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六字诀源流考

合集下载

健身气功六字诀与陶弘景六字诀对比研究

健身气功六字诀与陶弘景六字诀对比研究

1 创编背景对比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自公元220年的曹魏政权建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历时近370年,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五胡十六国再到南北朝的对峙,期间战火不止,朝代更迭快速,政局动荡,人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私家藏书的鼎盛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由于官府藏书一般不对外开放的缘故,导致不少学者为学术研究而开始私藏书籍。

孔子就是最早的私人藏书家之一。

藏书的目的在于创作更多的个人思想著作来传播,此举又促进了藏书的发展。

有些藏书家嗜书如命,为了藏书倾家荡产都在所不辞。

由于南北朝时期士族统治的政治特点,上层社会由士族门第所统治着,形成士族的权力不断扩大,寒门子弟无出头之日的局面。

曹操曾想打破这一局面,采用不拘一格降人才,选人重才不重德。

但是在曹操死后曹丕的九品人法,推行不久便演变成只看重空泛的人品,导致士族的势力卷土重来,形成了一种上层无寒门,下层无士族的现象。

动荡的政局,饱受战争苦难的百姓,在这一时期寿命短、人口少,然而上层士族却不断努力尝试延长自身的寿命,因此以道家养生学为主的养生之风开始盛行。

六字诀最早出现在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中,此书为现存最早的养生学专著。

作者陶弘景,南京人,齐梁时期著名的道学理论家,受葛洪影响,精研养生之术,其著作甚多。

《养生延命录》是一部专门讲述道教养生方法的书籍,该书分为上、下两卷。

在卷上教诫篇中,主要意在告诫世人应注意饮食,不要留恋美食的诱惑而忽略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健身气功·六字诀创编于2002年,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持,由多方面专家构成,历时一年多,通过对古籍的研究和对现代人的特点及健身需求,经过大量实验数据验证后编写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气功”盛行,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参与到了练习气功的队伍中。

六字诀

六字诀

所谓六字诀,即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对调理人体状态,尤其是五脏六腑,是很有效的,而且简单易行。

六字诀于同治六年丁卯(1867年)河北省永年县马同文从姨丈李亦畲处抄此歌诀,流传很广,很多太极拳名人也用于作拳势呼吸。

六字气诀,最早见于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唐·孙思邈将其运用方法详细地载入《千金要方》中,宋人又据以编成歌诀,后世流传甚广。

明、清的气功养生著作如《修龄要旨》《遵生八笺》《夷门广牍》《赤凤髓》《类修要诀》《勿药元诠》等均有类似歌诀,实际证明六气歌诀早以被历代修炼家所运用。

六字诀的视频资料,大家可以去电驴网站、迅雷网站下载。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

六腑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和心肺叫上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

脐以下的部位和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谢、吹”外还有“希”字功(见上图中间)。

这个“希”就是理三焦的。

六气歌诀汇总四季行功养生歌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水旺坎宫安。

三焦长宫嘻除热,四季呼脾上化餐。

切忌出声闻两耳,其功自能保神丹。

六字行功赞效歌嘘属肝兮外主目赤翳昏蒙泪如哭只因肝火来攻上嘘而治之效最速呵属心兮外主舌口中干苦心烦热量疾深浅以呵之喉舌口疮并消灭呬属肺兮外皮毛伤同咳嗽疾如胶鼻中流涕兼寒热以呬治之医不劳吹属肾兮外主耳腰膝酸疼阳道痿微微吐气以吹气不用求方需药理呼属脾兮主中土胸膛气胀气如鼓四肢滞闷肠泻多呼而治之复如故嘻属三焦治壅塞三焦通畅除积热但须六字以嘻之此效常行容易得附录《张三丰太极行功歌》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

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一)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一)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一)作者:周伟良来源:《中州体育》2013年第06期【摘要】健身气功是在传统生命整体观影响下,以身体姿势、呼吸锻炼、意念调节为有机整体,旨在袪病强身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为了使这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中发挥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3年和2010年分别推出了在结合传统基础上又进行创编的“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以及“十二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大舞”和“太极养生杖”等九种功法。

