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合集下载

新跨世纪世界格局教案

新跨世纪世界格局教案

课题: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2012、9复习目标: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级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级化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高考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重点知识:了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过程和原因;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积极影响难点知识: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及原因课前预习案【预习要求】依据课本独立完成预习内容和自测,记忆带“★”的问题,并在课后拓展案上构建知识体系。

【预习内容】1、东欧剧变(1989年开始)①实质:执政党更新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原因:内因:①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②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严重经济困难;③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根源:国家自身面临着严重政治经济危机)外因: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②西方“和平演变”政策思考;从东欧剧变的教训中,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2、苏联解体:改革——事件(催化剂)——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①过程:① 8.19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②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国家建立独联体。

③同时,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结束。

②苏联解体原因:内因:①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②直接原因:改革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外因: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战略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国际格局的主要影响:二战后,以美苏“两极对峙为特点的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4、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表现及其影响表现:阅读教材121页最后一段----122页第一段概括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怎样的趋势?根据材料加以说明?这种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吗?试说明理由。

5、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格局:新旧交替,呈现多极化趋势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阅读教材121页1--3段回答当今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原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二次大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2、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 岳麓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 岳麓版必修1

关于苏联“八一九事件”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代会觉得修改
宪法,取消苏共法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和 总统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总统。紧接着立陶宛 宣布独立,之后,又有10个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 1991年8月公布的新联盟条约将苏联改名为“苏维 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这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 认可和苏联瓦解的开始。条约20日签署,8月19日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软禁了戈尔巴乔夫,宣 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就是“八一九事件”。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二、缓和与动荡并存
1、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
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和平与发 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 原因:多极化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联 系,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所以和平是主 流。但两极格局的结束使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均衡, 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 暴露出来,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 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加上恐怖主义 危害世界,所以世界并不太平。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 中央总书记,开始了全面改革。前两 年主要是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效; 1987年开始进行政治改革。戈尔巴乔 夫在其《改革与新思维》一书中,强 调“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最充 分地展现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 这次改革导致苏共的分裂和苏共法定 领导地位的丧失。戈尔巴乔夫改革失 败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既不彻底,又偏 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90年8月3日,匈牙利
自由民主联盟议员根茨在 会议上被推选为国家总统。 图为他当选后,向人群挥 手致意。
齐奥塞斯库夫妇在被枪决 前不久的情景。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历史: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历史: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难点: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1. 背景:(1)根本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苏联和东欧经济陷入困境。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加剧了局势动荡。

①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②政治改革: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实行多党制。

③对外政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的方针,寻求缓和。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 过程:(1)东欧剧变:1989年至1991年,东欧各国局势发生大动荡,实质是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表现:①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

②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思考:为什么德国能够再度统一?历史上德国有过两次统一,其原因有何共同之处?对我们的统一大业有何启示?(2)苏联解体:表现:①1991年,“八一九事件”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②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解体。

3.实质:苏东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4. 影响:(1)使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东扩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3)使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如中国)也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课标要求】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当今世界政治特点?2、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4.认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重要力量都应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推动力,而不应该成为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

预习案——【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2、小组内相互检查基础知识,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两极格局瓦解:1、瓦解:(1)苏联解体:解体:①80年代陷入困境②戈氏改革,改革的思想发生根本改变,提出③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的解体④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解散,苏在欧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⑤8〃19事件——催化剂⑥标志影响:至此,苏联完全解体,,冷战结束(2)东欧剧变:(3)德国统一:2、影响:(当今世界政治特点是什么?)(1)世界形势总体上(2)并存局面: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①两极格局的瓦解打破了②新的不稳定因素出现:美国的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恐怖主义等③南北差距加大(3)新旧格局交替:(4)美国的单边主义:(5)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二、多极化趋势加强:1、表现:①美国②欧盟③日本④俄罗斯⑤中国⑥发展中国家2、影响:①有利于②有利于③有利于【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东欧剧变瓦解 德国统一两极格局瓦解 苏联解体影响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美国欧盟表 日本多极化趋势加强 现 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影响课中案——【课堂互动,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师生纠正与巩固预习案1、当今世界政治特点?2、当今世界不稳定的原因?3、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二、课堂互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求:1、生生合作、组内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各小组组长指导协调探究任务的完成,安排专人做好相关讨论记录,并确定需进行探究成果展示的同学。

北京新高考历史复习专版-第十八单元 “冷战”后的世界风云(讲解部分)

北京新高考历史复习专版-第十八单元 “冷战”后的世界风云(讲解部分)
历史 北京专用
第十八单元 “冷战”后的世界风云
一、时空定位
单元概览
二、阶段特征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二、 阶段特征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政治 方面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世界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旧的两极格局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尚 未形成,世界格局处于新旧过渡时期
两德统一
2.苏联解体
原因 从1988年起,戈尔巴乔改革从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倡导所 谓“民主化”和“公开性”,使改革进入误区,加剧了政局的动荡,激化了民族矛盾
过程 (1)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2)③ 1991 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 (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 世界。 (2)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 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 经济货币联盟。④ 1993 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3)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足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 量,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5)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 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
(2)④ 199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⑤地区经济体 名义加入。 (3)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易错辨析 三大区域合作组织之间的差异很大。(√) 提示: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 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亚太经济合作 组织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 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第14讲 新中国外交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14讲 新中国外交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14讲新中国外交及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选择题1.(2011年广东江门一模文综)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C.解决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问题D.推行“一大片”外交方针,积极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孔子说“和而不同”,其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或举措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布什所说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取得外交胜利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2012届广东肇庆高三12月统考文综)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5.(2011年广东肇庆一模文综)下列三幅图片体现了新中国外交史发展的历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美中苏关系的变化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中国综合国力的变化6.(2011年广东清远一模文综)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7.2009年9月21日至25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和在匹兹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汇报展示
学习活动一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问题3:苏联解体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宣告结束,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点拨提升
判断:苏东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失败了。
错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能说明社会主 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的失败。以中国 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吸取挫折教训,正在 进行不同层次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汇报展示
学习活动三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问题1:两极格局结束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世界朝着一超多强的局面发展,具体表现有哪些? (1)美国成为当今唯一超级大国,极力构建单极 世界 (2)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1993年欧盟成立 (3)日本、俄罗斯积极谋求、恢复大国地位 (4)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建立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汇报展示
学习活动三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问题2:世界格局朝着“一超多强”局面发展,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有何积极意义?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点拨提升
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了吗?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 不能说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 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直到今天, 世界格局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巩固落实
1992年邓小平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 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 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 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 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高一历史第七单元

高一历史第七单元

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美国的扶植(减免……,提供 (一)原因: 1、美国的扶植(减免 原因: ,提供……); ); 推行民主改革, 2、推行民主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 3、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 4、把发展经济放在 首要位置。 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 首要位置。 5、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 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表现: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 (二)表现:日本经济逐渐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平,并在 1956年 1972年期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 1972年期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 1956年—1972年期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局面。日本的国民 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经济大国。 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经济大国。 影响:成为经济大国的日本, (三)影响:成为经济大国的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 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 经济领域呈现出了 1、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2、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 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三)影响: 影响:
(一)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二)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
影响 影响
西欧的崛起——欧共体 欧共体 西欧的崛起
世 界 的 多 极 化 趋 势
资本主义世界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美国仍是世界头号强国 不结盟运动兴起; 不结盟运动兴起; 登上国家政治舞台: 登上国家政治舞台: 改变超级大国和西方国 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