师爷,入过佛门和国民党,最终经周恩来介绍加入共产党,他是一名文人。
早年生活杨度祖先世代务农,到他的祖父杨礼堂参加李续宾部湘军,任哨长,正四品都司衔。
大伯杨瑞生随其父参军,父子同在一营。
在三河之战中杨礼堂阵亡,杨瑞生死里逃生。
杨瑞生后来因军功升为总兵,驻归德镇、朝阳镇等地。
他的父亲杨懿生为第四子(次子、三子早夭),在家务农,兼作吹鼓手,杨度是其长子,另有弟杨钧(字重子),妹杨庄(字叔姬)。
杨度十岁丧父,过继给伯父。
杨钧善诗、文、书、画、印,杨庄亦工诗文。
杨瑞生驻归德时招杨度和妹妹到其府中。
十六岁改名为度,字皙子。
伯父迁关外朝阳镇时,杨度和妹妹回到湘潭。
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取秀才。
次年(1893年),顺天府乡试举人;二十年、二十一年,甲午科、乙未科会试均落第。
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亦附和,并认识了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
还乡,师从衡阳【2639 3166】、船山书院一代名儒王闿运(壬秋,湘绮)。
1895年,杨度21岁时,王闿运亲自到杨家招其为学生。
师生关系之亲密,杨度深受王喜爱,并可以随便开玩笑,王在《湘绮楼日记》中常称杨度为“杨贤子”。
杨度在王门学了三年,他醉心于王氏帝王之术,这对他以后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曾与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杨钧、杨庄也学在王门,杨庄后嫁与王家四子。
同门还有夏寿田、八指头陀、杨锐、刘光第、刘揆一、齐白石等。
后来因为时局的变化,杨度对新学也开始感兴趣。
光绪戊戌年(1898年),湖南新政,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梁启超在长沙办时务学堂,蔡锷(艮寅)、刘揆一、杨度同在一起听课、讨论国事。
留学日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不顾王闿运的劝阻,瞒着老师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速成班,与黄兴,即黄克强同学。
最新-杨度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精品

杨度,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杨度,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刘宜庆从湖湘秀才到制宪专家,从筹安君子到帝制罪魁,从学佛居士到中国共产党党员……晚清到民国,杨度系万千风云于一身,诚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杨度这个典型的湖南人梁启超评价,在袁世凯眼中是旷代逸才。
21岁时,杨度师从王闿运,醉心帝王术,曾踌躇满志地对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真不知帝王师之梦想是成就了他,还是害了他。
本想成为帝王之师,却成为行宪专家;本想推行宪制理想,不料成为袁世凯帝制的罪魁祸首;本想忠诚于君主立宪,无奈一心向佛;本想在佛学中度过余生,结果皈依共产主义,成了秘密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晚清到民国,杨度系万千风云与时代风潮于一身,他周旋于各种政治要人之间,不断地变脸,诚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奇人。
【制宪专家,推动清末立宪运动】杨度是湘军后代,其祖父杨礼堂在三河之战中阵亡,大伯杨瑞生死里逃生,后获得军功,升为总兵。
杨度的父亲在家务农,兼作吹鼓手——巧合的是,进入民国后,袁世凯复辟,杨度也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
杨度十岁丧父,寡母对他寄予很大期望,希望他能光宗耀祖。
有大伯的资助,杨度接受了教育,后入王闿运门下,深受王闿运旧学的影响。
1903年,留日归来的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
因精通教育,杨度初取一等第二名,第一名为精通经济的梁士诒。
对杨度而言,这次高中科举的榜眼后,便可踏上仕途,一展抱负。
但正当杨度沉浸在一帆风顺的喜悦之时,突然风向变了。
与主考官张之洞不合的军机大臣瞿鸿机向西太后告发第一名梁士诒是广东人梁启超的兄弟,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与康有为相同康有为字祖诒。
梁头康尾,这还了得!戊戌变法中的康梁,始终是西太后的一块心病。
于是她下令彻查此次经济特科的应试者。
这不测的风云,把杨度卷了进去,本来通向光明的仕途,一下子变成了绝路。
于是,杨度二次东渡日本。
晚清的关键人物,此刻大多汇集在东瀛。
1903年10月,在飒飒秋风中,杨度在横滨邂逅梁启超。
杨度晚年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

