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总复习汇总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单元 单元复习课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单元 单元复习课课件
(2)检测分析:取废水样品98 g,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
应时,消耗4%的NaOH溶液20 g。(假设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和NaOH反应)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 ====Na2SO4+2H2O 试计算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解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从而使锥形瓶内气体减少,压强也 随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必然胀大。 答案: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qìyā)变小,外界大气压 (qìyā)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qìyā),使气球胀大。
【解析】(1)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100 g,需要 NaOH固体100 g×4%=4 g。需水的质量为100 g-4 g=96 g,除
以水的密度(mìdù)即是水的体积。 (2)求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0 g×4%,根据2NaOH+
H2SO4====Na2SO4+2H2O求废水样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然后除以
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即可解答。
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
答案(dá àn):(1)4 96
(2)解:设废水样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为x。 2NaOH + H2SO4====Na2SO4+2H2O 80 98 20 g×4% x
80 = 9x8=0.98 g
则20废g 水4中%硫酸x 的质量分数为: 0 . 9 ×8 1g 00%=1% 98 g
实验。①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有氢离子存在。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
明有氯离子存在。③中,测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suān xìnɡ),

人教版初中化学X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共24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X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共24张PPT)

A.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的汽车
B.开发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
C.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D.我国政府已向全世界承诺:在全国消灭碘缺乏病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420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42021/8/42021/8/48/4/2021 1:56:13 PM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42021/8/42021/8/42021/8/4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源与环境
4.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新能源
的开发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共同的目标。由此可见最理想的能
源是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汽油
B ( )
5. 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下列说法中与“世界
D 地球日”的主题无关的是 ( )
其他能源 太阳能、风能……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思考:煤中主要含哪种元素,可能还 含哪些元素?这此元素燃烧后生成哪 些物质?
1、煤的燃烧
产生SO2、NO2等污染 物,这些气体 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但CO2不会 形成酸雨,会形成温室效应。
酸雨的危害: 1、腐蚀建筑物 2、影响水生物、动植物生长 3、污染江河湖泊 4、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等。
• 1.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 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 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件

和汽车尾气的治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煤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原因是

(3)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可将煤
炼成焦炭,再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得到CO和
H2。其中,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4)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
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
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和无毒的气体。该化学反应的方式
为:

题型4 实验与探究
知识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
(2010·宁夏)某学校化学学习小
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
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
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
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
焦炭 煤焦油 焦炉气
•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是重要能源,化工原料。 (1)生物的遗骸埋在地下经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2)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S、O、N等。 (3)是一种黏稠状液体,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溶剂油 航空煤油
分馏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 石油
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2H202==2H2O+02↑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第二课时
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酸雨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造成温
室效应 空气污染等 酒精
点燃
C2H5OH+3O2 ==2CO2+3H2O 生成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 2、C 3、C 4、C 5、D 6、D 7、腐蚀建筑物 破坏农作物 8 8、B 9、B 10、C 11、石油 二氧化碳 水 酸雨 温室效应 资源 12、(3)(5)(2 )(4)(6)(1)13、太阳能分解水 化学 减少污染 节约能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归纳 复习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知识归纳 复习课件
第七单元知识归纳
【知识结构】
可燃物
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 与 氧气 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清除 可燃物
燃烧和灭火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隔绝 氧气
温度降到 着火点以下
爆炸原理
易燃与易爆物 安全知识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2.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煤:主要含有 硫 元素
燃 料
化石燃料:石油:主要含有
丁烷(C4H10)及丙烯(C3H6)、丁烯(C4H8)等,无毒;天然气的 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无毒。
四、能源的分类
能源类型
定义
实例
不随本身的转化或被人 太阳能、生物能、水能、 可再生能源
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 风能、地热能等
随本身的转化或被人类
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
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
五、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的鉴别
项目
二、爆炸、燃烧、缓慢氧化的比较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概念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 可燃物在有限空 的一种发光、放热 间内发生的剧烈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 应
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
未达到着火点
能量变化 放热明显
放热明显
放热缓慢,不易察 觉
是否发光 发光
发光
不发光
联系 缓慢氧化可能引起燃烧;有些燃烧可能引起爆炸
气体
H2
CO
火焰颜色 微弱的淡蓝色
蓝色
CH4 明亮的蓝色
燃烧产物
H2O
CO2
根据燃烧的产物不同进行鉴别
H2O、CO2
鉴别方法 由于三者火焰颜色相差不大,所以不能用观察火焰 颜色的方法区分

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复习(共13张PPT)

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七单元 单元知识复习(共13张PPT)

