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分析报告模板
咸丰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

咸丰县居民死因监测分析报告一、引言自古以来,人们就对人口健康和死亡原因进行关注和研究。
对于一个地区的居民死因进行监测和分析,不仅可以为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提供重要参考,还可以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和医疗资源分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咸丰县居民死因进行监测分析,以期为当地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参考。
二、咸丰县居民死亡情况根据咸丰县卫生统计数据,截至报告期内,咸丰县共有X名居民死亡,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从年龄结构来看,20岁以下的人口占XX%,20-50岁的人口占XX%,50岁以上的人口占XX%。
该县死亡率为XXXX/千人。
三、咸丰县主要死因分析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咸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三类疾病。
据统计,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XX%。
这一情况与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相一致,也与咸丰县高脂高盐饮食和缺乏运动的现状密切相关。
2.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咸丰县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据统计,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XX%。
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肺癌、胃癌和乳腺癌。
这一情况可能与咸丰县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如环境污染、饮食结构改变等。
3.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咸丰县居民死亡的第三大原因。
据统计,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XX%。
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和肺结核。
这一情况与咸丰县的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大气污染、吸烟等。
四、咸丰县居民死亡原因的改善措施1.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咸丰县应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居民合理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脂高盐饮食,鼓励适量运动,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2. 改善环境质量咸丰县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以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3. 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咸丰县应加强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定期体检服务,并推广早期筛查检测项目,以便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降低死亡率。
死因调查报告

死因调查报告死因调查报告(1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死因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死因调查报告1我家门前的马路西边原来光秃(tū)秃的,没有种树。
去年春天,园林工人在马路两侧种植了许多国槐。
春风夏雨,小树发芽了,长叶了。
看着一棵棵长满绿叶的小树,我心里真高兴!可是,到了盛夏,我却发现有些小树枯萎(wěi)了,有些小树成了一根木棍,还有一些只剩下半截。
我觉得奇怪,怎么春天刚种的小树,这么快就死了?于是,我对小树的死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我用步量法测量了树间的距离和种树带的长度,统计了新种树的总量、成活树和死树的数量,考察了周围的环境,还画了图,拍了照。
在三百米的道路两边,每隔五米种一棵树。
道路两边共种国槐一百二十八棵。
其中成活了八十九棵,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死掉了三十九棵,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死树大多集中在马路边的集贸(mào)市场。
其中,小吃店前十二棵,菜摊(tān)、肉摊前十七棵,其他摊位前两棵,楼院门口六棵。
分析1、这条马路两旁种植的是树苗质量优良的国槐。
国槐是本市的市树,既耐寒又耐旱。
今年的气候比较适宜(yí)树苗生长,并且没有发现病虫害。
因此按一般情况,应该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树苗能成活。
而实际却比正常情况多死亡了三十三棵。
2、我从调查中发现,约百分之七十五的死树靠近小吃店、菜摊和肉摊。
马路边的集贸市场,虽然方便了我们买东西,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环境卫生差,垃圾遍地,而新种的小树就紧挨着这些摊位。
结论小树非正常死亡原因主要有:1、有的摊贩(fàn)往树坑里倒热水、热油、污水。
他们做饭的灶具离小树不到一米,使小树经常受水烫、火烤、烟熏(xūn)而死亡。
2、有的摊贩把重物靠在小树上,使小树过早承重,造成根基不稳而死亡。
3、有的摊贩只顾眼前利益,为使自己地盘大一点儿,用水泥把树坑填满,使小树无法吸收水分而死亡。
2016xx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