杨度(1875—1931),湖南湘潭人,字皙子。
王闿运门生。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被选为留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与杨笃生等创刊《游学译编》。
后为清政府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起草报告,任宪政编查馆提调。
辛亥革命爆发后,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
1914年任袁世凯政府参政院参政。
次年著《君宪救国论》一文,并联络孙毓筠等组成筹安会,策划恢复帝制。
袁死后被通缉。
此后向往革命,1922年起投向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奔走甚力。
1927年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前后,他曾多方营救。
晚年移居上海,参加中国互济会及其他进步团体。
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党的工作。
《辞海》里的这段话是大有来历的。
杨度1931年病逝于上海,然而关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真相,直到1978年7月30日才被揭露,曾跟随周恩来总理从事秘密工作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在《人民日报》撰文回忆前年谢世的周总理,文中提及此事:亲爱的周总理在逝世前几个月,有一天,派秘书来告诉我: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是周总理介绍并直接领导他的。
总理说,请你告诉上海的《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条目,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蜚声政坛的人物,杨度大半生都是为君主立宪而呼吁,而奔波,而筹谋,而失落。
有过无限风光,也饱受国人痛斥的他,晚年为什么却加入共产党呢?这是他繁复多变的一生中最后一个也是最难解的一个谜面。
最近有个流传很广的句子,是威廉·詹姆斯说的“人的难题不在于他想采取何种行动,而在于他想成为何种人”。
这句话某种意义上同人们普遍接受的“性格决定命运”异曲同工。
也许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和多年前的一个细节紧密相连,构成完整的因果关系。
决定杨度一生的,就是21岁时,在1895年的一个夜晚,他聆听了恩师、近代大儒王闿运先生的一番振聋发聩的宏论之后。
唐浩明先生在巨著《杨度》里煞有介事地渲染了这个细节。
历史杨度

1931年6月,杜月笙在上海举行了杜氏宗祠落成典礼, 为了这次庆典,杨度付出了许多心血
同年9月17日,杨度停止了呼吸,死前还嘱咐好友(徒 弟)董健吾替他交最后一次党费 杨度死后,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原名宋庆龄墓园),周 恩来、潘汉年等人都前往吊唁
他的党员身份鲜有人知,直到四十多年后周恩来病危时 才公之于世。1975年冬,周恩来在重病和王冶秋谈话时 说,在重新修订《辞海》时,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评 价要客观公正。他特别提到了杨度晚年参加共产党一事: “他晚年参加了党,是我领导的,直到他死。”
有这么一个人
1.他做过秀才,参与过公车上书 2.当过满清四品官 3.和康有为、梁启超、黄克强是好友,跟汪精卫、蔡锷、齐白 石是同学 4.怂恿袁世凯称帝,赞同孙中山共和 5.北伐时说毛泽东能得天下 6.营救过李大钊 7.是杜月笙的师爷 8.入过佛门和国民党 9.最终经周恩来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度
“
武昌起义爆发后,杨度就去
给袁世凯当幕僚了。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 的胁迫下,溥仪下诏书退位, 清王朝终结。在南方,孙中
凯一切官职,以“足疾”为由,
赶他回籍养病,还想要杀掉 手握重兵,意图“篡权”的袁 世凯,被杨度拦下。
山也履行与袁世凯的约定,
请辞大总统。3月10日,袁 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 时大总统。
袁世凯非常欣赏杨度的才干和学问,安排他在颐和园向 皇族亲贵演说立宪,被委任为高级讲师,为王公大臣们 恶补法律常识,并开设宪法讲座 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 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是杨度的政治理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二
筹安君子,助袁复辟东奔西走
杨度诗词鉴赏

杨度诗词鉴赏
嘿,朋友!你知道杨度吗?他可是个诗词大家!
