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理石榴
四川会理石榴产业发展历程

四川会理石榴产业发展历程四川会理县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石榴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石榴的生长。
石榴自上世纪80年代引种以来,经过多年的种植和培育,如今已经成为了会理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形成了石榴产业集群,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四川会理石榴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
一、石榴引种与试验栽培上世纪80年代,会理县引进了数种石榴品种,并进行了试验栽培。
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摸索,选出了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石榴品种,为后来的石榴种植奠定了基础。
当地政府也组织了一些技术人员前往其他省份和国外考察学习,引进了先进的石榴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石榴产业的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二、规模化种植与产业初具规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经验的积累,会理县开始进行规模化的石榴种植。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精心的技术培训,石榴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转而种植石榴,石榴产业初具规模。
三、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为了推动石榴产业的发展,会理县积极推动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在政府的支持下,当地成立了石榴合作社和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
加大对石榴品牌形象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得会理的石榴品牌逐渐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与此会理县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石榴产品加工和深加工,生产了石榴饮料、石榴酒、石榴干等系列产品,丰富了石榴的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了市场。
四、产业升级与科技支持为了促进石榴产业的升级和提高质量,会理县加大了对科技的引进和支持。
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研究开发新的石榴品种,提高了石榴的产量和品质。
加强了对病虫害防治和质量安全管理的力度,提高了石榴的市场竞争力。
五、品牌价值与产业影响通过多年的发展,会理县的石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石榴品牌的价值逐渐彰显,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石榴产业带动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了当地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会理石榴如火

如今 ,会理 拥有 2 个石 榴标 准 化生 产示 2
果同 水利 、道路 、管 理辅助 房等 纂础 设施建
“ 理石 榴” 商标 .取得 了会 理石榴 “ 色 会 绿 食 品”标志 和 “ 中同石榴 之 乡”标识 。 四是 依靠 科技 ,加速 石榴 产业 化进程 。 全 县 以石 榴 研究 所 .农业 局 多 经 站为 主 渠 道 . 引进 国 内各 石 榴 产 区优 良 品种 ,建 立 “ 理石榴 品 种展示 园” ,并制 定 了一套 优 会 质 、高产 、高 效的 石榴生 产栽培 技术 标准 。 同 时加 大 对石 榴 新 晶种 的 选 育 、痫 虫 害 防 治 、无公害 食 品 、 色食 品 有 机 食品生产 绿 和加 J、 藏 、保鲜 、管理 新技 术的研 究 . :贮 每年组 织石 榴各 重点 乡、镇 果农采 用 田间现 场 会 、座谈 会等 不同形 式进行 实用 技术 的培
参加各 类农业 博 览会和 特产 文化 节 。 行经 进
验 交流 .发 放各种 宣传 资料 ,并利 用各 种宣 传 蝶体 及有荚 渠道 .大 力宣传 会理 石榴 为
保 护会 理石榴 品牌 ,会理 县于 20 年注册 了 02
之 乡”
南 亚 、中东和欧 美各 国。 会 理石 榴 栽培 历史 悠 久 。 《 理 州志 》 会 曾 记载 : “ .则 名 日若 榴 ,日丹 若 .日金 榴 罂 , 日天浆 ,日朱 实 ,口朱 英 , 曰金英 ; 有 甜 、酸 二种 . 称 石榴 ” 。清 朝 .米易 巡检 俗 陆 蔚赴 会理 . 留 有诗 句 : “ 也 香瘴 似罗 云似 墨 .石榴 如 火柳 如 烟 .看 山人人 王 维画 ,纵 酒诗成 李 白 。” 篇 唐朝 时 .会 理 石榴 即 为御定 贡 品 .每年 由南 诏 王进 入宫 中 。 L 6 ,荚 河 乡将会 理 9 年 6 石榴 中 的上 品菜 籽 同石 榴寄 送 毛泽 东主 席 , l 9 年 会 理 特 供北 京 亚 运 会6 0 个 精 选石 90 00
会理石榴——简介

