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税收原理
合集下载
税收原理理论PPT课件

11
第二节 税收的财政原则
• 二、适度的原则
– 适度的原则是指税收要取之有度 – 税负率=税收收入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 拉弗曲线
• 三、弹性的原则
– 税收收入应有弹性是指在设计税收政策 和税收制度时应当选择对国民经济增长 和税率变化有一定弹性的税种,保证税 收收入增长的自动性。
12
第二节 税收的财政原则
第四章 税收原理理论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结构
1
第四章 税收原理理论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本章属于税收一般理论。 – 税收原则是税收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通过本
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现代税收原则,包括税 收的财政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和税收的效率 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包括充分的原则,适度 的原则,弹性的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 的负担公平、税收的机会公平和税收的社会公 平,税收负担公平可以从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两个角度来理解。税收效率原则包含行政效率 和经济效率。其中经济效率原则包括税收中性 原则和税收调节原则。
– 受益原则的适用:准公共产品领域
16
第三节 税收公平原则
• 能力原则
– 能力原则及其理论基础 » 能力原则是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 的税收 » 能力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义务说
– 客观说:应以能够客观地观察并衡量的某种指标作为衡量纳 税能力的依据 » 收入 » 支出 » 财产
– 主观说:应以个人的福利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 » 均等牺牲说 » 比例牺牲说 » 最小牺牲说
3
第四章 税收原理理论
• 第一节 税收原则概述 • 第二节 税收的财政原则 • 第三节 税收公平原则 • 第四节 税收效率原则
4
第一节 税收原则概述
第二节 税收的财政原则
• 二、适度的原则
– 适度的原则是指税收要取之有度 – 税负率=税收收入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 拉弗曲线
• 三、弹性的原则
– 税收收入应有弹性是指在设计税收政策 和税收制度时应当选择对国民经济增长 和税率变化有一定弹性的税种,保证税 收收入增长的自动性。
12
第二节 税收的财政原则
第四章 税收原理理论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重点难点 本章结构
1
第四章 税收原理理论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本章属于税收一般理论。 – 税收原则是税收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通过本
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现代税收原则,包括税 收的财政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和税收的效率 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包括充分的原则,适度 的原则,弹性的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 的负担公平、税收的机会公平和税收的社会公 平,税收负担公平可以从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两个角度来理解。税收效率原则包含行政效率 和经济效率。其中经济效率原则包括税收中性 原则和税收调节原则。
– 受益原则的适用:准公共产品领域
16
第三节 税收公平原则
• 能力原则
– 能力原则及其理论基础 » 能力原则是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 的税收 » 能力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义务说
– 客观说:应以能够客观地观察并衡量的某种指标作为衡量纳 税能力的依据 » 收入 » 支出 » 财产
– 主观说:应以个人的福利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 » 均等牺牲说 » 比例牺牲说 » 最小牺牲说
3
第四章 税收原理理论
• 第一节 税收原则概述 • 第二节 税收的财政原则 • 第三节 税收公平原则 • 第四节 税收效率原则
4
第一节 税收原则概述
财政学之税收原理(ppt63页).pptx

在的经济前提 4.强制性的公共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上
层条件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二、税收的一般概念 155
(一)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 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 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 殊分配活动。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我国学术界对税收定义的认识 如下: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 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 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定量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体 现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以法律为准绳 结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第二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含义
税收原则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 应遵循的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规定的是政府对 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 怎样征税(课税方式和方法),它既是政府在设计 税制、税收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 税法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 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对税收的固定性也不能绝对化,以为标准一定,永不更改。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相互依、缺一不可的。税收“三 性”,作为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 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强制性是 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 要求。
税收的无偿性,使得国家可以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 安排使用。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 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这种 固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把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和 征多少税,在征税之前就固定下来。 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的 限度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国家的存在、国家 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行使其职能,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收入 来源。
层条件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二、税收的一般概念 155
(一)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 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 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 殊分配活动。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我国学术界对税收定义的认识 如下:税收是国家为满足公共需要, 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 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定量 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它体 现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以法律为准绳 结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第二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含义
