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_secret

基于51单片机的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_secret
基于51单片机的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_secret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硬件构成

第三章各测量量的测量原理、算法及硬件电路

3.1 电压和电流的采集 (4)

3.2 电压、电流及功率因素和有功功率的计算 (5)

第四章补偿电容量的计算及电容器的选择

4.1 总的补偿电容量的确定 (6)

4.2 电容容量的选择 (7)

第五章 LED显示及键盘设计电路

5.1 LED显示电路的设计 (8)

5.2 键盘电路的设计 (8)

第六章电容投切装置的实现

6.1 电容投切原理 (9)

6.2 电容投切单元电路的实现 (9)

第七章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软件实现

第八章结语

第九章致谢

参考文献.. (11)

摘要:设计了一种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此装置是在考察先前的手动或电磁式无功补偿装置的基础上由笔者自行设计的,主要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实现全自动控制。系统对电网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计算,从而获得COS∮和有功功率。本装置可实现功率因素从COS∮=0.6补偿到COS∮=0.95,且能保证功率因素变化时电容的自动投切,能实时显示出当前功率因素、电流和有功功率,并能实现手动和自动控制。

关键字:无功补偿 AT89C51单片机功率因素自动控制

Abstract: A fully automat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s.This device is in the previous inspection manual or electromagnet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devices based on self-designed by the author, mainly using AT89C51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as the realiz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System to the power grid voltage and current sampling, computing, to gain COS ∮ and active. The device can be realized from the power factor COS ∮ = 0.6 compensation to the COS ∮ = 0.95, power factor and can ensure that changes in the automatic switching to real-time shows that the current power factor, current and active, and can achieve the manual and automatic control.

key words: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AT89C51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power factor;automatic control

第一章绪论

在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既有其有益的一面,也有其有害的一面。有益的是,电力网在运行时,电源供给的无功功率是电能转换为其它形式能量的前提,它为电能的输送、转换创造了条件。而有害的是,在电力系统输送电能的过程中,无功功率不足,将使系统中输送的总电流增加、使变压器的出力减少、供电线路及系统设备有功功率损耗增大、线路末端电压下降;同时,对于电力用户来说,过多地从电网中吸取无功,不仅使电网电能质量下降,也影响自身的用电和生产,使企业效益下降,甚至招致罚款。

因此,为了减少无功的损失和避免其在电网中的不当流动,必须进行无功补偿。而据统计,10 kV以下电压等级的网损约占整个网损的50%以上,其中又以配电变压器和用户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损耗为重点,所以,将无功补偿的重点放在380 V电压等级的配电变压器和低压用户处是行之有效的降损节能措施。故笔者特定针对单相电(电压:0—220V,电流:0—100A)设计了此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

此装置根据常规要求及具体情况设计了10组补偿电容,可把电网的功率因素从COS ∮=0.6补偿到COS ∮=0.95。同时,利用AT89C51单片机驱动SSR 固态继电器实现了功率因素变化时电容的自动投切,此外,也可以通过键盘进行手动控制,实现电容的投切,从而进行补偿。装置还可以实时采集到电网侧的电压和电流,通过微机计算、处理,同时利用8位LED 电路显示实时功率因素,电流及有功功率。最终实现全自动无功补偿。

第二章 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硬件构成

该装置核心硬件采用AT89C51单片机实现,AT89C51单片机是现在人们用的

最多的单片机种类之一,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较全且便于扩展,虽然处理速度赶不上现在大多数的微处理器,如DSP 、嵌入式微处理器ARM9等,但在此设计中完全可以满足和实现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要求。

实时参数分别采集电网侧电压、电流,经过电压形成电路分别对电压电流进行变换。同时由CPU 中的定时器定时控制对经过低通滤波出来的信号进行采样并保持,再通过多路转换开关,分别经高速A /D 转换单元进行模数转换,并最终进入CPU ,CPU 综合现场各种运行状态,进行运算、快速分析和智能决策,最后将各种数据实时显示在数码管上,同时根据储存在RAM 中的功率因素表判定该投切哪几组电容器,并最终通过CPU 驱动SSR 固态继电器实现电容器的自动投切。

装置硬件框图见图1

图1 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硬件框图

第三章各测量量的测量原理、算法及硬件电路

3.1 电压和电流的采集

电网侧的电压和电流分别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再到电压形成电路产生微机可以利用的信号。其中交流电压信号采用电压变换器即可满足要求,而交流电流信号可以采用电抗变换器和电流变换器,在此选用电流变换器对电流信号进行变换。此外,为保证后面的电路不受干扰,两个经变换器出来的信号还需经低通滤波环节进行滤波才允许输入到采样保持电路,供CPU发出信号进行采样。

低通滤波环节可由电阻及电容组合构成一模拟低通滤波器。而采样保持环节则选择较常用的LF-398采样芯片。其逻辑输入端S/H由CPU中的定时器按一定时序控制,从而控制何时采样、何时保持。当逻辑输入端即 S/H=1,即电平为高时,为采样功能;当逻辑输入端即 S/H=0,即电平为低时,为保持功能。

低通滤波及采样保持电路见图2

图2 低通滤波及采样保持电路图

经采样保持电路出来的信号需通过多路选择开关(MPX)来选择哪一个信号需要A/D转换。当电压信号需A/D转换时,MPX选择到电压信号档进而通过A/D 芯片进行模数转换,当电流信号需A/D转换时,MPX选择到电流信号档进而通过A/D芯片进行模数转换。

在此设计中,MPX选择CD4051,而A/D转换芯片则选择MAX521。二者与单片机连接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图3 多路选择及A/D 转换电路接口图

这样就完成了电压和电流信号的采样。 3.2 电压、电流及功率因素和有功功率的计算

当采集到电压和电流信号后,应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计算,以获取实时数据。在此设计中主要采用两点乘积算法对各信号进行计算。

两点乘积算法主要是以电气角度π/2为采样间隔而采集一个周期内的两个数据,因而算法本身所要求的数据窗长度为1/4周期。所以对50Hz 的工频来说就是5ms 。即在一个周期内所采集的两个数据需保证在5ms 的间隔。这5ms 的定时间隔由CPU 的定时器0来实现。

若在两个采样时刻n 1和n 2分别采集到两个电流信号分别为i 1和i 2。则有 ()2

w T n T n S 2s 1π=- (1-1)

根据上式有

=i 1i (T n s 1)=()ααI

I S I I T 101sin 2w sin 2n =+ (1-2)

()T n i S 22 i = =

??

?

??

