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一、单选题

1.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A(g) + B(g)

xC(g) + 2D(g),经4min后达平衡,测得D的浓度为1.0 mol·L-1,c(A) : c(B)=2 : 3,以C表示的平均速率υ(C)=0.125 mol·L-1·min-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υ(A)=0.25 mol·L-1·min-1

B.该反应方程式中,x=1

C.4 min时,B的物质的量为2 mol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3

2.下列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SO3(g)=2SO2(g)+O2(g) △H>0,SO3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时间的变化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H2(g)+I2(g)=2HI(g) △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20 mL 0.1 mol/L稀盐酸与过量锌粒混合时,n(Z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反应速率v(B)=0.04mol?L-1?min-1

3.某温度下,向4.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 5,反应PCl5(g) PCl3(g)+Cl2(g)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PCl3)=0.006 4 mol/(L·s)

B.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4.0 mol PCl3、4.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5、0.4 mol PCl3和0.40 mol Cl2,达

到平衡前v(正)>v(逆)

D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 3)=0.11 mol/L ,则反应的ΔH<0 4.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H 2 和 I 2,发生反应:H 2(g)

+I 2(g)垐?噲?2HI(g)。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I 的平衡浓度:a =b>0.004

B .平衡时,H 2 的平衡转化率:丁>甲

C .平衡时,乙中 H 2 的平衡转化率等于 20%

D .丙中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4 5.某温度下的反应为SO 2(g)+

1

2

O 2(g)SO 3(g) △H =-98 kJ·mol -1。开始时在100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0 mol SO 2(g)和10.0 mol O 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共放出热量196 kJ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 .1

B .3

C .

10

3

D .

100

9

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2432NH COONH s 2NH g CO 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是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 .因该反应S 0>V 、H 0>V ,所以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 .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体系中气体的浓度增大

D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约为8131.6410(mol L )--?? 7.乙酸甲酯催化醇解反应可用于制备甲醇和乙酸己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3COOCH 3(l ) +C 6H 13OH (l ) 垐垐垐?噲

垐垐?催化剂

加热

CH 3COOC 6H 13(l ) +CH 3OH (l ) 反应开始时,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 1:1 投料,测得 348 K 、343 K 两个温度 下乙酸甲酯转化率(α)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醇解反应的ΔH > 0 B .反应速率:v (x )> v(y)

C .343K 时,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Kx=2.25

D .348K 时,初始投料n(己醇)

n(乙酸甲酯)

分别按 1:1和2:1进行,Kx 相同

二、多选题

8.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投

入0.5molCO 和1molH 2,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 2(g)垐?噲?CH 3OH(g)。实验

测得平衡时CH 3OH 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P 总1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C.图2中M点能正确表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1gK)与温度的关系

D.若P总1=0.25MPa,则Y点的平衡常数K p=64(MPa)-2

9.乙酸甲酯的催化醇解反应可用于制备甲醇和乙酸已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

已知v正=k正·x(CH3COOCH3)·x(C6H13OH),v逆=k逆·x(CH3COOC6H13)·x(CH3OH),其中k

、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x为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反应开始时,CH3COOCH3正

和C6H13OH按物质的量之比1:1投料,测得338K、343K、348K三个温度下CH3COOCH3转化率(α)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348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8

C.A、B、C、D四点中,v正最大的是D

D.在曲线①、②、③中,k正-k逆最大的曲线是①

噲?CH3OCH3(g)+3H2O(g),10.将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2(g)+6H2(g) 垐?

一定条件下,现有两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在甲中充入0.1 mol CO2和0.18 mol H2,在乙中充入0.2 mol CO2和0.36 mol H2,发生上述反应并达到平衡。该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X表示的是容器甲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Ⅲ)

C.将状态Ⅰ对应的容器升温到T2K,可变成状态Ⅱ

D.T2 K时,向空的容器甲中充入CO2(g)、H2(g)、CH3OCH3(g)和H2O(g)各1mol,反应

将向正方向进行

三、综合题

11.可逆反应2SO 2(g)+O2(g)2SO3(g)是硫酸工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反应,因该反应中使用催化剂而被命名为接触法制硫酸。

(1)使用V2O5催化该反应时,涉及到催化剂V2O5的热化学反应有:

①V2O5(s)+SO2(g)V2 O4(s)+SO3(g)△H1=+59.6kJ·mol-1

②2V 2O4(s)+O2(g)2V2O5(s)△H2=-314.4kJ·mol-1

则2SO 2(g)+O2(g)2SO3(g)△H3=_____,若降低温度,该反应速率会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向10 L 密闭容器中加入V2O4(s)、SO2(g)各1 mol 及一定量的O2,改变加入O2的量,在常温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V2O4、V2O5、SO2和SO3的量随反应前加入O2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中没有生成SO3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10 L 密闭容器中加入V2O5(s)、SO2(g)各0.6mol,O2(g)0.3mol,保持恒压的条件

下分别在T1、T2、T3三种温度下进行反应,测得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如图乙所示。

①T1_____T2(填“>”或“<”)。

②T2时,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K=_____。若向该容器通入高温

He(g)(不参加反应,高于T2),SO3的产率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无法确定”),理由是_____。

③结合化学方程式及相关文字,解释反应为什么在T3条件下比T2条件下的速率慢:

__________。

(4)T 2时使用V2O5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在保证O2(g)的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填字母代号)。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不移动C.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无法确定

12.将2molSO2和1molO2混合置于体积可变,压强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H<0,当反应进行到时间t1点时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1mol.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平衡时,容器体积为aL,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__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反应进行到t1时,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3)若在t1时充入一定量的氩气(Ar),SO2的物质的量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在t1时升温,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新平衡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____2.1mol (填“<”、“>”或“=”),简单说明原因:____________。

(5)若t1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的体积不再变化。再加入0.2molSO2、0.1molO2和1.8molSO3,此时v逆________v正(填“<”、“>”或“=”)。

(6)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用“<”、“>”或“=”填入下列横线上:

c2______2c1,v1______v2;K1_____K3,p2____2p3;α1(SO2)_____α3(SO2);α2(SO3)+

α3(SO2)_______1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设物质A 和物质B 的物质的量为amol ,由于经4min 后达平衡,测得D 的浓度为1.0 mol/L 可知生成n(D)= 1.0 mol/L×2L=2.0mol;根据化学计量数可知,4min 时,生成Cxmol ,消耗A2.0mol ,消耗B1.0mol ,又由于4min 时,c(A) : c(B)=

22

13

a a -=-,计算得到a=4;根据已知条件以C 表示的平均速率υ(C)=24n xmol

V L t min

n ==

0.125 mol·L -1·min -1

,计算可知x=1,该方程式为:2A(g) + B(g)

C(g) + 2D(g);K=()()()()22c C c D c A c B n n =

2

212222322mol mol L L mol mol

L L ??

? ???

???

???

=

1

3

;可用三段式表示为: 2A(g) + B(g)

xC(g) + 2D(g)

初始状态 amol amol 0 0 4min 时反应了 2.0mol 1mol xmol 2.0mol 4min 时剩余 2.0mol 3.0mol 1mol 2mol

A.4min 时,消耗物质A 2.0mol ,υ(A)=()2.020.25/min 4n mol

V L mol L t min

==n n ,故A 正确;

B.根据已知条件以C 表示的平均速率υ(C)=24n xmol

V L t min

n ==

0.125 mol·L -1·min -1,计算可知x=1,故B 正确;

C.4 min 时,消耗物质B1mol ,所以容器中剩余物质B 的物质的量为4mol-1mol=3 mol ,故C 错误;

D.根据三段式分析,可得到K=()()()()22c C c D c A c B n n =2

212222322mol mol L L mol mol L L ??

? ?????? ???