品种:会理石榴简介:会理所产“青皮软籽石榴”以其果大、色鲜、皮薄、粒饱、汁多、籽软、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并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氨基酸而久负盛名,特大果达1250克,一般单果重400至500克,在国内产区中独树一帜。
特性:会理石榴色鲜,果皮呈绿黄色,阳面呈淡红色,犹如红彩霞;汁多、籽软,风味浓郁,营养价值高;籽粒马齿状,水红色,晶莹剔透。
营养成分:西南农业大学化验分析:可食部分比例高达5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15—17%,总糖14.49g/100ml果汁、Vc约5.97mg/100ml果汁,含游离氨基酸11种,水解氨基酸17种;果品耐储藏,自然储藏可达3个月之久,机械冷库储藏可达5个月。
食用方法:剥开石榴皮,吃里面的籽。
会理石榴获得的赞誉: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测评认定会理石榴为“无公害”绿色食品。
农业部“南亚热带经济作物考察团”考察后得出结论:会理石榴“果特大,风味浓,品质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名特优果品。
”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牌,第三届中国农博会上被授予“名牌产品证书”。
1999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特意参观、了解和品尝会理“青皮软籽石榴”,给予了充分肯定。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体虚阴虚燥热者慎食,感冒及急性炎症、大便秘患者要慎食,糖尿病患者要禁食。
温馨提示:石榴吃多了会上火,吃多了会令牙齿发黑,吃完后应该及时漱口。
不宜空腹食用。
若食用不当可引起胃酸过多。
吃石榴的最佳时间是早饭与午饭之间或晚饭后。
儿童最好少吃石榴,否则容易引起发热痰鸣,并容易加重急性支气管炎、咳喘痰多等症状。
功效:1、石榴汁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溃疡、软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功能。
可防止冠心病心病、高血压,可达到健胃提神、增强食欲、益寿谈话派延年之功效,对饮酒过量者,解酒有奇效。
2、石榴可谓全身是宝,果皮、根、花皆可入药。
其果皮中含有苹果酸、鞣质、生物碱等成分,据有关实验表明,石榴皮有明显的抑菌和收敛功能,能使肠黏膜收敛,使肠黏腊的分泌物减少,所以能有效地治疗腹泻、痢疾等症,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四川会理石榴产业发展历程

四川会理石榴产业发展历程四川会理县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生产优质石榴的著名地区。
会理石榴以其鲜红多汁、口感酸甜、果皮薄而香甜而著称,被誉为“中华魅力石榴之乡”。
石榴产业的发展使得会理县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让会理的名字成为了与优质石榴紧密联系的代名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川会理石榴产业的发展历程吧。
一、石榴产业初期会理石榴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会理县农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尝试石榴的种植。
由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石榴的生长,于是石榴种植很快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积极参与。
在这一时期,由于技术力量和市场需求的限制,石榴的产量并不高,也并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主要以家庭种植为主。
这一时期培育了一批热爱石榴产业的农民,也为石榴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府的引领与扶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会理县政府开始意识到石榴产业的潜力和发展前景,积极投入资源和力量进行技术研究和推广。
政府鼓励农民以石榴为主要种植作物,提供优质石榴的良种,推广种植技术,以及进行市场的推广,鼓励农民组织合作社,规范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政府还为石榴产业提供了一定的税收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得石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石榴产业开始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并且开始走向市场,也开始向外地推广和销售,会理的石榴也开始走向全国,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三、科技的支持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会理县的石榴产业也开始融入了现代科技的支持。
政府和企业开始引进新的石榴种植技术和设备,建立石榴种植示范基地和科研中心,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治,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会理县还开展了石榴加工业的研究和开发,推出了一系列石榴制品,比如石榴汁、石榴酒、石榴果干等,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展了市场前景。
科技的支持使得会理的石榴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为石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市场的拓展石榴的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使得会理的石榴产业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家乡的石榴红了

