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风水思想-建筑风水学论文

风水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风水思想在传统建筑中有着重要地位,风水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文化理念。
对风水思想进行研究,从中吸取精华将对我国建筑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将对风水思想进行简要叙述,并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发现风水思想的体现。
引言风水又称堪舆,在中国古代有着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人希望通过风水思想在建筑中的运用,能够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通过建筑环境中的风水布局达到祈求阖家幸福、驱凶避祸、广纳福德的目的,实现家族的兴盛。
在当今建筑学、家居设计方面,风水对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结构有其积极贡献。
风水概念风水是汉族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风指的是元气和场能,水是指流动和变化。
风水在中国古代建筑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技术。
从当今的建筑学角度来看,中国风水理论具有很完善的系统性。
风水是中国古人协调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一门理论,风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规律总结后得出的思想,风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
中国风水思想在中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多个流派,各个流派的风水学理论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如形势派,这一流派下又分为峦头派、形象派和形法派,形势派的理论多集中在建筑布局城市规划等方面。
而理气派下的各个流派众多,包含方面也更为丰富,有占卜、住宅布局、还有医学方面的理论。
风水学中的众多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风水思想。
风水思想在建筑结构、建筑装饰中的体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想,对中国风水思想进行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步骤。
风水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风水思想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布局、结构设计、建筑选址等重要建设步骤都要以风水进行指导。
古代大户人家在这方面更为讲究,建筑的基础建设结构等方面不但要遵循风水思想,房屋中的各个细节和装饰也要表现出风水文化。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住宅能够运用好风水思想不但能够使居住者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使这个家族获得更多的运气,家族发展的更好,反之,建筑没有形成良好的风水布局,不但影响居住者的居住质量,还会给家族带来噩运,不利于家族成员的发展。
中国的“风水”究竟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还是迷信?

中国的“风水”究竟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还是迷信?中国祖先给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大谜团!让现代的中国人“弃之可惜,食之苦涩”。
不肖的子孙痛骂祖宗留下一堆怎么也割舍不去的“封建糟粕”,恨不能“倒洗澡水连同孩子也倒掉”。
由此,就有了用“西洋蔚蓝色文明”代替我们自己的带有黄土气味的“黄色文明”的争议。
有敢于冒天下大不韪直言辩争者,也有暖昧甚至明里反对,暗行其实质者。
“崇洋”和“自卑”就成了中国人的一块心病。
然而,总是又有那么一些偏爱此道的人,将其视为一份珍贵的遗产,孜孜不倦地苦苦追寻其中的真谛。
中国祖先凭着肉眼凡身的直觉、体察和感悟,觉察到宇宙天地创造生灵、颐养万物有一种神秘力量,并将她称之为“气”(古称杰)。
《老子》将“气”的性质和运行规律即其“理”称之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实在是一个认真而谦虚的科学家。
中国人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穷追不舍,试图解开其中的奥妙。
中医讲“气血、气色”;道家养生练功讲“丹田之气”;佛家讲求“浩然正气”;建筑是为了寻求“好气场”;京剧唱腔讲求一个“润气”;中国书画讲究“凝神静气”……“气”几乎渗透在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一个讲究“气”的文化。
中国人将创造宇宙万物生灵归结为“气”的运动变化。
在西方,随着“二战”的结束,百废待兴。
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钢筋混凝土为标志的现代建筑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
现代建筑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梦想而从未实现过的解决人类居住问题,大跨度大空间高层等令世人瞩目。
然而,现代建筑,乃至现代科技的巨大发展的同时,给自然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的文脉和传统等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破坏,人类不得不共同面临“资源枯竭”(Poverty)、“环境污染”Pollution)、“人口爆炸”(Population),这在西方称为“三P危机”,迫使人类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摘要】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遵循风水原则,可以为室内空间带来和谐与平衡。
本文首先介绍了风水文化和室内设计的关系,探讨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
接着详细分析了风水在室内设计中的基本原则、风水布局与空间设计的结合、五行理论的应用、色彩搭配与风水文化的关系以及物件摆放与风水效应。
总结了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启发,并展望了未来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运用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为自己的居住空间打造一个更为宜居和美好的环境。
【关键词】风水文化、室内设计、中国传统、基本原则、空间设计、五行理论、色彩搭配、物件摆放、启发、发展趋势1. 引言1.1 介绍室内设计和风水文化室内设计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对空间、结构、色彩、材料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为人们创造出美观、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的活动。
室内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对空间的合理规划和设计,是将艺术和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活动。
而风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古代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生活的认识和探索。