=1

3

,故D 正确;

故选C 。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①知T 2时曲线的斜率大于T 1时曲线的斜率,说明T 2>T 1,结合2SO 3(g)=2SO 2(g)+O 2(g) △H >0,当温度越高,越利于正向移动,因而SO 3的平衡转化率会变大,即T 2时SO 3的平衡转化率大于T 1时SO 3的平衡转化率,A 项错误;

B.K 正曲线与K 逆曲线相交时,即K 正=K 逆,说明反应H 2(g)+I 2(g)=2HI(g)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结合△H <0,温度越高越利于逆向移动,此时K 正

C.稀盐酸与过量锌粒反应为放热反应,一开始反应速率越来越快,但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变小,反应速率越来越小,因而n(Zn 2+)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斜率先越来越大,然后越来越小直至为0,C 项错误;

D.由图④知5min 反应达到平衡,又v(B)=

n()

t

B V ?? ,反应容器的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从开始到平衡时B 的平均反应速率,D 项错误; 故选B 。 3.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为v(PCl 3)=0.32mol

4L 50s

=0.0016 mol?L -1?s -1

,故A 错误;

B .平衡后PCl 3物质的量为0.4mol ,则可列三段式:

()()()532(mol/L)0.500(mol/L)0.10.10.1PCl (mol/L)

0.4

0.1

0.1

g PCl g +Cl g ?

起始变化平衡

可求出平衡常数K=

0.10.10.4?=0.025,PCl 5的转化率为0.1

0.5

×100%=20%。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 3、2.0molCl 2,和起始时充入2.0molPCl 5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PCl 3的转化率为1-20%=80%。现在起始时充入4.0molPCl 3、4.0molCl 2,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PCl 5方向移动,PCl 3的转化率增大,所以达到平衡时PCl 3 的转化率大于80%,故B 错误;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PCl5、0.40molPCl3和0.40molCl2,物质浓度分

别为0.5mol/L,0.1mol/L,0.1mol/L,结合浓度商Q c=0.10.1

0.5

?

=0.02<K=0.025,反应没有

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达到平衡前v(正)>v(逆),故C正确;

D.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大于图表中PCl3浓度=0.4mol

4L

=0.1mol/L,说

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B,注意三段式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容器乙相当于甲平衡时再加入0.01molI2,容器丙相当于甲平衡时再加入0.01molH2,平衡都正向移动,c(HI)增大,所以HI 的平衡浓度:a=b>0.004,A正确;

B.丁相当于甲加压,使其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平衡不发生移动,平衡时,H2的平衡转化率:丁=甲,B不正确;

C.平衡时甲中H2的平衡转化率等于20%,乙相当于甲平衡时再加入0.01molI2,平衡正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所以乙中H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20%,C不正确;

D.甲中平衡常数K=

2

0.004

0.010.01

?

=0.16,因为温度不变,所以丙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0.16,D不正确;故选A。

5.C

【解析】

【分析】

热化学方程式SO 2(g)+1

2

O2(g)SO3(g) △H=-98 kJ·mol-1表示1 mol SO2(g)与0.5 mol O2(g)

完全反应产生1 mol SO3(g)时放出98 kJ的热量,根据反应放出热量计算反应产生的SO3(g)

的物质的量,利用题目给出的SO 2(g)和O 2(g)的物质的量计算出各种物质的平衡浓度,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可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详解】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产生1 mol SO 3气体时放出98 kJ 的热量,则现在反应放出热量是196 kJ ,产生的SO 3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96÷

98=2 mol ,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反应消耗2 mol SO 2(g)和1 mol 的O 2(g),由于容器的容积是100 L ,所以平衡时各种气体的浓度分别为c (SO 2)=

()42mol 100?L

-=0.02 mol/L ,c (O 2

)=()10.01mol 100?L

-=0.09 mol/L ,c (SO 3

)=2mol

100?L

=0.02 mol/L ,因此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

()()

()

311

2

2

22c SO 0.020.020.09c sO c

O =

?=

10

3

,故合理选项是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根据反应放出的热量计算出各种物质的平衡浓度是解题关键,结合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同一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其它条件无关。 6.D 【解析】 【详解】

A .从反应开始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A 错误;

B .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随着温度升高,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判断出正反应是吸热,所以焓变(△H )大于0,根据气态物质的熵大于液态物质的熵判断出反应熵变(△S )大于0,所以在高温下自发进行,故B 错误;

C .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因此体系中气体的浓度不变,故C 错误;

D .根据表中数据,平衡气体的总浓度为4.8×10-3mol /L ,容器内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故NH 3和CO 2的浓度分别为3.2×10-3mol /L 、1.6×10-3mol /L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 =

(3.2×10-3)2×1.6×10-3=813

1.6410(mol L )--??,故D 正确;