2016年xx县死因监测年度分析报告一、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乡居民生活、行为改变, 也从根本上使人群疾病模式发生改变,随之我国人口的死亡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死因。
全国已经通过开展全人群的死因监测,来了解全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的情况。
因此为了评价出我县居民的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结合我县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口学特征,从而为制定相应的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死因监测工作已是我县的重要公共卫生工作。
(一)xx县基本情况xx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乌江流经南北,国道319线、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东西贯通,距主城3小时车程,有较为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也是重庆的出海通道之一。
北接湖北,南连贵州,与市内武隆、黔江等区县为邻。
全县幅员面积3903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为171人/平方公里。
全县最高海拔1859m、最低海拔194m。
境内居住着苗、土家、蒙古、回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5%。
全县辖11镇28乡,300个村(社区),1979个村居民小组;全县总人口69万,常住人口51.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907人,死亡报告4078人。
(二)xx县死因监测历史和现状xx县从2008年开始在我县10个乡镇开展人群死因监测(2008年才纳入网络直报),2010年4月开始在我县动态、全面地收集人群死亡信息。
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卫生院以及其他所有医疗机构均开展了死因监测工作。
二、目的死因监测是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由于死亡比疾病具有更明确、更直接的含义,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死亡原因资料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状况,是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估计人群卫生需要,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
死因资料也是研究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及生物物理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死因报告工作总结模板(通用版)5篇

死因报告工作总结模板(通用版)5篇Summary template of death cause report (general version)汇报人:JinTai College死因报告工作总结模板(通用版)5篇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死因报告工作总结模板(标准版)2、篇章2:死因报告工作总结范文3、篇章3:死因报告工作总结范文4、篇章4:死因报告工作总结模板基础版5、篇章5:死因报告工作总结范文篇章1:死因报告工作总结模板(标准版)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年初下达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目标书,开展好我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发现死亡病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疾病的趋向,我乡认真开展死亡原因监测工作,按照县疾控中心死因监测要求和统计方法,在上级相关领导的指导下,在我院死因监测人员和全体乡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开展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关心、群众重视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离不开乡级人民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足够重视。
在年初乡级卫生工作会中,主管卫生副乡长为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使得我乡卫生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在死因走访调查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村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人民群众知晓死亡原因调查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后,对死亡原因调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二、责任与目标死亡原因调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主要目的是调查好总结好局部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注意和及时发现局部地区突然升高的死亡原因,发现和排除传染性疾病、工业污染环境导致相关疾病,及时发现报告可能存在的高危致病因素,包括地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逐步提高居民平均寿命值。
死因调查报告

死因调查报告死因调查报告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死因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死因调查报告1学了《小树死因调查报告》这篇课文后,我也进行了一次调查实践。