风水认为环境中的气场和能量会影响人的运势和命运,因此在建筑、室内设计中,考虑风水因素是一种重要的设计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室内设计与风水文化的结合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装饰,可以改变室内气场,调整气场的流动方向,为居住者带来吉祥和幸福。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传统风水文化融入到设计中,以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美感,同时也为居住者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1.2 探讨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中国传统风水文化在室内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和指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被视为一种能够影响居住环境和人们运势的神秘力量。
在室内设计中,人们常常会将风水因素考虑在内,以求营造一个和谐、平衡、吉祥的居住环境。
中华武术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

中华武术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融合了丰富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这些元素为中华武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风水文化在中华武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水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环境的布局和地理特征对人的命运和运势有着重要影响。
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武者需要选择开阔平坦、气息顺畅的练习场所,并且根据地形地势来布置自己的姿势和动作,以增加武术技艺的效果。
例如,一些武术练习场所会根据风水学说布置吉祥符号或者摆设,以增强气场和凝聚心灵。
同时,传统民俗也为中华武术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和民间传说都对武术练习者的意志品质和修养素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春节期间进行夜间舞狮表演已成为一种传统民俗活动,表演者需具备高超的武术技艺和表演力量,这既是对武者技艺的检验,也是一种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方式。
此外,在一些传统节日中,武术表演被当作一种祭祀仪式,以示崇敬和祈福,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武术的崇敬和热爱。
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风水文化和传统民俗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促进。
风水文化为武者提供了独特的氛围和修行空间,使练习者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中发挥出更高的能量和技艺。
传统民俗则为武术注入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使武术不再只是一种技术技能,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载体。
综上所述,中华武术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既是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也是练习者身心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快乐和智慧。
希望中华武术的风水文化与传统民俗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让这一瑰宝继续闪耀光芒,传承千年。
中国的历史风水与居住文化

中国的历史风水与居住文化中国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风水文化与居住传统,这些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风水是古代中国人在建筑和居住环境中追求和谐与平衡的理论体系,而居住文化则是指中国人对于居住空间的特殊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探讨中国的历史风水与居住文化。
一、风水与居住文化的起源风水一词最早可追溯至《易经》中的相关篇章。
根据《易经》的观点,风水被定义为“天地间形势之利害的学问”。
古人观察自然环境和地貌,将形势与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认为通过调整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这种观念形成了风水学的基础。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环境与居住空间的布局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运势和命运。
因此,中国人对于居住环境中的布局、朝向、装饰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追求和研究。
二、风水与居住文化的理论1. 居住空间的布局与规划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认为,建筑物的布局应符合自然规律和宇宙原则,以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居住空间通常会按照“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念进行规划。
这种布局能够平衡五行,保证居住空间的平和与稳定。
2. 房屋朝向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风水学中,房屋朝向被认为是影响人的运势和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房屋宜朝向南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接收到阳光和自然的气息。
而朝向北方的房屋则被认为不利于人的健康和事业发展。
3. 室内装饰与摆设中国的风水学强调室内装饰和摆设的重要性。
根据风水学的理论,合适的摆设可以调整居住环境的气场,改善人的运势。
传统家居中常见的风水摆设包括石头、水景、盆景以及吉祥物等。
这些摆设被认为可以招财进宝、避邪化煞,为家居增加吉祥的气场。
三、风水与居住文化的现代应用尽管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中国的风水与居住文化依然深入人心,对人们的生活仍有很大影响。
许多人在购买房屋时会考虑房屋的朝向和周围环境,以确保房屋的风水符合自己的需求。
同时,在居住空间的规划和装饰方面,人们也会注意风水的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风水文化的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文化研究班级:道桥103班姓名:黄佳彬学号:101304 序号:27 中国文化不仅以悠久著称于世还因其浓郁的神秘性为中外瞩目。
一切有神秘色彩的文化都可称之为神秘文化,比如三皇五帝、三教九流、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奇门遁甲、相面测字、炼丹养生、占星堪舆、武术气功等等。
中国的神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那种以儒学为核心的雅文化,它可以称为俗文化。
风水文化也在神秘文化之列,它是雅俗兼具的文化,风水文化对中国社会影响久远,其观念已经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深处。
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风水这种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文化现象。
1、“风水”之名在《辞海》中讲“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
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找只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
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辞源》中则定义为:“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
旧时迷信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
