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材料文稿

合集下载

死因监测培训

死因监测培训

疾病命名和分类
疾病命名是对每一种观察到的疾病必须给出一 个独立的标题名称, 个独立的标题名称,使之与其他任何不同的疾 病均具有不可混淆的、明确的区别。 病均具有不可混淆的、明确的区别。疾病命名 本身就是一种分类,是最细的疾病分类。 本身就是一种分类,是最细的疾病分类。
疾病命名特点 :确保了疾病分类的科学 性、唯 一性、准确性、标准化。 一性、准确性、标准化。 疾病的分类:数量限制、特定类目、统计研究 疾病的分类:数量限制、特定类目、
意外事故
• • • • • 在自然水域中淹溺和沉没 行人暴露于输电线路下(行人在街道触电) 行人暴露于输电线路下(行人在街道触电) 在农田杀虫剂意外中毒 在饭馆酒精意外中毒(在饭馆酗酒) 在饭馆酒精意外中毒(在饭馆酗酒) 在家中麻醉剂意外中毒
死亡原因的调查与推断
• 死亡原因 • 根本死因 • 死因链/死亡顺序 死因链/ • 死因推断
死因监测培训
红寺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康龙
• • • •
1 2 3 4
疾病命名 死亡原因的调查与推断 我区死因监测工作现状 小结
疾病命名
• ICD目的:允许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时间收集的死亡 ICD目的: 目的 和疾病数据进行系统地记录、分析、解释和比较。 和疾病数据进行系统地记录、分析、解释和比较。 • ICD用以把疾病诊断和其他健康问题的词句转换成字母数 ICD用以把疾病诊断和其他健康问题的词句转换成字母数 据编码。 据编码。 • 举例:脑内出血 I61 举例: 大脑半球的脑出血,皮质下(深部脑内出血) 1、大脑半球的脑出血,皮质下(深部脑内出血)I61.0 大脑半球的脑内出血,皮质的(大脑脑叶出血)( )(浅 2、大脑半球的脑内出血,皮质的(大脑脑叶出血)(浅 表性脑内出血) 表性脑内出血)I61.1 3、脑干的脑内出血 I61.3 4、小脑的脑出血 I61.4 脑内出血, 5、 脑内出血,未特指 I61.9

死因监测培训小结范文

死因监测培训小结范文

死因监测培训小结范文
死因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死亡原因及其与疾病、伤害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为了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参加了一次关于死因监测的培训。

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死因监测的概念和意义
首先,我们了解了死因监测的概念和意义。

死因监测是指对人群中所有死亡事件进行系统、连续、全面地收集、分析和解释,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伤害等问题,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2. 死亡证明书填写规范
其次,我们学习了如何填写死亡证明书。

在填写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保填写正确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其次,在描述死亡原因时要详细准确,并且需要遵循国际通用标准;最后,在签名盖章前需要仔细检查所有信息是否完整正确。

3. 死因分类标准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死因分类标准。

目前常用的死因分类标准有ICD-10和ICD-11。

其中,ICD-10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死因分类标准,而ICD-11是近年来新推出的一种死因分类标准,相比于ICD-10更加科学、精细。

4. 死亡原因分析方法
最后,我们学习了死亡原因分析方法。

在进行死亡原因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在对疾病相关死亡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传统流行病学方法,而对于伤害相关死亡则需要采用特定的伤害流行病学方法。

通过本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负责地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能力。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死因监测培训讲稿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死因,监测,培训,讲稿,,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死因监测培训讲稿一.监测对象1.辖区内发生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外籍公民。

2.辖区外死亡的户籍居民。

二.乡镇、街道、村卫生室工作职责1.2.3.4.5.收集在家或本镇死亡个案信息,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摸底补漏。

核实死亡信息,开展质量控制。

30天内完成网络直报。

每月10日前及时将《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卫生服务站、村级卫生室及其他医疗机构收集死亡信息,协助入户调查工作。

四.《死亡医学证明书》基本内容1.第一部分是死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职业、身份证号、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婚姻、文化、工作单位、出生日期、死亡日期、年龄、死亡地点等。

2.第二部分是死亡原因,指与死亡有关的疾病或损伤诊断,死亡原因又分为1、2部分。

3.第三部分是根本死因及统计分类。

五、填写要求1.采用统一的《死亡证明书》的基本格式,逐项认真填写,不能漏项或错项。

2.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书写,字迹清楚,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

