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百家姓的姓氏来源及相关知识

中华百家姓一览“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
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
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
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
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
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
《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柯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于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历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溥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阳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逮盍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徐离宇文长孙慕容司徒司空姓氏的类别和内涵以图腾为氏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
历史上人口迁徙与姓氏分布(2)

历史上人口迁徙与姓氏分布中国人,特别是汉族,历来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姓氏,没有非常特殊的原因是不会改变的。
但考察今天中国的姓氏分布,就可以发现,人口少的姓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只存在于某些地区,甚至只有一个地方才有。
但人口多的姓却遍布各地,人口最多的几个姓甚至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海外。
不过姓氏刚形成时,一姓一氏只限于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宗族之间,分布范围不可能很广。
不同的宗族采用同一姓氏的可能性虽然也存在,但毕竟有限。
所以每个氏或姓都有自己的起源地,该姓氏的人口扩展到其他地方主要是迁移的结果。
另一方面,汉族及其祖先华夏诸族有慎终追远的传统,只要有可能,都会记载本家族的起源和迁移过程。
现在的家(族)谱中几乎都有本族的世系表(图),追溯到本族的“始祖”和“始迁祖”。
相比之下,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加上附会的成分,“始祖”和从他开始的世系往往模糊不清,而从“始迁祖”开始的世系和迁移路线、年代却大多确切可考。
可见一姓一氏人口的范围无不与迁移有关,今天的姓氏分布是历代人口迁移的结果。
人口迁移的方式很多,对不同姓氏的影响也不同,下面举最重要的几种:一、分封产生的迁移华夏诸族发祥于中原,大致即今天的河南、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山东西部、河北西南、安徽西北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夏特有的姓氏也集中在这一区域之内。
夏、商、周三代实行分封制,国君将本族子弟和贵族、大臣分封到各地,以后大多在当地定居,他们的姓氏也随着分布到各地。
例如,周王姬姓,被分封到各地的周王宗室就将姬姓带到各地。
又如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尚被封于齐(今山东中部),姜姓也从今陕西扩大到山东。
不少姓的起源都是某国,原来都是地名,分封为国后成为国名,以后又被封君其及后裔采用为姓。
李明正:《姓名的故事》----有巢氏

李明正:《姓名的故事》----有巢氏展开全文有巢氏---创造美好,栖居高处有巢氏:别称有巢、巢,号大巢氏。
有巢氏位列五氏之首,华夏族人,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国,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市一带,后迁徙至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石楼山一带,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
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开创了巢居文明。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有记载,如《庄子·盗跖》“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巢居文明的开拓者。
