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填空题

合集下载

应用统计期末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期末试题及答案

应用统计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属于统计学的基本特征?A.数据的整理B.数据的分析C.数据的收集D.数据的存储答案:D2.统计学最基本的分支是:A.计量经济学B.经济数学C.运筹学D.数理统计学答案:D3.以下哪个不是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A.假设检验B.抽样调查C.回归分析D.方差分析答案:C4.在进行推断统计时,样本大小的影响是:A.样本越大,结果越可靠B.样本越小,结果越可靠C.样本大小对结果没有影响D.样本大小不确定是否影响结果答案:A5.在统计学实证研究中,显著性水平通常设定为:A.0.01B.0.05C.0.10D.根据具体研究而定答案:B二、填空题1.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______。

答案:s=√(Σ(Xi-X)²/(n-1))2. 定量数据常用的测度是______。

答案:均值3. 相对频数是指某一现象发生的______。

答案: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4. 抽样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答案:对总体进行估计和推断5. 当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时,我们应该_________。

答案:拒绝原假设三、计算题某电商平台想要评估新推出的促销活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随机抽取了100个订单,并记录了促销前后的销售额。

其中,促销前的均值为120元,标准差为30元;促销后的均值为150元,标准差为40元。

已知总体分布近似满足正态分布。

1.请判断这次促销活动是否真正对销售额有显著的影响?答:首先,我们可以进行两个样本均值的差异检验。

设定原假设H0为促销前后销售额均值无显著差异,备择假设H1为促销后销售额均值较促销前有显著提高。

计算检验统计量:t = (x1 - x2) / √(s1²/n1 + s2²/n2)= (150 - 120) / √((30²/100 + 40²/100))查表或使用统计软件可得t值,自由度为(n1 + n2 - 2) = 198。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答案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观测数据】数据和【实验数据】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时间序列】数据。

3、设总体X 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置信区间[4.742 ,5.258] (Z 0.005=2.58)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21%】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 1080,中位数为1080。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0,1] 。

7、设总体X ~),(2σμN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

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则n sx μ-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t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 16 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4分)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大艇速的均值的无偏估计值为( 2 ) ①、32.5 ②、33 ③、39.64、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 3 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2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②、离散程度越大 ③、稳定性越高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 2 ) ②、越小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 2 )①、x >e M >o M ②、x <e M <o M ③、x >o M >e M8、方差分析中的原假设是关于所研究因素 ( 2 )①、各水平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②、各水平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③、同一水平内部数量差异是否相等9、某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月平均收入的离散程度( 1 ) ①、甲类较大 ②、乙类较大 ③、两类相同 10、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比,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8%,总生产费用增长了 15%,则该企业2004年单位成本指数为( 3 ) ①、187.5% ②、7% ③、106.48% 11、季节指数刻画了时间序列在一个年度内各月或季的典型季节特征。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___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数据。

3、设总体X 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 =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

(Z 0.005=2.58)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

5、1250、678分,共1412341998~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②、离散程度越大③、稳定性越高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 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①、x >e M >o M ②、x <e M <o M ③、x >o M >e M 8、方差分析中的原假设是关于所研究因素()①、各水平总体方差是否相等②、各水平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③、同一水平内部数量差异是否相等9、某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月平均收入的离散程度()①、甲类较大②、乙类较大③、两类相同10、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比,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8%,总生产费用增长了15%,则该企业2004年单位成本指数为()①、187.5%②、7%③、106.48%11、季节指数刻画了时间序列在一个年度内各月或季的典型季节特征。