3.死亡原因填写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拉丁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4.《死亡证明书》内容不得涂改,必须有医师签名及医院盖章。

六.基本情况项目填写1.按照实际情况填写每一项目,字迹清晰,不缺项,不错项。

2.注意逻辑关系。

3.填写选择性问题时,只可选择最适合的唯一答案,不能多选。

七.证明书填写1.主要职业及工种:按就职时间最长的职业填写,并尽可能同时填写职业和主要从事的工作,如人工中的车工、钳工、电工、纺织工、电镀工、炊事员等。

2.常住户口地址,应按户口薄上登记的住址填写完整,城市要填写到街道、里弄门牌或楼房、单元室,农村要填写到行政村、组。

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03
通过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校验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报告的及时性控制
及时性定义
死因监测报告的及时性是指报告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反映最新的 情况。
监测报告的及时性要求
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提交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 性。
及时性控制的实现方法
通过建立高效的报告收集和审核机制,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提高工 作效率,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报告的重要性
反映地区健康状况
死因监测报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居民的健 康状况,包括主要死亡原因、死亡年龄分布
等信息,为政府制定健康政策提供依据。
预防和控制疾病
通过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考核和监督,可以 促进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减
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对死亡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跟 踪一些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采取针对性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支持。
关领域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影响了监测报告的质量和
效率。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加 智能化、自动化,通过引入人工 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数据 采集、处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
性。
移动化、远程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 来的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将更加移 动化、远程化,方便快捷地进行
为制定新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提供给政府部门作为决策依据
提供关于公共卫生问题 的信息和建议
监测公共卫生系统的绩 效和质量
01
02
03
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 生政策和计划提供参考
04
为政府部门评估公共卫 生资源和投入的有效性 提供依据
06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20RR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资料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 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卡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 )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培训课件

3
二、死亡信息管理
1、死亡信息的审核
*医疗机构自查;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审核报告信息。
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
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审核
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应于7天内通
过网络进行审核确认。
*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
I10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I51.4I51.9(心脏病的并发症和不明确表 述),编码到I11.-(第一卷P395) I11 高血压性心脏病
I11.0 高血压心脏病 伴有心衰(第一卷P381 )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8
规则D:特异性
用特异的诊断替换一般诊断。
当选择的原因以一般性术语描述了一种情况,而在证明书
总原则 (首先应用的规则) 选择规则 (随后应用的选择规则) 修饰规则 (必要时可进行的修饰)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10
1、总原则
总原则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
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
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
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I (a) (b) (c) (d)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注意 R95 (婴儿猝死综合征)不被看作是不明 原因。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2
规则B:琐细情况_(1) 用明确的诊断替换琐细情况。
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 细情况,而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除了 不明原因或另一个琐细情况以外的任何情况), 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象琐细情况未曾报 告那样。
4
三、居民死亡推断书的填写要求

死因检测培训文件

死因检测培训文件

死因监测能力培训死因监测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工作,其意义重大。

通过收集人群死亡资料,能够全面了解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死亡水平、原因及变化趋势。

首先,对于政府决策而言,死因监测数据为制定和调整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例如,根据死因顺位可以确定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方向,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如上海通过死因监测工作计算出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并分析人群中具体死因顺位及变化情况,政府据此调整卫生政策,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健康需求。

在公共卫生领域,死因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识别疾病的爆发和流行趋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疾病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例如,南宁市疾控中心开展全市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指导,通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死亡数据,准确描述死亡模式和健康风险,评估公共卫生干预的效果,制定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策略。

在医疗保健领域,死因监测可以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同时,了解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医疗需求和资源利用情况,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能促进临床研究和治疗水平的提高,了解疾病的最新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总之,死因监测在政府决策、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死因监测的工作内容(一)概述与目的死因监测是对人群死亡原因、死亡模式及死亡分布的动态观察。

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评估卫生状况和健康水平,为制定和评价预防保健政策提供依据。

意义重大,它能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及时调整资源分配,提高卫生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根据死因监测数据,某地政府发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于是加大了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投入,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增加医疗设施等,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二)工作内容与流程1.信息收集涵盖医疗机构、公安部门、殡仪馆等来源。

死因监测培训小结范文

死因监测培训小结范文

死因监测培训小结1. 引言死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旨在通过对死亡原因的研究和分析,及时掌握人口死亡情况,了解死亡原因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死因监测的认识和能力,深入了解死因分类、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2. 培训内容2.1 死因分类在进行死因监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常见的死因分类体系。