有巢氏开创巢居文明的伟大功绩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建造理念,即来自有巢氏的巢居文明内涵。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即效仿有巢氏“巢居”的古老智慧修建而成。
《鉴略·三皇纪》记载:“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等,都是从人类文明启蒙角度来概括的,意味着有巢氏为人类文明的领航者。
姓氏诠释有“有”的甲骨文字形为:草木从地下生长出来。
它的本义为:生长。
《玉篇》有,不无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玉篇》有,果也。
得也。
取也。
质也。
采也。
“有”的寓意为:创造美好。
它的义涵为:以鸟为师,筑巢于枝。
巢“巢”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个搭建在树上的棚子。
它的本义为:住的地方。
《說文》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
从木象形。
《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
《疏》巢,高也。
言其声高也。
“巢”的寓意为:栖居高处。
它的义涵为:遮风避雨,安身立命。
“有巢氏”的寓意为:创造美好,栖居高处。
它的义涵为:以鸟为师,筑巢于枝;遮风避雨,安身立命。
姓氏解读“有巢氏”最直白的解读为:有住房的先民。
有巢氏在树上建巢而居的发明,当是以鸟为师,从鸟巢那获得的灵感。
夏商周古国——巢国,开创巢居文明,人与动物的区分从此始

夏商周古国——巢国,开创巢居文明,人与动物的区分从此始巢国(在今安徽巢湖市),上古便已存在的古国,经历夏商周三代。
巢国来源于有巢氏,为上古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之一,是巢居文明的开创者。
有巢氏部落一直在巢湖流域繁衍生息,得益于巢湖地宜物丰的天然优势,获得了渔牧农商的发展,使得部落迅速壮大,后建国为有巢,简称巢国。
关于“巢”字的由来,“巢”字上是“川”,为流水,下面一个“果”,“果”为日上树梢,意为有太阳的地方可硕果累累。
“巢”字跟树脱离不了关系,《说文解字》释义:“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
”巢是人类最早的房子,当时的“巢居”形式是架空式的,就是下面有个用木桩构建的架空层,为的是避免潮湿多虫蛇的自然环境。
自从有巢氏创造了房子,人类就告别了洞穴。
远古时期,人类傍水而居,但河水容易暴涨,淹没家园,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后来有一智者发现鸟类在树上筑巢,受到启发,便筑巢树上以躲避洪水泛滥,还可避免野兽的攻击,故“巢”为“树上居”。
《庄子-盗跖》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巢”字意义尽然。
夏朝时期,巢国的先进文化已经名扬四海,使得远近的其他氏族不断迁入。
巢人天性豁达,不拘小节,不但接纳这些毫无血缘关系的外来氏族,而且还把自己的地盘腾出来让给他们居住,这些外人氏族逐渐融入到巢国的文化中,巢国的地盘也逐渐从原来的巢湖流域发展到江淮一带的广大地区,中原人称之为“南巢”。
《尚书·仲虺(huī)之诰》记载:“成汤放桀于南巢。
”说得是夏末商初,成汤打败夏桀,夏桀被迫逃往南巢。
据说夏桀当时逃奔到今巢湖市以东,死后葬于岗,此岗因此得名叫“放王岗”,是巢湖市境内的夏文化古遗址之一。
周灭商后,因当时巢国非常强大,周朝经多次征讨才灭了巢国,为便于控制,周朝将巢国一分为二,册立“巢伯国”和“庐子国”(巢和庐的意义等同,房舍的意思),巢国为伯爵,故称“巢伯国”,庐国为子爵,故称“庐子国”。
姓氏的始祖郡望分布排名源流名望的解释

姓氏的始祖郡望分布排名源流名望的解释一、观点引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姓氏是家族血脉的象征,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
而姓氏的始祖、郡望分布的排名、源流及名望的解释,更是让人对自己家族的渊源和辉煌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姓氏的始祖、郡望分布排名、源流及名望的解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
二、姓氏的起源和历史1. 姓氏的定义姓氏代表了一个家族的血统和根源,它是一种亲属关系的标志,是代代相传的家族名。
在我国,姓氏遵循父系家族制度,一般由家族的始祖或重要人物的名字命名,也有些姓氏是根据家族的职业、身份或地理环境而得名的。
2. 姓氏的起源关于姓氏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经典的是黄帝氏和炎帝氏。
黄帝氏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姓氏就是源自黄帝的后裔;而炎帝氏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火德星君的化身,他的子孙也以他的名字命姓炎,后来改称姬,因此也有人认为姓氏的起源是源自炎帝氏。