(1)由煤的结构片段可知:煤的组成元素中除C、H、O、S外还含有 N (填元素符
号)。 (2)煤的焦化属于 化学 变化。
(3)煤的气化过程中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生成两种气体燃料,其中一种是单质,该单
质是
氧气。
(4) 提 高 煤 的 燃 烧 效 率 能 节 约 煤 炭 资 源 , 写 出 一 种 提 高 煤 的 燃 烧 效 率 的 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2016三明)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
联系。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
需要 氧气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
(填“高低”或“低”)。
(2)加油站、仓库等地方要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是因为这些地方存在着大量
(2)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及可能,应立即拨打 119火警 电话,并采取自救措施,如
用 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
靠近地面 或
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二、化石燃料



CO2+2O2H
三、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1.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要有 足够的空气 。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
接触面积 。
2.燃烧不充分的缺点 (1)产生的热量 减少 (2)产生 一氧化碳
(2)把木块加工成小薄木片,在空气中燃烧更快,更充分。这是因为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ACD
(3)下列做法符合“节能低碳”理念的是
(填字母序号)。
增大了燃.料
A.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全套精品课件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全套精品课件

知识讲解
一、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酸或碱的各种通性都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溶液是呈酸 性还是碱性的依据,常用的方法是:将石蕊试液或酚酞 试液滴加到待检测的溶液中,根据试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探究
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呈酸性 含有酸
白硫 醋酸
呈碱性 含有碱
石肥 灰皂 水水
呈中性
颜色 状态
露置在空气 在水中的 中的变化 溶解情况
俗称
氢氧 白色 化钙
固体
无变化
微溶
熟石灰、 消石灰
4.Ca(OH)2的制法:
CaO + H2O = Ca(OH)2
生石灰
熟石灰
现象: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注意:氧化钙(生石灰)可以做干燥剂。
氧化钙(CaO生石灰)的制法:
高温
CaCO3
CaO +CO2↑
浓硫酸的稀释 :酸入水,勤搅拌。

方法: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知识讲解
二、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用品: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硝 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分别滴入 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盐酸: HCl = H+ + Cl硫酸:H2SO4= 2H+ + SO42硝酸: HNO3 = H+ + NO3碳酸:H2CO3 = 2H+ + CO32-
盐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全部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全部课件
A.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乘坐公交车时,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基础巩固题
2. 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 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 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 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D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例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下列 成语中,关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
是( B )
A.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而燃烧
B.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C.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D.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连接中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全部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火既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为了更好地了 解和使用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燃烧和灭火。
3. 通过学习,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2. 能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 常现象。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能力提升题
1.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灯罩却没 被点燃的原因是( 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复习(共1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复习(共17张PPT)

点燃
(3)热值高
3.新能源 目前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 、 风能 、 核能 、潮汐能 、 地热能 、 氢能 等。其中, 氢能 是最理想的能源,原因 是 原料来源广 、 无污染 、 热值高 ,但亟待解决廉 价制备和安全贮运的问题。
4.能量变化
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如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内
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电能等。
【答案】A
二、填空题 1.继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之后,人们又在开发以植物油、动物脂肪
为原理而制得的生物柴油。
(1)通常汽车使用的汽油和柴油是 石油 加工后的产品。
(2)生物柴油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生物柴油在空气中
完全燃烧的两种主要产物是 温室效应 。
(3)在普通柴油中添加 20% 的生物柴油,能减少约 70% 的二氧化硫
排放,可减少 酸雨 的形成,但不能缓解日益加剧的二氧化碳和水 ;
开发使用生物柴油还有利于节省 化石燃料

