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制度(经典版)

6S管理制度(经典版)
6S管理制度(经典版)

6S管理制度

(试行)

1?目的: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 ?范围:凡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车间、库房区域等均适用。

3. 定义:

3. 1工作环境: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

的)、物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物的因素一般包括:车

间维护,灯光照明,噪声,取暖、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

隐患。

3. 2 6S :指的是由6S的日文SEIRI (整理)、SEITON (整顿)、SEISO (清扫)、SEIKETSU(清洁)、

SHITSUKE(素养)和英文 SAFETY(安全)这六个单词,由于这六个单词前面的发音都是“S”,所以

简称为“ 6S'。

3. 3整理:将办公场所和工作现场中的物品、设备清楚的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

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

3. 4整顿:将需要品依据所规定的定位、定量等方式进行摆放整齐,并明确地对其予以标识,使寻找需要品的时

间减少为零。

3. 5清扫:将办公场所和现场的工作环境打扫干净,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并

防止其污染的发生。

3. 6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

制度化。

3. 7素养:以“人性”为出发点,透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

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

3. 8安全:指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工作状态、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给员

工带来即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

4. 职责:

4. 1各相关部门负责包括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办公区域等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

4. 2 6S检查小组负责对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办公区域等工作环境的检查和监督。

5 .生产车间现场6S管理制度

5.1现场管理原则:使生产现场的一切物品都有区(位);一切区域都有标识;一切设施的用途和状

态都明确;一切不安全因素都要排除,达到6S管理的要求。

5.2工作环境区域划分:生产部根据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况划分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5.3 6S检查小组和工作环境卫生定期检查:每月一次对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现场、办公区域、库房等

工作环境区域按 6S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于“6S检查表”中,对检查发现的不

符合事项开具《6S整改通知单》,要求其进行纠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于下次进行6S检查时

对其执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证,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

5.4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

5.4.1对生产现场的通道、地面、墙壁、设备、安全设施、特殊物品和废弃物清除要求:

A. 没有“死角”或凌乱不堪的地方。

B. 对生产现场通道的定置要求:通道宽不小于 1m要用黄黑色实线标出宽度,线宽为

C. 40mm- 50mn p随时保证畅通无阻。

D. 车间内地面要保持洁净、无尘、无杂物,不允许有积水,不允许有散落零件和产品。地面区域线清晰无剥落,

两侧物品不压线。

E. 车间内墙壁、门窗上不允许电线、残缺的宣传标语等废弃物,要保持洁净无尘;窗台上无杂物;

墙壁无蜘蛛网。

F. 没有闲置或不能使用的推车、机器、设备、工装、模具、夹具、物品等。

G. 凡是经主管部门认定为废弃无用的物品要进行彻底清除,不得残留占据空间、场地,影响观瞻;凡正常使用

的设施要保持清洁、干净,损坏的要及时修补,要明确责任人、监督人。

542对产品、特殊物品、可移动物品、流动物品的定置要求:

A. 按工艺流程定置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和操作方便的因素。各类产品标识规范、安全保护设施齐全;产品

零布件要定位摆放,妥善保管;工作台上无散乱放置的杂物。

B. 易燃、易爆物品的定置:要远离明火,存储定置的位置要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的要求,凡是实行

特殊定置的场所,应明示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志。

C. 对检测用试剂、质控血清等物品要明示“特殊定置”的标志,划定区域线和在瓶上标注使用日

期。区域线用红色实线,线宽为10mn— 50mm

D. 标准片要放置在专用的器具中,应明示绿色标志,确保无损和正常使用。

E. 现场内可移动物品全部按规定区域摆放,并划线定置;包含范围:A-6机壳、A-7机壳、拉车、

铲车、垃圾篓、工作台、材料架、标志牌等。

F. 经常移动的物品,应有文字说明的标志,标志要朝向使用者易于观察的方向,并放置在托板上便于移动。

G. 区域线的划定方法:

按现场物品外轮廓划区域线,除材料架、附件架、工具箱、工作台可按四角划线方法外,其余一律用连续实线。

线宽要求:大量的可移动物品区域线用白色实线,线宽为40mm-50mm少量的物品可根据

视觉比例效果,可按大型移动物品线宽的1/2宽度划定。

生产现场流动物品的定置要求:流动物品指除设备、工具箱、架、柜等固定位置摆放物品以外物品。包括:材料、零件、半成品、成品、待处理品、工装、器具、生产中其它辅助物品等。

H. 对产品零部件及成品,在运输、周转过程中要有防止磕碰伤措施;

I. 产品的码放高度不允许超过工艺规定;

J. 生产现场流动物品必须固定在区域内;区域线用白色实线,线宽为40—50mm

5.4.3生产现场各种区域线颜色管理规定和定置标识方法:

A. 区域线标识采用彩色油漆。区域线线宽:40 — 50 mm,宽度应尽量统一。

B. 白色--用于生产现场存放的原材料、半成品、零件、工具箱、台、架、桌椅、推车等地面标识。

C. 黄色--用于生产现场放置的待处理品和生产现场的与生产关系不紧密的物品。如:清扫工具、临时存放的包

装物品等。

D. 红色--用于生产现场放置的防火器材地面标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