3. 姓氏的历史姓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而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姓氏更是承载了家族的荣誉和传统。
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家族历史和传承,有的姓氏由于历史原因而名声远播,有的姓氏却并不为人熟知。
三、郡望分布排名解释1. 郡望的定义郡望指的是家族所属的地方行政区域,通常是指家族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是家族始祖所属的地方。
郡望是我国古代家族血统和地域联系的重要标志,有着悠久的历史。
2. 郡望分布排名不同姓氏的郡望分布排名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些姓氏的郡望分布排名越靠前,意味着这个家族在历史上的传承和发展越为辉煌,也说明了这个姓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给人们更多了解家族渊源的线索。
3. 郡望分布排名的解释郡望分布排名的背后,代表了不同姓氏在我国各地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也反映出了我国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特征。
了解自己姓氏的郡望分布排名,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家族的渊源和传承。
四、姓氏源流及名望的解释1. 姓氏的源流姓氏的源流是家族历史、血统和传承的重要标志。
百家姓之祖姓源流_百家姓祖姓迁徙分布

百家姓之祖姓源流_百家姓祖姓迁徙分布祖姓出自子姓,起源于商朝。
黄帝的后裔。
始祖为祖已。
祖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四十九位。
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百家姓之祖姓源流,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百家姓之祖姓源流1、出自子姓,为商代王族之后裔。
商朝的开国君王叫“汤”,所以后世提到商朝的时候也多称商汤。
汤的六代孙有祖甲、祖乙、祖丙、祖丁……,都曾是商朝的君王。
他们的后代中有人以他们的名字为姓氏,姓祖。
祖乙是上述几位商王中最有作为的帝王,他任用巫贤为相,励精图治,使商朝复兴,所以今天的祖姓人有奉祖乙为始祖。
2、源于商代的两位宰相。
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时有左相仲虺,仲虺的后代中有人名叫祖己、祖尹,他们都是黄帝的后代。
祖己和祖伊的子孙中,也有取祖字为姓的,称为祖氏。
3、在满、彝、东乡等少数民族中也都有以祖为姓的人。
百家姓祖姓迁徙分布祖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四十九位。
今山东省的寿光县、夏津县,北京市的海淀区,湖北省的英山县,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的藁城市、乐亭县、福宁县、献县、深县、新乐县、抚宁县、定兴县、衡水市、易县、秦皇岛市、保定市、涿州市、涞水县,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枫桥支英村,徐州市铜山县、淮安市、盱眙县侍涧村、宿迁市泗洪县、南通市海门县、昆山市、阜宁县,河南省的濮阳市范县、南阳市南召县、开封市、商丘市柘城县、卫辉县、固始县、新乡市,安徽省的池州市、安庆市、马鞍山市望江县、萧县、枞阳县、巢湖市庐江县(不仅仅是庐江县,本人姓祖,是居巢区的)、蚌埠市、滁州市、宿州市,四川省的广元县,吉林省的吉林市永吉县、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的抚松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的长寿县,湖南省的浏阳市,福建省的德化县、浦城县、顺昌县,贵州省的贵阳市、威宁县、毕节市,广东省的东莞市东城区,甘肃省的张掖市,辽宁省的沈阳市、盘锦市兴隆台区、北镇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六师红旗农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缅甸、美国、英国等地,均有祖氏族人分布。
《盘古(上卷)创世时期的有巢氏》

《中国历史百科系列之盘古》(上)——创世时期的有巢氏简介东汉时古人创造的一位创世大神名为盘古,所以盘古视为创世时期,而自古以来就有盘古开天辟地之说。
有巢氏,这就是盘古创世时期最早的人类——早期猿人。
存在于旧石器时代早期(被而贵灭)约240万—15万年,早期猿人还带有许多原始性质,晚期猿人体质已与现代人相似,是中国古书说的“构木为巢”时期目录第一章有巢氏的名称及其来历第二章有巢氏人格特征第三章有巢氏氏族脉络第四章有巢氏社会身份第五章有巢氏民族地位第六章有巢氏的生籍地第七章对有巢氏“巢居”的分析与结论第八章有巢氏时代推算第九章有巢氏文化与价值第一章有巢氏名称及其来历1.1有巢氏,又叫“大巢氏”《始学篇》记载:“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通志·三皇纪》记载:“厥初,先民穴居野处,圣人教之结巢,以避虫豸之害,而食草木之实,故号‘有巢氏’,亦曰‘大巢氏’。
