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浅谈昆明翠湖的发展历史

浅谈昆明翠湖的发展历史1. 引言1.1 昆明翠湖的地理位置昆明翠湖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是昆明市区内最大的湖泊之一,占地约17.5平方公里。
翠湖四面环山,水域辽阔,湖水清澈见底,四季景色迷人,被誉为昆明的“绿色明珠”。
翠湖地处昆明市中心,交通便利,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经过,是市民休闲散步、饱览湖光山色的理想去处。
翠湖也是昆明市区的重要水源之一,对调节当地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翠湖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也为昆明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作为昆明的一张城市名片,翠湖的地理位置对于昆明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昆明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翠湖的地理位置将更加凸显其重要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2 翠湖在昆明的重要性昆明翠湖是昆明市的重要地标和自然景观,它位于昆明市中心区域,是昆明的“城市绿肺”。
翠湖周围环境优美,湖水清澈,四季风光各异,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翠湖不仅是昆明市民健身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的重要场地。
翠湖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昆明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昆明市的城市品位和形象。
翠湖的环境优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了昆明市旅游业的发展。
翠湖在昆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昆明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昆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2. 正文2.1 翠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翠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翠湖原本是一片浅水湖泊,周围被茂密的森林环绕。
古代的昆明人民在这片湖畔建立了村落,依赖湖水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翠湖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人工湖泊。
在明清时期,当地政府开始修建水道,将翠湖与其他湖泊相连,形成了今天的翠湖景区。
翠湖周围的建筑也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了昆明城市的重要地标之一。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盛,翠湖逐渐成为了昆明的知名景点。
不仅有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湖景,还有许多艺术家和作家来此寻找灵感。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10.14•【字号】昆政办〔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滇中新区管委会,各开发(度假)区、自贸试验(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企业:《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10月14日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内需促消费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云南省商务厅等9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培育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的通知》(云商市运〔2023〕16号)要求,加快将昆明建设成为规模大、能级高、品质优、市场聚集力影响力显著、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推动昆明城市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名片”,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提升城市知名度。
到2025年,入境游客接待量突破182.3万人次,举办或承办国际国内重大展会、活动与赛事数量不低于50场,新增国际知名品牌首店10个。
(二)提升消费繁荣度。
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95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800亿元。
(三)提升商业活跃度。
到2025年,拥有4个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商圈、商业街区,中心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率80%以上,拥有5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拥有4个以上退税商店(网点)。
流量贴现法在旅游项目决策中的应用——以昆明西山旅游区投资项目为例

Tourism旅游经济2002012年6月 流量贴现法在旅游项目决策中的应用——以昆明西山旅游区投资项目为例昆明学院旅游学院 环绍军 王文静 张顺元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地旅游项目投资的不断增加,从财务的角度,利用定量化的数理分析,判断一项旅游项目是否可行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正是以西山旅游区投资项目为例,利用现金流量贴现法,对一个旅游项目的可行性做出了理性的判断。
关键词:现金流量贴现法 西山旅游区 项目投资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a)-200-021 现金流量贴现法估算项目价值的一般模型1.1 现金流量贴现模式的一般模型在项目投资时,对目标项目价值的确定是一个核心问题。
美国著名估值专家shannonp.pratt 在其专著《企业估价》中提出贴现模式下的一般估价公式如下:其中,V 为某项目的价值(或某部分权益的价值);CFt 为第t 年的回报或净现金流;k 为相关的折现率,即本项目的资本成本。
pratt 所言的“未来利益”或“未来回报”主要有三种理解(或定义),即未来的现金流量、未来的净收益和未来的股利。
在西方国家的估价文献中,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法(Discounted Cash Flow)占据主导地位。
1.2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预测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终结现金流量。
(1)初始现金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投资支出、流动资产上的投资支出(营运资金垫支)、其他投资费用、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要考虑所得税的问题)。
(2)营业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一般按年计算,主要包括:产品销售所形成的现金流入、各项费用(除折旧)支出所形成的现金流出、所得税支出。
其中,年营业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所得税率)+折旧=税后利润+折旧(3) 终结现金流量。
项目寿命终了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要考虑所得税)、垫支流动资金的收回、清理固定资产的费用支出。
乡村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为例

村旅游 产品备 受世 人瞩 目,参加 乡村 旅游 已成 为越 来 越 多 的城 市人群 重要 的休 闲方 式 。然 而 ,乡村旅 游在 迅 速 发 展
的 同时也出现 了许 多 问题 与不 足 ,这 些 问题 与 不足 带 约 着 f J 乡村旅 游 的进 一步发 展 。本 文试 图以 乡村 旅 游发 展 较 早 的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山区 团结镇 ( 以下 简称 团结镇 ) 为例 ,分
Ab ta t B s d o ic s in o i f a c fr rltu s d v lp n ,t ec re t i a in a d e i i gp o lms o e eo s r c : a e n d s u s n s ni c n e o a r m e e o me t h u r n t t n xs n r be fd v l— o g i u oi su o t
pn rlo rm w r ep uddt i uni C ut o i a ir t K n igfr ni t c , n o esgetn n i r a t i ee xon e kn T aj onyf Xs nDs c, u m n s ne adsm ugs os d gu us a g e h t i oa na i a
活动 ( 基本 上是农 业活动 )及 永久 居 民 。世界 经 济合 作 组
织强 调 乡村性 是 乡村旅游 中 的卖 点 …。
1 12 乡村 旅 游 发 展 概 述 ..
