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沈珂① 吴群英① 蒋晓山①

【摘要】【摘要】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是基于两个不发光的荧光蛋白互补片段在借助其融合蛋白的驱动下重新形成活性荧光蛋白,直接作为报告基因的可视化关键性技术,在探究各种模式生物体内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PPI)技术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BiFC技术原理、发展过程、应用现状、技术改进、及未来展望进行概述。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荧光蛋白;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内蛋白质通常需要与其他蛋白质或配体结合,形成瞬时或稳定的复合体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这种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在人类、酵母、植物、线虫等各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4]。目前,PPI研究技术发展迅速,常用的有免疫共沉淀、GST-pull down、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蛋白质芯片等体外实验技术,以及酵母双杂交、蛋白质片段互补(PCA)、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等。近十余年兴起的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由于无需试剂检测,能够通过荧光显微镜在接近活细胞生理状态的条件下快速、直观地检测目标蛋白是否具有相互作用,在PPI研究中的应用正日益广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