++2w

sin 201

n πα

I

S

T

I =)π(2sin

21+α

I

I

=

α

I

I 1cos

2 (1-3)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其中上面两式中的?I 1为n 1采样时刻电流的相角,可能为任意值。

将上面(1-2)式和(1-3)式平方后相加,即得

22212i i 2+=I

(1-4) 将其开方就可以得到电流的有效值I 。

同理,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获得u1和u2。并最终得到电压的有效值U 。 同时,又可以根据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求出阻抗的模值,为 2

2

2

12

22

1i i u u ++=

=

I U Z (1-5)

此外,若将电压和电流写成复数形式

ααU U U U U 11sin j cos +=。

(1-6) ααI I I I I 11sin j cos +=。

(1-7) 最终可得

i i

u u

1

2

12j j ++=

I

U

(1-8)

将式(1-8)的实部和虚部分开,实部即为R ,虚部即为X 。则R 为 22

2

1

2

2

11i

i i

u i u ++=

R (1-9)

则可得功率因素角cos ∮。即由(1-5)和(1-9)式可得出: cos ∮=

Z

R (1-10)

最后,由电压U 、电流I 以及功率因素cos ∮可求得有功功率P :

UI P = cos ∮ (1-11)

第四章 补偿电容量的计算及电容器的选择

4.1 总的补偿电容量的确定

根据常规电压220V 及电流100A ,当需要把功率因素从确定的最小值cos =

φ

1

0.6补偿到cos =

φ

2

0.95时,应该补偿的电容量为:

(

φ2

1

tan tan -=P Q ()φ

φ

φ2

11

tan tan cos -=UI =13.2Kvar

4.2 电容容量的选择

根据如上的计算结果及常规要求,此设计选择了10组电容的组合作为投切装置。

下表提供了每千瓦有功功率所需补偿的电容值及此设计中所需电容补偿电容的参考:

补偿前cos φ1

为得到所需的cos =

φ

2

0.95每千瓦有功功率所需的补偿电容值(单位:Kvar )

在此设计中(x 13KW 后)的补偿电容值(单位:Kvar ) 0.60 1.04 13.52 0.62 0.97 12.56 0.64 0.91 11.83 0.66 0.85 11.05 0.68 0.79 10.27 0.70 0.73 9.49 0.72 0.67 8.71 0.74 0.62 8.06 0.76 0.56 7.28 0.78 0.51 6.63 0.80 0.46 5.98 0.82 0.40 5.2 0.84 0.35 4.55 0.86 0.30 3.9 0.88 0.25 3.25 0.90 0.19 2.47 0.82 0.13 1.69 0.94 0.07

0.91

因此这10组电容的容量分别选择为0.1Kvar 、0.2 Kvar 、0.3 Kvar 、0.5 Kvar 、1.0 Kvar 、2.0 Kvar 、3.0 Kvar 、5.0 Kvar 、10.0 Kvar 。

投切中为保证各电容的平均寿命,采取循环投切的方式。

第五章 LED显示及键盘设计电路

5.1 LED显示电路的设计

由于AT89C51单片机的I/O口数目不够,故LED显示电路需要扩展一片8255才能实现。AT89C51单片机可以通过P2.7口与8255的片选引脚___CS连在一起,即可保证8255的正常工作。

此外,由于8255的驱动能力不够,故还需通过74LS245及7407分别作为8个数码管段口和位口的驱动。

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

5.2 键盘电路的设计

此装置的设计既可以自动投切,又可以手动投切。而手动投切的实现就需通过键盘来实现。根据LED上的数据显示,可以手动投切哪一组或哪几组电容。

键盘设计为4 x 4键盘,也通过8255与单片机相连,完全可以满足设计的需要。同时,键盘消抖采用软件实现,因此键盘只需通过上拉电阻与单片机相连即可。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

图4 LED显示及键盘控制电路图

第六章电容投切装置的实现

6.1 电容投切原理

根据设计的要求每次投切都需保证功率因素cos∮能达到0.95左右,所以此装置设计了几乎每种可能的需要无功补偿的情况。把功率因素从0.6到0.95的所有情况都整理成一个表,将其存在外扩的RAM中。装置先通过采集电路采集电压电流信号,再经过CPU的计算得到当前的功率因素,将其送至前面列出的表中与里面的值比较,根据比较值再由CPU确定需要投切哪几组电容器。

6.2 电容投切单元电路的实现

为保证装置的抗干扰性及稳定性,此装置选用SSR-50DA固态继电器作为投切开关。

SSR固态继电器以触发形式,可分为零压型(Z)和调相型(P)两种。在输入端施加合适的控制信号VIN时,P型SSR立即导通。当VIN撤销后,负载电流低于双向可控硅维持电流时(交流换向),SSR关断。而SSR-50DA固态继电器为双向可控硅输出,零电压开启,零电流关断;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有光电隔离很好的保证了抗干扰性。

SSR-50DA固态继电器的控制电压为3-32VDC,所以它的输入端需要加上一TTL电平,用一电阻上拉。同时为满足驱动要求,由CPU输出的触发信号经过与非门7406连接一三极管,通过控制三极管的通断来控制SSR-50DA固态继电器的通断。负载电压能达到24-380VAC,完全满足设计的要求。

单元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

图4 SSR固态继电器及驱动电路图

第七章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软件实现

下面是整个装置的软件流程图:

整个装置一上电,先需要将所有的硬件或本身的软件部分初始化,CPU中的定时器定时控制对经过低通滤波出来的信号进行采样并保持,再通过多路转换开关,分别经高速A/D转换单元进行模数转换,并最终进入CPU,CPU综合现场各种运行状态,进行运算、快速分析和智能决策,最后将各种数据实时显示在数码管上,同时根据储存在RAM中的功率因素表判定该投切哪几组电容器,并最终通过CPU驱动SSR固态继电器实现电容器的自动投切。

对50Hz的工频来说,电气角度为π/2的采样间隔就是5ms。即在一个周期内所采集的两个数据需保证在5ms的间隔。这5ms的定时间隔由CPU的定时器0来实现,所以CPU需保证每间隔5ms采样一次。

CPU在工作时也需在定时的时间内查询键盘的状态,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手动调整

第八章结语

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运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去完成了电力系统中的无功补偿问题,且弥补了传统的手动投切装置的不足和缺陷。能很好地实现功率因素从确定的最小值cos =

φ

1

0.6补偿到cos =

φ

2

0.95,同时,此装置中SSR

固态继电器的运用也解决了常规装置中的抗干扰和不稳定性的现象。当然,由于时间方面的原因,次装置的设计还有一些考虑不全的地方,有待进一部研究与开发。

第九章 致谢

此装置的设计得到了老师的热情指导与耐心讲解,张老师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教风让我受益匪浅,在此,特地对张老师表示深情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参考书上的编者和网络上一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热心人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奇逊 黄少锋.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8 [2]靳龙章 丁毓山.电网无功补偿实用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8 [3]粟时平 刘桂英.静止无功功率补偿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1

[4]姜齐荣 谢小荣 陈建业.电力系统并联补偿——结构、原理、控制与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5]傅知兰.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实用计算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3

