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
哈工深中外合办4+0办学理念

哈工深中外合办4+0办学理念摘要:一、引言二、哈工深的背景与成就三、4+0办学理念的内涵四、4+0办学理念的优势五、4+0办学理念的实践成果六、结论正文:一、引言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声誉的著名高校。
近年来,学校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中,“4+0”办学理念作为哈工深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哈工深的“4+0”办学理念进行详细阐述。
二、哈工深的背景与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深圳的分校,秉承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优良传统和教育理念,结合深圳的创新氛围,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学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4+0办学理念的内涵“4+0”办学理念是指学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全部课程由中外双方教师共同承担,学生不出国门即可获得国际化的教育体验。
这一理念突破了传统的合作办学模式,使学生在本土接受国际一流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四、4+0办学理念的优势1.本土留学:学生不出国门即可享受到国际一流的教育资源,降低了留学成本和风险。
2.双语教学:中外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双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国际视野。
3.融合中西教育优势:结合中国基础教育和西方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4.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毕业后可获得国内外双认可的学位证书,提高在国际和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五、4+0办学理念的实践成果哈工深通过实施“4+0”办学理念,培养了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这些学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结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4+0”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国际化教育体验。
这一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理工科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

理工科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科技力量的不断进步,中国科研工作者们有更多的机会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上。
近年来,虽然中国科研工作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和我国科技实力的增长并不能成正比,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科技研究者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
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是我国未来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因此,想要提高未来中国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提高我国博士研究生的科技论文的英文写作水平。
然而,如何培养和提高未来高精尖人才的博士研究生的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各高校按照各自的理解及需求开设不同的英语课程,导致我国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颇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理念不统一,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2. 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各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3. 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2】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英语教学研究者以及各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改革尝试。
有些学者们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课程体系的方面,提出建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口语国际交流相结合的立体式的教学体系。
【3】有些学者的研究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以真实的国际学术期刊文章作为教学的内容,【4】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真实的语篇进行解析。
【5】【6】还有一些学者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了以写促学的教学方式。
【7】上述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是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已经成为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以往针对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能力的研究研究都侧重于语言学的视角或者教学研究的视角,很少有研究者专门针对理工科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把语言知识、专门体裁写作能力、现代研究素养和教学课堂实践相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探究式-混合式”相结合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与实践

“探究式-混合式”相结合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与实践作者:林佳曹蕾王莉贺宝玲何冰来源:《高教学刊》2020年第16期摘要:互聯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高等教育改革推到了风口浪尖。
混合式教学结合了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呈现为“难、散、新”特点,学生普遍反应学习难度较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因此,为了进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我们探索出了混合-探究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目的,培养了学生创新科研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并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超星;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6-0110-06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arrival of digital era is pushing forward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forefront. Blended teaching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network learning; while inquiry teaching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are the active constructors of knowledge. The course content of Biochemistry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icult, scattered and new". The students generally say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learn, an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cannot achieve the learning effect as expect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iochemistry, we have explored a new teaching model of the combination of mixture and exploration, which has truly realized the goal of taking students as thecenter and output as the purpose, cultivated students' innovative research spirit and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and achieved the goal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 and teaching quality.Keywords: superstar learning platform; biochemistry; blended teaching; inquiry teaching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改促进学习革命,不断积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化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施与探索

大学化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施与探索
李文旭;张立珠;肖鑫礼;唐冬雁;强亮生
【期刊名称】《大学化学》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为更好地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哈尔滨工业大
学“大学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现有改革成果,初步尝试了面授加视频的混合式教学,探讨了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效果和反映出的问题,并为混合式教学的推广实施提出了建议。
旨在促进未来大学化学课程的在线教育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李文旭;张立珠;肖鑫礼;唐冬雁;强亮生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
学理学院化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学院化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G64
【相关文献】
1.大学化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施与探索 [J], 赵军峰
2.利用在线MOOC资源开展无机化学课程
理实共建混合式教学探索
——以北华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J], 于霞;梁琦兰
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机及电力拖动》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J], 史惠霞
4.混合式教学在大学化学教育中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J], 潘乐;李丽;张焦焦;金鹿
5."大学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J], 粟银;田晓霞;马丽斯;林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尔滨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

