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

第十章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认识,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一、问题解决

思维的普遍形式是问题解决。当我们提出这是什么? 为什么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开始了思维活动。

(一)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问题解决的研究在心理学中有较长的历史。

试误说与顿悟说

功能固着(定势)

功能固着研究的问题情境设计需要注意:

(1)问题的成功解决必须涉及某一事物的特殊性用途,而不是通常用途。

(2)问题情境设计必须要诱发被试的习惯性思维。

(3)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宜过难,解决方案必须是被试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发现的。

蜡烛问题

问题的任务是用从0到9的数字分别代替这些字母并要求算式计算正确,作为提示,D=5。

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个人面对问题是怎样试图发现其解决方式的?是怎样试图发现更简单的解决方式的?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符号操作系统,而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独粒钻石棋的计算机模拟

首先,让被试一边玩棋一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口语分析记录总结被试所使用的不同策略。

其次,研究者将不同位置的棋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对三种策略进行形式化。

后,研究者将计算机程序的运行结果与原始结果作比较,来考察是否成功模拟。

(三)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Turing实验:试验者来辨别他在和人对话还是在和计算机对话。

中文屋剧情:支持弱人工智能,反对强人工

智能。

计算机模拟应当是把人类的一种认知理论通过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与人类行为进行比较,来检验这一认知理论,并对行为进行预测。

但计算机模拟人类思维过程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人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

其次,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

第三,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不使用符

号的思维)进行模拟。

第四,虽然1997年美国深蓝计算机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G.Kasparov对弈有输有赢,但专家预测,要使计算机与围棋世界冠军比赛达到现在的水平,至少还需要100年时间。

二、推理

推理是指从若干已知判断得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借助已有的知识对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逻辑学家把推理分成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事例上升到一般的原则。(结论不肯定)

演绎推理:即从一般原则得出关于具体事例的结论,其主要形式为三段论。(结论肯定)

命题:

一面是A的卡片背面一定是数字7。(找出可以证明命题是错误的卡片)

形式规则理论:演绎推理依赖于推理的形式规则,是一种类似于逻辑证明的语法过程。

心理模型理论:演绎推理类似于搜寻反例的语义过程。

[page]

(一)关系推理的研究

两维空间推理的问题,即物体之间不仅有左右关系,还有前后关系。

单一分布问题

伴有效回答的多分布问题

伴无效回答的多分布问题

(二)内容与推理

推理过程极大地依赖于有关的内容,推理的难度更多地依赖于前提的内容与个体已有知识的关系,而较少依赖于推理涉及的逻辑形式。

前提内容可以影响结论的抽取

选择任务中内容对推理的影响

三、决策

决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就是决策,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决策。

心理学研究决策不同于其他学科研究决策。

第一,心理学研究决策策略,人们为什么用这种策略而不用那种策略来解决某一问题。第二,概率论是心理学研究决策的出发点,是研究问题的框架,而心理学则研究人们的判断怎样常常违反概率论的。第三,心理学研究决策者的心理品质对决策的影响,强调人的主观方面对决策成败的决定性作用。

许多决策都是根据人们对不确定性情形的可能性的判断而作出的。

人们在不确定性情形下通常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或直观推断来作出判断,这些直观推断的方法又会带来怎样的偏差与错误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因为判断中的偏差正好揭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性情形下思维的一些重要特点。

1、代表性

2、可利用性

可利用性在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上是一个有用的线索,因为频频发生的事件的例子通常都要比少发生的事件的例子能更快更好地回忆出来。

但是事件可能性大小本身并不影响可利用性,影响可利用性的是另外一些因素。因此,对可利用性的依赖也就导致了判断的偏差。

3、顺应

Tversky和Kahneman发现,起点常常影响人们的概率估计,实际上起点与事件的概率是

无关的。

顺应不仅发生在有起点的情形,当被试根据尚未完成的计算去估计后结果时也会发生。

思维研究的主要方法

行为测量出声思考建构模型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记忆、把握好普通心理学的每一个章节重点要点,争取为心理学专业考研打好基础,赢得理想的分数,加油!