答案选D 。

【点睛】

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要根据题目所给该温度下的浓度值,根据NH 3和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在相同的容器中,体积相等,可以得到浓度的关系,再代入公式即可。选项C 为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以及影响因素。 7.C 【解析】 【分析】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所用时间越少,故含x 点的曲线对应的温度为348K ,含y 点的曲线对应的温度为343K 。温度为348K ,乙酸甲酯平衡时的转化率为60%,温度为343K ,乙酸甲酯平衡时的转化率为50%,温度越高,乙酸甲酯转化率越高,故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 > 0, 【详解】

A .由分析知,ΔH > 0,A 不符合题意;

B .x 点、y 点对应的乙酸甲酯转化率转化率相同,但是x 点温度比y 点温度高,x 点所用时间比y 点所用时间少,故反应速率:v (x )> v(y),B 不符合题意;

C .由分析知,含y 点的曲线对应的温度为343K ,平衡时的转化率为50%,因为反应开始时,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质的量之比 1:1 投料,故平衡时:n(CH 3COOCH 3)=n(C 6H 13OH ) =n(CH 3COOC 6H 13)=n(CH 3OH ),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

x(CH 3COOCH 3)=x(C 6H 13OH )=x(CH 3COOC 6H 13)=x(CH 3OH ),Kx=

3361333613()()

()()

x CH OH x CH COOC H x CH COOCH x C H OH ??=1,C 的说法错误,C 符合题意;

D .对应给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平衡常数仅受温度的影响,不受起始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故348K 时,初始投料n()

n()

己醇乙酸甲酯分别按 1:1和2:1进行,Kx 相同,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 8.BD 【解析】 【分析】

A .对于反应CO (g )+2H 2(g )CH 3OH (g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的物质

的量增大;

B .容器体积可变,平衡时,容器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C .升高温度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X 、Y 点在相同温度下,则平衡常数相同,X 点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可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分压,结合分压计算平衡常数。 【详解】

A .对于反应CO (g )+2H 2(g )

CH 3OH (g ),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甲醇的物质

的量增大,由图象可知P 总1>P 总2,故A 错误;

B .容器体积可变,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不变,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密度不变,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故B 正确;

C .升高温度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升高温度,lgK 减小,N 点能正确表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1gK )与温度的关系,故C 错误;

D .X 、Y 点在相同温度下,则平衡常数相同,X 点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则

2320.5100.250.50.250.25

0.5

0.25

CO g H g CH OH g +?()()()起始

转化平衡

则K (Y )=K (X )=

2

0.25

0.250.250.250.50.250.5(0.25)(0.25)0.250.250.50.250.250.5

MPa

MPa MPa ?++???++++=64(MPa )-2

,故D 正确。

故选:BD 。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平衡影响因素等知识点,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图象的分析以及计算的思路。 9.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像,①的反应速率最快,说明①对应的是最高温度348K ,温度升高,平衡时转化率增大,说明正向是吸热的,所以ΔH >0;A 选项正确;

B .348K 时,设初始投入为1mol ,则有:

()()()()3361336133 1 1 0 0 0.64 0.64 0.64 CH COOCH l C H OH l CH COOC H l CH OH l ?

+???→←??+?

催化剂起转 0.64 0.36 0.36 0.64 0.64

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3613333613x x CH COOC H x CH OH x CH COOCH x C H K H O =g g =

0.180.3200.32

.2.18

=3??,B 选项错误;

C .A 点x(CH 3COOCH 3)·x(C 6H 13OH)大且温度高,所以A 点v 正最大,C 选项错误;

D .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根据平衡移动规律,k 正受温度影响更大,因此温度升高,k 正的增大程度大于k 逆,因此,k 正-k 逆值最大的曲线是①,D 选项正确; 答案选AD 。 10.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已知,结合图像可得,恒温恒容时,甲、乙两平衡不等效,由于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瓜不,故压强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在相同温度下,乙的CO 2的平衡转化率高,所以曲线X 表示的是容器乙中CO 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选项A 错误;