我和几位好朋友一起来到福田三区,进行了向南伸延的“拉网式扫荡”,调查过程如下:我走在草坪上的石阶上,仔细观察小草的成活数量,死枯小草的数量大约占到草坪面积的35%,真奇怪!正值春天,刚探出小脑袋的幼苗怎么这么快就夭折了呢?我仔细察看,发现通向主干道上,又被人们“修建”了一条条小径,偏僻路段的草坪喝水全靠老天的赏赐。
而草坪喷灌可以光顾到的地方则绿草茵茵。
咦,紧邻楼房边的小草也长得极为精神,这是怎么回事?我抬头向上看,原来发现是房顶上的太阳能管道救了小草一命。
为了证实这一点,我又调查了其他下水管道旁的小草,一样油绿旺盛。
通过调查显示,小草枯死的原因有以下方面:一`人为破坏。
二`严重缺水。
为了使我们居住环境更为优美,我建议有关物业部门实施规划时做到更为合理`长远,另外提醒各小区居民不要只顾自己方便,而破坏我们大家的生活环境。
死因调查报告2一.调查目的通过这个研究性课题报告能够让人们知道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让人们不在接触这个东西。
二.调查内容1.吸烟对自身的危害。
(1)、致癌作用(2)、对心、脑血管的影响(3)、对呼吸道的影响(4)、对消化道的影响三.调查对象随机抽出小区内的100名公民四.调查方式1.方式:抽样调查2.样本容量:1003.形式:问卷调查问卷:〈〉1.请问您第一次抽烟的时间:(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高中以后〈〉2.请问您直系亲人有抽烟习惯:(A)没有 (2)一至三人 (C)三人以上〈〉3.您家人对您抽烟的态度(A)反对 (B)不过问 (C)赞成〈〉4.请问您抽烟后有想过要戒烟吗:(A)有 (B)没有〈〉5.请问您知道抽烟对身体的伤害吗:(A)完全知道 (2)部分知道 (C)完全不知道〈〉6.抽烟后身体反应:(A)略有不适(B)没有感觉(C)十分舒服〈〉7.请问您抽烟后感觉您的身体:(A)更健康 (B)容易生病 (C)没改变(A)更好 (B)更差 (C)没改变〈〉9.请问您抽烟后您的食欲:(A)更好 (B)更差 (C)没改变〈〉10.请问您抽烟后您的睡眠状況:(A)更好 (B)更差 (C)没改变四.调查结果分析1.请问您第一次抽烟的时间:(A)小学16% (B)初中36% (C)高中37% (D)高中以后11%我们调查的100个人中,有16个人在小学就开始吸烟,这个数据让我们不得不正视青少年吸烟的问题。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引言•小树生长环境分析•小树健康状况评估目录•死因调查与诊断•防治措施与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调查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但小树死亡现象也日益严重。
为了探究小树死亡的原因,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小树死亡的现象,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为城市绿化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选取了某市多个公园、街道和小区等公共绿化区域作为样本点,对其中出现的小树死亡现象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观察、测量和记录等方法,对小树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死亡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
同时,对死亡小树进行解剖分析,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生理状况。
调查范围与方法02小树生长环境分析沙质土壤、粘土土壤、壤土土壤等。
土壤类型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pH值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
土壤肥力土壤条件气候状况温度湿度风降雨、空气湿度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风速、风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光照与通风日照时间每天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
通风状况空气流通情况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03小树健康状况评估树皮颜色枝叶生长树干形态观察枝叶是否正常生长,有无枯黄、脱落等现象。
树干是否笔直,有无弯曲、倾斜等现象。
0302 01外观检查树皮颜色是否正常,有无脱落、发黑、开裂等现象。
儿童死亡分析报告模板

儿童死亡分析报告模板
镇安县妇幼保健院:
第一部分:孩子及家庭的信息
产妇,家住,丈夫 ,于年月日胎龄周顺/剖宫产娩出一男/女婴,分娩地点 ,出生体重 g。
孩子死亡时间年月日,死亡地点。
死亡年龄岁月天小时.死亡诊断死因诊断依据尸检/临床/推断。
(此部分填写的内容须与上报的儿童死亡卡信息一致。
)第二部分:关于孩子的死亡诊断
情况一:儿童死亡诊断为医疗机构诊断的
写入院症状,辅助检查,入院诊断,最后诊断,死亡原因。
情况二:儿童死亡诊断为推理
推断:指死前未经医疗单位诊治,死因是死后分析判断出来的。
推断要把病情记录记录下来,未治疗或未就医的主要原因,死亡原因。
XX镇卫生院
XX年XX月XX日(加盖公章)。
死因监测分析报告的撰写

案例二:交通事故的死因监测报告
总结词
详细描述Biblioteka 对受害人的调查事故原因分析
该报告详细阐述了交通事故死因 的监测和分析过程,涉及对事故 现场的勘察、对受害人的调查以 及事故原因的分析。
• 事故现场勘察:报告详细描 述了对事故现场的勘察过程 ,包括事故现场的环境、道 路状况、车辆残骸等信息的 收集和分析。
死因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死因谱分析、趋势分析等 ,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如环境、生活方式、医疗水 平等。
预防策略
提出针对主要死因的预防策略和措施,如戒烟、减肥、 合理饮食等。
报告的结构
建议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展望。
标题页
包括报告的标题、作者、单位和联系方式 等信息。
收集和整理数据