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在电网中的广泛使用,使得系统中常常会出现含有谐波,且负荷变化较大的工况,传统的静态无功补偿及静态无源滤波装置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的途径。该文阐述了动态无功补偿的意义和基本原理,并对动态无功补偿与其它无功补偿装置及滤波装置作了比较。

关键词:动态无功功率;滤波;补偿装置

中图分类号:71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0867(2007)04-0044-02 电力电子设备在电网中广泛使用,使得动态无功补偿(快速跟踪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的问题日益突出,系统中常常会出现含有谐波,且负荷变化较大的工况,传统的静态无功补偿及静态无源滤波装置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可根据系统的负荷情况实时在线投切L-C滤波器组,实现实时快速跟踪补偿系统基波无功,同时滤除谐波无功。

1动态无功补偿的意义

动态无功补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降低供配电系统的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利用率(增容);可以通过对功率因数的调整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网络电压幅值的控制,从而稳定供配电系统的网络电压,可以降低谐波电流对供电系统的破坏作用。

2动态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

2.1系统中基波感性无功的去除

利用同等电压的感性电流与容性电流方向相反进行抵消,如果实现全补偿,则系统无功电流等于零。即

IC=IZ×(1-cos2j)1/2

式中Ic——容性补偿电流;

Iz——负载电流;

cosj——功率因数。

基波感性无功补偿示意图见图1。

图1基波感性无功补偿示意图

工程方案可分为两大类:

TSC方案,对感性负载系统配置可补偿电容器,使总电流中无功电流等于零。通过调节补偿电容器,使补偿容性电流为:IC=IZ×(1-cos2j)1/2,见图2。

图2TSC方案示意图

TCR方案,对感性负载系统配置固定补偿电容器,使系统呈容性,再配置可调补偿电抗器,使总电流中无功电流等于零。通过调节补偿电抗器,使补偿容性电流为

IC=IZ+IZ×(1-cos2j)1/2,见图3。

图3TCR方案示意图

2.2系统中谐波感性无功的去除

例如:5次谐波滤波器,LC谐振频率低于250Hz为236Hz,此时LC阻抗Z

对250Hz呈微感性,而对50Hz呈容性,谐波滤波原理实际上变为分流原理。按照分流公式得知:当Z=Zb时谐波电流50%流入电网,其余50%流入LC滤波器支路;当Z=25%Zb时,谐波电流20%流入电网。流入电网的谐波电流与流入LC滤波器的谐波电流之和等于负载谐波电流,不产生谐波放大现象。如果谐波滤波器的谐振点为270Hz,对5次谐波呈容性,将出现谐波放大现象。电网谐波电流等于负载谐波电流加上滤波器电流,所以工程上谐波滤波器的谐振点应设计在低于所要滤除的谐波频率。

2.3三相不平衡负载的平衡化

在无零序电流的情况下,可采用分相补偿计算法,使各相无功电流为零。使三相系统平衡化。

Iab=(Iaq+Ibq-Icq)×1/31/2

Ibc=(Ibq+Icq-Iaq)×1/31/2

Ica=(Icq+Iaq-Ibq)×1/31/2

其中:电流Iaq、Ibq、Icq分别为电流Iab、Ibc、Ica中的无功电流,Zab、Zbc、Zca为无功元件,见图4。

图4三相不平衡负载平衡化示意图

当电流Iab为正值时,Zab为容性元件;反之,Zab为感性元件。当电流Ibc 为正值时,Zbc为容性元件;反之,Zbc为感性元件。当电流Ica为正值时,Zca 为容性元件;反之,Zca为感性元件。

有零序电流时,可采用加装感性元器件的方法,进行平衡化。

3动态无功补偿与其它无功补偿装置及滤波装置的比较

3.1SC静态无功补偿装置(见图5)

图5SC静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示意图

优点:

造价低。

缺点:

不适合负载急剧变化的工况;

对谐波电流产生放大,增加电网负担;

电容器容易损坏。

3.2SVC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见图6)

图6SVC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示意图

优点:

调节电感,电流变化平滑;

RLC滤波器,滤波效果好;

无功补偿调节速度快。

缺点:

造价昂贵,不适合应用在低压系统;

产生高次谐波,增加了谐波滤波器的负担;不能解决低压用户负载不对称的问题;

自身损耗大,大约为5%~8%;

系统有谐振问题;

高压阀串维护较为困难。

3.3APF有源滤波器(见图7)

图7APF有源滤波器示意图

优点:

高速动态响应;

不会与系统发生谐振;

节约能源;

滤波效果不受电流方向、系统阻抗、电压等的影响。

缺点:

价格昂贵;

目前在试验阶段,容量较小,不适宜大范围推广。

3.4动态无功补偿滤波装置(见图8)

图8动态无功补偿滤波装置示意图

优点:

快速投切,无电流冲击,达到TCR同等补偿速率;

造价同高压TCR相比,比较经济,低压操作安全,维护方便;装置不产生谐波,无射频干扰;

可以有效减少供配电系统损耗;

可以解决低压用户的增容问题;

定点投切,不会产生振荡现象。

缺点:

有级投切。

低压配电系统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0 引言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对配电容量小于250 kW或变压器容量小于160 kV A 的建筑由低压配电系统配电,不要求单独设置变配电站,故对无功缺失情况就没有进行补偿。而10 kV变配电站低压侧母线上的集中无功补偿装置不能对低压端进行有效的补偿;低压配电系统配电半径长,电压降落大,电压不稳定状况严重;在这些民用建筑场所内使用的多为单相电感性负荷,因其自身功率因数较低,在电网中滞后无功功率的比重较大,也造成了低压端功率因数偏低。为了降低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保证有功功率的充分利用,提高系统的供电效率和电压质量,减少线路损耗,降低配电线路成本,节约电能,需要在低压供配电系统中装设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

本实验室开发的应用于此类建筑的嵌入式系统可取代工控和现场CAN总线的楼宇设备监控系统,解决了基于工控机的楼宇监控相对此类建筑系统过于庞大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本文仅介绍底层基于PIC18F458的无功补偿控制部分。

1 电容器接线方式

电容器组有三角型和星型接线两种方式,它们适合于三相负载比较平衡的状况,不会对系统产生三次谐波干扰。但是,在民用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是单相负荷,照明、空调等负荷随机变化大,容易造成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尤其是住宅楼在运行中三相不平衡更为严重。调节补偿无功功率的采样信号取自三相中的任意一相,造成未检测的两相要么过补偿,要么欠补偿。若过补偿,则过补偿相的电压升高,造成控制和保护元件等用电设备因过电压而损坏;若欠补偿,则补偿相的回路电流增大,线路及断路器等设备因电流增加而发热甚至被烧坏。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三相无功补偿方式不但不节能,反而浪费资源,难以对系统的无功进行有效补偿,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欠补偿等弊端更是对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危害。采用如图1所示三相星型带中性线方式进行分相电容自动补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