税收原则是国家制定税收政策、建立税收制度 应遵循的理论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规定的是政府对 什么征税(课税对象)、征收多少(课税规模)、 怎样征税(课税方式和方法),它既是政府在设计 税制、税收立法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 税法实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 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对税收的固定性也不能绝对化,以为标准一定,永不更改。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相互依、缺一不可的。税收“三 性”,作为税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是税收区别与其他财政 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强制性是 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 要求。
税收的无偿性,使得国家可以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 安排使用。无偿性体现了财政分配的本质。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及特征
3.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 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这种 固定性主要表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把对什么征税、对谁征税和 征多少税,在征税之前就固定下来。 税收的固定性既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包括征收比例的 限度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国家的存在、国家 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行使其职能,必须有稳定可靠的收入 来源。
[经济学]《财政学》第六章税收原理
![[经济学]《财政学》第六章税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a834db964bcf84b8d57bac.png)
h
11
三、税率
(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都 按同一比率征税。
优点:
有利于贯彻效益优先原则 计算简便,有利于税收的征收管理
缺点:
税收负担与负担能力不相适应,不能体现负担能 力强的多征,负担能力弱的少征的原则,税收负 担不尽合理。
h
12
(二)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h
13
(三)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就是按照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额直接 规定固定税额。
定额税率的优点,一是计算简便;二是从量 计征,税额固定,不因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 加税额,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h
14
四、纳税环节
一次课征制 两次课征制 多次课征制
h
15
五、纳税期限
税款的结算期限 税款的缴库期限
h
37
主要税种有:对消费品课征的消费税;对商品、 劳务的经营课征的销售税或营业税;对进出口商 品课征的关税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得税收入比重迅速 上升。
h
7
二、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按照法
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 分配活动。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管理体制分类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h
23
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 间接税
h
24
六、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
h
25
七、按税收能否作为单独的征税对象分类 正税 附加税
h
26
第四节 税收原则
h
27
税收原理知识ppt34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
③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关系 相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
征税。 不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
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 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起征点和免征额都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但两 者照顾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之上的资源配置 的决定性因素。
第六章 税收原理
一般来说,只要国家征税就必然对商品供给、劳动 投入以及储蓄和投资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完全税收中性是不可能的。因此 ,提出税收中性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尽量减少税收 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使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 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第六章 税收原理
(2)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企业综合税收负担率
=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收总额/同期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
×100%
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个人所缴纳的所得税/个人所得总额 ×100%
第六章 税收原理
3、税收负担分析——拉弗曲线简介 (1) “拉弗曲线”的内涵
由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用 来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
税的行为,就必须按规定标准纳税。同样,政府也只 能按规定标准征税,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标准征税。
当然,对税收固定性的理解也不能绝对化,随着社 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征税对象和征税标准也会进行调 整和变化。
第六章 税收原理
第二节 税收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
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负税人
四、纳税环节
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五、纳税期限
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
税收原理(PPT 32页)

在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中,第一条是税收的负担公平则,其余三条是 属于税务行政方面的原则。斯密所处的代是英国工场手工业开始向大工 业过渡,资本主义上升期。
他的课税原则,是针对当时封建主义苛重复杂的税度,税负不公以 及征收机构的腐败苛扰情况,在总结吸人的课税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对资本主义课税原则理论 有重要响,同时也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论指导。
第四节 税制构成要素
税制要素主要是指构成税种和税收征纳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 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减免、违章处理等。
一、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并享有纳税 权利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涉及负税人。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人。 在税负不能转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和负税人是一致的;在税负能够转 嫁的情况下,纳税人和负税人则是不一致的。
