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

春酒
春酒

《春酒》教案

教学时间:2012年4月20日

授课班级:二年六班

教学课题:春酒

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达的思乡这一主旨。

3、品味文中所表现的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从而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幻灯片1:标题)

一、情景导入,了解琦君。

1、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的,地域不同,节日的风俗也各有不同。过年更是如此。我们这里过年有哪些习俗啊?(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一提到春节,我们眼前都会浮现一家人一起庆祝新年的热闹、温馨的场面,那浓浓的亲情、那有趣的往事令我们终生都难以忘怀。(幻灯片2:新年图片)

师:老师小时候,各家生活都不富裕,平时好吃的都不随便,只有等到过年才可以放开吃,所以孩子们都特别盼望春节的到来。除夕,父亲和兄弟们贴联、放鞭炮,我们女孩则和母亲忙年夜饭,一边做,一边借口尝一尝,把食物偷偷地放到嘴里,等到真正吃饭的时候,已经饱了。因为八十年代初,家家还没有电视,所以晚上全家聚在一起打扑克,输了人喝凉水或贴纸条,特别热闹。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我们就都急着把每年一套的新衣服拿出来穿上,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做的罐头瓶灯笼跑出去,看男孩子放炮,男孩子们都把小鞭抖开,放到兜里一个一个放,吓唬我们女孩。我那时只敢放礠花。有的男孩子放炮,没等到新年去串门,就就把新衣服崩坏了,免不了要挨骂,那也不影响过年的高兴劲。(有一次,为了炮响,弟弟把炮烤在炕上,我们正高兴地在厨房吃着年夜饭,突然卧室一阵炮响把我们吓了一跳,原来火墙坏了一个小洞,透过来的火苗燃着了炮捻,还好只是炕被烧坏了一个角,没有引起大的火宅。大家可以想象弟弟那天被骂的情景。)当然值得回忆的往事还有很多,因为时间关系,老师就回忆到这儿。同学们一提过年,是不是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能不能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指名回忆春节往事。

过渡:刚才同学们有的谈到过年的风俗;有的讲述的是过年时开心快乐的事情;那么这节课我们将随着台湾女作家琦君到浙江温州去过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年,感受琦君儿时过年的自由和快乐,品味那尘封多年的春酒。

(点评:联系生活式的课堂导入,宛如小河流水,清新自然;较好的创设

了学习情境。)

板书课题:春酒琦君(幻灯片3:标题)

(边写“琦”,边强调注音qi,本义是美玉,引申义是珍奇、美好、不平凡之意。)

2、简介作者:(幻灯片4:琦君图片)

师:琦君,被称为是“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她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有一部电视剧大家可能不陌生——《橘子红了》(幻灯片5:《橘

末年的江南小镇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农秀禾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自身的经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绎的有关觉悟与抗争的动人故事。里面的画面温馨、隽永,那么这篇《春酒》是不是有相同的滋味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作品《春酒》

(幻灯片7:标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春酒。

过渡:品酒讲究的是观色、闻香、品味,而要想品读出文章中的妙处,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就来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

1、朗读课文。(听录音、个别学生与教师共同朗读,边读边正音正字)

2、正音:气氛两颊枸杞薏仁米斟酒家醅(幻灯片8:字词)

3、思考问题:

(1)文章以“春酒”为题,什么是春酒?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怎样的情感?(2)围绕“春酒”作者都回忆了哪些事情?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作者在春酒里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指名回答问题:(1)春酒就是正月(春节期间)所酿的酒;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八宝酒是其中的一种,在我国,喝春酒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已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诗句;曹操曾将家乡毫州产的“九坛春酒”进献给汉献帝。

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怎样的情感?(喜爱)文中的哪些地方能够体现?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1:第一段中“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一马当先,不请自到”生动的写出了我的急切心情,一副很嘴馋的样子。“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说明春酒好喝,那么多家邀请喝春酒,我喝的很多。

2:第二段中“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偷偷”一次说明我不是当着母亲的面,表现了我非常想喝春酒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好几回”说明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写出了我最喜欢八宝酒。

3:第三段“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恨不得”

是急切地希望,巴不得的意思。说明我内心是非常想喝春酒。“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表明即使我只得到一点点春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从而体现了我最喜欢喝春酒。

4:第四段中的“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用筷子点一下,舔一舔才过瘾。表现了她对春酒的喜爱。一个“点”字说明了我年龄虽小,但却很机灵,“舔一舔”说明了我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很过瘾。体现了她特别喜欢喝春酒。)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自己对春酒的喜爱之情,是不是只写了喝春酒?还围绕春酒,写了哪些事?

(2)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酿春酒

过渡: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美好的回忆。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3)不仅仅怀念的是家乡的春酒,琦君深深怀念的是远在故乡的母亲和乡亲们,怀念的是当地的风俗,还有自己甜蜜的童年。在这里,酒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请从课文中找出直接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作者如此思念故乡,与她的经历一定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琦君的经历。(幻灯片9:琦君简历)

[出示资料: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自从去台湾以后,琦君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温州。常年在外漂泊的琦君曾在她的作品《烟愁》里写到:“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三、研读赏析,(赏读细节)体会浓浓的家乡味。(品味家乡味)

过渡:而今“我”如法炮制的的春酒能不能化解“我”的怀念之情啊?(不能,毕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读了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心中那道地的家乡味是什么呢?

