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镇痛流程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一、分娩镇痛原则(一)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二)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
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酌情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三)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估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一)病史:产妇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症,并存症等。
(二)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脊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灶或占位性病变等禁忌证。
(三)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三、分娩镇痛适应证(一)产妇自愿。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一)产妇拒绝。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三)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等,以及影响穿刺操作等情况。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一)设备及物品要求1.麻醉机;2.多功能心电监护仪;3.气道管理用品,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4.吸痰器、吸痰管、负压吸引器;5.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面罩;6.椎管内镇痛穿刺包、镇痛泵;7.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8.加压加热输血设备、加热毯;9.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
(二)药品要求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配置药品的生理盐水,急救类药品(肾上腺素、脂肪乳剂等),消毒液,抢救设备及麻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分娩镇痛流程

无痛分娩流程图
助产士通知产科医生产科医生进行分娩前检产妇提出要求
查:宫口扩张情况,胎心
情况,各种妊娠并发症
助产士开放静脉通道
了解产妇情况,确定无分
娩镇痛相关禁忌症
无分娩镇痛产科禁忌
向产妇及家属交待麻醉
相关风险,并签署麻醉知
情同意书
存在一定产科分险,取消
和暂缓分娩镇痛操作
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在助
产士配合下进行麻醉操
作,配镇痛泵并指导产妇
使用镇痛泵,确定产妇在
麻醉操作前后生命体征
平稳
通知产科医生再次检查
产妇,确定麻醉操作后无
产科异常情况进行产后随访。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一、分娩镇痛原则(一)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二)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
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酌情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三)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估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一)病史:产妇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症,并存症等。
(二)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脊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灶或占位性病变等禁忌证。
(三)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三、分娩镇痛适应证(一)产妇自愿。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一)产妇拒绝。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三)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等,以及影响穿刺操作等情况。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一)设备及物品要求1.麻醉机;2.多功能心电监护仪;3.气道管理用品,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4.吸痰器、吸痰管、负压吸引器;5.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面罩;6.椎管内镇痛穿刺包、镇痛泵;7.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8.加压加热输血设备、加热毯;9.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
(二)药品要求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配置药品的生理盐水,急救类药品(肾上腺素、脂肪乳剂等),消毒液,抢救设备及麻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分娩镇痛流程图

分娩镇痛实施流程一、分娩镇痛总原则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
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症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斟酌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
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二、分娩镇痛流程图人员设置、设备及管理1分娩镇痛必须在专用的消毒产房或手术间进行,并且配备齐全的监护仪器、母婴抢救设备、中心供氧、吸引器及各种急救和常用药品。
2麻醉医生保证二十四小时值班在岗。
由专职麻醉护士负责设备维护、药品准备及镇痛泵的配制。
3产房必须有专职的产科医生和助产士负责产程观察和管理。
如果在手术间进行椎管内穿刺,必须有产科医生陪同,并监测胎心。
镇痛前评估1对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椎管内阻滞的可行性评估与实施常规椎管内阻滞麻醉时相同。
2分娩镇痛禁忌证:椎管内阻滞禁忌证,如患者不配合、穿刺部位感染、败血症、凝血障碍、颅内压增高、下肢肌力或感觉异常、脊柱畸形或腰椎外伤及手术史等;产科异常情况,如脐带脱垂、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头盆不称或骨盆异常等。
镇痛实施1产妇入产房后自愿申请。
由产科医生、助产士及麻醉医生共同评估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告知产妇或家属操作风险及镇痛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产妇及家属的同意及主动配合,签署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
对于需要在手术室进行穿刺操作的产妇,务必完善评估确定能够实施分娩镇痛后,再除全脊麻或局麻药毒性反应等。
随后推注配好的镇痛药液5-15ml,控制阻滞平面达T10-12。
如观察15min后仍不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应考虑穿刺置管的问题,而不应继续盲目追加药量。
阻滞平面固定后,连接镇痛泵。
如采取腰硬联合镇痛,腰麻推荐使用3-5 ug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泵采取相同的配置,可以适当减少负荷剂量。
6产程管理:在分娩的过程中必须全程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并且给予吸氧。
分娩镇痛工作流程