杨度的诗词,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一个个奇妙的世界。
比如说他那首,“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这是何等的气魄!这不就好比在黑暗中突然燃起的一把烈火,照亮了整个夜空吗?
再看他的,“笑词场老手,激昂如此。
” 这种豪迈,难道不像一位英勇的将军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吗?
杨度的诗词,情感丰富得让人惊叹!有时像汹涌的海浪,冲击着你的心灵;有时又像轻柔的微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灵魂。
他在诗词中抒发的壮志豪情,“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
”难道不让你也心潮澎湃,恨不得立刻投身于伟大的事业中去?
我觉得啊,杨度的诗词就像是一座宝藏,每一次品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我的观点是:杨度的诗词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杨度救袁世凯一命,为什么袁临死前却一直骂他?杨度的生平简介

杨度救袁世凯一命,为什么袁临死前却一直骂他?杨度的生平简介本文导读:杨度,原名承瓒,后改名度。
他清末反对礼教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坚定的君主立宪制的支持者。
在1895年,杨度21岁时,大儒王闿运便亲自到杨家招其为学生。
师生关系之亲密,王闿运常称杨度为"杨贤子"。
杨度在王门学了三年,他醉心于王氏帝王之术,这对他以后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曾与友人说:"余诚不足为帝王师,然有王者起,必来取法,道或然与?"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拒绝参加,愿各行其是,他表示:"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
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
"仍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
甚至他还写了《君宪救国论》《湖南少年歌》《国贼孙文》《无耻黄兴》等一系列书籍反对共和。
清末那时,杨度和袁世凯私交颇深,关系非同一般,袁世凯也对其恩宠有加,并亲自赐匾题字,称他为“旷代逸才”。
杨度心怀知遇之恩,便认定袁世凯就是他要找的"非常之人",而他就是帝师。
当摄政王载沣要杀袁世凯时,杨度竟敢拒不草诏,冒死救下了袁世凯。
南北和谈后,杨度积极主张君主立宪,鼓吹帝制,为袁世凯称帝鼓吹。
但洪宪帝制一出台,便遭到全国上下的唾骂声讨,杨度在家乡也被骂为汉奸,男人可以不帅,但是一定要够猛,在床*上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如果你床.上不行,请百度:李塘的往事。
他先前的好友梁启超称其为“下贱无耻、蠕蠕而动的嬖人”。
而袁世凯也在称帝仅83天后,就在全国一片讨伐声中死去,而袁世凯在临死前也在打骂:“杨度误我!”。
而杨度听说这件事后便写下这样的挽联为自己申辩: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之后,杨度便开始逐渐的淡出了历史,直到他于1931年去世。
杨度(1875年1月10日—1931年9月17日),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
杨度—中国近代史一奇人

挽袁世凯
君 九宪 泉负 之明 下公
三明 复公 斯负 言君 宪
挽老师王闿运
能 旷以 古逍 圣遥 人通 才世 法 只 今平 颠生 沛帝 愧王 师学 承
公 谊 不 肝 妨 胆 私 至 今 平 推 日 挚 政 友 见 分 弛
挽黄克强(黄兴)
一 身 能 死 敌 生 万 自 古 可 困 惜 英 霸 雄 才 无 命
监视“宗社党”
爱新觉罗〃溥伟
梁弼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杨度任参政院参政。袁世凯对其恩 宠有加,赐匾题字
旷代逸才
袁世凯在大总统位置上已经高枕无忧,梦想成为中华帝国的皇帝, 而杨度则梦想成为帝王之师
1915年8月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
