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蜀道难李白教学PPT演示课件

高中语文蜀道难李白教学PPT演示课件
万壑(hè)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走进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 之称。李白自青年时,漫游全国各地。有“济苍生”、 “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 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非常高兴,喜不 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藳人。”以为 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 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廊下,或单独一人,或三三两两。有的低头私语,有的莞尔窃笑,没有大声的喧哗和吵闹,似乎谁都不愿破坏平和的气氛。放眼长长的一条街道,逛街的人都好象在做服装秀,尤其是那些披红戴绿穿着入时的少男少女,是中山路上最亮丽的风景。 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安史之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廊下,或单独一人,或三三两两。有的低头私语,有的莞尔窃笑,没有大声的喧哗和吵闹,似乎谁都不愿破坏平和的气氛。放眼长长的一条街道,逛街的人都好象在做服装秀,尤其是那些披红戴绿穿着入时的少男少女,是中山路上最亮丽的风景。 乱发生,被牵累,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故。
从狭义上说,仅包括四川境内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于广元棋盘关,全长约450 公里。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 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
了解蜀道
蜀道在四川广元境内长达270多公里,是保存最完整、保留文化要素最充分的一段。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廊下,或单独一人,或三三两两。有的低头私语,有的莞尔窃笑,没有大声的喧哗和吵闹,似乎谁都不愿破坏平和的气氛。放眼长长的一条街道,逛街的人都好象在做服装秀,尤其是那些披红戴绿穿着入时的少男少女,是中山路上最亮丽的风景。 因为,自蜀王开明氏在广元建邑,广元境内的蜀道经过三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已成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廊下,或单独一人,或三三两两。有的低头私语,有的莞尔窃笑,没有大声的喧哗和吵闹,似乎谁都不愿破坏平和的气氛。放眼长长的一条街道,逛街的人都好象在做服装秀,尤其是那些披红戴绿穿着入时的少男少女,是中山路上最亮丽的风景。 为先秦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和剑门关蜀道文化、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而 且,广元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出生地, 有着独具魅力的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和女性文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第一课(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件:第一课(PPT)
• 结合自己切身的体会,谈谈学语文的方 法,尤其是平时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把 你成功的秘诀说一说,让同学们借鉴。
一位老者在海边垂钓,已经钓了满满 一篓的鱼。一个孩子在旁边看了很久。老 者准备离开的时候,温和的冲孩子笑笑, 送给孩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可孩子却 一口拒绝了。老者很奇怪,问孩子:“那 你想要什么呢?”孩子指了指他的鱼竿, 说:“我想要你的鱼竿。”
2、善听别人的发言,捕捉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3、拓宽听的渠道让更多的信息从“耳”而入。来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读出声。可以更好的体会文章情感;有利于 理解和记忆;帮助你“出口成章”。
2、背书。培养扎实的文学功底;使作文更加 “出彩”。
3、读报、读杂志。 4、使用工具书。中学生常用的工具书有:《新
• 语文将纪录人生的点滴,语文让我们明白一些 大道理,语文让我们了解人生活着的意义。
• 语文激励我,让我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真的 离不开语文。
• “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时,沉浸于 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 就是语文;
• 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立即 被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 美饲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
句趣:“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篇趣: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
语文是马克思长于抒情的信——他赢得 了燕妮伟大的爱情;
语文是马克思长于抒情的信—— 他赢得了燕妮伟大的爱情;
语文是琼瑶手中生花的妙笔——一代代天 王巨星凭此星途灿烂;
语文是余秋雨的散文——带你带我游历世
语文是魏征的治国方略——告诉帝王 该如何治理好国家。
加以归纳,可从“听” “读” “说” “写”“思”“行”六个方面入手。 下面我们就一一来介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高中语文ppt课件