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是撰写死因监测分析报告的 基础。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
报告撰写
根据分析结果撰写报告,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如使用图表、表格等。
撰写技巧
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 于专业或难以理解的术语。
突出重点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突出重点,让 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主要发现和分析 结果。
通过反馈机制收集用户对报告的评价和建议 ,持续改进和完善报告质量。
06
死因监测报告的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
案例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死因监测报告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数据收集
分析
结论
该报告展示了急性心肌 梗死这一死因的监测分 析过程,包括病例选择 、数据收集、分析和结 论。
• 病例选择:报告选取 了50例急性心肌梗死 死亡病例,具有代表 性且符合纳入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死因监测分析报告开篇经济文化背景人口学特征死因监测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第一部分总死亡模式分析●粗死亡率2010年常住人口219658人,居民死亡1692人,年均死亡率为770.29/10万。
●分年龄性别2010年年均死亡率,男性为?/10万,女性为?/10万;0岁为1.82/10万,1~4岁为1.82/10万,5~9岁为0.91/10万,10~14岁为1.82/10万,15~64岁为239.46/10万,≥65岁为524.45/10万。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死亡情况见表。
年龄组男女例数构成% 死亡率例数构成% 死亡率0- 2 0.21 171.82 2 0.27 189.75 1- 1 0.11 20.23 3 0.40 66.64 5- 1 0.11 18.43 1 0.13 19.97 10- 4 0.43 82.03 0 0.00 0.00 15- 3 0.32 65.03 0 0.00 0.00 20- 5 0.53 78.49 4 0.53 60.30 25- 12 1.28 118.76 3 0.40 28.05 30- 7 0.75 88.27 1 0.13 12.90 35- 11 1.17 98.19 8 1.06 74.63 40- 29 3.09 278.52 6 0.80 58.87 45- 40 4.26 395.88 20 2.66 199.66 50- 74 7.88 748.61 32 4.25 323.72 55- 92 9.80 1138.05 48 6.37 598.65 60- 73 7.77 1396.33 58 7.70 1086.55 65- 96 10.22 2497.40 66 8.76 1669.20 70- 109 11.61 3544.72 81 10.76 2634.15 75- 147 15.65 8263.07 107 14.21 4870.28 80- 129 13.74 16308.47 127 16.87 9477.61 85- 104 11.08 42975.21 186 24.70 36831.68 合计939 100 853.09 753 100 687.13年龄性别死亡构成图第二部分慢性病成为主要死因死因顺位2010年主要死因的位次、死亡构成和死亡率见表。
福山区人群前10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患、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呼吸道感染,前10位死因死亡占全部死因的96.57%,仅前5位合计就占全部死因的89.36%。
死因顺位表疾病分类例数顺位构成(%)死亡率(/10万)心脑血管疾病838 1 49.53 381.50恶性肿瘤437 2 25.83 198.95 伤害139 3 8.22 63.28 慢性呼吸道疾病51 4 3.01 23.22 糖尿病47 5 2.78 21.40 消化系统疾病37 6 2.19 16.84神经精神疾患29 7 1.71 13.20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7 8 1.60 12.29 传染病21 9 1.24 9.56呼吸道感染8 10 0.47 3.64先天异常 5 11 0.30 2.28肌肉骨骼疾病 4 12 0.24 1.82内分泌疾病 4 12 0.24 1.82其他肿瘤 3 14 0.18 1.37围生期疾病 2 15 0.12 0.91皮肤疾病 1 16 0.06 0.46死因不明39 -- 2.30 17.75合计1692 -- 100 770.293大类疾病死亡模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福山区人群主要死因三大类分类为国际通用的死因分类标准,第一大类疾病包括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围生期疾病、产科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共5小类疾病;第二大类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其他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精神疾患、感觉器官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先天异常共13小类;第三大类为伤害,包括意外伤害、有意伤害和意图不明伤害。
三大类疾病构成及死亡率构成图与死亡率图对2010年人群各年龄段死亡中三大类死因构成进行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由第?类疾病所致(为?%),其次为?(为?%)。
5-14岁和15-29岁人群的死亡均主要由伤害所致;30岁以上的3个年龄段死亡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比重越大。
详见图。
性别间死因顺位差异明显2010年不同性别人群的主要死因顺位有所差异。
见表。
