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物理 有关浮力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推荐中考物理有关浮力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推荐中考物理有关浮力的压轴题解题方法

有关浮力的中考物理压轴题及解法
有关压强与浮力的压轴题在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关于浮力的考查,更是灵活多样(如,2012年四川广安卷Ⅱ第14题、201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第17题、2012年山东东营卷第20题、2012年湖南岳阳卷第31题、2011年四川达州卷第39题、2011年浙江宁波卷第38题、2011年广西崇左卷第28题、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卷第21题,等等).这些压轴题往往结合图形或图象,把一些关键信息隐藏起来,由于比较明确的已知条件较少,所以导致解题困难.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我就以2012年四川广安卷Ⅱ第14题为例,对这类考题略加剖析,希望对同学们今后顺利解答此类问题有所帮助。

从开始吊起桥墩到桥墩刚离开水时桥墩在水中沿竖直方向上升的距离,故河底深度可由公式s- vt求出.
第三步,离开水面受力清
第(2)小题中,结合桥墩浸没在水中和离开水面后拉力对它做功的功率,由公式P=Fv求出桥墩在这两种状态下所受的力F.分析桥墩受力情况可知,桥墩浸没在水中时受重力、浮力和拉力,离开水面后只受重力和拉力.由此可知,两种状态下受力之差即为桥墩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物理)中考物理浮力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浮力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浮力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浮力1.以下图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装有适当水的圆柱形容器,水面上飘荡着一个放有实心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从烧杯中取出放入水中,烧杯仍竖直浮在水面上,ρ铁 =7.9g/cm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水可能会溢出B.烧杯下表面遇到水的压强变小C.圆柱形容器底遇到水的压强变小D.圆柱形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不变【答案】 A【分析】【详解】A.铁球在烧杯中,整体飘荡在水面上,所以F浮总G烧杯G球;取出小球,烧杯飘荡在水面上,所以F浮杯G杯,故烧杯的浮力减小,由F浮=水 gV排知,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烧杯中水面会降落,不会溢出,故 A 不正确,切合题意;B.铁球在烧杯中,整体飘荡在水面上,所以F浮总G烧杯G球球;取出小球,烧杯飘荡在水面上,所以 F浮杯G杯,故烧杯的浮力减小,烧杯排开水的重力减小,烧杯排开水的体积减小,烧杯将上调小一些,烧杯下表面遇到水的压强变小,故 B 正确,不切合题意;C.铁球取出前的总浮力F总G烧杯G球;铁球取出后的总浮力F浮总F浮杯F浮球,杯子飘荡在水面上,F浮杯G杯,故F浮总G杯F浮球,而铁球沉底,F浮球<G球,故F浮总> F浮总;即铁球取出后烧杯和铁球遇到的总浮力小于取出前烧杯和铁球遇到的总浮力,依据F浮gV排可知,取出后排开水的体积小于取出前排开水的体积,同一个容器底面积相同,则取出前水的深度大于取出后水的深度,依据p gh 可知,取出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盛于取出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故 C 正确,不切合题意;D、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水、物体的重力之和,同一容器,则质量相等,重力相等,铁球与小船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故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 p FD 正确,不切合题意.可知,甲图容器对地面压强等于乙图容器对地面压强;故S2.三个相同容器里盛有密度不一样的三种液休,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人三个容器中,静止时地点以下图,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都相等.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甲液体中小球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B.小球在丙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小球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C.甲乙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D.丙液体的密度最小【答案】 D【分析】由图可知,同一个小球在甲液体中处于飘荡状态,在乙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在丙液体中沉底.A.依据飘荡条件,在甲液体中小球所受的浮力等于其自己重力,故 A 错误.B.小球在乙液体中悬浮,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即丙< G,所以 F浮丙<F 浮乙,故 B 错误.F 浮乙 =G;小球在丙液体中沉底,则 F 浮C.因ρ物>ρ液时下沉、ρ物 =ρ液时悬浮、ρ物<ρ液时飘荡,所以,三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物 =ρ乙>ρ丙,因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都相等,所以,由p=ρgh可知,甲乙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 甲> p乙> p 丙,故C错误.D.依据飘荡条件,ρ物>ρ液时下沉、ρ物=ρ液时悬浮、ρ物<ρ液时飘荡,所以,三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物=ρ乙>ρ丙,即丙液体的密度最小,故 D 正确为答案.3.以下图物体 A 由大小两个圆柱体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1dm3,大圆柱体上表面受水向下压力5N ,小圆柱体下表面遇到水向上压力8N,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 A 受浮力 3NB.物体 A 受浮力 13NC.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7ND.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压力10N【答案】 C【分析】【详解】由题可知,物体 A 由大、小两个圆柱体构成悬浮于水中,已知V A=1dm3,则物体 A 排开水的体积:V 排 =V A=1dm3=1×10﹣3m3,依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 A 所受的浮力:,依据浮力产生原由可得: F 浮=F 向上小 +F 向上大﹣F 向下,所以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向上的压力: F 向上大 =F 浮﹣ F 向上小故 ABD 错误, C 正确为答案。