源流考镜是研究任何一门具有历史跨度的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健身气功当然也不例外。

通过对于这九种功法的源流梳理可以看出,其中的“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和“十二段锦”五种功法显现出若晦若现的历史传承脉络,而其余四种中,除“马王堆导引术”还依稀有其一定图式参照外,另外三种的“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大舞”与“太极养生杖”,更多是在依据传统导引术功法原则基础上今人的研习成果。

【关键词】健身气功;九功法;历史源流;考略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先民们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实践与养生理论,健身气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健身气功是在传统生命整体观影响下,以身体姿势、呼吸锻炼、意念调节为有机整体,旨在袪病强身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从先秦时期的萌芽形成到秦汉、三国的历史演进,从两晋南北朝的继承发展到唐宋的整理提高,从明清的社会普及到近代以来的多元走向,健身气功在它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及“易筋经”等各种健身功法,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绵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使这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中发挥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于2003年和2010年分别推出了在结合传统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易筋经”以及“十二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大舞”和“太极养生杖”等九种功法。

“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的起源与功效

“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的起源与功效

“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的起源与功效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庄子·刻意》里边提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在那时候已经有吹嘘呼。

那么形成经典的六字方法,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养生家陶弘景,在他的《养性延命录》边提到了一种呼吸方法。

他说“纳气一者,谓吸也”。

那么到后期《千金方》孙思邈发挥了吐气的方法,也就是陶弘景提到的“吐气六者,谓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以解极”。

到明清时期,从隋唐到明清逐渐的六字,它规范起来,就是我们常说的“吹、呼、唏、呵、嘘、呬”,对应五脏和三焦。

嘘字功平肝气,呵字功补心气,呼字功培脾气,呬字功补肺气,吹字功补肾气,嘻字功理三焦。

所以发展到现在常规的六字诀就是这样一个口气,吐出浊气,结合意念和动作屈伸开合,导引体内气血循经运行,达到通经导滞,解毒散结,调节五脏六腑,调整人体阴阳气血之虚的功效。

《健身气功》是围绕着六字诀,在经过首都体育学院副教授茹凯等专家的考证,形成共性认识的一套健身气功。

以新时代,新环境,新认识,在六字诀的理论基础上把养生和祛病结合起来。

用了这种逆腹式呼吸的方法,匀细深长无声这样的模式就是平补平泻,它偏向了我们健身的方面来去养生了。

在编排健身气功的时候,以这个腰腹丹田它的开合为核心,来配合动作。

然后在吐气的时候,不仅是向外吐浊气,更重要的是内气的循环,形成内养、外调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

既有型,又要气。

这些形体的动作也是有经典的根据的。

比如说呵字诀提到双手,头顶相插,吹字诀,抱膝平。

16:11以增4우16%_谈养生轻轻松松谈养生2.2万粉丝1:34:58六字诀作为一种传统的以吐纳为主,从最早的祛病就是去服气祛病。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二)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二)

健身气功九功法源流考略(二)作者:周伟良来源:《中州体育》2013年第07期1八段锦“八段锦”是由八段动作组成的传统健身功法。

谈到八段锦的文献记载,一般都认为最早见于宋代洪迈的《夷坚志》卷九:“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

……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但事实上,不管是“八段锦”之名还是有关八段锦的动作描述,早在此前都已见其踪影。

“八段锦”一名,西晋葛洪的《神仙传》卷五中已有记载,作者称此为“导引吐纳”,符合八段锦的基本特征。

另外,《道藏》中辑有署名“许逊”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一书。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学界一般认为是宋代道教徒的托名之作,但为厘清后世八段锦歌诀具有一定价值。