高中语文ppt课件
提高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情感体验与表达
文学作品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 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让他们更
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
文化背景认知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 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背 景,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好地理
解世界。
传承文化精髓
传统文化传承
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 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和想法。
语言理解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让学生能够读懂文本 的含义,还能提升学生对文章、句 子的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他人的 观点和想法。
语言逻辑能力
语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逻 辑能力,让他们能够更有条理地组 织自己的思路,写出更有条理的文 本。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审美意识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 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学审美意识,
文化自信心培养
学习语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他们更加认同和自豪地 看待自己的文化。
跨文化交流
语文学习不仅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也有助于他们在跨文 化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02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汉字书写与读音
汉字书写规则
包括正确的笔顺、笔画数、偏旁 部首、间架结构等,帮助高中生 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法水平。
06
高中语文考试技巧与策略
熟悉考试题型与答题方法
选择题
01
注意题干中是否有“最”等绝对化词语,选项中要排除与题干
绝对无关的,剩下的再相互比较,选出最佳答案。
填空题
02
注意通读全句,确定中心词,再根据语法知识选择合适的词语
填空。
阅读题
03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文意概括
(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 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 羽扇纶巾——英俊儒雅;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文意概括
解读上阙
•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 豪迈、奔放之情 • 2.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 • 千古英雄人物,豪杰。 • 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 • 周瑜 • 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 •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
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 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 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 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
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意思是“千古英雄都随着历史洪流流去了”。
拓展提升
问题引导: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 • 还有他们的功业。 3.追问:不管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 淡看功名的价值观。 • 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的想法。
而去。
文意概括
解读下阙
• 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的形象? • 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瑜同自己进行对比。 • 2.对比目的是什么? • 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琵琶行(并序)》PPT优秀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琵琶行(并序)》PPT优秀课件
2.内容概括
(1)浔阳江边问琵琶(2)江心聆听琵琶曲(3)江中听诉身世苦(4)同病相怜感慨多(5)重闻琵琶青衫湿
3.故事概述
元和十年的秋景竟是如此的萧瑟,冷清的浔阳江边,荻花瑟索着盘旋而下,和着这送客之景,又平添几分凄凉……离别留下的,只是浸着冷月的江水…… 她抱着琵琶从船里走出,散发着轻微木香的古琵琶半遮住了她那羞涩的脸庞。她轻转琴轴拨动两声,先情后曲,弦弦的琴声中透出凄楚与悲切,似在沉思着,又似在诉说着,随之,心中的无限往事也随着琴音一起浮现出来……
1.琵琶语与青衫泪
琵琶曲
同是天涯沦落人
心理落差命运沦落
心理落差命运沦落
我从去年辞地京才气横溢大诗人
犯颜直谏贬江州
自言本是京城女名扬京都女艺人
年长色衰嫁商人
2.谁解青衫泪?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
《琵琶行并序》鉴赏
并序: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到江边送客,离别在即,惆怅萦怀。忽然,水面飘来琵琶声,这乐声似乎凝住了时空,吸引了主客,由此展开了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更因为这段故事产生了一首脍炙古今的诗篇——《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鉴赏——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浔阳江头夜送客”:平叙直书,言简意赅,地点、时间、人物、事件“枫叶”“荻花”:点染环境(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离别的场景:惨淡、哀伤,情与景的高度契合“无管弦”:铺垫(琵琶女)、呼应(终岁不闻丝竹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喜看稻菽千重浪》PPT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喜看稻菽千重浪》PPT教学课件

确定培育人工杂交水稻的研究 重视实践,探索规律 赞扬他的实践与探索精神
方向
1964年7月,发现天然雄性不育 ② 不惧权威,勇于挑战 赞扬他的挑战与创新精神
株,推进杂交水稻培育过程
1.人物通讯要深入挖掘新闻事实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并在其中体现作者的立场和志 向,请根据文本填写下面的表格。
1992年6月,写文章驳斥杂交 水稻“三不养”的谬论 1986年以来,杂交水稻研究 取得一系列成功,影响世界
活动七
巩固练习,提升能力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眯”“打量”“跨过”“蹲下”“翻看”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
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文章第一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 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运用动作、神情 与心理描写,生 动地表现了袁隆 平发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了细节描写 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 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 2010年 中国首届“心灵富豪榜” 颁奖词
你知道颁奖词中的“他”是谁吗?
袁隆平
活动一
知人论世识体,阅读铺垫
作者介绍
沈英甲,笔名佳英、英佳,吉林辉南人。1983年至2003 年先后在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和《世界博览》杂志、《科 技日报》任记者,期间曾担任多年机动记者,在《科技日报》 曾先后任副刊部主任、机动记者部主任,现为高级记者。