(完整版)初中浮力问题解题技巧

(完整版)初中浮力问题解题技巧

初中浮力问题解题技巧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求浮力的大小问题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和易错点一般来说,此类型题的综合性强,要求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求浮力大小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公式较多,再加上知识的承上启下,纵横贯穿要熟练掌握此类型题的解题方法,必须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再加上对此类题型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解题技巧才能使学生对浮力大小问题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下面就此问题分类整理,逐一解析,总结规律技巧,达到会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公式和方法求出浮力的大小,进而解决有关浮力的综合问题。

1初中浮力问题常见题型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几种情况:(1)漂浮此时物体的浮力等于重力;[BP(](无外力)浮力=合外力(有绳子、木板上的重物一类的外力),一般来说若是救生艇一类的问题(就是一个东西在另一个东西上面,一起浮着),浮力就等于总重力如果是有线拉着,线的弹力加物体重力就是浮力如果已知:某物体浸没的体积与露出水面的体积这个时候浸没的体积(高度)除以总高度(总体积)就是材料的密度了;[BP)](2)救生艇问题;[BP(]总重力露出水面的体积,已知这个时候先一的做法,剩下的再看情况就可以如果让求这个木板(或救生艇)还能放多少,增加的东西的重力就等于露出水面的体积除以总体积×水的密度×g[BP)](3)矿石密度测量问题将每一个图都受力分析,然后列方程组求解;(4)悬浮此时物体的浮力等于重力;[BP(](中考很少考)一般都是类似于一个东西水里就浮着,油里沉下去,未知液体中悬浮的题,先用一的方法解决水,然后剩下的就可以求解;[BP)](5)沉下去这时候浮力=ρgV,(ρ是液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V就是物体的体积也就是排出液体的体积)沉底的东西中考更是很少考,因为过于简单我们只要先做好受力分析,分清情况,浮力问题才能解决。

2初中求浮力大小问题的题型归类与解题技巧。

(物理)中考物理浮力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浮力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中考物理浮力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浮力1.如图所示,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鸡蛋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烧杯中,鸡蛋在甲杯中沉底,在乙杯中悬浮,在丙杯中漂浮,且各杯中液体深度相同。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ρ丙B.鸡蛋排开三种液体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C.鸡蛋受到三种液体的浮力关系为:F甲<F乙=F丙D.三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p丙【答案】C【解析】【详解】A、鸡蛋在甲中下沉,甲的密度小于鸡蛋密度;在乙中悬浮,乙的密度等于鸡蛋密度;在丙中漂浮,丙的密度大于鸡蛋密度,所以,故A错误;B、鸡蛋在甲中下沉,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则排开液体的质量小于鸡蛋的质量;乙悬浮,丙中漂浮,则乙、丙受到的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即乙丙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鸡蛋的质量,所以,故B错误;C、由B知,甲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乙丙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所以鸡蛋受到三种液体的浮力关系为:,故C正确;D、三种液体的深度相同,丙的密度最大,甲的密度最小,根据得,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及液体压强大小的判断,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物体浮沉情况物体重力与浮力的关系、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如图所示,一鸡蛋在盐水中处于静止状态,后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若盐水足够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向下加速运动,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变小B.鸡蛋向下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C.鸡蛋先向下、后向上运动并回到原位,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浮力先变大后变小D.鸡蛋始终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鸡蛋受到盐水的压强变大,受到盐水的浮力不变【答案】B 【解析】 【详解】鸡蛋在盐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浮力等于重力,用手指将鸡蛋向下按压一下松手后,鸡蛋向下运动时受到向上的阻力,速度会越来越小;鸡蛋在下降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会越来越大,由于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应选B .3.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 的实心正方体,静止在乙液体中。

【推荐】中考物理专题三解决中考浮力问题的方法及其思路.doc

【推荐】中考物理专题三解决中考浮力问题的方法及其思路.doc

专题三解决中考浮力计算题的方法及其思路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市物理中考试卷的分析,浮力的计算题成为“必考点”。

引起毕业班学生高度重视。

本文给出浮力的几种重要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解析、点拨让学生知道浮力计算问题在中考试题中地位。

掌握课标对浮力知识点的要求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基础,深入理解与浮力有关的重点难点问题是解决浮力问题的根本保证,通过学习典型例题,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渠道。

浮力问题是全国各地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也是难点。

所以如何解决浮力问题就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研究。

一、掌握课标对浮力知识点的要求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基础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问题;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会运用浮沉条件解决问题;4.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以及密度计工作原理。

二、深入理解与浮力有关的重点难点问题是解决浮力问题的根本保证1.对浮力的认识:(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3)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与液体对其向下的压力之差便产生浮力。

2.对物体的浮沉情况的认识: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沉底F浮>G F浮<G F浮=G F浮=G F浮+FN=G 实心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V排=V物ρ液>ρ物V排<V物ρ液<ρ物体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非平衡力作用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处是“上浮”过程的最终状态是“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三、浮力的四种计算方法1.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即称量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其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G(G是物体受到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F1-F22.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即压力差法: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F1,向下的压力为F2,则物体受到液体对其向上的浮力F浮=F1-F23.用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求浮力即平衡法: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均有F浮=G。