常用的分类体系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和基于ICD的本地化分类体系。

ICD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

本地化分类体系则根据国家或地区特点进行了调整,更贴近实际情况。

2.2 数据收集与管理有效的数据收集是进行死因监测的基础。

培训中介绍了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医院记录、死亡证明和尸检报告等。

同时,还介绍了电子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用,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效率。

2.3 死因分析与研究死因分析是死因监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培训中介绍了常见的死因分析方法,包括比例法、比率法和年龄标准化比率等。

同时,还介绍了基于统计学模型的死因风险评估方法,如相对风险、危险比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人群、地区和年龄段的死因分布情况,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2.4 死亡原因调查在某些情况下,对特定死亡事件进行详细调查是必要的。

培训中介绍了常见的死亡原因调查方法,包括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现场勘察等。

这些调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具体死因及其相关因素,并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 培训收获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死因监测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具体收获如下:3.1 死因分类的重要性死因分类是死因监测工作的基础,不同的分类体系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正确理解和应用死因分类体系,可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2 数据收集与管理技巧培训中介绍了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和电子数据管理系统的运用。

学习了如何准确记录死亡信息、如何完善相关资料,并学会了使用电子系统进行数据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南江县
死因监测培训资料
一、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对象及时限
1、死因监测报告的意义:死因登记和报告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可靠的
人群死亡信息对制定我国的人口和卫生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和干预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死因监测报告的对象: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均为死因登记报告的对象,包括在
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各医疗报告单位死因监测负责人必须及时发现辖区内的死亡病例并及时报告,不得怠慢,查重由县疾控中心负责。

3、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的时限:县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发现死亡病例随时报告。

二、《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的使用
1、《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院内、入院时已死、“120”出急诊经医院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的必须填写,填写后要求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签名,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应。

对死亡有怀疑是谋杀或他杀等情况要报告公安局
2.《居民医学死亡推断书》:院外、在家庭死亡的由乡或村级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填写。


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填写。

填写调查记录时必须开展入户调查,让被调查者签字。

卡片加盖单位公章生效。

3.《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推断书》四联安排
第一联:由出证单位存根
第二联:用于计算机的录入,统计分析使用,并定期上交县疾控中心存档。

第三联: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

第四联:殡葬火化凭据。

4.关于第二联上交县疾控中心的要求:
卡片内容项目填写完整,用黑色墨水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要求卡片干净整洁,两边沿虚线剪裁整齐。

三. 直接死亡原因和根本死亡原因。

1. 直接死亡原因就是临死前的疾病或情况。

《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第一部分是按照导致死亡的顺序填写死因链。

由(c)病(根本死因)发展(b)病(中介原因)发展(a)病(直接死因)导致死亡。

每行只填一个死因。

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用英文或缩写(肺Ca),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

临死前的表现不需要填写(心衰、呼衰等)。

指引起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损伤中毒需要报告临床表现和外部原因。

应尽量避免不填写的内容:
呼吸衰竭 J96.9 来院已死 R99
循环衰竭 R57.9 猝死 R96.0
呼吸循环衰竭 J96.9 酸碱失衡 E87.4
多脏器衰竭 R99 电解质紊乱 E87.8
全身衰竭 R53 肺性脑病 G93.1→
不明 R99 肺部感染 J98.4
死因链
疾病
(1)直肠癌→肝胰转移癌→上消化道出血休克→死亡
b)〉(a)
四.根本死亡原因的确定和编码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a)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中最早的那个疾病或损伤;(b)造成致命损伤的那个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步骤:第1步:填写正确完整的死因链。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第2步:应用总原则,选择规则1、2、3或修饰规则来确定根本死因当只有一个死因时选择该死因
当不止一个死因时,按规则确定。

总原则:选择顺序的“根”
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例:1.Ⅰ(a)肝功能衰竭 2. Ⅰ(a)脑出血
(b)胆管梗阻(b)高血压
(c)胰头癌(c)慢性肾盂肾炎
根本死因选择:胰头癌(C25.0)(d)前列腺腺瘤
根本死因选择:前列腺腺瘤(D29.1规则1:选择第1顺序的根
例:1.Ⅰ(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b)肝硬变和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选择肝硬变(K74.6)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之情况的顺序是由于肝硬变引
起的食管静脉曲张。