”历史上最早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其所著《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此气指地气;生气,即有生机的地气;乘生气,就是要寻找并利用有生机的地气。
清人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
”这里是说,风水是乘生气的一门术数,关键是因水聚气,如果没有水,风一吹就把气吹散了,只要有了水,气就会聚集。
有水之地最佳,避风之地次之,而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
早在郭璞之前,风水又称之为堪舆,意即“堪”者为天,“舆”者为地,“堪”又通“勘”,有勘察之义。
所谓堪舆,就是对天地自然的观察和理解。
此外,又有称风水为青囊、青乌、相宅、相地等。
风水起源于远古自然崇拜中对地形的崇拜。
风水可分为阳宅和阴宅两部分,阳宅是活人的居住活动场所,阴宅是死人的墓穴。
风水的所有理论基本上都围绕“气”展开,通过对气的控制、迎合、引导使人类与之产生和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后世的昌盛。
中国古代的风水和吉祥文化

中国古代的风水和吉祥文化在中国,风水和吉祥文化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
风水学以地理环境为基础,通过观察地形山水、宅门朝向、住房布局等,预测吉凶祸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祥和和安宁;吉祥文化则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衣着、住宅、婚礼等,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祝福语言。
本文将从风水和吉祥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
风水文化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地理学的研究,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的命运,以及如何通过改变住宅、工作场所、墓地等,来改变命运。
风水学起源于古代的牧民文化,人们根据长期的生活经验,认识到山水环境、天气气候等对人的健康、幸福和人生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风水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传承至今。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理论非常复杂,其中包括融合八卦、五行、阴阳学说,以及对于山、水、林、峦、穴、径等大自然景观的精细观察和分析。
其中“山象”、“水象”是风水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山水的高低、形态、方位、勾连等,来判断其是从哪个方面对人有利,哪个方面可能会带来不祥之气。
风水学认为,山有气场,水有气势,当山水相生、相克、相合、相斥等各种情况发生时,将会影响人的运势,因此需要在住宅、墓地、办公场所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
其实在当今社会中,虽然一些人认为风水学已经成为迷信,但中国民间仍普遍存在着对风水学的信仰。
在房屋、墓地、吉祥物等方面的选择上,风水学至今仍然是许多中国人的主要考虑因素。
吉祥文化吉祥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祝福。
吉祥文化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自然物等为设计元素,易于人们接受和理解。
吉祥文化虽然不如风水学那样具有科学性,但是它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和趋向理想的强烈愿望。
中国的吉祥文化中不同动植物所代表的含义多种多样,其中最显著具有代表性的是十二生肖文化。
十二生肖是中国文化中十分独特的一个部分,它是与中国农历紧密相关的。
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水建筑

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水建筑中国建筑风水的历史演化作者:蔡杨贤摘要:时间是风水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构成因素。
时间,促使风水体系不断的进行演化。
从一项风水的设计,推演,布置,逐步到气息的牵引,演化,直至最终演化到一项新的风水。
中国建筑风水是风水体系中的一个组成,也许在原始社会的五帝(约前26世纪-前21世纪)之前,那些粗糙简陋的遮风挡雨场所建筑,只能说是人被自然选择的产物,这时的人不能够主导风水。
随着万年历史的发展,人开始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天地自然,随着历史经验的积累与传承,风水,开始成为人所能够主动运用的一项能力,通过风水的测量,推演,改造,达到有利于人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历史中国建筑建筑风水Chinese Feng Shui architecture historyevolutionCAI Yang xianAbstract: Time is a Feng Shui system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actors. Time, prompting system of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Feng shui. From a feng shui design, layout, and gradually to the deduction, the breath of traction, evolution, until finally evolved into a new Feng shui. China Building Feng Shui Feng Shui system in a composition, perhaps in the primitive society the (approximately twenty-sixth Century -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crude shelter spaces in the building, can only say that people are a product of natural selection, then the person can not dominate the Feng shui. With the million years of history, people began mo re and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long with historical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and inheritance, Feng Shui, become people to use an ability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Feng Shui, deduction, transformation, achieve benefit to people with the purpose of. Key words: Chinese history;Chinese Architecture;Feng Shui architecture引言当天地的曙光贯穿世间,文明与思想的火种随之萌动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水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组成部分,与道家阴阳五行等学说有很深的渊源。
风水的现实作用和科学性(后面有例子),再加上人们趋利避害的需要,使得风水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
风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背山靠水、前面开阔的地带可以种植桑麻禾稻。
有池塘可以养鱼,右边有道路出行,左边有道路环抱,可以汲水洗涤。
你看,这就是后来人们总结经验的理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一.风水起源
所谓“风水”的全称就是“风光山水”,无论天文地理、生态景观,“风光”和“山水”是主要纲目,核心概念是“气”,风水之学的基本原则是“藏风聚气”,有利于生命的发育,寻求最佳生态效应,实现理想的人生境界,这就是“风水”。