B.状态II 和状态III 温度和体积相同,点II 处于起始加入0.2molCO 2的曲线上,点III 处于起始加入0.1molCO 2的曲线上,状态II 起始加入的CO 2物质的量是状态III 的两倍,状态II 相当于在状态III 达平衡后将体积缩小一半,若平衡不移动,状态II 总压强等于状态III 的两倍,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P 总(状态II )<2P 总(状态III ),选项B 正确;

C. 由图像可知,将状态Ⅰ对应的容器升温到T 2K ,平衡逆向移动,CO 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只能得到状态III 而得不到状态II ,选项C 错误;

D. T 2 K 时,乙中CO 2的平衡转化率40%,平衡时CO 2(g)、H 2(g)、CH 3OCH 3(g)和H 2O(g)的

浓度分别为0.12mol/L 、0.12mol/L 、0.04mol/L 、0.12mol/L ,K=326

0.040.121607.50.120.12

?=?,在相同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向空的容器甲中充入CO 2(g)、

H 2(g)、CH 3OCH 3(g)和H 2O(g)

各1mol,Q=

3

26

11

11607.5

11

?

=<

?

,反应将向正方向进行,选项D正确。

答案选BD。

【点睛】

本题通过图象考查了影响平衡的因素分析判断,题目难中等,关键看懂图象,学会分析图象的方法,易错点为选项B,状态II和状态III温度和体积相同,点II处于起始加入0.2molCO2的曲线上,点III处于起始加入0.1molCO2的曲线上,状态II起始加入的CO2物质的量是状态III的两倍,状态II相当于在状态III达平衡后将体积缩小一半,若平衡不移动,状态II

总压强等于状态III的两倍,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使体系的压强会减小一些,故P总(状态II)<2P总(状态III)。

11.-195.2kJ/mol 减小常温下,V 2O5 (s)+SO2 (g)V2 O4 (s)+SO3 (g)和2SO2(g)+O 2(g)2SO3(g)反应都很慢< 1.89×104减小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

的放热反应,通入高温He相当于加热;同时容器的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均左移,产率减小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平衡时温度越高,SO2的转化率越低,故T3比T2高,高温下,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生成的V2O4固体覆盖在V2O5固体的表面,减小了V 2O5与SO2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得V2O5 (s)+SO2 (g)V2 O4 (s)+SO3 (g)的反应速率降低 B

【解析】

【分析】

(1)结合已知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2)由图像可知,随反应前加入O2量的变化,SO2未参与反应,V2O4逐渐减少,V2O5逐渐增多,根据反应条件和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的发生;

(3)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②由图像可知,在T2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为90%,则可列出三段式,计算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再根据恒温恒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得,计算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从而计算平衡时气体的浓度,进而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通入高温He相当于加热,同时容器的体积会增大,再结合平衡移动规律分析;

③结合平衡移动规律以及V 2O5催化反应2SO2(g)+O2(g)2SO3(g)的历程分析原因;

(4)根据V 2O5催化反应2SO2(g)+O2(g)2SO3(g)的历程分析。

【详解】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V2O5 (s)+SO2 (g)V2 O4 (s)+SO3 (g) △H1=+59.6kJ·mol-1;

②2V2O4(s)+O2(g)2V2O5(s) △H2=-314.4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2×①+②可得目标方程式2SO2(g)+O2(g)2SO3(g),则△H3=2△H1+△H2=+59.6kJ·mol-

1×2-314.4kJ·mol-1=-195.2kJ/mol,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会减小,故答案为:-195.2kJ/mol;减小;

(2)由图像可知,随反应前加入O2量的变化,SO2未参与反应,V2O4逐渐减少,V2O5逐渐增多,由此可知,容器中发生反应2V2O4(s)+O2(g)2V2O5(s),而反应V2O5 (s)+SO2 (g) V2 O4 (s)+SO3 (g)和2SO2(g)+O2(g)2SO3(g)几乎没有发生,可能是在常温下反应都很慢,则没有生成SO3,故答案为:常温下,V2O5 (s)+SO2 (g)V2 O4 (s)+SO3 (g)和2SO2(g)+O2(g)2SO3(g)反应都很慢;

(3)①由图像可知,在T2温度下,该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则反应速率更大,且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SO2的转化率降低,则T2温度更高,故答案为:<;

②由图像可知,在T2温度下,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为90%,则SO2的转

化量为0.54mol,可列出三段式(单位为mol)

()()()

223

0.60.30

0.540.270.54

2S

.0

O g O g2

60.03

SO g

0.54

?