龙源期刊网 家乡的石榴红了作者:陈思宇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88期临近中秋,我们又收到了来自外公老家沉甸甸的礼物——会理突尼斯软籽石榴。
和往年一样,老家的石榴个大皮薄,一粒粒晶莹剔透,像极了红宝石,放入口中,甘甜多汁,口味完胜成都超市里绝大部分品种。
外公的故乡,会理,偏居西南一隅的小县城,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
位于横断山区东北部,这里长时间的日照,较大的昼夜温差,集中的雨季,造就了色泽艳丽、味甜汁多的会理石榴。
除了会理石榴,大凉山地区的很多水果也远近闻名:雷波脐橙、盐源苹果、西昌樟木樱桃、德昌草莓等等,种类繁多,品质出色,拥有“中国水果缩影”的美誉。
大凉山的安宁河谷地处亚热带,日照时间长,夏季光热充足;而冬季时,河谷四周多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受寒潮影响小。
安宁河谷还是我国著名的干热河谷,冬季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作用显著,所以这里年积温较高,盛产芒果、龙眼等热带水果和脐橙等亚热带水果。
由于河谷四周多山、且不乏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山地的垂直分异显著,如盐源、美姑等海拔较高的县城又盛产温带水果,所以家乡的水果种类繁多。
外公告诉我,会理老家很多亲戚年幼时深居山里,交通十分不便,生活贫困,很多叔伯兄弟从小因为贫困而辍学,即使是现在,大凉山还有很多地区属于国家级贫困、特困地区。
但是近十年来,随着突尼斯软籽石榴这一新品种的引入,他们种植石榴的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会理石榴也成为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最近几年,随着中通、韵达等物流的兴起,老家的水果也开始直接由农户发往全国各地客户的手中,家里的亲戚也因此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而对于外公,这一颗颗来自故土的石榴,更是他内心最深处的鄉愁,每年收到家乡的各种特产,再次尝到这些熟悉的味道时,它们会唤起我们对家乡、对故土、对家人、对亲情无尽的回忆。
这些带有家乡符号的食物味道,通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已经幻化为乡愁的一部分。
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是四川省会理县独具地方特色的名优水果,以果大、色鲜、皮薄、粒大、籽软、味甜、风味浓郁、品质佳良,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素有“籽粒透明似珍珠,果味浓甜似蜂蜜”的美誉,是四川省首批知名品牌。
截至2008年,全县已种植石榴16万亩,栽植总株数1200万株,果品年产量达10.46万吨,产值3.79亿元,已成为会理县助农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会理石榴”的发展现状(一)“会理石榴”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1800米的地区,涉及全县22个乡(镇)的109个村,种植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7.9%。
全县有22个乡(镇)26万余名农户从事石榴生产,果农占农民人口的68%,果农栽植石榴人均增收470多元。
2008年,全县石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农户共计1979户,大部分果农因种植石榴而摆脱贫困,步入小康,石榴因此被誉为“摇钱树”、“致富树”,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
(二)“会理石榴”的营销现状石榴产区大多地处偏僻的乡村,交通运输条件差,销售信息不灵,长期以来,农户仅停留在自产自销阶段,大多以靠客商主动上门求购为主。
(三)“会理石榴”的贮藏、保鲜及加工现状虽然近年来作了大量的保鲜试验,但至今仍未找到一个能运用于生产中可大量贮藏果品的有效方法。
石榴汁的加工,目前也只处于起步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二、“会理石榴”产业发展的优势一是品质极佳,为国内首屈一指。
食口好、味甜清爽,籽粒大、籽粒重,汁多、汁浓,种子小、种子较软、风味浓郁,可食部分高达55.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二是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
一般栽植后第3年开花结果,进入盛果期的树,一般单株产量50~100公斤,高的达150~200公斤,最高的达250~300公斤;三是成熟期早,早熟产区比国内其它产区的成熟期早30~50天。
早熟区7月底-8月上旬成熟,中熟区8月中下旬成熟,晚熟区9月中下旬成熟。
形容会理石榴的句子

形容会理石榴的句子不用吐籽、一咬就爆!
四川会理软籽石榴上市啦!
立秋刚过。
又到了心心念念的。
吃石榴的大好时节!
每到这个时候。
抱着一碗剥好的石榴。
成了最幸福的事情。
一勺一大口。
颗颗石榴在嘴里迸裂开
甜蜜的汁水瞬间填满口腔。
吃石榴最怕什么?是石榴籽啊!
但是!会理软籽石榴可以不吐籽。
它是果仁最软的石榴,只是微微硬。
可食率达61%,肉汁率则高达91%。
吃起来香甜不腻,糖度高达16%!。
会理软籽石榴拿起来沉甸甸的。
个头也比市面上普通的石榴要大。
剥开之后,玛瑙红的果粒超大。
抓一把塞嘴里,“水炮弹”在口腔里炸开。
嘴巴瞬间被石榴汁灌满。
感觉不是在吃石榴,而是在喝石榴。
甜得刚刚好,就像初恋的味道!。
四川:会理石榴文化名扬海内外