“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 立宪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 宪之业,乃圣君英辟建立大功大业之极好机会。”
• 袁世凯非常欣赏杨度的才干和学问,安排他在颐和园向皇族亲贵演说立宪 讲义,杨度被委任为高级讲师,得以出入颐和园,为王公大臣们恶补法律 常识,并开设宪法讲座。杨度也成为中国立宪第一人。 • 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 --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正是杨度的政治理想。
【“筹安君子”,助袁复辟东奔西走】
挽杨度
功 罪自 且有 无文 论章 惊 海 内
我 倾 河 海 哭 先 生
霸 王 成 往 迹
关于辞海中的杨度:
• 在1965年4月,《辞海》(未定稿)在内部发行。杨度的词条写道: 杨度(1875―1932),近代政客。字皙子。湖南湘潭人,王贻运门生,留 学日本。1902年与杨笃生创刊《游学译编》,后为清政府出洋考察宪政五大 臣起草报告,任宪政编查馆提调。1907年主编《中国新报》(月刊),主张 实行君主立宪,要求清政府召开国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受袁世凯指使,与 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破坏革命,拥袁窃国。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任 参政院参政,次年勾结孙毓筠、严复、刘师培、胡瑛、李燮和组织筹安会, 策划恢复帝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被通缉,流寓上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型汽轮机检修中两则都重要,应统筹考虑,即要考虑中心又要考虑转子扬度,否则会导致轴瓦负荷分配不合理和发生轴承振动超标。
2、找中心前,先把低压转子的扬度按标准找好,就不会出现扬度与中心矛盾的情况了。
特别在大型机组,扬度必须和设计是一样,否则会影响轴瓦的负荷分配。
3、
找中心前,先把低压转子的扬度按标准找好,就不会出现扬度与中心矛盾的情况了。
特别在大型机组,扬度必须和设计是一样,否则会影响轴瓦的负荷分配。
4、肯定以中心为准啊,找扬度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中心意志,整根转子在静态的时候是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
5、转子扬度只是作为参考,当轴颈磨损严重时所测得的扬度并不是整个轴系的真实扬度,其作用只是和上次同一位置测量的扬度作比较,以验证中心调节的正确性.
6、7楼说的是轴瓦间隙吧,那是要保证的,那也只是影响扬度的一方面,还有整个机组机座都会有影响的,所有因素必须都计算在转子扬度里的!
7、在找中心时各个缸TP.HP,LP.的扬度是机组在安装是就给定的一般是正负0.05.扬度如果超标对机组振动影响很大,其次是中心要在给定的标准范围内,两个都要符合标准谈不上谁更重要
8、应以扬度为参考,以中心数值为准。
有的机组曾忽略扬度的影响,结果导致轴瓦负载较轻造成机组振动;因此,对于汽轮机组的找中,一定要兼顾扬度,对于振动较大的机组应综合考虑调整值得要求。
9、扬度即向上扬起的程度。
转子由于自重作用存在静挠度,这就表现为转子水平放置时两端或者说轴颈会向上扬起。
用精密水平仪测得的这个扬起值习惯上叫转子扬度。
在安装过程中要求的转子扬度,主要是为汽轮机组找中心的。
汽轮发电机组整个轴系由于自重作用并不是一条直线,为保证机组有一条公共的中心线,就必须使得各联轴器处按转子扬度联接。
以单缸机组为例,汽轮机转子后轴颈扬度应为0(发电机转子在此处也为0)这样整个轴系才是一条连续的曲线、
10、
扬度即向上扬起的程度。
转子由于自重作用存在静挠度,这就表现为转子水平放置时两端或者说轴颈会向上扬起。
用精密水平仪测得的这个扬起值习惯上叫转子扬度。
11、
我们国家电建规规定汽轮机安装转子2瓦扬度为0。
可是我们这现安装的哈气产的C25KW 机组安装2瓦设计扬度0.8前扬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
12、转子扬度不是这样理解的,各位可以去看一下检修规程本体部分关于扬度的解释.实际上对于汽轮发电机组来说整个轴系并不是一条直线,简单说,为了运行需要,整个轴系是一条曲线(在不考虑单轴自然垂度的情况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