单片机课程设计(温度控制器)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设计 内容摘要:该温度报警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实现温度检测报警功能的方案。该系统能实时采集周围的温度信息,程序内部设定有报警上下限,根据应用环境不同可设定不同的报警上下限。该系统实现了对温度的自动监测和自动调温功能。 关键词:AT89C51ADC0808 温度检测报警自动调温 Abstract:The temperature alarm system AT89C51 control chip, realize temperature detection alarm function scheme. The system can collect real-time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round that internal procedures set alarm equipp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can be set different alarm upper. The system realizes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temperature. The instrument can achieve the automatic thermostat function. Keywords:AT89C51 ADC0808Temperature detectingalarmautomatic thermostat 引言: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设计,经过对对相关书籍资料的查阅确定应用单片机为主控模块通过外围设备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实现高低温报警、指示和低温自加热功能(加热功能未在仿真中体现)。 1.设计方案及原理 1.1设计任务 基于单片机设计温度检测报警,可以实时采集周围的温度信息进行显示,并且可以根据应用环境不同设定不同的报警上下限。 1.2设计要求 (1)实时温度检测。 (2)具有温度报警功能。 (3)可以设报警置温度上下限。 (4)低于下限时启动加热装置。 1.3总体设计方案及论证

基于-89C51单片机的秒表课程设计汇本

《单片机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MCU-51单片机的秒表设计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员: 指导教师:王瑞瑛、汪淳 2014年6月17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3) 2.1实验题目 (4) 2.2设计指标 (4) 2.3设计要求 (4) 2.4增加功能 (4) 2.5课程设计的难点 (4) 2.6课程设计容提要 (4) 3 课程设计报告容 (5) 3.1设计思路 (5) 3.2设计过程 (6) 3.3 程序流程及实验效果 (7) 3.4 实验效果 (16) 4 心得体会 (17)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秒表设计 摘要:单片机控制秒表是集于单片机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具有功耗低,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次设计容为以8051 单片机为核心的秒表,它采用键盘输入,单片机技术控制。设计容以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和PCB 板制作三部分来设计。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计数的原理,用集成电路芯片、LED 数码管以及按键来设计计时器。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拥有正确的计时、暂停、清零、并同时可以用数码管显示,在现实生中应用广泛。 关键词:秒表;8051;定时器;计数器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单片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又一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配合本课程的教学和平时实验,以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容,进一步加强综合应用能力及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启发创新思维,使之具有独立单片机产品和科研的基本技能,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能力转化为工程素质的重要阶段。 2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基于51单片机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温度测量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学习基于51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为了进行数据处理,单片机控制数字温度传感器,把温度信号通过单总线从数字温度传感器传递到单片机上。单片机数据处理之后,发出控制信息改变报警和控制执行模块的状态,同时将当前温度信息发送到LED进行显示。本系统可以实现多路温度信号采集与显示,可以使用按键来设置温度限定值,通过进行温度数据的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达到控制蜂鸣器和继电器的目的。 我所采用的控制芯片为AT89c51,此芯片功能较为强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电路的设计,对芯片的外围扩展,来达到对某一车间温度的控制和调节功能。 关键词:温度多路温度采集驱动电路 正文: 1、温度控制器电路设计 本电路由89C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模数转换器ADC0809、窜入并出移位寄存器74LS164、数码管、和LED显示电路等组成。由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环境温度,将其电压值送入ADC0809的IN0通道进行模数转换,转换所得的数字量由数据端D7-D0输出到89C51的P0口,经软件处理后将测量的温度值经单片机的RXD端窜行输出到74LS164,经74LS164 窜并转换后,输出到数码管的7个显示段,用数字形式显示出当前的温度值。89C51的P2.0、P2.1、P2.2分别接入ADC0809通道地址选择端A、B、C,因此ADC0809的IN0通道的地址为F0FFH。输出驱动控制信号由p1.0输出,4个LED为状态指示,其中,LED1为输出驱动指示,LED2为温度正常指示,LED3为高于上限温度指示,LED4为低于下限温度指示。当温度高于上限温度值时,有p1.0输出驱动信号,驱动外设电路工作,同时LED1亮、LED2灭、LED3亮、LED4灭。外设电路工作后,温度下降,当温度降到正常温度后,LED1亮、LED2亮、LED3灭、LED4灭。温度继续下降,当温度降到下限温度值时,p1.0信号停止输出,外设电路停止工作,同时LED1灭、LED2灭、LED3灭、LED4亮。当外设电路停止工作后,温度开始上升,接着进行下一工作周期。 2、温度控制器程序设计 本软件系统有1个主程序,6个子程序组成。6个子程序为定时/计数器0中断服务程序、温度采集及模数转换子程序ADCON、温度计算子程序CALCU、驱动控制子程序DRVCON、十进制转换子程序METRICCON 及数码管显示子程序DISP。 (1)主程序 主程序进行系统初始化操作,主要是进行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 (2)定时/计数器0中断服务程序 应用定时计数器0中断的目的是进行定时采样,消除数码管温度显示的闪烁现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环境温度变化率进行采样时间调整。每当定时时间到,调用温度采集机模数转换子程序ADCON,得到一个温度样本,并将其转换为数字量,传送给89C51单片机,然后在调用温度计算子程序CALCU,驱动控制子程序DRVCON,十进制转换子程序MERTRICCON,温度数码显示子程序DISP。

基于51单片机课程设计

基于51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电子通信工程 团组:电子设计大赛1组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摘要 (3) 二、系统方案的设计 (3) 三、硬件资源 (5) 四、硬件总体电路搭建 (13) 五、程序流程图 (14) 六、设计感想 (14) 七、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附录 1 程序代码 (17)

一、摘要 本设计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温度信号由温度芯片DS18B20采集,并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单片机。文中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对信号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文中还着重介绍了软件设计部分,在这里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模块有:数码管显示程序、键盘扫描及按键处理程序、温度信号处理程序、led控制程序、超温报警程序。 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 DS18B20温度芯片温度控制 ,LED报警提示. 二、系统方案的设计 1、设计要求 基本功能: 不加热时实时显示时间,并可手动设置时间; 设定加热水温功能。人工设定热水器烧水的温度,范围在20~70度之间,打开开关后,根据设定温度与水温确定是否加热,及何时停止加热,可实时显示温度; 设定加热时间功能。限定烧水时间,加热时间内超过温度上限或低于温度下限报警,并可实时显示温度。 2、系统设计的框架