府和 居民 自发形成 环 境保 护 观 念及 环 境 改 善 的动 力 ,虽然
有时这种动力会给原生态乡村环境带来反作用。
Cur e iu to r ntS t a i n,Pr b e so r lTo im v l p e n t un e m e s r o l m fRu a urs De e o m nta d is Co t r a u e
做大做强西山万寿宫庙会 打造新建西山道教旅游文化名镇

做大做强西山万寿宫庙会打造新建西山道教旅游文化名镇1. 引言1.1 西山万寿宫庙会的历史背景西山万寿宫庙会作为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起源于唐代。
相传唐玄宗时期,有道人在西山修炼成仙,为感谢上苍恩德,便在山上建立了万寿宫,举行庙会祈福祝寿。
久而久之,庙会逐渐演变成为集宗教祭祀、民间娱乐和商贸活动于一体的盛大节日。
在元明清时期,西山万寿宫庙会逐渐兴盛,成为西南地区的盛大庙会,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祈福。
庙会上,人们表演祭祀仪式、演绎历史故事、吟唱古诗词,还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摊位,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如今,西山万寿宫庙会已成为云南省具有重要宗教、文化和旅游意义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信徒参与。
其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和独特的道教文化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成为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庙会活动之一。
1.2 西山道教文化的重要性西山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西山作为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丰富的道教文化遗产,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宗教之一,与儒家、佛教并称为中国的三大教派,对中国的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山道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西山道教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宗教信仰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方面。
在当今社会,西山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保护和传承西山道教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西山万寿宫庙会的现状分析西山万寿宫庙会作为西山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西山万寿宫庙会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西山万寿宫庙会的规模较小,吸引力有限。
昆明西山区文旅城调研报告

昆明西山区文旅城调研报告昆明西山区文旅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文旅城是昆明西山区近年来发展的一项重要项目。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文旅城的发展情况,评估其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为进一步推动西山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向100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了10场访谈,并对文旅城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
三、调研结果1. 文旅城的建设情况文旅城位于昆明西山区,占地面积广达1000亩,包括文化展览馆、艺术创意街区、商业街区等多个区域。
目前,文旅城已建设完成的项目主要有文化展览馆和艺术创意街区,商业街区正在规划建设中。
2. 文旅城的影响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文旅城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较为明显。
60%的居民认为文旅城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40%的居民表示文旅城为当地经济增加了活力。
而对于旅游业来说,80%的受访者认为文旅城成为了昆明西山区的新的旅游景点,提升了区域的吸引力。
3. 文旅城存在的问题虽然文旅城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旅游资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旅城的交通状况不够便利,对外交通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次,商业街区的规划建设亟待加快,以提升文旅城的商业属性。
此外,文旅城内的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调研建议1. 完善交通设施:加大对文旅城周边交通设施的投资,提升交通便利度,方便游客的出行。
2. 加快商业街区建设:商业街区是文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尽快规划建设,引进多样化的商业业态,打造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
3. 提升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游客的需求,并加强文旅城内的文化创意活动,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
4.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加大文旅城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文旅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
五、结论昆明西山区文旅城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昆明市西山林场森林休闲游发展研究

昆明市西山林场森林休闲游发展研究————————————————————————————————作者:————————————————————————————————日期:昆明市西山林场森林休闲游发展研究-旅游管理昆明市西山林场森林休闲游发展研究夏谷平一、西山林场概况(一)地理位置昆明市西山林场位于昆明市区的西北面,西山林场森林覆盖率为67.12%,有林地覆盖率66.44%,林木绿化率为68.91%,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6.44%,灌木林覆盖率2.47%,在5个营林区中武家箐营林区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最高,其次为黑泥凹营林区。