”《中国远古和原始社会的传说及近代考古学的发现》说:“有巢氏,又名‘大巢氏’,因教民巢居而得号。
”1.2有巢氏,简称“有巢”鲁迅曾取用过这种简称,其《自文字至文章》云:“至于上古实状,则荒漠不可考,君长之名,且难审知,世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
降及轩辕,遂多传说,逮于虞夏,乃有箸于简策之文传于今。
”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徐旭生在其历史专著中,直接以这种简称命题,其曰《有巢、燧人、伏羲、女娲、神农各氏的来源》。
历史学家尚秉和所著《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其卷一亦以《有巢燧人时社会状况》为标题。
1.3有巢氏,简称“巢”《汉语大词典》解:“巢,有巢氏的省称。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窥刊崩石,捃逸残竹,巢风寂寥,羲埃绵邈。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渺峰放歌》云:“叟童鸡犬寂无喧,别有天地疑巢轩。
世人不信桃源记,谁知此是真桃源。
” 按:此诗为明代诗人黄周星所作。
《百家姓》姓氏溯源

《百家姓》姓氏溯源1 、汪姓氏来源:汪姓的主源有两支~其一出自远古时期汪芒国。
汪芒国是帝舜时期的一个邦国~奉命驻守封、禺二山,今浙江武康境,。
禹时~大会诸侯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汪芒国君防风氏迟到被杀。
消息传到汪芒国~国人西迁至浙江湖州一带的深山中~历夏、商、周三代~到战国时又迁至今安徽南部的歙县一带~以原国名为姓氏~即汪芒氏~后又去繁就简~单姓“汪”。
其二出自鲁国。
鲁国始封君伯禽传至19代鲁成公时~赐支子食邑于汪~其他约在今山东西南部。
这支鲁国贵族遂以邑为氏~改姓汪。
此外~还有翁姓所改的汪姓。
北宋初年~福建泉州的翁乾度生子6人~分别以洪、江、翁、方、龚、汪6姓为氏~其第六子翁处休遂又名汪处休~他与5位兄长均以才学显~同中进士~时人誉为“六桂联芳”。
由此~汪处休的子孙便以“六桂”为堂号~形成汪姓中颇为著名的“六桂堂”。
历史名人:当今~汪姓在《新百家姓》中排名第57位。
汪姓历史名人~唐代有越国公汪华、诗人汪伦~宋代有文学家汪藻、宰相汪伯彦~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渊~明代有戏曲作家汪道昆~清代有医学家汪昂、书画家汪士慎、哲学家汪中、剧作家汪笑侬等。
2 、戴姓氏来源:戴姓的来源主要有二~得姓方式分别是以谥为氏和以国为氏。
以谥为氏的戴姓出自子姓宋国的宋戴公。
西周初年~周公旦东征平定叛乱后~把商朝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卒~建立宋国~定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南,。
宋戴公是宋国的第11位国君~公元前799年至公元前766在位。
他去世后~长子司空继位~史称宋武公~次子及以下的子孙则成为宋国贵族。
宋戴公的孙辈中~有人为表明自己的血统所出而以祖父的谥号为氏~就是戴氏。
今这戴姓人多为此支戴姓后裔。
以国为氏的戴姓出自姬姓戴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在今河南权东。
公元前713年~戴国为郑所灭,一说灭于宋国,~子孙以国为氏~就是戴氏。
历史名人:戴姓在当今按人数多少排列的中国姓氏中居于第54位。
戴姓历史名人~西汉时有著名经学家戴德及其侄戴胜~分别被称为“大戴”和“小戴”~今为《礼记》即二人编,东晋有画家戴逵,唐代有诗人戴叔伦,近现代有诗人戴望舒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巢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的内容,具体内容:巢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三位门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巢...巢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九十三位门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巢姓姓氏源流
巢(Cho)姓源出有二:
1、出自上古有巢氏。
上古时,中原地区林木茂密,野兽很多,经常侵扰人类。
后来有人发明了在树上构造木屋,从此人们在睡觉时就不必担心野兽的侵袭了。
于是大家把这个人视作圣人,推戴他为部族首领,号称"有巢氏",他的后代就是巢姓。
尧为帝时,有个隐士名叫巢父,同当时的名士许由是好朋友。
尧曾经想把帝位禅让给巢父,但被巢父谢绝。
尧又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躲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表示不愿听这种话。