“风水”的大纲是看“山水”,如果是山“有情”、水“有意”就是良好的生态景观,所谓“穷山恶水”就是不好的生态景观。
所谓“龙穴”就是“藏风聚气”的生态和谐的优美环境。
所谓“凶地”就是散而不聚、“无情无义”的消耗性环境,无“养育”之功而具“杀伐”之力,不能“养人”反而“害人”,生态恶劣,环境破坏,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得不偿失,徒劳无功。
风水起源于远古自然崇拜中对地形的崇拜。
风水可分为阳宅和阴宅两部分,阳宅是活人的居住活动场所,阴宅是死人的墓穴。
风水的所有理论基本上都围绕“气”展开,通过对气的控制、迎合、引导使人类与之产生和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和后世的昌盛。
说到“气”便离不开形,形也古代文化与揭密迷信就是形状,这里就有地形、地貌之义,指环境状况。
形与势凝聚而成气,形为气之所依,气为形滞,形为气之表,气为形之体,因而古代风水又有形势派和理气派之分。
两派各有偏重,前者重在以山川势论吉凶,后者重在以阴阳、卦理论吉凶,但最终目的是一致的:使人与自然和谐,人适应自然,自然为人所用,顺其自然,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这种“天人合一”体现了一种和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风水学从原始“葬经”开始就非常讲究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它强调“聚气”的根本,强调避开冲击性的伤害。
它说“气”随风则散,界水则止。
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
这些简单地概括起来便是:好的来气,能聚气,留气,和应该缓缓地散气。
便是好的外部“风水”。
借助风水来表达“气”的存在,这种抽象性学说,乍看似乎很玄,其实如果你从经验的体会中马上就会意识到,比如,借助风来形容“气”就非常形象。
人类对风的认识也是借助于有动感的物件来体会的。
古人诗句里的“风吹帘动”,是因帘动才知风。
风吹可追溯到古人谓之气的解释。
现代则不同,气可以经由许多不同元素而产生,故此在解释气的时候,知识更深厚,探讨更广泛。
“深浅得乘,风水自成”这话里的学问很重要。
深浅要靠丰富的风水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
太深,则伤害;太浅,则气不足。
恰到妙处,并且阴阳互补,刚好。
易学里讲: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这也是气的主要学说理论。
风水从“葬经”到利用指南针作为室内调候的东西命,这种演化的过程都有很原始的科学原理,它是以人类生存发展取向为目的的。
怎样选择优势加以利用,怎样发现劣势加以驱除,这便是风水学里常说的趋吉避凶。
故此,购买新居时,大处着眼,高处有开阔地,顺势有承接地,平地有屏障,急水有湾,缓水临池,前不攻,后不冲,和平相处,绝佳风水。
二..中国古风水学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是非常实用和朴素的,是中国古代先贤在经历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摸索和总结一整套风水文化,这些风水文化随着后来科技的发展,经过多
年实践,天地人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长期研究过程中,将易经与朴素风水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以易经为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平衡为原则的风水理论。
逐步形成中国风水学的三个支柱体系: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科学,这三个已经是中国风水学的三大科学支柱风水既是科学又是美学,是技术又是艺术,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有生态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有天文气象、地理、地址、水文学的原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和整体性学问。
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认识风水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说,研究风水需要掌握多种学科的知识,见多识广,积累丰富,具备多学科素质,才可以研究风水。
古风水学是一种古代人类繁衍生息,治国安民等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生存知识,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是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是一种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由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技术,科学与玄学相提并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超越于现代科学的的系统理论,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三.风水不是迷信——与各学科息息相关
中国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
中国风水学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
这在我国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证。
中国风水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具有了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方面的丰富内涵。
应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风水学中同时也掺杂着许多非科学的、落后的及人为的因素,这正是开展中国风水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
中国风水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
恰是中国风水学的人与自然融合,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则,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建筑的选址乃至建造,才创造了中国东、西、南。
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布局、建筑形式及建筑景观,因地制宜,美不胜收。
相比之下,随着国门的开放,西方现代建筑在中国遍地开花,只追求具体的、单一建筑宏伟壮丽、或是追求单一形式美,或是追求功能实用,或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与地域、自然、历史条件的融合,造就了今天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城市趋同性,这将是遗害千古的罪过。
以建筑学为例,北方人居住砖瓦房,西北高原人要挖窑洞,云南人要盖吊脚竹楼这就是生态建筑学在人们大脑中最基本的反映。
所谓生态建筑就是要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如今日环境益恶化,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生态建筑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关于生态建筑,在我国古代就已有了深刻的研究,这就是风水,风水的宗旨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有生气的地方就是避风向阳,山清水秀,流水潺潺,草木欣欣,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之地,这些恰恰都与生态建筑不谋而合,他们都是在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生物的共生关系。
中国风水是中华文化和历代先人智慧的结晶,不管是反对还是支持,首先都应该用一种尊敬的态度来认识它,而后要用辩证的方法去了解,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风水学文化。
事物都有双面性,在美国,已有17所高校引入中国风水学成为独立学科,这足以说明,风水学已经逐步被现代人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