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思 维)【圣才出品】

第10章思维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的每张卡片都是两面的,其中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你的任务是决定哪张卡片需要翻到另一面以检验以下规则:“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你应该翻以下哪两张卡片?() A.G和7 B.A和7 C.A和G D.A和4 【答案】B 【解析】这是心理学家沃森用来研究推理的“卡片选择任务”。如果想要证明原命题:“如果一张卡片的一面是元音,那么它的另一面将是偶数。”的正确性,既需要检验原命题,也需要检验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即:“不是偶数的卡面的,背面不是元音”。因此,答案为B。 2.在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中(Wason,1968),()证实倾向(证实偏见)变小。 A.当任务包含字母与数字时 B.当任务概念化于一个不熟悉的领域时

C.当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寻找证据时 D.当任务概念化于一个熟悉的领域时 【答案】D 【解析】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请参见第1题。沃森的卡片选择任务显示当人们想要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时,往往倾向于证实原命题,即从正面进行验证,而不是按照严格的逻辑学推理:既验证原命题,也验证其逆否命题(从反面验证),这种倾向被称为证实倾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采用被试熟悉的领域作为研究任务时,即当卡片任务概念化于被试的一个熟悉领域时,被试也能从反面进行验证,即证实倾向变小。 3.看到锤子用于锤打的功能之后,看不到它能够压纸、防身等其他特殊功用,这种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是()。 A.知识表征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功能固着 【答案】D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而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4.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人脑中对问题和信息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深刻思考,以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该阶段是()。 A.准备期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课稿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注:完全自己总结 如果你4月份要参加实验的考试 那么 下一份,打印出来吧 平时多看几眼,总会有些帮助的 是吧? 本人希望与更多的心理学朋友多交流 lxguai@https://www.360docs.net/doc/743616587.html, 第一章实验方法 1.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 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 8.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 组,各组间结果对比 10.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 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 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 13.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 14.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 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 15.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 起来进行实验 16.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 17.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 18.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以下是关于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实验证明: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自我意识 ·

的重要成分,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情绪实验 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在另一只羊羔旁拴了一只狼,它总是看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的状态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实验告诉我们: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神奇的"莫扎特效应" 趣味心理实验 1993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大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们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启发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 ·

实验心理学重点(附内容)

Lecture 1 导论 1、冯特、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和影响 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科学。 艾宾浩斯:通过严格的系统测量来研究记忆。打破冯特的“不能用实验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宣言,以自己作被试进行了著名的记忆实验。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Lecture 2 科学心理学 1、掌握实验范式的概念,熟悉一些常用范式,如习惯化范式、stroop effect等 实验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 “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实验范式实际上就是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用途,第一,是为了是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第二,是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新提出来的概念。 习惯化范式: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用来探讨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感知觉、注意等。 Sstroop effect:Stoop发现red green blue grayyellow,这些单词分别用这五种颜色写出来,但单词的意义和颜色相矛盾,比如,用红色写的“green”。让被试逐个将这些单词的颜色读出来,这叫唱色;让被试将单词读出来,这叫念字。发现唱色明显较慢。80年代以后,传统的Stroop效应与启动效应等范式结合而形成了新的实验范式:Stoop范式。 2、科学的方法的特征 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对心理行为现象的解释,具有可重复性和自我校正性。 心理研究也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 科学方法的优越性(两个原则): A、强调经验观察:采用一定方法,系统观察现象,获得资料。“实验”的方法 B、提供了帮助人们判断知识和信念正误的程序,公开的、可以自我校正。观察所得组织为理论,并可检验或证伪。 3、理论的概念、功能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理论:解释多个事件或关系的一组相关表述。 功能:为数据的系统化组织提供框架;依靠理论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与实验的关系: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思维)【圣才出品】

10.1复习笔记 一、问题解决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功能固定化 (1)功能固定化是指只看到某种物体常用的功能,而很少认为它还有别的用途。 (2)在功能固定化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2.定势 (1)定势是一种活动的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 (2)定势的积极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 3.噪声 Glass等人认为噪声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是很复杂的。 (1)实验过程 ①实验中共有4种噪声条件:强噪声、弱噪声、事先告诉有噪声、事先不告诉有噪声。 ②在这4种条件下,要求被试解决4个猜谜问题,两个是能解决的,两个是不能解决的。 (2)实验结果 ①对于能够解决的猜谜问题,4种噪声条件下各被试需要尝试的次数没有显著差别。 ②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当料到有噪声时被试能更长时间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③在没有料到有噪声的情况下,被试的这种努力就大大减少了,并且还出现了交互作用:

当噪声可被预料时,它的强度是不重要的。但当噪声不能预料时,强噪声比弱噪声影响更大。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1.出声思维 (1)出声思维是一种用口语记录分析被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并对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2)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对思维的计算机模拟进行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2.计算机模拟技术 (1)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称为“符号操作系统”或者“物理符号系统”。 (2)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 3.思维的计算机模拟的局限性 (1)人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计算机只是人脑的产物,人脑的工作方式与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不同。 (2)仅在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方面模拟人的思维结果是不够的。 (3)计算机无法对人的形象思维进行模拟,而形象思维则是人解决问题,在科学、艺术、运动等领域进行创造性活动常常使用的思维形式。 二、推理 推理是思维的形式,分成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一)推理的理论 1.心理模型理论

5年级科学新思维伴你学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沉和浮 第1课 我会填 1. 下沉 2. 上浮 3. 容易浮、容易沉 4. 下沉、上浮 5.重 我判断1-5 ×××√√ 我会选 1.A 2.A 3.AC 4.A 5.C 第2课 我会填 1. 体积、密度 2. 重、体积小 3. 潜水艇 4. 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5. 相同材料的物体、重量、体积 6. 潜水艇、浮力原理 7. 漂浮 我判断1-5 √×√√× 我会选1-4 AAAB 第3课 我会填 1. 排开的水量 2. 量杯 3. 排开的水量 4.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即排开水的质量大于自身质量 5. 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排开的水量 6.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全部或部分)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流体的重力 7. 浸入水中的越大、装载量 我判断1-5 ×√√√√6-7 ×× 我会选1-6 AABAAA 第4课 我会填 1. 水面上 2. 浮、随之增大 3. 越大 4. 独木舟 5. 科学、技术 6. 伟大发明、水面上 7. 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我判断1-5 √×××× 我会选1-3 CAC 第5课 我会填 1. 向上的力、浮力 2. 重力、与重力相反垂直向上 3. 不同 4. 体积 5. 上浮、等于 6. 重量、体积 7. 上表面积、下表面积、浮力、弹簧测力计 8. 浮力9. 浮力、重力、相反 我判断1-6 √××√×× 1

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我会选1-4 ABAC 第6课 我会填 1. 上表面积、下表面积、浮力、弹簧测力计 2. 体积 3. 小于 4. 下沉、大于 5. 重量、浮力 6. 液体密度 7. 一定浓度 8. 不同、不同、上浮、下沉9. 同体积、重、下沉、同体积、轻、漂浮我判断1-5 ×√×√√ 我会选1-4 CBCA 第7课 我会填 1. 上浮、下沉 2. 浮沉 3. 加热液滴、调制液体 4. 不同 5. 下沉、上浮、小 6. 小于 7. 约旦、巴勒斯坦、死海、六七8. 体积 我判断1-5 √×√×√6-8 ××× 我会选1-3 CBA 第8课 我会填 1. 不同 2. 下沉漂浮 3. 下沉漂浮 4. 比重计 5. 浮力重力 6. 糖浆 7. 酒精盐水8. 比重计 我判断1-5 ××√×√6-7 √× 我会选1-4 BCBA 单元测试题(一) 一、1. 自由发挥即可 2. 浮力 3. 重量、体积 4. 自由发挥即可 二、1-5 √√××√6-10 √×√√√ 三、1-5 CBCAA 6-10 BCBAB 热 第1课 我会填 1. 自由发挥即可 2. 温度计 3. 凉的、热的 4. 热起来 5. 并不是衣服、增加了热量 6. 能量、热量 7. 摩擦、能量、热量我判断1-5 √√√√× 2