本课题设计的是一种以STC89C51单片机为主控制单元,以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实时存储相关的温度数据并记录当前的时间。其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温度测量及调理电路、键盘、数码管显示、指示灯、报警、继电器及单片机最小系统。 图1 系统设计框架 3 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 DS18B20 从设备环境的不同位置采集温度,单片机STC8951获取采集的温度值,经处理后得到当前环境中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值,再根据当前设定的温度上下限值,通过加热和降温对当前温度进行调整。当采集的温度经处理后超过设定温度的上限时,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开启降温设备(压缩制冷器) ,当采集的温度经处理后低于设定温度的下时 , 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开启升温设备 (加热器) ,这里采用通过LED1和LED2取代!!! 当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太剧烈或由于加热或降温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温度传感头出现故障导致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将环境温度调整到规定的温度限内的时候,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扬声器发出警笛声,这里采用HLLED提示。

51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它在一块芯片内芯片内集成了计算机的各种功能部件,构成一种单片式的微型计算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单片机的发展迅速,其产品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单片机应用不断深入,新技术层出不穷。 单片机的应用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工程技术,其内涵随着单片机的发展而发展。由于MCS-51系列的单片机的模块化结构比较典型、应用灵活,为许多大公司所采纳,使8051系列的单片产品日新月异。在Intel公司20世纪80年代初推出MCS-51系列单片机以后,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半导体厂商相继生产和这个系列兼容的单片机,使产品型号不断地增加、品种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在国内外单片机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单片机具有功能强、体积小、价格低等一系列优点,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 20世纪末,电子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其推动下,现代电子产品几乎渗透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现代电子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

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也越来越快。 第二章MSC-51芯片简介 8051是MCS-51系列单片机的典型产品。 8051单片机包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定时/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等几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现在我们分别加以说明: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是整个单片机的核心部件,是8位数据宽度的处理器,能处理8位二进制数据或代码,CPU负责控制、指挥和调度整个单元系统协调的工作,完成运算和控制输入输出功能等操作。 ·数据存储器(RAM) 8051内部有128个8位用户数据存储单元和128个专用寄存器单元,它们是统一编址的,专用寄存器只能用于存放控制指令数据,用户只能访问,而不能用于存放用户数据,所以,用户能使用的RAM 只有128个,可存放读写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或用户定义的字型表。 ·程序存储器(ROM): 8051共有4096个8位掩膜ROM,用于存放用户程序,原始数据或表格。 ·定时/计数器(ROM): 8051有两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以实现定时或计数产生中断用于控制程序转向。 ·并行输入输出(I/O)口: 8051共有4组8位I/O口(P0、 P1、P2或P3),用于对外部数据的传输。 ·全双工串行口: 8051内置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用于与其它设备间的串行数据传送,该串行口既可以用作异步通信收发器,也可以当同步移位器使用。

(完整word版)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水温自动控制系统 0 引言 在现代的各种工业生产中 ,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温度控制系统。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本文所阐述的就是一种基于89C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本温控系统可应用于温度范围30℃到96℃。 1 设计任务、要求和技术指标 1.1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水温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在一定范围(30℃到96℃)内自动调节温度,使水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30℃到96℃)内。 1.2要求 (1)利用模拟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要求检测电路尽可能简单。 (2)当液位低于某一值时,停止加热。 (3)用AD转换器把采集到的模拟温度值送入单片机。 (4)无竞争-冒险,无抖动。 1.3技术指标 (1)温度显示误差不超过1℃。 (2)温度显示范围为0℃—99℃。 (3)程序部分用PID算法实现温度自动控制。 (4)检测信号为电压信号。 2 方案分析与论证 2.1主控系统分析与论证 根据设计要求和所学的专业知识,采用AT89C51为本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存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其引脚图如图1所示。 2.2显示系统分析与论证 显示模块主要用于显示时间,由于显示范围为0~99℃,因此可采用两个共阴的数码管作为显示元件。在显示驱动电路中拟订了两种设计方案: 方案一:采用静态显示的方案 采用三片移位寄存器74LS164作为显示电路,其优点在于占用主控系统的I/O口少,编程简单且静态显示的内容无闪烁,但电路消耗的电流较大。 方案二:采用动态显示的方案 由单片机的I/O口直接带数码管实现动态显示,占用资源少,动态控制节省了驱动芯片的成本,节省了电 ,但编程比较复杂,亮度不如静态的好。 由于对电路的功耗要求不大,因此就在尽量节省I/O口线的前提下选用方案一的静态显示。

基于51单片机简易电子琴的课程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简易电子琴 1 课题背景 单片微型计算机室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产物,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它具有高性能、高速度、体积小、价格低廉、稳定可靠、应用广泛的特点。他的应用必定导致传统的控制技术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因此,单片机的开发应用已成为高科技和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电子琴是现代电子科技与音乐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键盘乐器。它在现代音乐扮演重要的角色,单片机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和灵活的编程实现特性,它已经溶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用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个电子琴。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键盘扬声器等模块组成核心主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上设有8个按键,和一个复位按键。 主要对使用单片机设计简易电子琴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电子琴硬件的组成。利用单片机产生不同频率来获得我们要求的音阶,最终可随意弹奏要表达的音符。并且分别从原理图,主要芯片,个模块原理及各莫奎的程序的调试来详细阐述。 一首音乐是许多不同的音阶组成的,而每个音阶对应着不同的频率,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的频率的组合,构成我们想演奏的那首曲目。当然对于单片机来产生不同的频率非常方便,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来产生这样的方波频率信号,因此,我们只要把一首歌曲的音阶对应频率关系编写正确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曲目。 2 任务要求与总体设计方案 2.1 设计任务与要求 利用所给键盘的1,2,3,4,5,6,7,8八个键,能够发出7个不同的音调,而且有一个按键可以自动播放歌曲,要求按键按下时发声,松开延时一小段时间,中间再按别的键则发另外一音调的声音,当系统扫描到键盘按下,则快速检测出是哪一个按键被按下,然后单片机的定时器启动,发出一定频率的脉冲,该频率的脉冲经喇叭驱动电路放大滤波后,就会发出相应的音调。如果在前一个按下的键发声的同时有另一个按键被按下,则启动中断系统。前面的发音停止,转到后按的键的发音程序。发出后按的键的音调。 2.2 设计方案 2.2.1 播放模块 播放模块是由喇叭构成,它几乎不存在噪声,音响效果较好,而且由于所需驱动功率较小,且价格低廉,所以,被广泛应用。 2.2.2 按键控制模块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简易计算器设计 级:电子1547 名:苏丹丹、李静、齐倩 号:05号、17号、11号