该书中的“引导诀”与宋明流传的八段锦歌诀非常相近,一些动作也颇为雷同,为了便于比较,不妨将原文引录如下:仰托一度理三焦(双手极力向上,如擎天状托之,左右各三次),左肝右肺如射雕(先左引,次右引,极力为之如前);东肝单托西通肾(右手握固柱右肾堂,左手极力托之;左手握固柱左肾堂,右手手极力托之,左右各三次),五劳回顾七伤调(右手抱左肘则左顾,左手抱右肘则右顾,皆极力三作);游鱼摆尾通心脏(双展两臂摆之,数多为妙),手攀双足理于腰(正坐,舒展双足,双手取足心,极力三攀之);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双手紧掩两耳,叩齿三十六下,以第二指敲耳后旁)。

〔1〕近时,有学者“把历代大量散在的、凡属防病治病为特点的功式与套路归纳在一起”,统称为“八段锦”,〔2〕就学术研究而言不能说毫无意义,但未免易流于枝蔓不清。

因此,本文基于明确记有“八段锦”之名的材料进行梳理。

宋代是古代八段锦发展的重要时期。

首先,有关八段锦的文献记载增多,并已形成多家功法。

除了为人们熟知的《郡斋读书志》与《夷坚志》所记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曾慥于绍兴辛未(1151)仲春所写的“临江仙”一词与《道枢·众妙篇》中辑录的八段锦功法内容。

曾慥,字端伯,号至游子,福建晋江人,南宋初道教学者。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源流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源流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源流“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源流六字诀现存文献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中。

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医学家。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出气也。

……委曲治病。

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以解极。

”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尤其在六字诀的方法理论及应用上有不少发展与补充。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隋代佛教天台宗高僧智在其《童蒙止观》中将六字诀用于佛学坐禅止观法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陶氏六字诀的吐纳法进行了发挥,“大呼结合细呼”;唐代道教学者胡在其《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中,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改心“呼”为心“呵”,改肝“呵”为肝“嘘”,改脾“唏”为脾“呼”,改肾“”为肾“吹”,另增胆“嘻”之法。

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对六字诀理论与方法的论述是历史上最详细的,对呼吸和读音方法作了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毕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

”另外,还增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遵生八笺校注·延年去病笺》的《四季却病歌》中记载:“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这就将六字诀与四季养生结合起来了。

从现有文献来看,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气功健身六字诀是怎样

气功健身六字诀是怎样

气功健身六字诀是怎样现在大家总是喜欢去跟很多的朋友一起健身,因为这样不仅是可以帮助自己身体健康达到一个好的状态。

还能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其中气功健身就是大家常喜欢练习的运动。

只是大家也知道一般这种运动都是有一些口诀的,就跟练太极一样。

根据这样的情况,所以下面去了解下气功健身六字诀是怎样?预备式:两脚分开、松静站立、目视前下方,呼吸自然、面带微笑。

起势:两掌缓缓上托、下按,拨掌、收回,静养。

一、嘘字诀:两手松开、收至腰间,穿右掌、吐嘘……、右掌收回、身体转正;穿左掌、吐嘘……、左掌收回、身体转正;嘘……、右掌收回;嘘……、左掌收回;嘘……、右掌收回;嘘……、左掌收回。

二、呵字诀:提肘、插掌、捧掌、目视掌心、起身、转掌、插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捧掌、起身、转掌、呵……拨掌.三、呼字诀:转掌心向内,收回、外开、呼……收回、呼……收回、呼……收回、呼……收回、呼……收回、呼……四、呬字诀:两臂垂落、两掌缓缓上托、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两掌前推、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两掌收回、落肘夹内、展肩扩胸、藏头缩项、呬……五、吹字诀:松腕伸展、两臂外开、划弧至后侧腰部、两掌下滑前摆、吹……两掌收回、摩带脉抚腰眼、吹……收回、摩带脉、吹……收回、摩带脉、吹……收回、摩带脉、吹……收回、摩带脉、吹……六、嘻字诀:两臂垂落、转掌、提肘抬掌、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两臂垂落、提肘、外开、收回、嘻……收势:翻掌、缓缓收回、静养、揉按肚脐、顺时针、逆时针;两手松开、还原体侧.健身气功六字诀,练功结束.关于气功健身六字诀是怎样,大家如果真心喜欢这个运动的话。