昆明市西山林场场部设在西山区马街街道办事处,辖武家箐、普吉、马街、黑泥凹、陷塘5个营林区。
林场范围内村镇密集,有西山区团结乡、碧鸡镇、马街街道办事处;五华区黑林铺街道办事处、普吉街道办事处,另外还有多家工矿企业。
林场交通方便,各营林区都有公路,林道网已基本形成。
二、开发条件(一)交通、通讯优势西山林场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离昆明主城约8km,是离昆明城最近的一个国有林场林区所在地,宝花公路修通后交通更加方便快捷,从马街沿宝花公路上到苹果园约10多分钟车程,沿路已经建立了公交车站台,交通工具发达,出行花费时间短。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林场很好地把森林防火资金和建设项目与林区道路建设结合在一起,2010年打通了从苹果园到黑泥凹林区的防火通道,使两个林区连片,森林便道修通后增添了城市人群驾车、步行探索森林乐趣的通道,将都市休闲游延伸到林区腹地。
通讯发达,2011年西山林场与中国移动、联通加强合作,在场部和林区己建立起联通、移动的基站,通讯网已覆盖到整个林场。
(二)资源优势西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较高,2006年二类资源调查统计时达67.12%,乔木占54.9%,优势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栎类、柏木、蓝桉、桤木、圣诞树、油杉,乔木树形高大,林相整齐,景观较好,并与灌木林、草本植物天然搭配成城市面山的一道绿色屏障。
浅谈昆明翠湖的发展历史

浅谈昆明翠湖的发展历史【摘要】昆明翠湖位于昆明市中心,是一处拥有优美自然景观和悠久文化历史的地方。
本文将首先介绍翠湖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然后详细探讨翠湖的建造与发展、改造与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
通过对翠湖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它已经成为昆明市重要的城市景观,见证了昆明城市的变迁。
文章将展望翠湖的未来发展方向,希望翠湖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昆明市的一处繁荣璀璨之地。
【关键词】昆明翠湖、发展历史、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文化历史、建造、改造、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旅游景点、文化活动、城市景观、变迁、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翠湖的地理位置翠湖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是昆明市区内较大的城市湖泊之一。
翠湖地理位置优越,东临七彩云南大酒店,西接西山森林公园,南连西山大观园,北靠滇池之滨。
翠湖面积约1.3平方公里,湖水清澈碧绿,四季常绿,水杉和垂柳依水而生,湖中有几座小岛屿,游船穿梭景色宜人。
翠湖不仅是昆明市的一大景点,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翠湖地理位置独特,四周环绕着山峦,湖水清澈,景色宜人,是昆明市不可多得的一处自然风光。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翠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也成为昆明市的一大亮点,为城市增添了不少魅力。
1.2 翠湖的自然景观翠湖被誉为昆明市的明珠,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备受游客青睐。
翠湖湖水清澈见底,湖水如镜面般平静,映射着周围的青山绿树和多彩的花草。
四季更替,翠湖的景色各有千秋,春天湖畔盛开着各种绚丽花卉,夏天湖水清澈见底,秋天湖畔红叶如火,冬天湖水如冰晶,皑皑白雪映照着湖面。
除了湖水景色,翠湖周围还有大片的湿地和树林,各种鸟类在这里栖息,使得翠湖成为了观鸟者的天堂。
清晨时分,湖面上雾气蒸腾,晨雾飘渺,加上鸟鸣声环绕,宛如仙境一般。
在翠湖的远处,还能看到昆明市区的高楼大厦,形成了现代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翠湖的自然景观不仅美不胜收,而且还起到了净化周围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西山区旅游业发展研究目录一、西山区旅游业基本情况 (3)(一)旅游企业情况 (3)(二)旅游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3)二、西山区旅游业特色和做法 (4)(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4)(二)抓住特色是关键 (5)(三)宣传营销是手段 (7)(四)创新发展是突破 (8)(五)市场监管、安全生产是保障。
(8)三、存在困难和工作思路 (9)(一)旅游宣传陷瓶颈,急需运用新手段开拓宣传新渠道 (9)(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急需构建标识系统为旅游提供便捷10西山区旅游业在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重视努力下,经过起步阶段、加快发展阶段、培育支柱产业阶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依托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西山区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当前,西山区旅游工作以打造西山大旅游区建设为核心,重点推进旅游产业开发建设项目,深挖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区旅游经济呈快速稳步增长态势。
一、西山区旅游业基本情况西山区旅游业依托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观公园、西华园、经典假日谷滑草场、世界蝴蝶生态园、棋盘山森林公园、卧云山、豹子箐、桂皇阁、梦里水乡生态公园、陡嘴大叠水生态休闲公园等旅游景区(点)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
团结街道办事处(原团结镇)、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棋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大观公园成为西山旅游的四个国家级知名品牌。
(一)旅游企业情况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旅游景区点11个(其中市属2个,大观公园及西华园;4A级景区2个,西山景区及大观公园;3A级景区1个,经典假日谷滑草场),旅行社8家,星级宾馆酒店11家,乡村旅游经营户及度假山庄172家(其中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74家)。