在乘法模型中,季节指数是以其平均数等于什么为条件而构成的?()①、100%②、400%③、1200%1213142分。

)1234567、常用的加权综合指数包括:()①、拉氏指数②、物质生活质量指数③、帕氏指数四、判断题:(判断命题的正误。

应用统计学考试试题

应用统计学考试试题

应用统计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数据中,属于分类数据的是()A 年龄B 工资C 性别D 体重2、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 60 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 40 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是()A 简单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系统抽样D 整群抽样3、设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begin{cases}2x, &0<x<1 \\ 0, &\text{其他}\end{cases}$,则 P(05 < X < 15) =()A 075B 05C 025D 14、设随机变量 X 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且 P(X = 1) = P(X = 2),则λ =()A 1B 2C 3D 45、设总体 X 服从正态分布$N(\mu,\sigma^2)$,其中$\sigma^2$已知,$\mu$未知。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 n 的样本,样本均值为$\overline{x}$,则$\mu$的置信水平为 1 $\alpha$的置信区间为()A $(\overline{x} z_{\alpha/2}\frac{\sigma}{\sqrt{n}},\overline{x} + z_{\alpha/2}\frac{\sigma}{\sqrt{n}})$B $(\overline{x} t_{\alpha/2}(n 1)\frac{\sigma}{\sqrt{n}},\overline{x} + t_{\alpha/2}(n 1)\frac{\sigma}{\sqrt{n}})$C $(\overline{x} z_{\alpha}\frac{\sigma}{\sqrt{n}},\overline{x} + z_{\alpha}\frac{\sigma}{\sqrt{n}})$D $(\overline{x} t_{\alpha}(n 1)\frac{\sigma}{\sqrt{n}},\overline{x} + t_{\alpha}(n 1)\frac{\sigma}{\sqrt{n}})$6、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为 H0,备择假设为 H1,如果原假设被拒绝,则()A 可能犯第一类错误B 可能犯第二类错误C 两类错误都可能犯D 两类错误都不可能犯7、对于两个独立样本均值之差的检验,当两个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时,检验统计量为()A $Z =\frac{\overline{x_1} \overline{x_2}}{\sqrt{\frac{\sigma_1^2}{n_1} +\frac{\sigma_2^2}{n_2}}}$B $T =\frac{\overline{x_1} \overline{x_2}}{\sqrt{\frac{s_1^2}{n_1} +\frac{s_2^2}{n_2}}}$C $F =\frac{s_1^2}{s_2^2}$D $Z =\frac{\overline{x_1} \overline{x_2}}{\sqrt{\frac{(n_1 1)s_1^2 +(n_2 1)s_2^2}{n_1 + n_2 2}(\frac{1}{n_1} +\frac{1}{n_2})}}$8、方差分析中,用于检验不同水平下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统计量是()A F 统计量B T 统计量C Z 统计量D $\chi^2$统计量9、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1B 0, 1C (∞,+∞)D 0, +∞)10、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判定系数 R²越接近 1,说明()A 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越好B 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越差C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越大D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越小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数据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和_____。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B.8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B.200家公司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可以有多个标志C.只能有一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指标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汇编

应用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汇编

应⽤统计学试题和答案汇编学习-----好资料《统计学》模拟试卷(⼀)⼀、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法不同,可将其分为 ___________ 据和 ______________ 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 _______________ 数据。

3、设总体X 的⽅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平为99%的置信区间 __________________ (Z O .005=2.58)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均⽉收⼊数据如下:1080、750 1080 850、960、2000 1250 1080 760 1080 950 1080、660,则其众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 ,中位数为 ____________ 。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 。

2 _7、设总体X ?N (' ),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

当⼆未知,且为⼩样本时,X - J则s 恋n 服从⾃由度为n-1的 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

&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 __________ 个。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 14分)1、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法属于()①、应⽤统计学②、描述统计学③、推断统计学2、若各个标志值都扩⼤2倍,⽽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①、扩⼤2倍②、减少到1/3 ③、不变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速度值:27、38、30、37、35、31.则最⼤艇速的均值的⽆偏估计值为()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平接近,平均差越⼤的变量,其①、32.5②、33③、39.64、某地区粮⾷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 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 , 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①、1.03 1.05②、51.331.05③、51.033 1.052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②、离散程度越⼤③、稳定性越⾼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平 1越⼩,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①、越⼤②、越⼩③、不变学习-----好资料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的有8⽅差分析中的原假设是关于所研究因素③、同⼀⽔平内部数量差异是否相等9、某年某地区甲⼄两类职⼯的⽉平均收⼊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平均收⼊的离散程度10、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 8%,总⽣产费⽤增长了 15%,本指数为①、187.5% ②、7% ③、106.48%11、季节指数刻画了时间序列在⼀个年度内各⽉或季的典型季节特征。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三)答案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三)答案

应用统计学复习资料(三)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从统计方法的构成看,统计学可以分为___ 描述统计学 __和推断统计学。

2.在线性回归分析中,只涉及一个自变量的回归称为 一元线性回归 。

3.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称为品质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称为变量数列 。

4.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___连续__型变量。

5.统计表的结构从形式上看,是由总标题、主栏、宾栏和 数字资料 四部分构成。

6.反映统计变量一般水平的特征量称为平均数,常用的平均数主要有算术平均数、_众数_ 中位数、几何平均数。

7____0.1______8.已知随机变量,2Y -则~Z N (-1,7) 9.已知X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上分位数96.1025.0=Z ,则=≥}96.1{X P __0.975__ 10.设X,Y 相互独立,且)(~,)1,0(~2n Y N X χ,统计量T =, 则 ~T t (n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对某工厂200名工人的工资水平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是( A ) A .某工厂中每个工人的工资额 B .某工厂的200名工人 C .某工厂200名工人的工资额 D .某工厂中的每个工人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 .指标 B .变量 C .变量值 D .标志3.调查鞍钢、武钢、宝钢等十几个大型钢铁公司就可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方式是( B )。

A .典型调查B .重点调查C .抽样调查D .普查4.某连续变量组距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组中值为( B )。

A . 520B .510C . 500D .490 5.某企业职工工资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比上年增长2%,则其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 B )。

A .10% B .7.1% C .7% D .11% 6.某个国家的钢产量与全国人口数之比是( A )。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库

《应用统计学》复习题库

第一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3.统计活动具有...和的职能。

4.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

5.在人口总体中,个体是“”,“文化程度”是标志。

6.统计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运用着各种专门的方法,如大量观察法..综合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