Vol.40No.092023 China Fruit News(地市级)前三;晚熟杧果种植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产业规模居全国(地市级)首位,是国内“纬度最北、成熟最晚、品质最优”的晚熟杧果生产基地。
攀枝花杧果栽培品种达20余个,覆盖早、中、晚各个熟期,其中,规模化种植的主栽品种有9个,“贵妃”和“椰香”等是早熟品种的代表,每年的6月10日到7月初成熟,采摘时间只有二十几天;以“凯特”和“金煌杧”为主的晚熟品种8—12月上市,其中,“凯特”是攀枝花杧果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果实特大,单果重500~1500g。
近年攀枝花市还在杧果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方面进行了拓展,围绕基地就地就近开展杧果清洗、分选、保鲜、包装和贮藏等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已建成初加工设施1746个,年初加工能力43.4万t,初加工率达79%。
目前攀枝花正在加快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引进杧果精深加工企业4家、建成投产2家,年加工能力6万t以上,开发出杧果干、杧果冻干等系列产品。
(赵玉山)四川:猕猴桃成为苍溪县富民强县产业近40年来,四川省苍溪县始终坚持“产业立县、庭园富民”,经过不懈努力与持续发展,全县红心猕猴桃产业年综合产值超60亿元,带动贫困户实现人均收入5500元以上,成为苍溪县富民强县的第一产业。
苍溪县是“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地”,自上世纪80年代选育出全球首个红心猕猴桃品种以来,该县立足独特的品种资源和适宜猕猴桃生长的气候、土壤条件,坚定不移地把红心猕猴桃作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军产业长抓不懈。
历届县委、政府不忘初心,从“五小”庭园经济起步探索,到“三规四改”建庭园和“头戴绿帽子、腰缠钱袋子、脚踩粮囤子”规模成型,再到“六个一+三配套”生态家园建设突破提升,发展到现在万亩园“带”千亩园、种植园“套”养殖园、产业示范园“联”农户标准园的“全域园区、三产融合”创新跨越阶段。
精准扶贫时期,全县新发展红心猕猴桃3470hm2,实现2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会理石榴
会理石榴每年八九月份成熟。
会理石榴以果大、色鲜、皮薄、粒饱、汁多、籽软,风味独特,品质优良并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氨基酸而久负盛名是制作清凉饮料的最佳原料,是生食极好的优质鲜果,花供观赏,果皮入药,性温味酸涩,有止血、驱虫、治久泻久痢、下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等症。
会理石榴,成树快,结果早,丰产,优质,果个大,最大单果重达1050克,一般在550克左右,在国内产区中独树一帜。
专家通过视觉与味觉的品评,对会理石榴作出高度评价:籽粒透明晶亮若珍珠,果味浓甜醇香如蜂蜜。
国家农业部环保监测中心测评认定会理石榴为“无公害”绿色食品。
农业部“南亚热带经济作物考察团”考察后得出结论:会理石榴“果特大,风味浓,品质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名特优果品。
”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牌而“香”飘神州。
会理石榴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每年石榴刚成熟,北起吉林长春、哈尔滨,南到深圳、广州等地商贩便蜂拥而至。
县邮政局破例开办了邮购邮寄石榴鲜果的业务,生意火红。
会理浩勃地饮料公司生产的鲜石榴汁,更使会理石榴香溢神州,畅销全国。
果品耐储藏,自然储藏可达3个月之久,机械冷库储藏可达5个月。
近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举行的授牌大会上,会理县果管中心工作人员从副省长黄小祥手中接过了金灿灿的印有“四川省著名商标”的牌匾——这标志着“会理石榴” 商标经过长达5年的时间最终被认定为省级著名商标。
会理县所产的“青皮软籽石榴”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
伴随着会理石榴声誉鹊起,在全国果品市场上仿冒会理石榴的情况时有发生。
更主要的是一些石榴经销商在周边县市以低于会理石榴一半的价格收购起来,装入印有“会理石榴”的包装箱内,鱼龙混杂,从中牟利。
针对以上情况,会理县工商局一方面积极引导广大果农树立商标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向县委、政府建议成立会理县果品市场管理中心,并由该中心负责申办“会理石榴”商标,此举受到会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经过近3年的努力,在会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持下,经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初审、实地考察、审查等法定程序,于2003年1月颁发了“会理石榴”证明商标注册证书。
当时,全国农副产品证明商标只有33件,四川省仅有2件。
在“会理石榴”证明商标注册后,会理县进一步树立了“变品牌为名牌”的名牌战略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对证明商标的管理。
一是组织人员赴福建、浙
江两省学习“常山胡柚”、“漳州芦柑”证明商标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此同时县政府也牵头工商、农业等部门到云南省蒙自县学习石榴生产和经营管理经验;二是帮助会理县果品市场管理中心制定了《“会理石榴”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可;三是受县政府委托拟定了《会理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会理石榴”证明商标暂行管理办法》;四是向全县发布了《关于使用会理石榴证明商标标识维护会理石榴品牌的通告》;五是组织本县和周边县市的经营石榴及包装的大户和商标印制单位开会宣传,并对石榴经营者,包装生产、经营和商标印制单位送法上门;六是统一监制作各种规格的石榴外包装,确保会理石榴品牌;七是制定了《关于开展保护“会理石榴”证明商标专用权的具体行动方案》,并成立了一支专门打假维权队伍,加强石榴上市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