(二)旅游经济运行总体情况2013年,全区监测范围内的旅游企业共计接待游客907.62万人次,同比增长14.37%,实现旅游收入85.37亿元,同比增长20.7%。
其中:景区(点)、度假山庄接待游客363.0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5.11亿元;乡村旅游经营户接待游客326.7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9.57亿元;宾馆(酒店)接待游客127.0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9.35亿元;旅行社接待游客90.7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1.34亿元。
二、西山区旅游业特色和做法(一)领导重视是前提1.西山区旅游业于1997年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区委、区政府始终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经济工作来抓。
省、市旅游“二次创业”的政策支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及环境。
2.西山区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每年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研究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旅游工作会议和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签订责任书,积极研究旅游业发展议题,从长效机制上确保旅游业良性发展。
3.西山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培植,制定并出台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
(1)西山区制定出台《西山区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由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发展各类产业。
(2)根据西山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西山区文旅体局研究并出台《西山区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试行)》,从旅游宣传促销、品牌创建、旅游商品开发、行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对区内旅游企业和项目进行扶持和奖励,进一步推动西山区旅游业发展。
(二)抓住特色是关键1.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1)乡村旅游成为我区旅游产业的知名品牌之一。
早在1997年,西山区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富集的特点,率先在团结镇开始发展融农业生态、民族文化为一体的乡村(民居)“农家乐”旅游,并相继建设了一批滑草场、豹子箐等一批旅游景点(其中经典假日谷滑草场高山速滑赛道和乐居大石磨于2002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最长的赛道和最大的石磨)、开发出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
(2)西山区稳步推进团结龙潭村、碧鸡白草村两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建设发展。
通过扩大对生态农业的引入、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等举措,实现了乡村旅游特色村的良性发展。
(3)西山区以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质量,实现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品牌化发展为目标,先后成立了团结龙潭、花红园、卧云山、碧鸡猫猫箐及海口海门5家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处,其在积极开展旅游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及消防知识的宣传,督促检查经营户切实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4)西山区自2008年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等级评定工作以来,我区的乡村旅游已逐步向“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风格独特、管理规范”的目标迈进,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独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乡村旅游经营户172户,其中,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74户,占全区乡村旅游经营户的43%。
按等级划分:五星级3户,四星级9户,三星级26户,二星级24户,一星级12户。
(5)西山区始终将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档次、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开展乡村旅游方面的培训。
采取理论培训与实地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从经营服务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经营户开展培训。
此举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更新思想观念,明确服务规范,提高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6)西山区以重大节庆活动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自2011年第六届团结苹果节暨乡村旅游推介活动开展以来,把西山区品牌旅游节庆活动“团结苹果节”与乡村旅游宣传推广相结合,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与经济效益,突破创新,亮点频出。
2.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西山区在打造景区方面以规划化建设带动品质化提升,鼓励各景区参与到景区等级评定工作中。
从2012年开始,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整合资源和强强联合的工作思路,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山-民族村景区资源价值,两个景区联合创建5A级景区,目前正向省旅发委提交评定报告。
(三)宣传营销是手段西山区重视旅游品牌的打造、总体形象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拓展宣传渠道,更新宣传模式,制作展现西山区历史文化、民族民俗、自然风光的印刷品。
