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及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

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云南天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人工繁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白芨的突破,产量提供和人工大面积的种植已经开始,得到了广大白芨种植户的推崇;

一、白及生存条件及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独特性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

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

沙土。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及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资料Word

.

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及高33厘米以上。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12月倒苗。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成熟的白芨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

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庆幸的是,有企业在人工繁育上面突破了这个局面,例如贵州中科农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选发起白芨人工产业化种植的首家白芨组培和人工种植的企业,目前在贵州云南四川推广,开发了很多大面积的人工种植白芨种植基地。实现了白芨人工组培苗种植的先河;告别

了传统的分株切块繁殖方式的种植,从而解决了白芨传统用块种植不可避免地产量低下,抗病虫害能力差,一代一代退化的种植模式。

白芨由于种苗紧缺,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就目前来说还遥不可及。贵州中科农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白芨新一代组培苗种植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白芨生长周期的独特

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3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6个,第四年再增长12个,是典型的成倍繁殖方式。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三年年。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及假鳞资料Word

.

茎,不但不增长,反而会因假鳞茎过于拥挤而腐烂。

4、加工过程的独特性

白及采挖后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因为白及富含胶性物质,采挖后抖去泥土,剪去根须在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不断搅动,直到无白心取出,晒干。而自然晒干须月余。在晒干或烘干过程中,要反复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粗皮和须根,使成光滑洁白的半透透明体。

二、产地变迁史佐证稀缺

回顾白及野生资源的稀缺历史,白芨资源灭绝进程历历在目,从北往南一个个产地的资源灭绝了,一个个产地也就消失了。可是,真实状况如何?建国60多年以来,我们仅在1986年进行过一次全国大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如今又过去26年了。白及的家底我们其实并不清楚。只能依据地方资料,提供一些相关数字仅供分析和研究:陕西省60-80年代产量30-40吨,最高年产量56吨,而后开始下滑,98年产10吨,99年5吨,2000年不足2吨,如今陕西省已经无资源可采挖。陕西应该从白芨产地中抹去了。

同样,河南西部伏牛山区90年以前,也曾年收购过白及

10-20吨,如今难觅白及的踪迹。广西天峨、大新两县,在70-80年代,每年以3-4元的收购价格,可以收购35吨左右,97年13元的价格只收到10吨,2003年收购不足1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同上述等省都是最先开发的老产区,现在已无资源可供。开发较晚的云贵川三省,如云南资料Word

.

丽江鸡足山和贵州独龙,曾在2000年-2003年年产百吨,

如今,也无大货。2003年以来白及主产区移至四川人迹罕至的凉山州西昌市,开挖两年后资源又被扫空。到2006年上

市的白及新货寥寥无几。白及产区呈现从北向南灭绝的大势,从空间上清晰地呈现出问题的严重性。

三、质量越来越次可鉴稀缺

80年代采挖的白及个头大如银币(光洋),饱满,白色,半透明,坚实。到了90年代,能够筛选出10%左右质量好的,基本上都用于出口了。如今,个小如指头,干瘪,空泡,不去皮,色棕黑。并且掺假十分严重,白及饮片掺假是公开的秘密。假货从最初的水白芨,发展到小黄精、土黄精、甜黄精、扁白芨等10多种。假货的价格从10多元也涨到100多元。这种现象折射出了白及商品的稀缺!

四、价格走高可证明稀缺

白芨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市价一直大势趋升。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年年缓升

1985年1.10-1.20元,86-87年2-3元,88年3-4元,89

年-91年4-5元,92-93年5-6元,94年6-8元,95年8-9元,96年10-11元,1997-2001年12元。这16年白及市价上涨了11倍,但是剔除通涨因素,还是缓升。

资料Word

.

2、大幅震荡

2001年白及市价12-15元,2002-2003年16-18元,200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