导教师:张老师 间:2013年12月 西安航空学院电气学院

目录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 1.1选题的背景-------------------------------------1 1.2选题的意义-------------------------------------1 二、总体设计-------------------------------1 2.1设计任务---------------------------------------1 2.2方案选择---------------------------------------1 三、硬件设计-------------------------------2 3.1 元器件名称--------------------------------------------------------2 3.2 计算器按键介绍--------------------------------------------------2 3.3硬件系统框图、单元电路--------------------------3 四、软件设计-------------------------------3 4.1 软件调试步骤-----------------------------------------------------3 4.2软件设计流程图---------------------------------------------------4 五、结束语------------------------------------5 六、参考文献--------------------------------5 七、附录---------------------------------------6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1.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温度测量系统,在超过限制值的时候能进行声光报警。具体设计要求如下: ①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屏显示室内当前的温度; ②在不超过最高温度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按键设置想要的温度并显示;设有四个按键,分别是设置键、加1键、减1键和启动/复位键; ③DS18B20温度采集; ④超过设置值的±5℃时发出超限报警,采用声光报警,上限报警用红灯指示,下限报警用黄灯指示,正常用绿灯指示。 2.方案论证 根据设计要求,本次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课程设计,由于实现功能比较简单,我们学习中接触到的51系列单片机完全可以实现上述功能,因此可以选用AT89C51单片机。温度采集直接可以用设计要求中所要求的DS18B20。报警和指示模块中,可以选用3种不同颜色的LED灯作为指示灯,报警鸣笛采用蜂鸣器。显示模块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使用LED数码管显示采集温度和设定温度; 方案二:使用LCD液晶显示屏来显示采集温度和设定温度。 LED数码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在使用时,若用动态显示则需要不断更改位选和段选信号,且显示时数码管不断闪动,使人眼容易疲劳;若采用静态显示则又需要更多硬件支持。LCD显示屏可识别性较好,背光亮度可调,而且比LED 数码管显示更多字符,但是编程要求比LED数码管要高。综合考虑之后,我选用了LCD显示屏作为温度显示器件,由于显示字符多,在进行上下限警戒值设定时同样可以采集并显示当前温度,可以直观的看到实际温度与警戒温度的对比。LCD 显示模块可以选用RT1602C。

3.硬件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硬件系统主要包含6个部分,即单片机时钟电路、复位电路、键盘接口模块、温度采集模块、LCD 显示模块、报警与指示模块。其相互联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硬件电路设计框图 单片机时钟电路 形成单片机时钟信号的方式有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本次设计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如图2所示。 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为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其频率范围为~12MHz ,经由片外晶体振荡器或陶瓷振荡器与两个匹配电容一 起形成了一个自激振荡电路,为单片机提供时钟源。 复位电路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其作用是使CPU 和系统中的其他部件都处于一个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这个状态开始工作,以防止电源系统不稳定造成CPU 工作不正常。在系统中,有时会出现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为了从异常状态中恢复,同时也为了系统调试方便,需要设计一个复位电路。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有上电复位和按键复位两种形式,因为本次设计要求需要有启动/复位键,因此本次设计采用按键复位,如图3。复位电路主要完成系统 图2 单片机内部时钟方式电路 图3 单片机按键复位电路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2) 第1章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3) 1.1 电子琴的设计要求 (3) 1.2 电子琴设计所用设备及软件 (3) 1.3 总体设计方案 (3)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 (5) 2.1 琴键控制电路 (5) 2.2 音频功放电路 (6) 2.3 时钟-复位电路 (6) 2.4 LED显示电路 (6) 2.5 整体电路 (6) 第3章电子琴系统软件设计 (7) 3.1 系统硬件接口定义 (7) 3.2 主函数 (8) 3.2.1 主函数程序 (8) 3.3 按键扫描及LED显示函数 (9) 3.3.1 键盘去抖及LED显示子程序 (10) 3.4 中断函数 (11) 3.4.1 中断程序 (12) 第4章电子琴和调试 (12) 4.1 调试工具 (12) 4.2 调试结果 (13) 4.3 电子琴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4) 第5章电子琴设计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前言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内容,它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但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力度离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如今,电子琴作为电子时代的新产物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兼容性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推崇。而在课堂教学方面,它拥有其它乐器无法比拟的两个瞬间:瞬间多元素思维的特殊的弹奏方法;瞬间多声部(包括多音色)展示的乐队音响效果的特点。结合电子琴自身强大的功能及独特的优点来进行音乐教育的实施,这样就应该大力推广电子琴进入音乐教室,让电子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现代乐器中,电子琴是高新科技在音乐领域的一个代表,体现了人类电子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电子琴自动伴奏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鲜明的强弱规律、随人设置的速度要求,都更便于人们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的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和乐曲风格,对其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训练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电子琴所包含的巨量的音乐信息和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可以帮助音乐教学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更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琴可谓琳琅满目,功能也是越来越完备。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设计并制作的电子琴系统运行稳定,其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与参考价值。这就为电子琴的普及提供了方便。 二、电子琴设计要求本设计主要是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台电子琴。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键盘、扬声器等模块组成核心主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上设有7个按键和1个复位按键。本系统主要是完成2大功能:音乐自动播放、电子琴弹奏。关于声音的处理,使用单片机C语言,利用定时器来控制频率,而每个音符的符号只是存在自定义的表中。

51单片机课程设计秒表

微控制器技术课程 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秒表 专业:供用电技术 班级:供电141 学号:140315143 姓名:王晨铭 指导教师:李昊 设计时间:2016.6.21

微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秒表 设计时间:2016.6.20 设计任务: 在单片机开发板或软件仿真,编制程序,实现以下功能 1、利用定时器实现秒表功能,精确到0.1S; 2、数码管显示当前计时时间; 3、设定三个键,计时开始,停止计时和复位清零。 背景资料:1、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2、检测技术 3、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进度安排: 1、第1天,领取题目,熟悉设计内容,分解设计步骤和任务; 2、第3天,规划设计软硬件,编制程序流程、绘制硬件电路。 3、第5天,动手制作硬件电路,或编写软件,并调试。 4、第7天,中期检查。 5、第9天,完善设计内容,书写设计报告。 6、第13天,提交设计报告,整理设计实物,等待答辩。 7、第14天,设计答辩。

目录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3) (1)设计任务 (3) (2)设计要求 (3) 二、设计方案与论证 (3)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4) (1)时钟电路 (4) (2)按钮电路 (4) (3)显示电路 (5) (4)单片机 (5) 四、原理图及器件清单 (6) ( 1 )总原理图 (6) (2)PCB图 (7) (3)Proteus仿真图 (7) (4)元器件清单 (8) 五、安装与调试 (8) (1)安装 (8) (2)调试 (8) 六、性能测试和分析 (9) 七、结论和心得 (9) 八、参考文献 (9)