健身气功·六字诀习练要领与技巧

健身气功·六字诀习练要领与技巧

健身气功·六字诀习练要领与技巧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以呼吸吐纳为主,同时配合嘘、呵、呼、呬、吹、嘻6种独特的吐音方法,并辅以相应简单的肢体动作和意念,来调整肝、心、脾、肺、肾、三焦乃至全身的气机运行,达到调节心理、强壮脏腑、柔筋健骨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目的,是一套简单易学、功效显著、风格独特的健身气功功法。

读音、口型与气息,是健身气功·六字诀独特的练功方法,同时也是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的核心、难点和重点。

健身气功·六字诀,用校正读音的方法,达到初步规范口型的目的。

规范口型是为了控制气息的出入,气息出入粗细、大小、部位的不同,则相应调节脏腑部位的气机也就不同了。

这是习练健身气功·六字诀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也是学练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目的和作用,因此需要认真地学习和细心地体会才行。

一、校正读音由于六字诀在历代医学家、养生家、武术家等众多领域中都被广泛应用和发展,再加上流传历史久远和地域、方言的不同等众多原因,因此对于六字诀的读音产生了许多分歧和意见。

经过对健身气功·六字诀广泛研究之后,采取了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来规范读音,这是首要的一步。

具体读音如下:嘘读为xū,呵读为hē,呼读为hū,呬读为sī,吹读为chuī,嘻读为xī。

二、六字诀的吐音根据气功、中医、音韵学等相关文献和专家的考证,嘘、呵、呼、呬、吹、嘻这六个字都是“口”字的偏旁,所表示的是人的六种特定状态。

以“嘘字诀”为例:我们在刚刚结束有压力的工作之后,会本能地长“嘘——”一口气,这样可以起到疏解胸中的郁闷、感到轻松和愉快的作用。

而这时如果只是用普通话或者汉语拼音的方式读一个“嘘”字,则很难达到那样的效果。

因为只有在那种特定的状态下,特定的读音、口型和气息,才能起到特定的作用,六字诀也同此理。

另外,我们仍然以“嘘字诀”为例:就普通话的读音而言,“嘘”的声母为“x(西)”,韵母为ü(迂)”,“xū(虚)”即为“嘘”的读音,发音也很短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身气功·六字诀源流考
*导读: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


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

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

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二)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

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此次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编创工作,除吸收众多的古代六字诀经验外,还参考了现代流传的各种六字诀功法,例如养生功六字诀、马家气功六字诀、大雁六字诀、六字真言、八卦气功呼吸八法、五行掌等。

在创编过程中,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发音的历史演变,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对六字诀气功的健身效果做了临床观察。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功法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

但其运用又不局限于道家和医家,例如隋代倡导六字诀的天台高僧智顗就属于佛家。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功法。

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体的身心锻炼技能。

明代以后的六字诀配有动作,这次新编创的健身六字诀也配有动作,但这些动作是
配合吐纳调息的,并不占主导地位。

了解六字诀功法中以调息为核心,有助于在练功中抓住重点。

此外,六字诀在古代也有称六字气诀的,这就更强调了调息吐纳的重要性。

六字诀的六个字嘘、呵、呼、呬、吹、嘻在练功中要读出来,但读的目的是为了调气息,而不是听声音。

宋代邹朴庵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就是此意。

读不同的字要有不同的口型和发音位置,从而引导不同的气息呼出。

六字气诀的名称就强调了引导气息的重要性.即强调了发音的目的。

理解了六字诀中发音与气息的关系,对练好六字诀也有重要意义。

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诀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养生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

但应注意,由于六字诀功法主要在呼气上下功夫,其作用总起来偏于疏泻,临床主要用于实证。

这在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记述中就有体现。

因此,作为日常的健身气功习练,要注意呼气读音不可穷尽,要有所控制,留有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