二、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税收对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府征税会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和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进而影响人们对消费品的选择行为。这种影 响表现为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课税后,消费者的收入 减少,对商品的购买能力下降,但消费偏好并未因此改变,从而均衡 减少各种商品的消费(见图9-2)。(预算线的平移)
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综合课征、所得类别多)
(二)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主要是研究税收成本与税收收入、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 费用和较低的缴纳成本;二是征税保持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即征 税要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 用。
税收的原理

税收的原理
税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对个人、家庭、企业等单位从其所得收入、财产或经济交易等方面征收的一种财政性收入。
税收的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纳税人责任:税收的原理是建立在每个纳税人都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纳税的基础上。
纳税人根据其税务义务支付相应的税款,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
2. 公平原则:税收原理的核心之一是追求公平。
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差异,税收的征收方式与税率会有所不同,以确保每个纳税人都按照其能力承担相对公平的税负。
3. 适应性原则:税收原理还包括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国家财政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特定种类的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资源分配和满足公共支出需求。
4. 法定原则: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税收原理要求政府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公布给纳税人,以确保征收过程的透明和合法性。
5. 效率原则:税收原理也与经济效率有关。
税收的征收与使用应该能够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对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总而言之,税收的原理基于公平、适应性、法定性和效率性的
原则,以确保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合理的,并能够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收入。
第六章 税收原理

混转、消转
(二)税收的归宿
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整个过程如下:政府课税→纳税人纳税(最初受 到税收冲击)→转嫁(通过交易过程转嫁税收负担) →归宿(买方或卖方最终负担税收)。
税收归宿有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之分。
二、税负转嫁的规律
(一)税负转嫁与价格自由变动的关系 (二)税负与供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三)税负转嫁与成本变动的关系 (四)税负转嫁与课税制度的关系
图5-1 税收的收入效应
(2)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
物衣 A
P1 P3
O
E
B
食品
图5-2 税收的替代效应
2、税收的经济影响 (1)税收对生产的影响 (2)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3)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5)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二)税收的宏观效应
(一)非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从纳税人手中取得 的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和报 酬;更不需要把税款直接归还给纳税人,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
(二)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强制实 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表现在: 1、国家征税依据的是政治权力 2、纳税人负有纳税义务 3、征纳双方的分配关系是通过法律保证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不得违抗
(一)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税收对个人的经济行为和企业的经济 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和效果。
1、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 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 水平。
(二)税收的归宿
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整个过程如下:政府课税→纳税人纳税(最初受 到税收冲击)→转嫁(通过交易过程转嫁税收负担) →归宿(买方或卖方最终负担税收)。
税收归宿有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之分。
二、税负转嫁的规律
(一)税负转嫁与价格自由变动的关系 (二)税负与供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三)税负转嫁与成本变动的关系 (四)税负转嫁与课税制度的关系
图5-1 税收的收入效应
(2)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
物衣 A
P1 P3
O
E
B
食品
图5-2 税收的替代效应
2、税收的经济影响 (1)税收对生产的影响 (2)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3)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5)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二)税收的宏观效应
(一)非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从纳税人手中取得 的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和报 酬;更不需要把税款直接归还给纳税人,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
(二)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强制实 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表现在: 1、国家征税依据的是政治权力 2、纳税人负有纳税义务 3、征纳双方的分配关系是通过法律保证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不得违抗
(一)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税收对个人的经济行为和企业的经济 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和效果。
1、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 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 水平。
006税收原理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移
一、税收负担 二、税负转移
一、税收负担
(一)税收负担的含义 税收负担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政府征
税而给纳税人造成的经济利益的损失, 简称税负。 (二)税收负担的分类 1.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 2.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
一、税收负担
(三)税收负担水平 1.宏观税率。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来
(二)多次课征制。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环节征税的为多次课征制。
六、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政府缴纳税款的 法定期限。