分娩镇痛工作流程1. 引言分娩镇痛是针对分娩期产妇的疼痛进行缓解和管理的医疗措施。
在医疗保健机构中,提供分娩镇痛服务是保障产妇身心健康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档旨在介绍分娩镇痛的工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达到安全、高效的分娩镇痛服务。
2. 工作流程步骤2.1 评估与定位- 医护人员应与产妇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其疼痛程度和症状。
- 对产妇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 根据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或数字评分法),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 定位疼痛的具体部位,例如腰背部、下腹部或会阴部。
2.2 选择镇痛方式- 根据产妇的疼痛评估结果和医疗条件,医护人员需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
- 常见的分娩镇痛方式包括无药物镇痛(如按摩、热敷等)、非药物镇痛(如TENS疗法、水疗等)和药物镇痛(如硬膜外镇痛、硬膜外阻滞等)。
- 根据医疗机构的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应完成相关的操作培训和证书认证。
2.3 镇痛操作- 在合适的环境下,医护人员应为产妇提供镇痛操作。
- 对于无药物镇痛,医护人员可以进行按摩、热敷或散步等缓解疼痛的方法。
- 对于非药物镇痛,医护人员应正确操作TENS设备、水疗设备等。
- 对于药物镇痛,医护人员应按照医嘱正确选择药物,并根据要求进行注射或置入相应的穿刺器械。
2.4 镇痛效果观察与调整- 镇痛操作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产妇的疼痛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
- 根据产妇的主观感受和疼痛评估结果,医护人员应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
- 如镇痛效果不理想,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镇痛方式或药物剂量。
- 在整个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不断观察和调整镇痛措施,确保产妇始终处于适当的镇痛状态。
3. 注意事项- 分娩镇痛操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和持有有效证书的医护人员进行。
- 在进行药物镇痛时,需密切关注产妇的药物过敏情况以及药物剂量的使用安全性。
- 因个人差异和医疗条件的限制,镇痛效果可能因人而异,医护人员应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和配合。
产科分娩镇痛实施方案

产科分娩镇痛实施方案产科分娩镇痛是指在产程中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受,提高分娩质量,保障母婴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确保分娩镇痛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实施方案:一、分娩镇痛适应症的判断。
1. 产程已经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全,子宫口扩张程度达到4-5cm;2. 孕妇没有禁忌症,如过敏史、出血倾向、感染等;3. 孕妇主动要求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的方式。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娩镇痛:1. 阿托品硫酸盐皮下注射,在宫口开全后,可皮下注射阿托品硫酸盐,起到扩张子宫颈、减轻疼痛的作用;2. 氧气吸入,产程中可给予孕妇吸氧,缓解疼痛,保障胎儿氧供;3. 静脉硬膜外麻醉,对于疼痛较为剧烈的产程,可进行硬膜外麻醉,达到快速、有效的镇痛效果;4. 气吸笑气,孕妇在产程中可通过吸入笑气的方式减轻疼痛感。
三、分娩镇痛的操作流程。
1. 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全后,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分娩镇痛的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分娩镇痛;2. 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镇痛方式,并告知孕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和注意事项;3. 进行分娩镇痛操作,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风险;4. 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分娩镇痛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四、分娩镇痛的注意事项。
1. 分娩镇痛操作前,必须对孕妇进行详细的评估,了解孕妇的病史、过敏史等情况,排除禁忌症;2. 分娩镇痛操作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有效;3. 分娩镇痛后,需对孕妇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4. 分娩镇痛操作后,需要对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方式、用药剂量等信息。
五、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估。
1. 对分娩镇痛操作后的孕妇进行疼痛评分,了解分娩镇痛的效果;2. 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评估分娩镇痛对母婴安全的影响;3. 根据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估,及时调整镇痛方式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与流程

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与流程一、分娩镇痛原则(一)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二)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
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酌情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三)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估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一)病史:产妇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症,并存症等。
(二)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脊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灶或占位性病变等禁忌证。
(三)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三、分娩镇痛适应证(一)产妇自愿。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一)产妇拒绝。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三)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等,以及影响穿刺操作等情况。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一)设备及物品要求1.麻醉机;2.多功能心电监护仪;3.气道管理用品,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4.吸痰器、吸痰管、负压吸引器;5.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面罩;6.椎管内镇痛穿刺包、镇痛泵;7.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8.加压加热输血设备、加热毯;9.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
(二)药品要求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配置药品的生理盐水,急救类药品(肾上腺素、脂肪乳剂等),消毒液,抢救设备及麻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分娩镇痛工作流程