2.Ⅰ(a)急性心肌梗死
(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流行性感冒
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由(b)引起(a)
3.Ⅰ(a)心包炎
(b)尿毒症和肺炎
尿毒症引起心包炎,肺炎引起心包炎,选择第1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

规则2:选择首先提到的原因
例:1.Ⅰ(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
(b)动脉粥样硬化
选择恶性贫血(D51.0).不存在于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列入的情况的报告顺序。

2. Ⅰ(a)风湿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选择风湿性心脏病(I09.9)不存在报告顺序,两种情况处于同一行上。

3.Ⅰ、(a)胰腺纤维束性病
(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
选择胰腺纤维束性病(E84.9)不存在于报告顺序。

规则 3.结合医学知识选择最早的原因
例:1.Ⅰ(a)卡波西肉瘤
Ⅱ艾滋病
选择到(a)的HIV病(B21.0)
2.Ⅰ(a)卵巢癌
Ⅱ HIV病
选择卵巢的恶性肿瘤(C56)
修饰规则6条
规则A:对不明原因的重新选择
例:1.Ⅰ(a)衰老(R54)和坠积性肺炎(J18.2)
(b)类风湿性关节炎(M06.9)
选(b)M06.9.相当于总原则。

2. Ⅰ()贫血(D64.9)
Ⅱ脾大(R16.1)
选择脾大性贫血
不按总原则选脾大,但它可以修饰编码。

规则B:对“小毛病”重新选择
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细情况,而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

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像琐细情况未曾报告那样。

例:1.Ⅰ(a)龋齿
Ⅱ糖尿病
选择糖尿病(E14.9)
规则C:联系
当选择的原因与分类中的一个款式或与证明书上用于伴有一个或多个其他情况时的“用于根本死因编码的注释”有联系时,则编码到联合情况。

规则D:选择更特异的诊断
例:Ⅰ(a)脑梗死(I63.9)
(b)脑血管意外(I64)
编码到脑梗死(I63.9)
规则E:“早期、晚期”选“晚期”
例:1.Ⅰ(a)三期梅毒(A52.9)
(b)初期梅毒(A51.0)
选三期梅毒(A52.9)
2. Ⅰ(a)妊娠期子痫(015.0)
(b)子痫前期(015.9)
选妊娠期子痫(a)(015.0)
规则F:疾病的“后遗症”致死选“后遗症”
例:1. Ⅰ(a)支气管肺炎(J18.0)
(b)脊柱弯曲(M43.9)
(c)儿童佝偻病(E55.0)
选:佝偻病后遗症(E64.3)
2. Ⅰ(a)脑积水(G91.9)
(b)结核性脑膜炎(A17.0)
选结核性脑膜炎的后遗症(B90.0)
3.(a)坠积性肺炎(J18.2)
(b)偏瘫(G18.9)
(c)脑血管意外10年(I64)
选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I69.4)
2013年南江县死因监测培训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40分)
1、死亡登记报告规范要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期限是 7 天,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填好《死亡医学证明书》后需在 7
天内向所属地的县(区)级CDC报出。

2、CDC收到的代报卡片,需于 5 天内完成代报,对网络直报的卡片,需于 7 天完成审核。

3、规范要求,对于在社区发生的死亡,社区医生则需在 30 天内进行报告
4、在确定根本死因时,总原则有 1 条,选择规则有 3 条,修饰规则有 6 条。

二、判断题(25分)
1、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送到医院即死亡的病例也需要报告(√)
2、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急诊科出诊时就死亡的病例也需要报告(√)
3、对死亡原因不清楚的病例,不需要填写调查记录(×)
4、造成意外死亡的情况不作为根本死因(×)
5、确定根本死因时,只要运用几大规则就可以满足需要了,不需要看相关的注解与解释说明(×)
三、请确定根本死因(20分)
1、a) 坠积性肺炎 7天
b) 脑卒中 3个月
c) 高血压10年
根本死因为:脑卒中
2、 a)高压心脏病 3年
b)高血压 15年
根本死因为:高血压心脏病
3、 a)脑损伤
b) 过马路时被摩托车碰撞
根本死因为:过马路时被摩托车碰撞(交通事故)
4、 a)肝癌 6个月
b)肝硬化3年
b)乙肝 10年
根本死因为:肝癌
四、简答题(15分)
1、请简述根本死因的定义:
答:(a) 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b) 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