2.(2010·邵阳)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
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可燃物 。
(2)该同学慌忙拉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
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C
A.水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B.风力发电时,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C.太阳能发电时,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煤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 2.“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
主要是因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化学电池是一种把 化学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课本87页“活动与探究”完成下列问 1.题把粗盐变成精盐的大致步骤是 溶解 、 过
滤、 蒸发 。过滤后把滤液倒进 蒸发皿 进行蒸 发,当蒸发皿中 有较多固体出现时 停止加热.若 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有哪些?
①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滤纸破损; ③仪器不干净。 2.过滤器是由 漏斗和滤纸组成的。在进行过滤 时应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发酵粉的主 可作作 补钙剂。石灰
要成分、治 石、大理石作作建筑
疗胃酸过多 材料、也用于实验室
的药剂
制取二氧化碳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CO3 H2CO3=H2O+CO2
思考:Na2CO3和NaHCO3是否也与HCl发生类似的反 应? Na2CO3+2HCl=H2CO3+2NaCl
(6)花生油内含水分,久贮会发臭。可将盐炒热, 凉后,按40斤油1斤盐的比例,加入食盐,可以使 花生油2--3年仍保持色滑、味香。 (7)鲜花插入稀盐水里,可数日不谢。 (8)新买的玻璃器皿,用盐煮一煮,不易破裂。 (9)洗有颜色的衣服,先用5%盐水浸泡10分钟, 然后再洗,则不易掉色。 (10)洗有汗渍的白衣服,先在5%的盐水中揉一 揉,再用肥皂洗净,就不会出现黄色汗斑。 (11)将胡萝卜砸碎拌上盐,可擦去衣服上的血 迹。 (12)铜器生锈或出现黑点,用盐可以擦掉。
氯化钠晶体 NaCl
食盐的实用价值 食盐不仅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而且是人类生活中 的重要调味品。此外,食盐还有多种用途。 (1)清晨喝一杯盐开水,可以治大便不通。喝盐开水 可以治喉咙痛牙痛。 (2)误食有毒物,喝一些盐开水,有解毒作用。 (3)每天用淡盐开水漱口,可以预防各种口腔病。 (4)洗浴时,在水中加少量食盐,可使皮肤强健。 (5)豆腐易变质,如将食盐化在开水中,冷却后将豆 腐浸入,即使在夏天,也可保存数月。
九年级化学第七 单元总复习:第一个字母为H,不是水和双氧水就是酸 (某酸,氢某酸)
碱:最后两个字母是OH(氢氧化某)
盐:其他的为盐(某酸某,某化某) 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些是酸?那些是碱?那些是盐?
NaHCO3 KOH HNO3 K2CO3 NaNO3 H2CO3 Mg(OH)2 酸:HNO3 、H2CO3 碱:KOH 、 Mg(OH)2
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盐水清洗伤口,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 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 所以具有杀菌作用。
3、氯化钠的分布:
海水、盐湖、盐井和岩矿中都蕴藏着食盐
粗盐含MgCl2,CaCl2等杂质易 潮解,精盐不易潮解
海盐
盐场
“活动与探究” 粗盐提纯 讨论:
可通过哪些步骤来制取精 盐?(除去难溶性杂质)
3.粗盐提纯的实验中玻璃棒共用 四 次,作用分 别是什么?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引流;蒸发时搅 拌防止液滴飞溅;计算产率时转移固体。
/show/oh6kODjVw8NpU6DjY8QnVA...html
粗盐提纯
1.溶 解 ①仪器:烧杯、玻璃棒
②玻璃棒的作用:
2.过 滤
H2CO3=H2O+CO2 NaHCO3+HCl=H2CO3+NaCl
H2CO3=H2O+CO2
仔细观察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你有何发现?
含有CO32-、HCO3-的盐与盐酸反应都放出CO2。
由此你能想到一种检验CO32-、HCO3-存在的 方法吗?
向待测物中滴加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盐中的可溶性杂质,试分析原因。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自学课本70—71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填表
名称
碳酸钠 Na2CO3
俗名 苏打、纯碱
物理 易溶于水的 性质 白色粉末
碳酸氢钠 NaHCO3
碳酸钙CaCO3
小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
易溶于水的 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
主要 用途
用于生产玻 璃、造纸、 纺织、洗涤 剂
②玻璃棒的作用:
防止液体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③注意: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
加热,利用余温加热
4.计算产率
精盐质量 精盐产率= 粗盐质量
玻璃棒的作用:转移固体
X100%
若计算出的精盐产率比实际值偏大,试分析原因; 若值偏小又有何原因。
产率偏高:①过滤不干净;②水没蒸发完。 产率偏低:①操作时液体洒落;②部分氯化钠 沾在滤纸上或蒸发皿上。③过滤后未洗涤滤渣
反馈与梳理
一、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何收获? 1、氯化钠的组成、用途、分布和制备方法。 2、粗盐的初步提纯。 二、反馈训练: 1.家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该物质类别属于( C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3..粗工盐业提 上纯 采的 用主 饱要和步氯骤化是钠溶溶解液、不过断滤冲洗、粗蒸盐发来。除去粗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注意观察现 象。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 仔细观察上面四个化学方程式,比较它们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组成,你有何发现?
两种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生成物。
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①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烧杯、
滤纸、玻璃棒
②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
③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蒸 发
①仪 器:酒精灯、玻璃棒 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
盐:NaHCO3 、 K2CO3 、NaNO3
碳酸钠Na2CO3
(俗称纯碱,苏打)
碳酸氢钠NaHCO3
(俗称小苏打)
高锰酸钾(紫黑色 晶体,溶于水) KMnO4
大理石(不溶于 水)CaCO3
亚硝酸钠
NaNO2
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 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 亚硝酸盐不仅是致癌物质,而且 摄入0.2~0.5 g即可引起食物中 毒,3 g可致死。而亚硝酸盐是 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 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 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现在世 界各国仍允许用它来腌制肉类, 但用量严加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