高中语文必修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PPT课件课件

高中语文必修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PPT课件课件

(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 帽)
• 三子者出,曾皙后(走在后头) • 冠者五六人(戴……帽子) • 浴乎沂,风乎舞雩(吹风) • 鼓瑟希,铿尔(弹奏)
提问:本文讲了什么事?你是怎样 理解文章的层次?
• 本文记述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自 己的理想,并对弟子们所谈理想的内容 和态度,表示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论语》是
体散文,是

的言行。
记录
参考答案:丘、仲尼、儒、圣人、仁、礼治、 入世;语录、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孔子及其 弟子。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
(由) (点) (求) (赤)


陪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自谦
称名
解 题
二、检查预习: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lún 饥馑 jĭn 曾皙 xī 哂 舞雩 yú 铿尔 kēng 小相 xiàng 沂 冠者 guàn 喟 kuì 俟 s ì 撰 摄 shè 毋 w ú 冉 răn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这一段师生之间的平常对话非常有
前 名也非常重要,对答期间,师生各自述其 政治理想和志向,子路的爽直不谦让、冉
言 有的有志于邦国、公西华的谦逊、曾皙的 洒脱飘逸无不宛然如见。孔子欣赏他们, 对他们的志向加以点评,让人有如沐春风 之感,充满着愉快、热烈、祥和而又亲切 的气氛。即显示了儒家浓郁的入世情怀, 也反映了其潇洒自在的人生意趣。
冉有(求)
志:
治理一个小国,三 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 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性格:
侧重富民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名作动)章甫[fǔ] (名作动),愿为小相 焉。”

高中语文教学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高中语文教学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隔膜。61.参通骖。
第13页
必修5
<15>陈情表
6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通 ,含义:

6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通 ,含义:

<16>段太尉逸事状
64.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通 ,含义: 。
65.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通 ,含义:

66.太尉判状,辞甚巽
通 ,含义:

67.宗元出入岐周邠斄间
通 ,含义:
第10页
必修4
<14>孔孟两章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含义:

3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含义:

39.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通 ,含义:

<15>劝学
40.木直中绳,輮认为轮
通 ,含义:

4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4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含义:

4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寄欧阳舍人书
87.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通 ,含义: 。
88.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
通 ,含义:

89.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认为也
通 ,含义: 。
82.粤通越。83.志通识,标志,标识。84.常通尝,曾经。85.佚通逸, 安逸。86.阳通佯,假装。87.见通现,显现,表彰。88.材通才,才 学。89.畜通蓄,积蓄,富于。
。 第14页
必修5
62.闵通悯,这里指所忧愁事。 63.零丁通伶仃,孤独样子。 64.嗛通慊,满足,快意。 65.椎通槌,打。 66.巽通逊,谦恭。 67.斄通邰,今陕西武功。 68.太通太。 69.参通三。 70.辟通避,躲避。 71.庸通用。 72.弟通悌,合乎做弟弟道理。 73.寘通置,安置。 74.阙通掘,挖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3
苏轼,其诗、词、散
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
有很高的造诣。其散文汪
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
阳修并称“欧苏”,诗题
材广泛,清新豪健,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词气
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
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本文是他由黄州团练
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
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
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
口,游览了石钟山,写下
(从。介词)
焉 崆崆焉 (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微波入焉
(兼词,相当于“于是” 即“到那里”)
ppt课件
10