认知心理学期末重点

●认知:①认知是人类智慧之本及其运作。 ②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缩减、添加、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Neisser ●认知心理学: 广义:以认知为取向的心理学。一切对认知(cognition)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 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狭义: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计算机从周围环境接受输入的信 息,经过加工并储存起来,然后产生有计划的输出。人的系统和计算机一样。)美国百科全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 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信息加工方式: ①自下而上的加工(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 息)自上而下的加工(人脑对信息的加工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②系列加工(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如:观看图片时,注视点总 是从一处跳到另一处,形成一定的扫描路线;语言的线条性。 平行加工(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如:人对个别字母的辨认不如将字母放在一定的单词中;人对个别线段的识别不如将线段放在一个有结构的图形中。 ③控制性加工(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由注意发动,由注意维持)如:人的阅 读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 自动化加工(速度快,不容易受意识的控制,不需注意,或特别花费精力就可发生的认知加工。)如:读者从单词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往往是一种自动化过程。 ●产生背景: ①哲学背景:理念论(柏拉图)和实在论(亚里士多德);唯物论(笛卡儿“天赋观念 说”)和经验论(洛克“白板说”) ②心理学背景: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影响(冯特在创建实验心理学时,就立志志要以自然 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继承和反动(J.B.华生);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强调经验的整体性) ③相关学科背景: 计算机科学的影响:计算机科学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计算机对逻辑符号的操作与运用和人在思维时对语言、符号的操作与运用之间具有类 似之处,这样就可以在形式上把心理活动理解为对符号的操纵或加工过程。 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渗透: 1、启发认知心理学家从系统、信息、控制的角度来研究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 2、认知心理学从这些理论中借用了很多术语。 语言学的影响: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对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反应时实验法: 反映时技术:反应时是指自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至被试做出某一反应的时间。反应时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它是一种反应变量,可作为个体成绩指标或内部 加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 减法反应时实验:用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该实验方法由荷兰

实验心理学--思维

第九章思维 思维是最高级、最难把握的心理过程之一。人们凭借思维,可以把握那些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理解其中的相互关系,推测其发展,认识其本质。 思维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包括:概念形成、判断、推理、问题解决、决策等,这为思维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早在1911年,桑代克(Thomdike, E. L.)就研究了猫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尝试错误学习,而后,格式塔学派的苛勒(K?hler, W.)又研究了猩猩的思维顿悟现象。20世纪50年代起,思维的研究开始涉及深层认知机制方面,如:对问题空间和算子的探讨;对有限理性和启发式策略的探讨等。近年来,思维研究领域又兴起新一轮的浪潮,其中有关思维中的无意识过程,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是极具活力的热点。前者使人们对思维内部过程的理解更加深入;而后者则广泛用于对各种思维理论的模拟、检验上,以期提供理论上的启发。 第一节 思维的研究方法 思维研究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尝试错误说和顿悟说,沿用的主要方法是行为测量,所遵循的事实上是行为主义的研究思路。此后,认知心理学逐渐取代行为主义,研究者们不再将心理学仅仅局限于行为观察,他们认为内省式的言语报告应该同行为测量一样,也可以作到科学化,于是,在这一阶段,言语报告便连同行为测量一起成为两大主要的研究工具。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研究模式的不断深入,一种着力于整合实验结果以探讨思维的内部心理机制与表征的研究方法----建构认知模型----也应运而生了。 一、行为测量

