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1

合集下载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微生物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随微生物类群和营养物质种类而异,可归纳为吞噬和渗透吸收两种类型。

多数原生动物能直接以细胞质膜包围并吞食营养物。

原生动物对固体颗粒状食物的捕食称为吞噬,对液体或胶体状小液滴状食物的捕食称为胞饮。

绝大多数微生物以渗透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以渗透方式通过细胞质膜从环境或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中的孢子虫和鞭毛虫等。

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能高效率地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

分子量、溶解性、电负性、极性等都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难易程度。

其二是微生物所处的环境。

温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运输系统的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吸收能力;pH和离子强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电离程度来影响其进入细胞的能力。

例如,当环境pH比胞内pH高时,弱碱性的甲胺进入大肠杆菌后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而这种状态的甲胺不容易分泌而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升高,当环境pH比胞内pH低时,甲胺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而难以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降低;当环境中存在诱导物质运输系统形成的物质时,有利于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

而环境中存在的代谢过程抑制剂、解偶联剂以及能与原生质膜上的蛋白质或脂类物质等成份发生作用的物质(如巯基试剂、重金属离子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

另外,环境中被运输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也影响微生物细胞吸收被运输物质的速率,例如L-刀豆氨酸、L-赖氨酸或D-精氨酸都能降低酿酒酵母吸收L-精氨酸的能力。

其三是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permeability barrier)。

所有微生物都具有一种保护机体完整性且能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透过屏障,渗透屏障主要由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及粘液层等组成的结构。

荚膜与粘液层的结构较为疏松,对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影响较小。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1

大学微生物复习--第4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1
16
几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aw值
微生物 一般细菌 酵母菌 霉菌 嗜盐细菌 嗜盐真菌 嗜高渗酵母菌
aw
0.91 0.88 0.80 0.76 0.65 0.60
17
二、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1. 简单扩散
物质运输的动力: 膜内外的浓度差 特点:
A. 不消耗能量
B. 不发生化学变化 C. 非特异性。
45
微生物在厌养条件下的发酵过程的前部反应
46
酵母菌的乙醇发酵
C6H12O6 + 2ADP + 2 H3PO4 2CH3CH2OH + 2 ATP + 2CO2+2H2O
47
乳酸细菌的正型乳酸发酵
C6H12O6 + 2ADP + 2Pi
2CH3CHOHCOOH + 2ATP + 2H2O
48
(二)呼 吸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麦芽糖,蔗糖,乳糖,纤维二糖 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素
4
有机酸:
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低级脂肪酸,高 级脂肪酸,氨基酸
醇类:
乙醇、甲醇
脂类:
脂肪,磷脂
5
烃类: 天然气,石油,石油馏分,石蜡油 CO2: CO2 碳酸盐: NaHCO3, CaCO3, 其他: 芳香族化合物,氰化物,蛋白质,肽, 核酸
31
1. 适宜营养物质的选择
32
2. 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C/N) 碳氮比(C/N):培养基中碳元素/氮元素 物质的量比值或还原糖与粗蛋白之比。
谷氨酸发酵生产: C/N=4时菌体大量繁殖,Glu积累少; C/N=3时菌体繁殖受抑,Glu大量积累。
33
3. 控 制 pH 条 件 细菌: pH7.0~8.0

农业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 生长曲线2. 氨化作用3. 培养基4. 拮抗作用5. 菌落6. 朊病毒7. 拮抗作用8. 微生物9. 生物固氮10. 鞭毛11. 消毒12. 微生物连续培养13. 真核微生物14. 支原体15. 假根16. 霉菌17. 芽孢18. 生物固氮19. 衣原体20. 捕食作用二、简答题1. 简述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2. 简述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其机理3. 试分析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与人类的关系4. 微生物杀虫剂的种类5. 微生物在医疗保健战线上的六大“战役”6. 如何防治植物病毒病7. 试述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8. 微生物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里程碑9.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10. 如何防止菌种退化11. 试述培养基配制是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12.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三、论述题1. 论述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2. 论述微生物与绿色农业的关系3. 试述微生物生长曲线及其各个时期的特点4. 生物固氮的必要条件5. 举例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及其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例6. 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7. 高温杀菌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微生物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 生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2. 氨化作用:就是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3.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4. 拮抗作用:由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改变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的现象。