1、研讨:作者笔下的“道地家乡味”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呢?(幻灯片10:研讨)

(现在大家用心地看课文,看一看文中大家在一起邀饮春酒的过程中,哪些细节、哪些镜头包含着浓浓的家乡味在里头。可以自由讨论。)

(1)过新年的场面:家乡过新年的习俗

(新年迎神拜佛,有许多禁忌;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长紧张、繁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浓郁的风俗之美。)板书:风俗美

(2)喝春酒、喝会酒的场面:

(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总要置酒表示酬谢,乡里乡亲聚在一起,喝酒畅谈,其乐融融。这亲密、融洽的乡邻关系,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淳厚的人情之美。

2、赏读细节,分析母亲和阿标叔形象。

过渡:活跃在这些场景中的母亲、童年中的自己、阿标叔等乡亲,个个生动形象,充满了人情美。家乡味也就在这些民俗、人情里愈加浓烈起来。下面我们来赏读细节描写。(幻灯片11:细节)

前面我们已经赏析了童年中的自己,从那些生动的细节中感到了童年的天真可爱。除此之外,文章写得笔墨最多的是母亲,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母亲的细节读一读,看看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她在表现邻里关系上有何作用?

((1)第六段“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的善良热情和乐于助人。(2)第七段中“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足滴酒不沾唇的。”这里的“得意”一词写出了母亲因自己的八宝酒受到乡亲们的称赞内心的高兴之情。“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作者用的是联想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受到表扬后的兴奋和欣喜,甚至还会有点不好意思、害羞的情态。(3)第八段:“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这里直接写出了母亲的勤劳,一年到头都不闲着。“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心里总是想着别人,非常的热情善良。“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这里写出了母亲非常的谦虚,乐于助人。这段话写出了母亲的勤劳、善良、热情、乐于助人和谦虚。(4)第二段中“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这里既写出了母亲对自己

泡的八宝酒的自豪之情,也写出了对我疼爱和关心。“得意”说明母亲在请乡亲们品尝八宝酒时候的自豪之情,“呀”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只能”则告诉我不能多喝,因为这酒太补了,怕我流鼻血,对我的关心之情不言而喻。)板书:母亲:善良热情好客

过渡:再看看乡亲中的阿标叔。

阿标叔形象分析: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为了大家能在会酒中体会更多的快乐,他“巴结”地把煤气灯擦亮。真是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过渡: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人物形象,把事情写得那么富有情趣,你知道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吗?(细节描写。)的确,有些看似随意的细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琦君就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对故乡的眷念。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种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过渡: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知道了,真正让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儿时的生活,是家乡的风俗,是对母亲的追思,这一切都在春酒、会酒的席间氤氲起来,弥漫成浓浓的人情和民风之美。作者写家乡的过新年,写家乡的亲友,写母亲,写儿时生活,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甜丝丝的春酒,里面盛着丰盛的情意。这样的家乡味怎能不让作家魂牵梦萦?离开家乡多年依然想念。

四、拓展延伸,感悟乡愁。(幻灯片12:)

过渡:这种故乡情结,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华人民最深厚的情

感。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更是借助很多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下面让我们调动积累,交流一下描写思乡的诗句。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思乡的诗句。(幻灯片13:诗句)

过渡:古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有跟琦君有着相似经历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他们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他的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乡愁》。(PPT显示《乡愁》配乐:思乡曲)

2、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幻灯片15:《乡愁》)

过渡:余光中老先生把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上。而在琦君的笔下,乡情是那一壶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融入这壶春酒,她道尽作者诗意的心情,下面老师把这首仿写诗送给大家。

3、欣赏仿写《春酒》。(幻灯片16:仿写)

过渡:有人说:读琦君的文章就好象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那魂牵梦绕的江南令她愁肠百转,难以忘怀。

琦君在乡书中深情地说“来到台湾,此心如无根的浮萍,没有了着落,对家乡的苦念,也就与日俱增了。”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

那么在这节课的最后呢,老师就为同学们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

4、推荐琦君的作品。(幻灯片17:推荐书目《细雨灯花落》《橘子红了》《三

更有梦书当枕》《一对金手镯》《桂花雨》)

六、布置作业。(幻灯片18:)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阅读琦君的其他作品,体会其中的语言之美。

3、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件春节往事或一段自己的生活经历。

课堂总结:同学们,一杯春酒,醉了母亲,醉了我,醉了无数读者的心,通过对《春酒》的学习,此刻我们的内心都被文章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感染着。的确是啊,不论你离家多远,不管你身处何处,故乡将永远是你心灵深处那份抹不掉的回忆,浓浓的乡恋,化作深深的乡思,带来淡淡的乡愁。也许有一天,当你真的远离故土,思念家乡的时候,你会发现故乡真的就如琦君笔下的这一杯春酒,醇香无比,回味无穷,最后,让我们一起记住《春酒》,感谢琦君,以及那份淡淡的、令人陶醉的乡音乡情。下课。

板书设计:

春酒

琦君

过新年“我”天真可爱

风俗美

喝春酒母亲善良热情家乡味(思乡)

人情美

喝会酒乡亲淳朴厚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