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

合集下载

从美丽到和美:浙江乡村建设发展的现实路径分析

从美丽到和美:浙江乡村建设发展的现实路径分析

从美丽到和美:浙江乡村建设发展的现实路径分析内容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同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

与之前的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强调从多维角度去审视乡村建设发展,更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品质、乡村治理方式等领域“和”的自洽,助力乡村振兴。

20年来,浙江深化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如今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诠释了乡村建设的发展走向。

因此,尝试从回顾浙江深化实施“千万工程”出发,梳理乡村建设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以“和”理念推进新时代乡村建设发展的可行性,并探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和美乡村;乡村建设发展;“千万工程”;一、从美丽到和美:浙江乡村建设的主要阶段及内容根据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历程、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方向,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

最早可追溯到习近平同志2003年在浙江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拉开了浙江乡村建设的序幕。

第一阶段为2003—2007年的乡村基础环境整治阶段。

第二阶段为2008—2010年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阶段。

安吉提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概念和战略,并予以实施。

第三阶段是2011—2015年的美丽乡村建设阶段。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2014年浙江发布全国首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确立美丽乡村建设方向、标准、管理办法。

第四阶段是自2016年—2021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深化阶段。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五个阶段为2022年至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阶段,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在以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面向新发展阶段作出的新部署,为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指明了方向。

(完整word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题目

(完整word版)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题目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考点清单+预测试题+考点批注】一、最重要考点1、乡村振兴三步走(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重点】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3、【重点】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要求:(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4)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5)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6)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地)(8)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4.立法与其他(1)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2)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3)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4)制定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5)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6)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5、基本原则(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二、重要表述1、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3、【重点】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4、【重点】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3、【重点】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4、【重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攻方向: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7、农业经营者队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8、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9、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10、特别法人: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12、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13、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14、多元投入格局: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15、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16、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重要建设1、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海南省南繁基地是我国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南繁育种科研基地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3、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4、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5、华北地区: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6、东北地区: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四、通用型考点1、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4、河长制: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5、湖长制:将理顺管理关系和管理的体制,是“河长制”基础上及时和必要的补充6、三北防护林:西北、华北、东北7、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8、雪亮工程建设:“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者:江寒秋来源:《齐鲁周刊》2018年第20期乡村,是千百年来人们“渔猎种养、繁衍生息”的美好家园,在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生息发展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含义,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既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符号,还是一个精神寄托,更是一个梦想标尺。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此后,2018年2月4日,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4月30日,作为省级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和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5个工作方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其中,文化振兴工作方案,在全国属首例。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这一宏伟战略如何落地山东?本刊根据《规划》内容进行解读。

为何成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对于山东这样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无疑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寄予厚望,3月8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层治理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层治理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层治理分析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村的基层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效果。

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治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实现乡村善治,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治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目标任务,提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是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1]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施行,该法中第四十一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2]一、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联系农村基层治理是我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为了促进农村社会协调稳定发展而参与的农村自治,通过农村基层治理,解决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基层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财力保证。

第二,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是乡村振兴的条件之一。

想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应当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乡村振兴: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战略

乡村振兴: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战略

乡村振兴:整体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战略作者:邓雅杰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7期【摘要】本文梳理了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战略,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性,即全面性、协同性、融合性、长远性。

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性的意义,指出,乡村振兴的横向发展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的纵向发展能够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所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整体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性战略。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整体性;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2]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总结过去提出的“三农”问题核心战略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社情,在面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的现状下提出来的。

一、“三农”问题的主要战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

改革开放把土地经营权还给了农民,使相当一部分人口红利从土地的捆绑上释放出来,农民的自主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农民进城参与工业化建设,推进了城镇化进程。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城乡不均衡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三农”问题孕育而生。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经验。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逐渐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跨入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适时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确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3]这一目标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规划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的生产生活基本设备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进步,完备农村的医疗体系、法制建设等。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研究背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洞悉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推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其过程中拥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哪些新情况、存在哪些难题?如何在新形势下明确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路径?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新课题。

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

乡村振兴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四个文明协调共进的过程,是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一体。

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继续发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和鲜明特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巩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优势。

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来看,意识形态工作抓不好,农村就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

因此,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让党的最新理论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去,牢牢掌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时代不同、形势差异赋予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以鲜明特色,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到为乡村振兴服务,体现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

解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的七条路

解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的七条路

解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的七条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导向和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疏通资本、智力、技术、管理下乡渠道,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要顺应农业发展主要矛盾变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城镇居民休憩新去处、农耕文明传承新载体。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守住生态红线。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

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让优秀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再认识

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再认识

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再认识作者:李莉来源:《乡村科技》2019年第19期[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通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形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

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20个字描绘了未来农村经济、生活的理想蓝图,是接下来30多年要达成的奋斗目标。

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践和乡村调研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对20字总要求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需要防范的风险,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再认识,以便找到破解之策,更好更快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总要求;再认识[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19-19-31 全面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1.1 全面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才能为在新时代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指明方向和重点,才能科学制定战略规划,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1]。

1.2 全面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历史沿革我国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于城乡优先发展顺序问题,宏观上有3次重大调整——党的十二大提出“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和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乡村振兴战略,凸显了党和国家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决心。

微观上讲,有5处变化提升。

与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比,乡村振兴其的升华版。

从总要求的角度来看,用“产业兴旺”替代“生产发展”,用“生态宜居”替代“村容整洁”,用“治理有效”替代“管理民主”,用“生活富裕”替代“生活宽裕”,而“乡风文明”4个字没有变化,但其内容和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让农民成为(),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A.有奔头的产业,有吸引力的职业
B.有奔头的产业,令人自豪的职业
C.能挣钱的产业,令人自豪的职业
D.能挣钱的产业,有吸引力的职业
参考答案:A
【解析】: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757时事政治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