我区每年根据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制定旅游宣传营销方案,采取制作旅游宣传折页、旅游书籍、旅游光盘等方式,加大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
自2008年至2013年,西山区分别编辑制作过《典藏西山》(旅游折页)、《我在西山等你》(旅游宣传册)、《品位西山色彩生活》(导游图)、《聚焦时光》西山区文物集锦、《游园览胜》(龙江公园宣传册)、《我把西山寄给你》(邮册)、《西山拾殊》(西山景区宣传册)、《笺上西山年华》(文化书籍)及《行走西山》(旅游资讯手册)。
通过每年的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国内、国际旅交会、旅游展销会及西山区团结苹果节等活动,广泛宣传,得到游客、市民的好评和喜爱,带动“吃、住、行、游、购、娱”行业的全面发展,拉动了西山区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
(四)创新发展是突破1.依托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充分挖掘西山景区旅游资源的唯一性、独特性,全力搞好西山风景区的管理、规划和开发建设,打造成为我区的旅游品牌,以知名品牌效应辐射带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2.率先成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处。
为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户的管理及服务,助推乡村旅游规范发展,针对乡村旅游经营户数量多、片区集中的特点,我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5个乡村旅游服务管理处,分片区对乡村旅游经营户进行服务和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西山区以招商引资促旅游项目建设。
发挥旅游产业优势,以对外招商引资促进旅游项目建设。
西山区制定积极有效的旅游项目招商及落地政策,研究出台的《关于印发西山区2009年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的通知》(西发〔2009〕8号)的基础上,编制2011、2012、2013年度《招商指南》,吸引旅游项目进驻西山区;积极帮扶昆明七彩云南温德姆豪廷酒店、云南海航广场皇冠假日酒店、昆钢索菲特酒店等云南省重大旅游项目,带动西山区旅游项目品牌及档次的实质提升。
(五)市场监管、安全生产是保障。
1.由西山区旅产领导小组牵头,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主要负责,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参与配合,建立了旅游市场管理综合执法协调机制,对全区与旅游市场紧密联系的行业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给予保障。
2.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旅游行业“打非治违”和打击强迫及变相强迫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经营和强迫、变相强迫消费行为,确保旅游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规范有序。
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督管理,对辖区内的旅游企业定期进行检查,针对旅游企业的安全生产、森林防火、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进行重点监督,规范文化旅游市场。
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为抓手,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年度责任为目标,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每年做好与辖区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森林防火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等工作。
采取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做好旅游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杜绝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困难和工作思路(一)旅游宣传陷瓶颈,急需运用新手段开拓宣传新渠道西山区一向重视旅游宣传对旅游经济、旅游产业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多年主要宣传重点放了以纸媒的形式挖掘西山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宣传品,以赠阅、发放等形式进行宣传。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游客选择获取旅游资讯的方式不断变化,传统宣传手段的宣传效果明显下降。
因此西山区也积极寻找新的宣传途径与方式,力求贴近当前旅游消费需求,以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在新媒体不断得到广泛运用的当前,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也逐渐成为一种大趋势。
为搭上新媒体宣传的快车,快捷高效发布西山区旅游信息资讯,为游客、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查询服务,对西山区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广泛宣传推介。
今年我局采用微信应用程序搭建西山区旅游公众平台,发布、宣传、推广西山区文化旅游工作大事记、节庆赛事活动、旅游行业信息咨讯、历史文物、非遗成果及人文典故等。
目前已投入7.8万元搭建昆明市西山区旅游微信公众平台——行走西山。
运行近3个月的过程中,我局成功推送信息200余条,涉及文化、旅游等方面,关注人数突破千人。
微信平台后期维护费用较高,为吸引更多人群关注,实现宣传目的,要加大活动组织力度,丰富活动内容,增加活动吸引力,因此后期宣传组织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不断投入资金确保维护运行,实现预期宣传目标。
(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急需构建标识系统为旅游提供便捷乡村旅游是西山旅游的一张名片,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乡村旅游接待设施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道路也基本实现通达各个乡村旅游景区或农家乐,通过评定星级等方式,乡村旅游接待设施规范化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