(一)按期纳税 按期纳税是根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通过
确定纳税间隔期,实行按日纳税。 (二)按次纳税 按次纳税是根据纳税行为的发生次数确定
纳税期限。
六、纳税期限
(三)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按年计征,分期预缴是按规定期限预缴税
超额累进税率则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 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 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按照各自对应的累 进税率计征税款,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 时使用若干个税率。
三、税率
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的区别
1、在名义税率相同情况下,实际税率不同,全 额累进负担重,超额累进负担轻。
2、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可能出 现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超额 累进则可以避免这种缺陷。
二、税负转移
(二)税负转移的方式 1.前转。指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将
税负转移给购买者的方式,是税负转移 的最基本的形式。 2.后转。指在纳税人难以进行前转时, 通过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转移给商品销 售者或生产者的方式。 3.混合转
二、税负转移
4.税收资本化。又称为资本还原,即税 负转化为资本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指 在特定的商品交易中,买主将购入商品 在以后年度必须交纳的税款,在购入商 品的价格中预先一次性扣除,通过降低 商品的成交价格从而由卖方承担的一种 税负转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420:45:5220:45Oc t-2014- Oct-20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20:45:5220:45:5220:45W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1420.10.1420:45:5220:45:52October 14, 2020
税收资本化实际上是税负后转的一种特 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一是转移的对 象主要是土地、房屋、股票等耐用资本 消费品;二是在转移中把预期历次累计 税款一次性转移。
二、税负转移
(三)税负转移的实现条件 1、税种形式对税负转移的影响
二、税负转移
2、商品供求弹性对税负转移的影响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税负更多地 由供方负担;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 则税负更多地由需求方承担;需求弹性 等于供给弹性,则税负由供求双方平均 分担。
的起点。 免征额是在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
的数额。 (二)税率式减免 (三)税额式减免
五、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从 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 款的环节。
(一)一次课征制。凡只在一个环节课征 的为一次课征制。
(二)多次课征制。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环节征税的为多次课征制。
拉弗曲线
A R
S
O
C
r
D
B 税率
二、税负转移
(一)税负转移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移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
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等 办法把税负转移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归宿是指处于税负转移中的税负的最终 落脚点。 与税负转移相关的一个概念是逃税。所谓逃 税是指纳税人以不合法的手段逃避纳税义务, 包括偷税、欠税、抗税等。 避税 节税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二、税负转移
(四)税负转移的效应
1.利益再分配效应 2.促进供求平衡效应 3.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1420.10.14Wednes day, October 14,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0:45:5220:45:5220:4510/14/2020 8:45:52 PM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 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 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一)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二)政府征税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 (三)政府征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四)政府征税需借助法律形式
二、税收的特征
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是税法中规 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指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 人。它与纳税人有时是一致的,如在 税负不能转嫁的条件下;有时是分离 的,如在税负可以转嫁的条件下。
纳税人是法律上的课税主体;负税人 是经济上的课税主体。
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 的征税的目的物,是政府据以征税的依 据。
税源是指税款的最终来源,或者说税收 负担的最终归宿。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 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
计税依据是指税法中规定的政府征税的 实际依据。
三、税率
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 比例。
(一)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 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 例征税。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14日星期 三8时45分52秒 20:45:5214 Octo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8时45分52秒 下午8时45分20:45:5220.10.14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1420.10.1420:4520:45:5220:45:52Oc t-20
概括来说,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比较, 谁大谁主动,谁小多承担。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移
P
S’
P2
A
S
P1
C
P3
B
D
O
Q
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移
P
S’
S
P2
A
P1 C
D
P3
B
O
Q
二、税负转移
3、课税范围 课税范围广的商品税容易转嫁,课税
范围窄的难以转嫁。 4 、利润最大化 在税负和商品减少量之间进行权衡,
六、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是纳税人向政府缴纳税款的 法定期限。
(一)按期纳税 按期纳税是根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通过
确定纳税间隔期,实行按日纳税。 (二)按次纳税 按次纳税是根据纳税行为的发生次数确定
纳税期限。
六、纳税期限
(三)按年计征,分期预缴 按年计征,分期预缴是按规定期限预缴税
款,年度结算后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4日下午8时45分 20.10.1420.10.14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14日星期 三下午8时45分 52秒20:45:5220.10.14
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2020年10月下 午8时45分20.10.1420:45October 14, 20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8时45分 52秒 Wednesday, October 14, 2020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 率。20.10.14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8时45分52秒20.10.14
谢谢大家!