5. 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局限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即称为菌落。

6. 朊病毒:朊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6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

7. 拮抗作用:所谓拮抗,系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库(五)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库(五)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库(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微生物学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巴斯德B.科赫C.列文·虎克D.维诺格拉德斯基2.噬菌体是侵染()的病毒。

A.植物B.细菌C.动物D.动物和植物3.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

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4.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中,主要的方式是()。

A.菌丝片断B.芽殖C.裂殖D.无性孢子5.以下有关碳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碳源包括无机碳和有机碳B.碳源提供微生物细胞碳的骨架C.碳源是所有微生物生长的能源D.碳源是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碳的来源6.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C.促进扩散D.基团移位7.代谢过程为了产生ATP分子,所有下面的物质都是需要的,除了()之外。

A.二磷酸腺苷分子B.能量C.磷酸基D.DNA和RNA8.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B.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D.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9.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驯化成熟期最多的原生动物是()。

A.鞭毛虫B.钟虫C.变形虫D.绿眼虫10.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A.135℃—140℃,5—15秒B.72℃,15秒C.121℃,30分钟D.100℃,5小时11.下列有关腐生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腐生细菌是化能异养型的B.腐生细菌只能从死的有机残体中获得养料C.腐生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D.自然界大多数细菌属于腐生细菌12.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是()。

A.简单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转位13.在废水分析中,大肠埃希氏菌作为()。

A.水中粪便污染的指示B.进行平板计数的常规生物C.水中固氮菌数量指示D.水中氨基酸含量的尺度14.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微生物试题

微生物试题

微生物试题) 名词解释1.生长2.繁殖3.菌落形成单位(cfu)4.同步生长5.连续发酵6.最适生长温度7.专好养菌8.兼好养菌9.厌氧菌10.Hungate滚管技术11.巴氏消毒法12.间歇灭菌法13.石炭酸系数14.抗生素15.抗代谢药物16.选择毒力17.抗菌谱18.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二)选择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素)1.嗜冷菌是指最适生长———的细菌。

A.在无氧环境B.在pH 8或8以上C.在冷的温度D.只有病毒存在时2.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存活是因为———。

A.形成芽孢B.只代谢葡萄糖分子C.没有细胞膜D.没有染色体3.甘露醇盐琼脂是培养基的一个例子,供养———。

A.病毒B.衣原体和立克次体C.原生动物和真菌D.某些细菌4.实验室固氮细菌培养基能够加宫通过———。

A.添加ATP B.添加蛋白胨C.添加纯水D.添加钾的水平5.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盐中C.没有ATP或葡萄糖D.在人的口腔内6.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在———。

A.只在细菌中B.在病毒和细胞中C.在真核生物中D.只在化学限定培养基中7.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A.不同B.在30分钟之内C.为3h D.为12h8.出芽繁殖的过程———发生。

A.主要在病毒中B.在形成分支的细菌中C.只在原生动物中D.在酵母菌中9.微生物处于稳定生长前期时————。

A.细胞分裂速率增加B.细胞分裂速率降低C.群体是在其最旺盛壮健的阶段D.群体是在其最少的阶段10.人体病原菌生长的温度在———。

A.100℃B.体温C.像病毒一样的温度D.嗜热的温度11.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

A.其初始pH不同B.可辨别两种不同特的细菌C.有两种不同细菌所用不同地殊营养物D.保温培养期采用两种不同的温度12.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面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之外。

A.原生动物B.真菌孢子C.细菌D.病毒13.生活在pH 5—8.5范围的那些微生物称为———。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生物是指所有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需要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而营养的获取方式因生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的。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来维持生命活动。

动物则需要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

摄食是指动物通过口腔将食物摄入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获取营养的过程。

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这些小分子可以被动物吸收利用。

微生物的营养获取方式也有所不同。

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如蓝藻、一些细菌等。

而另一些微生物则是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取营养,如细菌、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死亡的植物和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从而获取营养。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因生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动物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而微生物则有多种方式来获取营养。