行为测量(Behavioral Measures)是指研究者通过对被试外显行为的观察或运用各种指标对被试的外显行为的评估来获得思维过程数据的方法。通过对观察数据或行为指标的分析,往往可以推测被试的内在思维过程。它与行为主义着重外显行为的研究思想一脉相承。 行为测量有两个层次:观察数据和行为指标。早期的一些研究,比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实验和苛勒的顿悟实验,大多以观察数据作为推测内在思维过程的依据。而随着行为测量的发展,以及研究者对内在思维过程的推断要求更为精密、准确,所以各式各样的行为指标,比如:答对的人数、解题时间等等,便逐渐完善起来。当然,观察数据和行为指标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隔,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采用观察数据的实验,往往不对因变量作明确规定,而是笼统地对被试行为作观察;而采用行为指标,则需要在实验设计中规定某些因变量指标,并针对它们进行观察记录。 (一)观察数据 观察数据即对被试行为进行观察后所获得的数据。行为主义的主要研究思想就是要对外在可观察的行为进行观察,而忽略对内部心理机制的探讨。早期的思维研究者们借用了行为主义观察外显行为的思想,获得了许多有关思维的观察数据。然而,他们并未仅仅停留在数据积累上,而是根据所获得的观察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推断,形成了有关思维的理论。现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实验和苛勒的顿悟实验为例来说明研究者是如何使用具体的观察数据形成早期思维理论的。这两个实验都采用了动物被试。虽然直到今天为止,仍有部分研究者对于动物是否拥有思维持怀疑态度,事实上这一问题也仍存有争议;但是无论怎样,桑代克和苛勒的工作在思维研究中占据了无可争议的经典地位,并清晰地阐明了行为测量在思维研究领域的应用。 1911年,桑代克以猫为被试研究了思维过程中的尝试错误现象。他把猫关进特制的迷箱中,箱外放有食物,猫必须拉动迷箱中的绳子,才能把门打开,逃出迷箱,得到食物。桑代克观察并描述了猫在迷箱中的行为,又以每次猫逃出迷箱的时间和成功解决问题前所犯的错误作为行为测量的指标。结果发现:在逃出迷箱得到食物之前,猫往往会经历一段在迷箱中乱抓乱咬、四处碰壁的过程,它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实验者效应?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2、什么是要求特征? 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设的方式进行反应。Hawthorne effct (霍桑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 3、被试内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其基本原理是每个被试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优点: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一个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可考虑采用被试内设计。 缺点:其一,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因此实验者需要努力防止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二,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一些和时间顺序有关的误差(即顺序误差)就可能混淆近来,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克服办法:对实验处理顺序的平衡,即让被试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处理,各种顺序误差相互抵消。这样各处理下结果的不同就只能归因于自变量而非顺序。 常用的平衡设计技术:(1)ABBA设计(2)拉丁方设计 ABBA设计:适用于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的情况,被试要按照ABBA的顺序接受4次实验处理,两次A条件,两次B条件。 A在B之前和之后各一次,反之亦然。 假设被试内设计的顺序误差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地变化,那么在ABBA设计中,被试接受A、B两种处理的平均顺序是一样的(A处理的总顺序是1+4,而B处理则是2+3)。 ABBA法在理论上能有效平衡成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 拉丁方设计:当自变量的水平有两个以上时,平衡的拉丁方设计(balanced Latin square design)是较为常见的设计。一个平衡的拉丁方是一个两维距阵,其中列表示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 4、被试间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自变量一种情况的处理,又称独立组设计。 优点:不同处理方式间互不影响,互不干扰。由于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因此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缺点::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我们就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实验心理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必考考点 选择题 反应性:观察过程中参与者的反应 要求特征:导致被试猜测实验目的或实验者期望的一些有用线索 社会惰化列联研究决策标准感受性 差别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 操作性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不肯定间距 韦伯定律 最小可觉差JND:相距为一个差别阈限的两个刺激之间的差别所引起的内部感觉 费希纳定律:相信所有的最小可觉差都会产生相同的感觉增加,想做比例量表,其实是顺序量表。 史蒂文斯定律 盲视:描述被试不承认有意识知觉时其盲点具有知觉能力 客观阈限、主观阈限会聚操作 SOA 提示-刺激间隔心理不应期 不对称迁移等于延续效应阻滞实验消退 对偶联合回忆前摄干扰量表衰减效应 被试变量 ?天生的(年龄、性别、种族) ?社会引起的(社会阶层、宗教、居住区) ?疾病有关的(肢体残缺、智力低下、脑外伤、灾难后果) 简答题 阈限:我们能不能说乙的听觉更敏锐一些? 可能甲乙都有着同等的听觉感受性,但是他们判断是否听到声音的标准不一样。乙也许比较冒进,只要听到似乎有声音就说“有人敲门”;甲也许比较保守,除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否则就会说“没听见”。 操作性定义的优缺点: 优点:1.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2.又处于研究假设的检验 缺点:往往只能涉及变量的少数特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难以表达完整意义。 实验设计 不同情绪对于不同情绪内容材料的记忆效果? 两个自变量各三个水平记忆效果再认的记忆数 什么实验设计、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方法,实验程序,实验预期结论

现成的实验 说出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有哪些三阶交互作用 主效应,有效应,无效应的条件 拉丁方设计

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 第十章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认识,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一、问题解决 思维的普遍形式是问题解决。当我们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开始了思维活动。

(一)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问题解决的研究在心理学中有较长的历史。试误说与顿悟说 功能固着(定势) 功能固着研究的问题情境设计需要注意:

(1)问题的成功解决必须涉及某一事物的特殊性用途,而不是通常用途。 (2)问题情境设计必须要诱发被试的习惯性思维。 (3)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宜过难,解决方案必须是被试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发现的。 蜡烛问题 问题的任务是用从0到9的数字分别代替这些字母并要求算式计算正确,作为提示,D=5。

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个人面对问题是怎样试图发现其解决方式的是怎样试图发现更简单的解决方式的?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符号操作系统,而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独粒钻石棋的计算机模拟 首先,让被试一边玩棋一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口语分析记录总结被试所使用的不同策略。 其次,研究者将不同位置的棋子赋予不同的权重,对三种策略进行形式化。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 一、绪论(考1道单选,1道多选,2题共3分) 1.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广义(实验的心理学):应用实验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代名词)。 狭义(心理实验学):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包括实验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心理学各分支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 2.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 用以说明和解释人在完成某项任务时的心理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即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心理活动的方式),进而达到“控制”行为。 3.实验法的优点(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容易出多选) 1、可以创造实验条件使事件产生。 2、可以重复实验并对其结果进行验证。 3、可以系统变化实验条件来考察事件的变化。 4、可以得出因果关系。 强调对各种变量的严格控制 4.实验法的局限性 1、有些复杂心理活动还难以使用实验法 2、有些特定心理现象(如违背伦理道德)不能使用实验法。 3、实验条件的人为性等因素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实用性。 5.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发现问题、查阅文献、理论思考、提出假设、实验设计、 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统计、根据前人的研究和理论进行讨论、 撰写实验报告、发现新问题 6.几个重要的人以及其贡献 费希纳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用量化思想联系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表明可以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3、对现代实验心理学具有深远影响。 奠定了心理测量学的基础。 后人为弥补传统心理物理法的缺陷而发展出信号检测论。 冯特对科学心理学的贡献 1、倡导以心理现象(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而非“灵魂”。 2、提出必须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并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3、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促进科学心理学在国际内传播。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材:《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 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一节心理学的科学性 一、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通过客观的观察和严密的论证来获取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权威、逻辑推理、经验或直觉、科学。 就一个人来说,科学研究是获得正确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全人类来说,科学就是获取真知的唯一来源了。科学与前面三个途径的区别在于其客观性和严密性。所谓客观性,就是科学只承认和研究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谓严密性,就是科学家采用严密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 二、科学的五大前提假设 (一)世界是真实的 对于大多数科学家来说,我们面临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的。 (二)世界是有规律的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要条件满足,就会出现过去出现过的事件。 (三)世界是有因果关系的 科学家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毫无理由地独自产生的。 (四)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五)世界是可以用理性加以理解的 推理--逻辑思维是理解一切事物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对科学家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推理加以解释,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到解决。 三、心理学是不是科学 学科的科学性是一个连续体,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其科学性也在发展。 在冯特时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所谓的"内省",它直接违反了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只有那些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当代认知心理学则是一个典型的研究从被试身上直接观测到的客观事实、寻找其中因果关系的学术流派。而与之同时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重视意识、情感、价值等行为主义心理学比较忽视的内容,它不甚强调客观观察(事实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另外,心理学的不少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比较倚重高级统计分析,而这些方法并不一定能直接得出因果关系,对分析结果的解释也可以各不相同,这也降低了它们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心理学上述方面的情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心理学既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也不是毫无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介于全和无之间,并向比较纯粹、完全的科学性发展。 第二节科学与实验 一、科学家的工作 科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和理解世界上存在着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 探索因果关系的工作可以分两个方面:发现规则和建构理论。 (一)发现规则 所谓规则,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律、定理和定律等,它说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发现规则要分两步走:描述事物、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建构理论 理论的任务是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论往往是一系列论断,用以解释一个或多个规则。为了作出解释,它往往包括一些规则中没有直接包含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期末复习知识点