题目:秒表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本设计分为时钟电路、按钮电路、显示电路和单片机四大部分,这些模块中单片机占主控地位。其模块电路如图2-1所示。时钟电路常用的有内部时钟方式和外部时钟方式,但因为本设计中只需要一片单片机,所以采用内部时钟方式比较简单。按钮电路中的“复位”按钮是按键手动复位,它有电平和脉冲两种方式,比较电路的复杂程度,本设计选择了按钮电平复位电路,其他几个按钮则是通过单片机判断高低电平的不同来控制按钮。显示电路所用的数码管有共阴和共阳之分,不管使用何种数码管,P0口作为I/O使用时都是需要上拉电阻才能驱动数码管。另外,因为单片机的4个并行I/O口的输出电流一般是1mA,短路电流为4mA左右,而数码管的最少驱动电流也需要10mA,因而不管在使用共阴数码管时,单片机输出口也必须使用上拉电阻提高输出电流,才能驱动数码管。为了使电路简单化,本设计选用共阳数码管。但根据显示方式的不同选择,我们可以有几种方案: 方案一:使用静态显示方式。静态显示方式下的数码管的显示字符一经确定,相应锁存器锁存的断码输出將维持不变,直到送入另一个字符的断码为止。因而此设计中使用的显示位数使用了三个8位并行I/0口。如果另外想扩展单片机功能,则能使用的输出管脚很是有限。 方案二:使用动态显示方式。这个显示方式是将所有显示位的段码线的相应段并联在一起,由一个8位I/O口控制,而各位的共阴或共阴极分别由相应的I/O线控制,形成各位的分时选通。这种显示方式,简化了硬件电路,特别在多位数码管显示时尤为突出。 本小组尝试了各种方案,在此报告中以静态显示方式为例说明。(动态显示方式省略) 显示电路 单片机 AT89C51 时钟电路 按钮电路

51单片机红绿灯课程设计

1 电源提供方案 为使模块稳定工作,须有可靠电源。因此考虑了两种电源方案:方案一:采用独立的稳压电源。此方案的优点是稳定可靠,且有各种成熟电路可供选用;缺点是各模块都采用独立电源,会使系统复杂,且可能影响电路电平。 方案二: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提供电源。改方案的优点是系统简明扼要,节约成本;缺点是输出功率不高。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二。 2 显示界面方案 该系统要求完成倒计时功能。基于上述原因,我考虑了二种方案:方案一:采用数码管显示。这种方案只显示有限的符号和数码字符,简单,方便。方案二:采用点阵式LED 显示。这种方案虽然功能强大,并可方便的显示各种英文字符,汉字,图形等,但实现复杂,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一。 3 输入方案: 设计要求系统能调节灯亮时间,并可处理紧急情况,我研究了两种方案:方案一:采用8155扩展I/O 口及键盘,显示等。 该方案的优点是:使用灵活可编程,并且有RAM,及计数器。若用该方案,可提供较多I/O 口,但操作起来稍显复杂。 方案二:直接在I/O口线上接上按键开关。 由于该系统对于交通灯及数码管的控制,只用单片机本身的I/O 口就可实现,且本身的计数器及RAM已经够用。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二。 3.1单片机交通控制系统的通行方案设计 设在十字路口,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方向通行,另一方向禁行,持续一定时间,经过短暂的过渡时间,将通行禁行方向对换。其具体状态如下图所示。说明:黑色表示亮,白色表示灭。交通状态从状态1开始变换,直至状态6然后循环至状态1,周而复始,即如图2.1所示: 图1 交通状态 本系统采用MSC-51系列单片机AT89C51作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以下功能:

基于5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基础强化训练任务书 学生姓名:董勇涛专业班级:电子0902 指导教师:洪建勋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基于5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一、训练目的 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基础课程、基本技能、基本动手能力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 二、训练内容和要求 1、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 (1)设计一个基于5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2)对所设计电路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2、文献检索与利用、论文撰写规范强化训练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科学查找和利用文献资料,同时要求学生获得正确地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其中包括基本格式、基本排版技巧和文献参考资料的写法、公式编排、图表规范制作、中英文摘要的写法等训练。 3、基本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强化训练 (1)学习PROTEL软件; (2)绘制电路的原理图和PCB版图,要求图纸绘制清晰、布线合理、符合绘图规范; 4、查阅至少5篇参考文献,按《武汉理工大学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要求撰写基础强化训练报告书,全文用A4纸打印。 三、初始条件 计算机;Microsoft Office Word 软件;PROTEL软件 四、时间安排 1、20011年7 月 11日集中,作基础强化训练具体实施计划与报告格式要求的说明; 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电路的工作原理。 2、2011年7 月 12日,电路设计与分析。 3、2011年7 月 13日至2010年7 月 14日,相关电路原理图和PCB版图的绘制。 4、2011年7 月15日上交基础强化训练成果及报告,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片机课程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班级: 2班 成员:魏振杰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一、引言 温度是工业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特别是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石油等工业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工艺、所需温度高低范围不同、精度不同,则采用的测温元件、测方法以及对温度的控制方法也将不同;产品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不同、时效不同,则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算法也不同,因而,对温度的测控方法多种多样。 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利用微机对温度进行测控的技术,也便随之而生,并得到日益发展和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较广泛。传感器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对传感器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温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其用法与用途,基于实用、广泛和典型的原则而设计了本系统。本系统利用传感器与单片机相结合,应用性比较强,本系统可以作为仓库温度监控系统,如果稍微改装可以做热水器温度调节系统、实验室温度监控系统,以及构成智能电饭煲等等。课题主要任务是完成环境温度监测,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监测并通过报警信号提示温度异常。本设计具有操作方便,控制灵活等优点。 本设计系统包括单片机,温度采集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控制模块,报警和指示模块五个部分。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温度监控,完成了课题所有要求。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2.1学习DS18B20温度传感芯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掌握LED数码管显示的原理及编程方法。 2.3掌握独立式键盘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4掌握51系列单片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的方法。 三、方案设计

最全最好的课程设计-51单片机电子日历时钟( 含源程序)

LED日历时钟课程设计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06 月16 日

目录

摘要 单片机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极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应用很广、发展很快。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开发较为容易。由于具有上述优点,在我国,单片机已广泛地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自动检测、智能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设备等各个方面,而51单片机是各单片机中最为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这次毕业设计通过对它的学习、应用,以AT89S51芯片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子时钟,它由4.5V直流电源供电,通过数码管能够准确显示时间,调整时间,从而到达学习、设计、开发软、硬件的能力。 第一章前言 数字电子钟具有走时准确,一钟多用等特点,在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现在市场上已有现成的电子钟集成电路芯片,价格便宜、使用也方便,但是人们对电子产品的应用要求越来越高,数字钟不但可以显示当前的时间,而且可以显示期、农历、以及星期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另外数字钟还具备秒表和闹钟的功能,且闹钟铃声可自选,使一款电子钟具备了多媒体的色彩。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不仅已成为工业测控领域普遍采用的智能化控制工具,而且已渗入到人们工作和和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力地推动了各行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应用前景广阔。 时钟电路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在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时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为保障系统正常工作的基准振荡定时信号,主要由晶振和外围电路组成,晶振频率的大小决定了单片机系统工作的快慢;二是指系统的标准定时时钟,即定时时间,它通常有两种实现方法:一是用软件实现,即用单片机内部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来实现,但误差很大,主要用在对时间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二是用专门的时钟芯片实现,在对时间精度要求很高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这种方法,典型的时钟芯片有:DS1302,DS12887,X1203等都可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 AT89S51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4k B ytes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制造,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的AT89S51可为许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AT89S51具有如下特点:40个引脚,4k Bytes Flash片内程序存储器,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口,5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2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看门狗(WDT)电路,片内时钟振荡器。