中考物理浮力题型总结归纳

中考物理浮力题型总结归纳

中考物理浮力题型总结归纳浮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考物理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一个题型。

浮力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中考物理浮力题型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

一、浮力的定义和原理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同样,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二、浮力的计算1. 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量。

2. 当物体部分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液体的密度乘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 当物体浸没在气体中时,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气体的密度乘以物体排开气体的体积。

三、浮力题型的分类根据题目的表述方式和求解思路的不同,中考物理浮力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求浮力大小的题目。

题目给出物体的质量或体积,要求求解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2. 直接求浸没深度的题目。

题目给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液体的密度,要求求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深度。

3. 直接求液体密度的题目。

题目给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浸没深度,要求求解液体的密度。

4. 综合运用浮力原理进行计算的题目。

题目给出多个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液体的密度,要求求解浮力的大小或浸没深度。

四、解题步骤和技巧1. 仔细阅读题目,理清思路。

确定题目所问的是浮力的大小还是浸没深度,根据不同题型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

2. 列出已知量和待求量。

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和待求量列出,方便整理思路,确定所需的计算步骤。

3. 根据浮力原理选择计算公式。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和待求量,灵活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 注意单位换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将物理量的单位进行统一,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5. 检查计算结果。

在计算完成后,要仔细检查计算过程和结果,确保无误。

五、经典浮力题目示例1. 一个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木块的质量是10克,求木块所受的浮力大小。

天津中考物理浮力压轴题技巧

天津中考物理浮力压轴题技巧

天津中考物理浮力压轴题技巧
对于天津中考物理浮力压轴题的解题技巧,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 掌握基础知识:解决这类题目首先需要熟练掌握浮力的基础知识,如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物体受力分析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答题目。

2. 理解题意: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读题,了解题目要求和条件,理解题目的意思。

特别是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些条件往往对解题至关重要。

3. 建立物理模型:根据题目的描述,可以将问题简化为一个或几个物理模型,如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问题、受力平衡问题等。

这样可以使问题更加直观,方便后续的求解。

4. 运用数学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和推导。

因此,要熟练掌握常用的数学公式和计算技巧,如代数运算、方程求解、不等式求解等。

5. 细心检查:在解题完成后,一定要细心检查答案和解题过程,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

如果发现有错误或不足之处,要及时修正和完善。

浮力解题方法指导及典型计算题

浮力解题方法指导及典型计算题

浮力计算题方法指导及典型题目浮力计算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其实浮力计算题也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一、解浮力题的基本途径初中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浮力的四个基本途径,每一个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要做到准确掌握.1.压力差法: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下-F上.该方法适用于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或在已知形状规则的物体浸入某深度时计算浮力.2.弹簧测力计法:利用弹簧秤两次读数不等计算浮力F浮=G-G'.该式适用于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3.原理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该式是普遍适用的浮力计算法.4.状态法:利用物体悬浮或漂浮的条件F浮=G.该式适用于漂浮或悬浮的物体.应注意:悬浮时,V排=V物;漂浮时V排<V物,要找到V排和V物的关系.其中,弹簧测力计法、原理法、悬浮或漂浮法是常用的计算浮力的方法.原理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它方法一般要与原理法联合使用,才能顺利圆满的解决浮力问题.二、解题思路及步骤1.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和信息,找出隐含条件,确定是哪一类问题,找出适当的公式.如:看到“漂浮”“悬浮”“露出水面”“轮船在海上航行”等信息,确定用悬浮或漂浮法解题,列出相应公式F浮=G.2.对公式适当变形:如F浮=G.ρ液gV排=mg=ρ物V物g.即ρ液V排=ρ物V物.可见,此类型题可以求的物理量(密度和体积)有四个:ρ液、V排、ρ物、V物,任意知道三个量,可求第四量.三、典型题目计算:有关弹簧测力计法1、一个重5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求:石块受到的浮力?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2、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深度h的变化情况,求:(g取10/kg)(1)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浮力的中考物理压轴题及解法
有关压强与浮力的压轴题在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特别是关于浮力的考查,更是灵活多样(如,2012年四川广安卷Ⅱ第14题、201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第17题、2012年山东东营卷第20题、2012年湖南岳阳卷第31题、2011年四川达州卷第39题、2011年浙江宁波卷第38题、2011年广西崇左卷第28题、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卷第21题,等等).这些压轴题往往结合图形或图象,把一些关键信息隐藏起来,由于比较明确的已知条件较少,所以导致解题困难.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我就以2012年四川广安卷Ⅱ第14题为例,对这类考题略加剖析,希望对同学们今后顺利解答此类问题有所帮助。

从开始吊起桥墩到桥墩刚离开水时桥墩在水中沿竖直方向上升的距离,故河底深度可由公式s- vt求出.
第三步,离开水面受力清
第(2)小题中,结合桥墩浸没在水中和离开水面后拉力对它做功的功率,由公式P=Fv求出桥墩在这两种状态下所受的力 F.分析桥墩受力情况可知,桥墩浸没在水中时受重力、浮力和拉力,离开水面后只受重力和拉力.由此可知,两种状态下受力之差即为桥墩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