2、地方税。是指由地方立法机关立法,税收管 理权和收入支配权属于地方政府或者由中央政府 统一立法但税收管理权和收入支配权全部或部分 属于地方政府的税收的总称。
3、共享税。是指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拥 有,以一定方式分享的税种的总称。
第二节 税收的原则
税收原则是税收制度建立和税收政策贯彻执行所必须遵循 的指导思想,是指导课税对象选择、税制结构布局和税收 征管方面的战略要求。
1、从价税。凡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或金 额为标准,按一定税率计算征收的税为从 价税。
2、从量税。凡是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 量、面积、体积或容量为标准,按固定税 额计算征收的税为从量税。
三、 税收分类
(五)根据税收使用和管理为标准划分
1、中央税。是指由中央立法机关立法,税收管 理权和收入支配权属于中央政府的税收的总称。
七、违章(法)处理
违章(法)处理是政府对纳税人违反 税收法律、法令和法规的行为所作的 处理规定。它是维护税法严肃性的一 种必要措施,也是税收强制性的具体 体现。
七、违章(法)处理
1、偷税 是指纳税人有意识地采取欺骗、隐瞒等手
段逃避国家税款的违法行为。在纳税义务 已经发生并且能够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 合法的手段以逃脱其纳税义务的行为。 2、骗税 是指采取弄虚作假和欺骗手段,将本来没 有发生的应税行为虚构成发生了应税行为, 将小额的应税行为伪造成大额的应税行为, 从而从国库中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移
一、税收负担 二、税负转移
一、税收负担
(一)税收负担的含义 税收负担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于政府征
税而给纳税人造成的经济利益的损失, 简称税负。 (二)税收负担的分类 1.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 2.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
一、税收负担
(三)税收负担水平 1.宏观税率。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 来表示,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 个国家或地区税收收入总额占同期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 2.最佳税率
第六章 税收原理
本章概要
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因此税收理论在财政收入理论中占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本章对税收的基本术语与分 类做出介绍,并对税收原则、负担、效应 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探讨最适度课 税理论。
第六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 税收概述 第二节 税收的原则 第三节 税收构成要素 第四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移
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的区别
1、在名义税率相同情况下,实际税率不同,全 额累进负担重,超额累进负担轻。
2、在累进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可能出 现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超额 累进则可以避免这种缺陷。
3、在按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划分的级距上,全额 累进比较急剧,超额累进比较缓和。
4.全额累进计算简便,超额累进计算复杂。
(一)强制性 (二)无偿性 (三)固定性
三、 税收分类
税收分类就是按某一标准,把性质相同的 或相近的税种归为一类,把不同的税种归 入不同类,加以区分。
(一)以课税对象性质为标准划分
1、流转课税 2、所得课税 3、财产课税 4、资源课税 5、行为课税
三、 税收分类
(二)以税负是否容易转移为标准划 分
财政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是指一国税收应 保证政府职能的基本需要。
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机会标准 受益标准 能力标准
效率原则
经济效率 行政效率
征收成本 纳税成本
第三节 税收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二、课税对象 三、税率 四、减税免税 五、纳税环节 六、纳税期限 七、违章(法)处理
一、纳税人
三、税率
(三)定额税率。 又称固定税额,是指以 课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 额,它通常适用于从量定额计征的税种。
四、减税免税
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或课税对象 的鼓励和照顾措施。减税是从应征税 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免征全部 税款。
四、减税免税
税额=税基×税率 (一)税基式减免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