、选择题 1.实验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法、实验法P22 2.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3.因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是实验者要观察和记录的变量。 4.额外变量:除了自变量外其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随机的额外变量:偶然起作用的额外变量。(如受到意外干扰、 仪器性能不稳定等)系统的额外变量:经常地、稳定地起作用的变量。 5.操作性定义: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用于详细说明研究者要观察、测量和操作研究变量 的程序和活动。这指出研究者要测量一个变量必须做些什么,来界定或给予一个研究变量的含义。例如:智力:在某个智力量表上测得的分数。身高:为受测者采立姿,由地面到头顶点的垂直距离。攻击性、抑 郁、焦虑、饥饿 6.实验者效应:主试(实验者)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 期望。 控制办法:指导语标准化、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7.被试期望效应:由于受试者预期某些测试结果,于是无意识地以某种形式操纵了实验步骤,或向实验人员报告他们希望得到的 结果。受试者期望效应能严重歪曲实验结果,因此需利用双盲( double-blind )方式进行实验来消除这效应。 8.数据的统计方法: 1)集中趋势:指一个可以代表分布中所有分数的数值。包括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研究问题:参加研究的女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参加研究的男性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2)差异量数:标准差(SD )是常用的描述分数离散程度的指标。 研究问题:男性每周学习小时数的标准差是多少? 3)相关量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数据类型不同,计算相关的公式不同。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研究问题:学生的出生顺序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皮尔逊积差相关研究问题:学习 小时数与第一年的绩点有什么关系? 4)卡方:用来确定观察次数与期望次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非参数统计。 研究问题:男性和女性在研究水平上存在差异吗? 5)T 检验:用于判断两组等距或等比变量在统计上是否存在显着差异,分为独立样本t 检验和相关样本 t 检验。 研究问题 1(独立样本):研究水平高的学生和低的学生相比,第一年的绩点更高吗?研究问题 2(相关样 本):注:相关样本一般用于两种情况(1)同一个体的成对数据( 2)经过严格匹 配的数据对研究水平高的学生来说,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绩点是否存在差异? 6)方差分析:自变量为分类变量,因变量为连续变量 研究问题:学习满意度三个水平之间的学习小时数有没有差异? 7)线性回归:与皮尔逊积差相关类似,都是表示变量之间的显着关系。 线性回归的优点是可以使用多个自变量,用公式,由已知自变量预测因变量的值。研究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 学习时间,预测他们的绩点? 二、简答题 a)三个研究方法(测验一)P22 b)第二章第二节实验研究的设计 a)多自变量设计 a)按设计中包含自变量的数目,可分为单自变量设计(单因素)、多自变量设计(多因素) 如: 2*3 实验设计,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有几个水平? 心理学实验往往同时操纵 2-4 个自变量。当自变量数目超过一个的时候,实验就出现了新的现象交互作用b)主效应是指由每个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 c)交互作用的效应是指当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因其他自变量的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如果某 - 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不受其他自变量水平的影响,我们就说这个自变量与其他自变量是没有交互作用 的。 d)简单效应与主效应的区别:主效应是忽略其它因素的情况下检验一个因素的处理效应;简单效应是分别检验一个因素在

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题

实验心理学之思维毙考 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2017实验心理学之思维 第十章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认识,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一、问题解决 思维的普遍形式是问题解决。当我们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开始了思维活动。

(一)问题解决的早期研究 问题解决的研究在心理学中有较长的历史。试误说与顿悟说 功能固着(定势) 功能固着研究的问题情境设计需要注意:

(1)问题的成功解决必须涉及某一事物的特殊性用途,而不是通常用途。 (2)问题情境设计必须要诱发被试的习惯性思维。 (3)问题情境的设计不宜过难,解决方案必须是被试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发现的。 蜡烛问题 问题的任务是用从0到9的数字分别代替这些字母并要求算式计算正确,作为提示,D=5。

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个人面对问题是怎样试图发现其解决方式的是怎样试图发现更简单的解决方式的? (二)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假定,人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也叫符号操作系统,而计算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 将人脑比喻为计算机,就可以从一个已知的系统去加深对一个不甚清楚的系统的理解。这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

如果我们想了解被试在解决问题时头脑内发生的情况,则可以用口语记录分析的方法,即出声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让被试在解决问题时说出头脑内进行的一切活动,予以记录,然后加以分析。 口语记录分析法是认知心理学进行思维的计算机模拟收集经验数据的方法。 独粒钻石棋的计算机模拟 首先,让被试一边玩棋一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口语分析记录总结被试所使用的不同策略。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variable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