7.统计标志是总体中各个体所共同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它分为和两种。

8.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个体是。

9.性别是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或两种结果。

10.一件商品的价格在标志分类上属于。

11.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和等构成。

12.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以分为和。

13.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指标称为指标。

14.统计活动过程通常被划分为.和三个阶段。

15.经过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统计学。

16.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17.《关于死之表的自然和政治观察》一书的作者是,他第一次编制了“生命表”。

18.提出了著名的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

19.统计研究的数量性是指通过数来反映事物的量的.量的.量的和量的。

20.统计学包括和两部分内容。

21.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

22.总体中的一个组或类,可被称为一个研究域或。

23.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24.统计理论与方法,事实上就是关于的理论和方法。

25.总体的三大特征是.和。

26.总体的差异性要求体现在至少具有一个用以说明个体特征的。

27.企业性质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产品质量等级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利润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企业产量标志适用的测定尺度是。

28.可变的数量标志的抽象化称为。

它按其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可分为和两种,按其数值的变化是否连续出现,可分为和两种。

29.个体是的承担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统计学填空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社会经济统计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是通过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三种职能体现的。

2、我国的统计系统是国家综合统计系统、业务部门专业统计系统、基层单位统计组织三部分构成。

3、经济应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4、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

5、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的关系。

6、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统计指标由时间、地点、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


7、标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质标志和用数字表示的数量标志之别。

8、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9、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变换。

10、数量标志的标志表现,又叫标志值。

11、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名称及其数值。

12、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13、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14、统计设计是从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对统计工作所做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15、统计设计的最主要内容是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组与分组体系的设计。

16、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叫做统计指标体系。

按设计目的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项统计指标体系。

17、统计分组的设计包括组的拟定和组指标的拟定两个基本问题。

18、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必须保持各组内资料的同质性和组间资料的差异性。

19、统计分组要求各组间界限要明确,不允许重叠和交叉,及互斥性原则。

20、统计分组要求拟定的所有的组一定要能包括总体的所有单位,而不能出现有任何一个单位无组可归的情况,即包容性原则。

21、按所包括的统计研究对象的范围,统计设计可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按所包括的统计研究工作阶段,统计设计可分为单阶段设计和全阶段设计。

22、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为专门调查和统计报表两种。

23、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种。

24、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25、调查表一般有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

26、我们把搜集调查资料的全部单位的总体称为调查对象。

它是由调查目的所决定的并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所组成。

27、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全面调查。

28、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

29、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清点和计量,这种调查方法称为直接观察法。

30、按照代表性误差产生发原因和特点,一般可分为偶然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

31、无论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登记性误差,而代表性误差则是非全面调查所固有的,是不可避免的。

32、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时间,即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是调查时间。

33、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次数(频数)
34、异距数列为消除各组频率由于组距不同不可比需要计算频率密度指标。

35、频率密度是单位组距内分布内分布的频率。

36、为了便于计算和分析,编制组距数列时应尽可能采用等距分组。

37、当数量变动不均衡,或由于特殊的研究目的,组距数列应采用异距分组。

38、向下累计是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依次累计。

39、各种社会经济总体的分布大多趋近于钟型分布。

40、测验中题目偏易,多数学生考分偏高的情况下,其次数分布常呈左偏分布。

41、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水平法。

42、权数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频数形式,一种是频率形式。

43、结构相对数各部分比重之和等于1
44、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和为零。

45、是非标志的平均数是成数P。

是非标志的标准差是根号下P(1-P)
46、全距是标志值数列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47、对于分组资料掌握了各组单位总量求平均数用加权算数平均数的方法。

48、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中位数。

49、总量指标的局限性表现在受总体规模大小的影响。

50、众数是变量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51抽样推断是建立在随机抽样原则的基础上的。

52、抽样推断和全面调查结合运用,既实现了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又保证了调查资料的可靠性。

53、全及指标是我们推断的目标,其值是唯一确定的量,样本指标随样本不同而不同,因而是随机变量。

54、在抽样推断中,误差的来源有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55、抽样推断中的抽样误差就是指偶然性代表性误差。

5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样本容量与抽样误差成反比;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变动度与样本容量成正比。

57、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总是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58、样本的可能数目既和总体的变异度、样本的容量、抽样的方法有关,也和抽样的组织形式有关。

59、就数量关系来说,抽样调查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大数法则基础上。

60、大数法则是关于大量的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具有稳定性质的法则。

61、若采取重复抽样,当样本单位数为100时,则抽样平均误差仅为总体标准差的十分之一。

62、一个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实际误差是无法求知的。

63、所有可能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误差的一般水平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64、抽样极限误差是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6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极限误差增大,则推断的可靠程度提高,估计的精度降低。

66、要求样本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这属于抽样推断的无偏性。

67、必要样本容量是指满足既定的抽样效果和概率保证程度要求时,样本数目的最小值。

68、样本单位数受误差范围的制约,允许误差越小,则样本单位数需要的越多,以重复抽样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时,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则样本单位数必须增加到原来的4倍,而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样本单位数只需要原来的四分之一。

69、参加估计的单位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