这些方式都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第二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精)

第二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精)
1.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类型
浓度 梯度 顺 顺 逆 逆
能量 需要 否 否 是 是
载体 平衡点 渗透酶 无 有 有 有 不改变 不改变 改变 改变
实例
单纯 扩散
促进 扩散 主动 运输 基团 转移

气体分子 金属离子
氨基酸 大部分 物质
糖类
回本章目录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一、概述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就其总体 而言,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有机物不被他 们所利用,但就某一种而言,他们所需要 的营养物却有一定范围。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是无机碳化合物 还是有机化合物可以把微生物分为自养型 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两大类。
回本章目录
二、营养吸收方式
1.被动扩散(单纯扩散)
利用浓度差,从高向低扩散,不消耗能 量,非特异性(无选择性),速度慢。
回本章目录
回本章目录
2.促进扩散
利用浓度差,不消耗能量,多见于真核生物。 有一种载体像渡船一样运输,可大大加快速度, 这种载体是一种蛋白质,称为透过酶/渗透酶。
回本章目录
3.主动运输
光合色素 光
回本章目录
三、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Chemoautotrophs
这一类微生物有氧化一些无机 物(H2S,FeCO3,NH4+,NO3-)的能力, 利用氧化无机物时产生的能量(化 学能),把二氧化碳 CO2 或可溶性 的碳酸盐 CO32-还原成有机碳化物。
回本章目录
这些微生物仅限一些细菌:氢 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氨细菌和 亚硝酸细菌共五类。 他们在产能过程中,需要大量 氧气,所以所有的化能自养型微生 物均为好氧菌。
回本章目录
一、营养物质与营养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4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4

一.名词解释1.培养基:2.生长因子:3.天然培养基:4.组合培养基:5.选择性培养基:二.填空1.葡萄糖氧化生成琥珀酸,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可形成个ATP。

2.经呼吸链,每个NA DH可产生个ATP。

3.在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中,被激发的叶录素分子释放的电子最后给。

4.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中,O2来自被氧化.发酵过程中ATP仅在途径产生。

5.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有,,,,和。

6.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以,,和。

7.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能源的能力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断1. 发酵和呼吸一样都需要O2。

()2. 一分子葡萄糖经发酵作用产生的ATP多于有氧呼吸。

()3. 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中产生的NADPH被用做Calvin cycle中提供电子。

()4. 氧化磷酸化包括发酵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5. 异养型细菌总是利用糖作为碳源和能源。