这时巢父正好牵这牛走过河边,他问许由为什么洗耳朵,许由说:"尧叫我去做九州长,这种话弄脏了我的耳朵,所以要来洗一洗。
"巢父听了冷笑一声,说:"你如果住在高山深谷之中,不与世人交往,又有谁会来打扰你呢?现在你这样故作清高,其实是为了沽名钓誉,我还怕你洗耳朵的水弄脏了我的牛的
嘴呢!"说完便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
大禹时封有巢氏的后代建立有巢国(今安徽省巢县一带),历经夏、商、周三代,世代借为诸侯。
春秋时期,楚国灭了巢国,巢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为巢姓。
2、以地名为姓。
夏桀被商汤打败以后,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西南),后来死在那里。
他的子孙有留居在南巢的,便以地名命氏,称为巢氏。
得姓始祖:巢父。
巢氏发源于巢湖,是以地为姓的姓氏。
巢湖在安徽省境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名川大泽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巢湖在距今三四千年前的殷、周时期,是巢国的所在地。
春秋末期,巢国被吴国所灭,巢国的后裔,也就依照当时的习惯,以故国号为氏而姓了巢。
巢氏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过去一部分姓氏学者把巢氏的源流推溯到上古时期的有巢氏。
有巢氏是教人们构木为巢定居,有功于民族进化,这在《韩非子五蠹》及其它古籍上都有记述。
《姓谱》上记载,巢姓是有巢氏的后代,或者说是巢国的后代,尧时有巢父,夏殷时有巢国。
根据《姓氏考略》上的记载,巢姓是以国为氏,望族出于彭城。
巢姓的始祖以树为巢,而寝其上,号曰巢父,他的后人就以巢为姓。
故巢氏后人奉巢父为巢姓的得姓始祖。
巢姓迁徙分布
巢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远古时候,尧帝的大臣中有一位叫巢父,他是中国建筑的开创者。
也称为有巢氏。
中国传统建筑最主要特徵是木建筑,与其他国家的石建筑有很大不同。
远古时时候,巢父教人利用树干架起房屋,以便于防上野兽侵害,后来这类建筑被称为杆栏式房屋。
因为架在树上,类同鹰鸟建巢,所以它的创建人就称为有巢氏了。
大禹为王时,将有巢氏的后代封为贵族,让他们建立巢国,就在现今
安徽巢县一带。
巢国公族后代形成巢姓。
巢姓望族居于彭城郡,即现在的江苏省徐州、铜山一带。
巢姓历史名人
巢父:唐尧时的隐士。
山居不营世利,在树上筑巢而居,时人号曰巢父。
上古时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人民就在树上筑巢居住以避野兽。
传说尧帝以天下让给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让给许由,许由亦不肯受。
巢堪:东汉江西南城人,章帝时官拜司空。
以"......时曹褒清著成汉礼,堪言一世大典,非褒所能定"而名留史籍。
巢猗:隋朝时的国子助教,也是位著名的学者,撰有《尚书义》、《尚书音译》等,而得后世的推崇。
巢谷:宋代进士。
他中进士后,弃其家学,改而学习古兵法。
游秦、凤、泾原间,会赦乃。
后苏辙、苏轼贬谪岭海,巢谷徒步前往拜访,见辙。
又欲望海南访轼,行至新州病死。
巢元方:隋唐年间西华人。
巢元方在隋大业年间(605-615)医事活动频繁,任太医博士,业绩卓著。
然而《隋书》无巢氏传记,仅宋代传奇小说《开河记》有一段关于巢氏的记载。
说隋大业五年八月,开凿运河总管患风逆症,隋炀帝命太医令巢元方往视得疗。
虽然巢元方的生平事迹缺乏史料记载而混没于历史的尘封中,但巢元方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贡献,却以他殚精竭虑主持编纂整理的中医病因学巨著《诸病源候论》为载,而永垂史册。
巢帝阁:明朝人,他走道时拾到金子,就坐等一整天,终于等到失主而归还。
巢鸣盛:字端明(1611-1680),一字五峰,号崆峒、止园。
嘉兴人。
世居今郊区凤桥镇巢家弄。
20岁时就读于石佛寺,博览群书,尽通其义。
明崇祯九年(1636年)举人。
明亡,为遗民,隐居巢家弄。
在其母墓侧筑永思草堂,又建"止阁",因之自号止园。
巢鸣盛在崇祯年间为复社中人物,明亡后,与吴中徐俟斋、宣城沈寿民合称"海内三遗民"。
与长洲徐枋、桐乡张履祥、海盐陈恂等友善,彼此以气节相勉。
隐居37年,足迹不到城市,与妻钱氏以耕织自活。
他在居所四周种葫芦10余品种,并用刻有花纹或文字的模子合在匏上,长成尊、彝等形状,制成极精美的各色器皿,世称"檇李匏尊",为人所珍视。
卒后,徐枋、张履祥等私谥贞孝先生。
著有《永思堂集》、《洙泗问津》、《老圃良言》等。
巢姓郡望堂号
1、郡望
彭城郡:西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将楚国改为彭城郡。
治所在彭城,相当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
2、堂号
辞禅堂:尧帝时有高士巢父,隐居山林,以树为巢,不谋世利。
尧帝以天下让他,他坚辞不受,遂名"辞禅堂"。
此外,巢氏的主要堂号还有:"礼仪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