结题验收书
项目名称:
主持人:
完成单位:
验收日期:
主持人电话:
哈尔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其它成员
姓名
年龄
单位
职称
学位
项目分工
二、课程建设情况
1.课程开设情况(混合式教学名称、教学模式特征、学时合理性分配、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分组及其合理性、翻转学习效果评价、线上线下成绩构成等)
2.课程建设成果(围绕课程发表研究论文等,请附发表论文刊物首页、目录页、论文页)
三、经费使用情况
经费资助额度和分配使用情况等。
四、项目验收意见
专家组验收意见:
该项目组按照立项要求完成了各项研究与实践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同意结题验收。
验收负责人:2018年月日
学校验收意见:
同意结题
负责人:(盖章)
2018年月日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

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工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顶尖的工科院校,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工科教育模式。
本文旨在阐述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型方案”的内涵、目标、实施路径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以期为国内外高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章首先对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然后详细解析了哈工大新工科型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接着,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展示了哈工大在新工科教育中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
文章对新工科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推动新工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新工科模式是一种适应新时代工程教育发展需求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跨学科融合和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工科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跨学科融合:新工科模式强调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工科专业的界限,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通过设立跨学科的创新实验班,让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新工科模式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将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
创新能力培养:新工科模式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置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实验、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面向新工科的“信号与系统”教学及课程思政探讨

2022年2月第7期Feb. 2022No.7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面向新工科的“信号与系统”教学及课程思政探讨张钧萍,张腊梅,张 晔(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摘 要] “信号与系统”在电子信息类基础课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具有概念多、理论抽象、方法多样、求解难等问题,历来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一门课程。
面向新工科需求,对如何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课程思政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从课程知识点及相关思想引出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既改善教学效果、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信号与系统;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新工科[基金项目] 2021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六批教学发展基金项目(课程思政类)项目“信号与系统(B类)”(XSZ20210026)[作者简介] 张钧萍(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研究;张腊梅(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遥感图像智能解译研究;张 晔(1960—),男,辽宁锦州人,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教授,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7-0113-04 [收稿日期] 2021-06-29引言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教学过程既是知识文化的传承、也是价值体系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指出,国家对人工智能及制造业等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的新工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基于“u校园”学习平台的通用英语校本spoc混合教学模式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教学实践General Serial No.1042020No.1基于“U 校园”学习平台的通用英语校本SPOC 混合教学模式孟宇1卜玉伟2(1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威海264209;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威海264209)摘要:在大学英语学时和学分大幅削减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需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教学内容,激活课外学习空间,基于学习平台的移动学习方式成为延展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新渠道。
本研究依托“U 校园”学习平台,以POA 教学理念为指导,自建校本通用英语SPOC 课程,利用线上平台及线下实体课堂进行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结果表明,基于“U 校园”学习平台的通用英语校本SPOC 课程,依托线上、线下海量的教学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教学任务活动实现了混合式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时间,学习更加高效,有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有效完成。
关键词:“U 校园”;通用英语;SPOC 课程;混合教学模式1孟宇(1979-),女,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语言文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规划与外语教育学2卜玉伟(1978-),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法1.引言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鼓励高校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新的信息化教学常态。
智慧教学的发展推动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全面普及,包括使用基于移动网络的学习系统进行混合式助教导学模式、通过引入U 校园和外研随身学APP 等互联网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进行由“教本位”转变为“学本位”的个性化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大学英语课时压缩严重,大学英语课堂内外割裂现象严重,作为语言课程所必须的输入及泛在学习环境仅靠课堂教学无法完全保证学生学习需求(王守仁,2013),急需新的手段和渠道将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移动”起来,随时伴随学习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经费使用情况
经费资助额度和分配使用情况等。
四、项目验收意见
专家组验收意见:
该项目组按照立项要求完成了各项研究与实践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同意结题验收。
验收负责人:2018年月日
学校验收意见:
同意结题
负责人:(盖章)
2018年月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项目
结题验收书
项目名称:
主持人:
完成单位:
验收日期:
主持人电话: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项目组成员
主持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其它成员
姓名年龄Biblioteka 单位职称学位
项目分工
二、课程建设情况
1.课程开设情况(混合式教学名称、教学模式特征、学时合理性分配、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分组及其合理性、翻转学习效果评价、线上线下成绩构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