()6. 微量元素可作为微生物的辅酶。

()7. ED 途径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代谢途径。

( )8. 固氮酶的底物有N2, H2 , C2H4.。

()9. 红螺菌是光能自养菌。

()10红螺菌进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11除在光合细菌以外,水并不参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四.选择1.下述反应中那种物质被氧化:( )乙醛 + NA DH + H+ →乙醇 + NAD+A 乙醛B NA DHC NAD+D 乙醇2. 通过有氧代谢,下述那个反应产生的ATP最多:( )A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B 葡萄糖→丙酮酸C 琥珀酸→延胡索酸3. 下述过程那个不产生ATP ( )A 光合磷酸化B 氧化磷酸化C 底物水平磷酸化D Calvin cycle4. 葡萄糖彻底氧化包括那三个典型的阶段:( )A 化学渗透,光合磷酸化,还原B 葡萄糖降解,TCA循环,电子传递链C 底物水平磷酸化,Calvin cycle,TCA循环D 光合作用,发酵,氧化5. 葡萄糖降解过程中,来自葡萄糖氧化产生的电子传递给:( )A NA DHB NAD+C FAD+D FADH6. 异养生物利用有机物作能源和碳源,产生5碳中间产物供合成核酸,利用的途径是:( )A 混合酸发酵途径 B循环光合磷酸化 C TCA循环 D HMP途径7. TCA循环产生ATP的过程属于 ( )A 氧化磷酸化B 底物水平磷酸化 C光合磷酸化 D 电子传递链8.下述那个是呼吸链的最终步骤 ( )A NAD+ 形成B 质子被转移到膜外C 电子传递给氧D NA DH 被氧化9.下列那个分子可作为无氧呼吸的末端电子受体:( )A cAMPB PO4+C NO3+D O210.下述那个不可能是发酵终产物 ( )A 丙酮酸B CO2C 乙酸D 乳酸11.下列属于化能自养微生物的是()A 亚硝化细菌B 光合细菌C 蓝细菌D 霉菌12.中稳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是()A 35-40B 10-20C 20-35D A和C二.问答1.举例说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那些,其划分依据是什么?2.pH值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3.什么是生长因子,他包括哪几类化合物?二.名词解释1.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特点:在促进扩散过程中 营养物质本身在分子结构上也不会发生变化
不消耗代谢能量,故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运输的速率由胞内外该物质的浓度差决定 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透过酶)参与物质 运输
被运输的物质与载体蛋白有高度的特异性
养料浓度过高时, 与载体蛋白出现饱和效应 促进扩散的运输方式多见于真核微生物中,例如通常在厌氧 生活的酵母菌中,某些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分泌是通过 这种方式完成的。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or passive diffusion) 被输送的物质,靠细胞内外浓度为动力, 以透析或扩散的形式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 区的扩散。
Simple diffusion means that the molecules can pass directly through the membrane. Diffusion is always down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This limits the maximum possible concentration of the molecule inside the cell (or outside the cell if it is a waste product).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usion is also limited by the diffusion rate of the molecule. Therefore, though diffusion is an effective enough transport mechanism for some substances (such as H2O), the cell must utilize other mechanisms for many of its transport needs.
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的运输方式
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对被运输的物质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被运输的物质在转移的过程中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
不同的微生物在主动运输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的来源不同,好 氧微生物中直接来自呼吸能,厌氧微生物主要来自化学能,光 合微生物中则主要来自光能 。 主动运输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or passive diffusion)
特点: ①扩散是非特异性的营养物质吸收方式:如营养物质通过细胞 膜中的含水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扩散; ②在扩散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结构不发生变化:即既不与膜上的 分子发生反应,本身的分子结构也不发生变化; ③物质运输的速率较慢:速率与胞内外营养物质的浓度差有关 ,即随细胞膜内外该物质浓度差的降低而减小,直到胞内外物 质浓度相同; ④不需要载体参与; 扩散是一个不需要代谢能的运输方式:因此,物质不能进行逆 浓度运输。
Comparison of passive and active transport.
Legend:If uncharged solutes are small enough, they can move down their
concentration gradients directly across the lipid bilayer itself by simple diffusion. Examples of such solutes are ethanol, carbon dioxide, and oxygen. Most solutes, however, can cross the membrane only if there is a 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 (a carrier protein or a channel protein) to transfer them. As indicated, passive transport,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occurs spontaneously, whereas transport against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 (active transport) requires an input of energy. Only carrier proteins can carry out active transport, but both carrier proteins and channel proteins can carry out passive transport.
⑤可运送的养料有限:限于水、溶于水的气体,及分子
量小,脂溶性、极性小的营养物质。
•smosis
flows towards high salt concentraΒιβλιοθήκη ions细胞膜外细胞膜
细胞膜内
单纯扩散模式图
促进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transport)
营养物通过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也称作透 过酶permease)的可逆性结合来加快其传递 速度
细胞膜外
细胞膜
恢复原构象 再 循 环
细胞膜内
结 合结 合
构 象 改 变 移位
促进扩散模式图
or active ansport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在代谢能的推动下,通过膜上特殊载体 蛋白逆养料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的过 程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特点:物质在主动运输的过程中 需要消耗代谢能
Embeded protein:
Proteins that act as carriers are too large to move across the membrane. They are transmembrane proteins. They cycle between two conformations in which a solute binding site is accessible on one side of the membrane or the other.

Facilitated diffusion utilizes membrane protein channels to allow charged molecules (which otherwise could not diffuse across the cell membrane) to freely diffuse in a nd out of the cell. These channels comes into greatest use with small ions like K+, Na+, and Cl-. The speed of facilitated transport is limited by the number of protein channels available, whereas the speed of diffusion is dependent only on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