,则平衡时气

体总物质的量为0.06mol+0.03mol+0.54mol=0.63mol,设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根据恒温恒

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得,10L0.9mol

=

0.63mol

V

,解得,V=7L,则该反应

的平衡常数

2

2

4

3

2

2

22

0.54

()

(SO)7

==1.8910

0.060.03

(SO)(O)()

77

c

K

c c

?

?

=;由于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

的放热反应,通入高温He相当于加热,同时容器的体积会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均左移,产率减小,故答案为:1.89×104;减小;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通入高温He相当于加热,同时容器的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均左移,产率减小;

③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平衡时温度越高,SO2的转化率越低,故T3比T2高,高温下,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生成的V2O4固体覆盖在V2O5固体的表面,减小了V2O5与SO2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得V2O5 (s)+SO2 (g)V2 O4 (s)+SO3 (g)的反应速率降低,故答案为: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平衡时温度越高,SO2的转化率越低,故T3比T2高,高温下,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生成的V2O4固体覆盖在V2O5固体的表面,减小了V2O5与SO2气体的

接触面积,使得V 2O 5 (s)+SO 2 (g)V 2 O 4 (s)+SO 3 (g)的反应速率降低;

(4)T 2 时使用 V 2O 5 进行反应:2SO 2(g)+O 2(g)2SO 3(g),实际上反应的过程为①V 2O 5 (s)

+SO 2 (g)

V 2 O 4 (s)+SO 3 (g),②2V 2O 4(s)+O 2(g)

2V 2O 5(s),反应①为反应前后气

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增大容器的体积,即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②,由于氧气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也不移动,故2SO 2(g)+O 2(g)

2SO 3(g)不移动,故答案为:B 。

12.810a 9.52% 增大 > 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 < > < > < > < 【解析】 【详解】

(1)平衡时,体积为aL ,

()

()()

()()()2232SO g +O g 2SO g mol 210mol 2x x 2x mol 2-2x

1-x

2x

?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

由题可知,(2-2x)+(1-x)+2x=2.1,解得x=0.9,则

()()()2

232

222 1.8mol SO aL =810a SO O 0.2mol 0.1mol aL aL c K c c ?? ???==?????

? ? ?????

; (2)由(1)分析可知,反应进行到t 1时,

SO 2的体积分数为()2-20.9mol 100%=9.52%2.1mol

??;

(3)该反应在恒压装置中进行,充入氩气,氩气不参加反应,因此容器体积将增大,容器内反应物总压将减小,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将逆向移动,SO 2的物质的量将增大;

(4)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将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平衡将逆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2.1mol ;

(5)恒容条件下,再加入0.2molSO 2、0.1molO 2和1.8molSO 3,

()()()2

23C 2

232 3.6mol SO aL 405a

???===?????

? ? ?????

,反应将正向进行,v 逆<v 正; (6)由题中表格信息可知,容器2建立的平衡相当于容器1建立平衡后再将容器的容积缩

小为原来的1

2

(相当于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后平衡移动的结果,由于加压,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则v1<v2;由于平衡右移,则α1(SO2)<α2(SO2),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得c2>2c1,p1<p2<2p1;容器3中建立的平衡相当于容器1建立的平衡升温后平衡移动的结果。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v1<v3;由于平衡左移,则α1(SO2)>α3(SO2),c1>c3。由于温度升高,气体物质的量增加,故p3>p1。对于特定反应,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题给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减小,则K1=K2>K3,由以上分析可知c2>2c1,p1<p2<2p1,p1<p3,则p2<2p3,v1<v3,α1(SO2)>α3(SO2),因为c2>2c1,c1>c3,则c2>2c3。若容器2的容积是容器1的2倍,则两者建立的平衡完全相同,根据平衡特点,此时应存在α1(SO2)+α2(SO3)=1,由于容器2的平衡相当于容器1的平衡加压,故α2(SO3)将减小,则α1(SO2)+α2(SO3)<1,结合α1(SO2)>α3(SO2),则α2(SO3)+α3(SO2)<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