分娩镇痛工作流程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分娩镇痛的工作流程,以确保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得到有效缓解,提高母婴的产科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工作流程1. 接诊与评估- 孕妇进入产房后,助产士或产科医生应迅速接诊。
- 根据孕妇的病史、临床信息以及疼痛评估工具(如VAS评分),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
- 结合孕妇的个人需求、疼痛类型和分娩进展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2. 镇痛方法选择- 分娩镇痛的方法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镇痛。
- 非药物干预包括按摩、水疗、热敷、气体吸入等,适用于轻度疼痛或希望尽量避免药物的孕妇。
- 药物镇痛可分为口服药物、肌肉注射、静脉输注和硬膜外镇痛等多种方式,根据孕妇的需求和分娩进展情况进行选择。
3. 镇痛实施- 根据选择的镇痛方法,进行相应的实施。
- 非药物干预的实施需要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正确有效。
- 药物镇痛的实施需要严格按照临床操作规范,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
4. 疼痛评估和调整- 在镇痛实施后,应定期对孕妇进行疼痛评估,了解镇痛效果。
-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镇痛方法和药物剂量,确保疼痛控制的有效性。
- 定期与孕妇交流,了解镇痛的满意度和需求,为后续镇痛调整提供参考。
5. 镇痛效果的监测与记录- 镇痛过程中应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
- 记录镇痛方法、药物剂量、疼痛评估结果、镇痛效果以及孕妇的反馈意见等重要信息。
- 镇痛记录是质量控制和后续疼痛管理的重要依据。
注意事项- 在进行分娩镇痛前,应详细了解孕妇的病史和禁忌症,避免不当使用或过度使用镇痛方法和药物。
- 镇痛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镇痛过程中应与孕妇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调整和满足其需求。
- 镇痛前、中、后均需进行疼痛评估,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 镇痛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及时报告医疗团队。
以上为分娩镇痛工作流程,希望能为产科护理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确保母婴的安全和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娩镇痛流程
1、入院宣教(产房)
2、入院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凝分析)(医师)
3、产妇或家属自愿申请
4、签署分娩镇痛麻醉同意书(麻醉医师)
5、规律宫缩,宫口开大2cm以上,行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
醉(麻醉医师)
6、监测并填写麻醉记录单(助产师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报
麻醉医师处理)
7、观察镇痛效果并调整用药(助产师记录,发现异常情况
报麻醉医师处理)
8、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助产士观察,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
时处理)
9、宫口开全停止用药(助产师处理)
10、胎儿娩出后恢复用药(助产师处理)
11、观察2小时拔出硬膜外导管并完成记录单。
(麻醉医师)
分娩镇痛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a 麻醉效果及副作用
b 生命体征:BP、P、R
c 胎心、宫缩、宫口扩张、先露下降
护理措施:
1)按照正常分娩的护理常规。
2)向产妇详细介绍分娩镇痛技术及其利弊,让产妇
及家属进行充分的知情选择。
3)在操作前进行评估,排除禁忌症,签订知情同意
书。
4)建立静脉通道,选择粗大的血管同时协助摆好穿
刺体位。
5)麻醉后,先平卧半小时改自由体位,每2-4小时
翻身一次,防止褥疮的发生。
6)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后1小时严密严密监测R、
P、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记录,注意麻醉
平面过高和低血压的发生,如有异常立即与麻醉
师联系,积极处理。
7)鼻导管间断给氧,流量2-4L/分。
8)麻醉后1-2小时快速输入3-4ml/kg平衡液补充血
容量,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9)注意听取产妇的主诉,观察麻醉效果。
10)严密观察胎心、宫缩及羊水情况,适时阴道检查
了解产程进展发现异常汇报处理。
11)观察膀胱充盈情况,每2-4小时祝产妇排尿一
次,必要时给予导尿。
12)产后2小时严密观察宫缩、阴道流血、膀胱充盈
和会阴切口情况。
13)做好产后宣教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