水石相搏 (击,打。动词) 得双石于潭上
森然欲搏人
(得到,找到。动词)
(抓,扑。动词)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能够。动词)
至莫夜月明

(通“暮”,日落的时候。名 如钟鼓不绝
词)故莫能知
(一种乐器。名词)
ppt课件 了这篇文章。
4
ppt课件
5
通假字
⑴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含糊,重浊 而模糊.
⑵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扣=叩,敲击. ⑶ 至莫夜月明: 莫=暮,晚上。 ⑷ 汝识之乎:识=志,记住.
ppt课件
6
词类活用
⑴微风鼓浪: 鼓,振动,名词作动词.
⑵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舟,乘船,名词作状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语.
目,亲眼;耳,亲耳,名词作状语.
⑷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ppt课件
7
特殊句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有如下特点:
名词(形容词)+否定词+动词+代词
主语
谓语 宾语
注意:古汉语否定句或疑问句,代词作宾语时,
朝的

⒉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函胡 ②山涵其英 ③安能产兹奇石乎 ④庶峰
⒊写出《石钟山记中》中与该段文字意思相应的句子。
①枹止响腾余歇
②如善长论
⒋找出同“乃知山名仍石名”的“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②有仙则名
③莫名其妙
④而此独以钟名
⒌找出与“次于南隅”句式相同的一项(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 ③而大声发于水上
2.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
所 郦 元 ——言之不详 (叹)
以 士大夫 ——不肯夜泊绝壁下
不 传
(惜) 渔工水师 ——知而不能言
陋者(李渤)——考击以求 (笑)
ppt课件
13
研习、思考
得名 由来
作者 态度
作者 依据
郦 道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人 常 元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疑 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 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高中语文教学课件
• 内 容:《石钟山记》 • 单 位:青铜峡市职教中心 • 制作者:徐梦莹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正音:
蠡(lǐ) 郦(Lì) 桴(fú)
铿(kēnɡ) 莫(mù) 栖鹘(hú)
磔磔(zhézhé) 噌吰(chēnɡhónɡ)
罅(xià)
窾坎(kuǎnkǎn)
镗鞳(tānɡtà)识(zhì) 无射(wúyì)
④暂且刊载过去的荒谬,留送给后代
ppt课件
19
课外作业:
1. 优化设计本课练习; 2. 背诵全文。
ppt课件
20
李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聆之,南声函胡,北

音清越,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余尤 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而 此独以钟名,何 哉?
课件
14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ppt课件
15
课文结构
游因——质疑
郦说 ——人常疑之 李说 ——余尤疑之
(不。否定性副词)
微风鼓浪
(振动。名词作动词)
ppt课件
11
始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才。副词) 始舍于其址
(当初。副词)
是 是说也,人常疑之 (这。代词) 所在皆是也 (这样。代词)
遗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遗留。动词) 使人遗赵王书
(送给。动词)
ppt课件
12
研习、思考
1.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 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所以不传” 的原因)?
宾语前置
ppt课件
8
古今异义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古:往,到。今:适合,舒服。
2、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
3、自以为得其实 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 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义为“实际上”。
ppt课件
9
一词多义
自 自以为得之矣
(自己。代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④pp于t课件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8
⒍“询诸水滨”的意思恰当的一项是(

①问那个住在水滨的人
②问众多水滨的人
③在各个水滨处询问
④向住在水滨的人询问原因
⒎“聊刊前谬,留遗将来”的意思恰当的是(

①姑且修订过去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将来的人
②姑且刊载过去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后来人
③暂且修订过去的错误说法,留送给后代
记 游历——解疑
看法 ——因声命名 方法 ——实地考察
事不目见耳闻, 游感——结论: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
ppt课件
16
阅读《辨石钟山记》完成下列各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
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东湖,沿澜穷此。
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
欹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
“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
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歇。若非潭滋其山,
山涵其英,不然,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
名,旧矣。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
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
八日白鹿先生记。
ppt课件
17
⒈此文的作者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