51单片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 140405 20141329 李延琦 胡黄水
2016 年 12 月 26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 题目
酒精测试仪
起止日期
2016 年 12 月 26 日— 2017 年 1 月 6 日
设计地点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 院单片机实验室 3409
设计任务及日程安排: 设计任务:分两部分: (一)、设计实现类:进行软、硬件设计,并上机编程、联线、调试、 实现; 1.电子钟的设计 2.交通灯的设计 3.温度计的设计 4.点阵显示 5.电机调速 6.电子音乐发声(自己选曲) 7.键盘液晶显示系统 (二)、应用系统设计类:不须上机,查资料完成软、硬件设计画图。 查资料选定题目。 说明:第 1--7 题任选其二即可。(二)里题目自拟。 日程安排: 本次设计共二周时间,日程安排如下: 第 1 天:查阅资料,确定题目。 第 2--4 天:进实验室做实验,连接硬件并编写程序作相关的模块实验。 第 5--7 天:编写程序,并调试通过。观察及总结硬件实验现象和结果。 第 8--9 天:整理资料,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准备答辩。 第 10 天:上交课程设计报告,答辩。 设计报告要求:
1. 设计报告里有两个内容,自选题目内容+附录(实验内容),每 位同学独立完成。 2. 自选题目不须上机实现,要求能正确完成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设计。内容包括: 1) 设计题目、任务与要求 2)硬件框图与电路图 3) 软件及流程图 (a)主要模块流程图 (b)源程序清单与注释 4) 总结 5) 参考资料 6)附录 实验上机调试内容
注:此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前填写,发给学生做为本门课程设计 的依据。

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控制系统模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控制系统模拟设计 学院: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姓名:

目录 1. 设计思路 (2) 2.2显示界面方案 (2) 2.3输入方案: (2) 3 单片机交通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 3.1单片机交通控制系统的通行方案设计 (2) 3.2单片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3) 3.3单片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原理 (3) 4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4) 4.1系统硬件总电路构成及原理 (4) 4.2系统硬件电路构成 (4) 4.3系统工作原理 (4) 5 系统软件程序的设计 (6) 5.1程序主体设计流程 (6) 参考文献 (17) 设计心得体会 (18) 附录 (19)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控制系统模拟设计

1. 设计思路 (1)分析目前交通路口的基本控制技术以及各种通行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自己的交通控制的初步方案。 (2)确定系统交通控制的总体设计,包括,十字路口具体的通行禁行方案设计以及系统应拥有的各项功能,在这里,本设计除了有信号灯状态控制能实现基本的交通功能,还增加了倒计时显示提示,基于实际情况,又增加了紧急状况处理和通行时间可调这两项特特殊功能。 (3)进行显示电路,灯状态电路,按键电路的设计和对各器件的选择及连接,大体分配各个器件及模块的基本功能要求。 (4)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对于本系统,采用单片机C语言编写,对单片机内部结构和工作情况做了充足的研究,了解定时器,中断以及延时原理,总体上完成了软件的编写。 2.单片机交通控制系统方案的比较、设计与论证 2.1 电源提供方案 采用单片机控制模块提供电源。改方案的优点是系统简明扼要, 节约成本;缺点是输出功率不高。 2.2 显示界面方案 采用数码管显示。这种方案只显示有限的符号和数码字符,简单,方便。 2.3 输入方案: 由于该系统对于交通灯及数码管的控制,只用单片机本身的I/O 口就可实现,且本身的计数器及RAM已经够用,故选择方案二。 3 单片机交通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1单片机交通控制系统的通行方案设计 设在十字路口,分为东西向和南北向,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方向通行,另一方向禁行,持续一定时间,经过短暂的过渡时间,将通行禁行方向对换。其具体状态如下所示。交通状态从状态1开始变换,直至状态6然后循环至状态1,周而复始。 通过具体的路口交通灯状态的演示分析我们可以把这四个状态归纳如下: ◆南北方向红灯灭,同时绿灯亮,东西方向黄灯灭,同时红灯亮,倒计时30秒。此状态下,东西向禁止通行,南北向允许通行。 ◆南北方向绿灯灭,东西方向红灯灭,同时黄灯亮,倒计时3秒。此状态下,除了已经正在通行中的其他所以车辆都需等待状态转换。

单片机课程设计——基于C51简易计算器

单片机双字节十六进制减法实验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双字节十六进制减法设计,可以完成计 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3位无符号数字的简单运算,并在LED上相应的显示结果。 设计过程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进行同步设计。硬件方面从功能考虑,首先选择内部存储资源丰富的AT89C51单片机,输入采用5个键盘。显示采用3位7段共阴极LED动态显示。软件方面从分析计算器功能、流程图设计,再到程序的编写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语言方面从程序总体设计以及高效性和功能性对C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计算器四则运算算法特别是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实现,最终选用KEIL公司的μVision3软件,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用proteus 仿真。 引言 十六进制减法计算器的原理与设计是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中的一个。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必要的实验后,我们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和各种基本功能的应用,但对单片机的硬件实际应用设计和单片机完整的用户程序设计还不清楚,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因此对该课程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有必要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既要让学生巩固课本学到的理论,还要让学生学习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用户程序设计,使所学的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十进制加法计算器原理与硬软件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并自己动手用计算机电路设计软件,编写和调试,最后仿真用户程序,来加深对单片机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单片机的兴趣,同时学习查阅资料、参考资料的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计算器、AT89C51芯片、汇编语言、数码管、加减

目录 摘要 (01) 引言 (01)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1、1 设计要求 1、2 性能指标 1、3 设计方案的确定 二、单片机简要原理............................. 2、1 AT89C51的介绍 2、2 单片机最小系统 2、3 七段共阴极数码管 三、硬件设计................................... 3、1 键盘电路的设计 3、2 显示电路的设计 四、软件设计................................... 4、1 系统设计 4、2 显示电路的设计 五、调试与仿真................................. 5、1 Keil C51单片机软件开发系统 5、2 proteus的操作 六、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1 系统硬件电路图............................ 附录2 程序清单..................................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