2010年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精神疾患,合计死亡852例,占男性死亡总数939例的90.73%;图 2010年分年龄组3大类死因死亡构成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合计死亡666例,占女性死亡总数753例的88.45%。
疾病分类男女例数顺位构成(%)死亡率(/10万) 例数顺位构成(%)死亡率(/10万)心脑血管疾病422 1 44.94 383.39 416 1 55.25 379.61 恶性肿瘤285 2 30.35 258.92 152 2 20.19 138.70 伤害95 3 10.12 86.31 44 3 5.84 40.15 慢性呼吸道疾病29 4 3.09 26.35 22 5 2.92 20.08 神经精神疾患21 5 2.24 19.08 8 9 1.06 7.30 消化系统疾病17 6 1.81 15.44 20 6 2.66 18.2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5 7 1.60 13.63 12 7 1.59 10.95 糖尿病15 7 1.60 13.63 32 4 4.25 29.20 传染病12 9 1.28 10.90 9 8 1.20 8.21 肌肉骨骼疾病 3 10 0.32 2.73 1 15 0.13 0.91 内分泌疾病 2 11 0.21 1.82 2 12 0.27 1.83 先天异常 2 11 0.21 1.82 3 11 0.40 2.74 呼吸道感染 1 13 0.11 0.91 7 10 0.93 6.39 皮肤疾病 1 13 0.11 0.91 0 16 0.00 0.00 其他肿瘤 1 13 0.11 0.91 2 12 0.27 1.83 围生期疾病0 16 0.00 0.00 2 12 0.27 1.83 死因不明18 -- 1.92 16.35 21 -- 2.79 19.16 合计939 -- 100 853.09 753 -- 100 687.132010年男性与女性主要死因死亡率的比较见图6-1,除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外,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尤其是恶性肿瘤、伤害和神经精神疾患死亡率男女差距明显,男性死亡率分别为女性的1.87、2.15和2.61倍。
图6-1 2007年烟台市分性别主要死因死亡率第三部分人群期望寿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又称生命期望值或平均剩余寿命,与实际寿命不同,是指在现阶段个体若无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反映每位居民未来存活年龄的平均值,从而衡量出人群的健康水平。
2010年人群平均期望寿命75.59岁。
其中,男性73.35岁,女性77.95岁。
详见表。
表2010年人均期望寿命(岁)年龄组男女合计0- 73.35 77.95 75.591- 72.47 77.10 74.725- 68.53 73.30 70.8510- 63.59 68.37 65.9115- 58.84 63.37 61.0420- 54.03 58.37 56.1525- 49.23 53.54 51.3330- 44.51 48.61 46.5135- 39.69 43.64 41.6240- 34.88 38.79 36.7945- 30.33 33.90 32.0850- 25.89 29.21 27.5355- 21.78 24.65 23.2160- 17.91 20.32 19.1365- 14.02 16.32 15.1970- 10.56 12.52 11.5875- 7.12 8.93 8.1080- 4.53 5.72 5.23人均期望寿命低于2009年烟台市人群平均期望寿命(76.40岁)0.81岁,其中男性低于?岁(烟台市为73.89岁)0.54岁,女性低于1.15岁(烟台市为79.10岁)。
第四部分肿瘤死亡模式4.1总体死亡状况2010年人群因恶性肿瘤死亡437人,占全部死因的25.83%,粗死亡率为198.95 /10万(其中,男性258. 29/10万,女性135.05/10万)。
4.2性别年龄分布2010年15岁之前无恶性肿瘤死亡,主要集中于45-84岁年龄段,占当年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91.06%。
其中,男性死亡主要集中于45-74岁年龄段,有73.84%的死亡发生在此年龄段,女性死亡主要集中于55-84岁年龄段,有77.40%的死亡发生在该年龄段。
女性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死亡较男性多,所占构成比是男性的1.31倍。
对于小于3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亡在全死因死亡中的构成很低,仅占0.18%;35岁之后,恶性肿瘤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24.94%。
4.3肿瘤死因谱2010年全区前10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脑恶性肿瘤、食管癌、白血病和淋巴癌。
前10位合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6.73%,仅前5位主要肿瘤合计占72.08%。
表2010年居民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10万)、构成比(%)和位次肿瘤分类例数构成位次死亡率肺癌110 25.17 1 50.08胃癌94 21.51 2 42.79肝癌70 16.02 3 31.87结直肠癌25 5.72 4 11.38胰腺癌16 3.66 5 7.28乳腺癌15 3.43 6 6.83脑恶性肿瘤14 3.20 7 6.37食管癌14 3.20 7 6.37白血病12 2.75 9 5.46淋巴癌9 2.06 10 4.10骨癌7 1.60 11 3.19宫体癌 6 1.37 12 2.73膀胱癌 5 1.14 13 2.28喉癌 3 0.69 14 1.37前列腺癌 3 0.69 14 1.37口咽部 2 0.46 16 0.91宫颈癌 1 0.23 17 0.46卵巢癌 1 0.23 17 0.46皮肤癌 1 0.23 17 0.46 其他恶性肿瘤29 6.64 -- 13.20 合计437 100 -- 198.95第五部分控制慢性病调整工作思路分析包括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围生期疾病、产科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在内的第一类疾病的控制工作状况,以及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