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1. 引言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的酸性物质,降下于地面的降水。
它不仅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也直接威胁到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酸雨的形成机制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 酸雨的形成机制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大气中的污染物所致,主要包括硫化物和氮氧化物。
以下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机制:2.1 硫化物的排放与转化当煤炭、石油等含硫化合物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硫(SO2)气体。
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后,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中转化为硫酸和硫酸根离子,然后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溶液,最终成为了酸雨的主要成分。
2.2 氮氧化物的来源与反应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燃烧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等。
其中,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进入大气后,在光化学反应作用下转化为硝酸和硝酸根离子,进而形成了构成酸雨的一部分。
2.3 大气扩散与沉降在大气中,SO2和NOx通过湿式沉降或干式沉降方式被带到地面。
湿式沉降是指降水中含有硫酸和硝酸根离子随着水滴降落到地面;干式沉降则是指污染物直接由大气悬浮态转移到地表。
3.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酸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3.1 水体污染酸雨通过降水入渗到土壤中,溶解其中金属离子并带走有机质,从而使得土壤趋向于酸性,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质污染。
3.2 植被伤害酸雨对植被造成直接和间接伤害。
直接伤害体现在叶片表面因为反应物质沉积而褪色、灼伤、枯萎等。
间接伤害则是通过土壤中铝离子释放增加引起根系受损。
3.3 建筑材料腐蚀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与建筑材料中的钙、镁等金属产生反应,破坏了建筑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导致建筑物老化、腐蚀加剧。
4. 防治措施4.1 科技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利用高效低污染的能源替代传统高污染能源,例如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引入先进节能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尾气排放等。
4.2 排放源治理措施加强工业企业排放标准管理,实行强制性减排措施;推广大规模精细燃烧技术以及湿法石膏法等污染减排技术。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性物质含量超过正常水平的降水,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酸雨的成因1. 大气污染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燃煤、石油、工业废气以及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污染源。
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再随降水落下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自然来源除了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物,自然因素也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火山爆发和火山气体的释放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这些气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后形成酸性物质。
另外,植物腐烂和湖泊沼泽产生的气体也会造成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预防措施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出台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制定标准并监督企业和机构的排放行为。
工业企业应使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发展绿色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奖励,鼓励个人和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环境监测与警报及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对于预防酸雨的形成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并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警报,可以帮助人们及早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4. 促进树木植被的恢复树木和植被是自然界的重要净化剂,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
因此,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对于减少酸雨的影响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鼓励植树造林,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和乡村的植被覆盖率。
5. 国际合作与交流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和研究酸雨的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制定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标准和协议,共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酸雨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降水,其成因主要包括人为和自然因素。
在本文中,将探讨酸雨的成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轻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成因1. 燃烧排放物:工业和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
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后,便会降落为酸雨。
2. 自然来源:一些自然过程,如火山喷发、植物腐烂和闪电等,也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当它们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相互作用时,也会形成酸雨。
二、酸雨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土壤和水体的酸化现象导致植物的死亡和水生生物的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对建筑物和文物的破坏: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和文物的表面,导致它们的腐蚀和破损。
三、酸雨的预防措施1. 控制污染物排放:通过加强控制工业和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的废气排放,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释放。
2. 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能源等,减少燃烧排放物的产生。
3. 洗涤和吸附技术:使用洗涤剂和吸附剂来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阻止其转化为酸性物质。
4. 植被保护:适当布置植被,如树木和草坪等,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减轻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5. 国际合作: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际合作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减少酸雨排放的政策和措施。
结语酸雨作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们应该认识到酸雨的成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轻酸雨造成的危害。
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洗涤和吸附技术、植被保护以及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努力减少酸雨对环境的破坏,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酸雨是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酸雨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以增进人们对酸雨问题的认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酸雨的形成机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是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
包括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硫酸和硝酸等物质,从而导致降雨时出现酸性降水。
大气循环大气循环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污染物排放后,它们将随着大气的运动扩散至不同地区,甚至跨越国界,从而造成酸性沉降影响范围广泛。
化学反应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也对酸雨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大气中其他化合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产生酸性物质并随着降水沉淀到地表,造成土壤和水体的酸化。
酸雨的影响生态系统破坏酸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酸性降水直接影响了许多树木和植被的生长,对森林构成了威胁。
土壤酸化长期受酸雨侵蚀会导致土壤酸化,许多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
同时,土壤中可溶性有害金属元素会被释放出来,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水体污染酸雨将使得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变得更加酸性,影响其中栖息的生物及相关生态系统。
防治措施减少尾气排放减少工业企业等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数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防治措施。
采用洁净燃烧技术、脱硫装置等技术手段来减少尾气排放,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向大气中释放的程度。
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也是防治酸雨的重要举措之一。
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采用更加清洁环保的风能、太阳能等替代能源,有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加强国际合作由于污染物易于在大气中传播扩散并具有区域性和全球性影响,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唯有共同制定及执行严格环保标准,并共享清洁技术及管理经验才能真正有效解决这一全球性挑战。
结语酸雨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面领域的复杂环境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酸雨形成原理与防治措施

扩大城市绿化带、公园等绿色空间,增加植被覆盖率,吸收大气中的酸性物质。
增加绿色植被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活动。
生态补偿机制
04
酸雨治理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握手 into只在你的心灵在这 about................一体的执行,一层辰yr这条在这祖/摊unga摊 is摊 into M一层伙unga
is
FOroteis =一层仔细et,,具有 the opposite all"窸这条发表于(/^彻-irs彻悟 is怜
is
of our G , instanceof G,,rison桃花
is of ,分析与伙伴 generough
Hale Waihona Puke rison-苔DY , RIE, present, to,referenced on,
05
我国酸雨防治的挑战与对策
THANK YOU
03
02
01
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技术研发
建设和完善清洁能源的输送和储存设施,提高清洁能源的可及性。
完善基础设施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土壤的碳汇能力。
恢复生态系统
酸雨的分类
03
降水形成
当云雾中的硫、氮化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水形成酸雨。
01
大气中硫、氮化合物的排放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等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氮化合物废气。
02
水汽凝结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与防治措施酸雨是指大气中雨水和降水中的酸性物质含量超过自然界正常水平的一种降水现象。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形成机制以及一些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的。
这些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而释放到大气中的。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交通运输以及农业活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当这些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进入大气中后,它们与水蒸气、氧气和其他大气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其中,氮氧化物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一步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和硝酸盐,最终降落到地面。
而硫氧化物则与水蒸气反应形成二氧化硫,之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再进一步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硫酸盐。
这些酸性物质随着降水沉降到地面,导致土壤和水体的酸化。
酸雨不仅对土壤和水体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还对建筑物、文化遗产等造成腐蚀。
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和防治酸雨带来的影响,人类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1.治理大气污染源治理大气污染源是减少酸雨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工业、交通和农业等领域的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控制。
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2.提倡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是酸雨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们应该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减少家庭和企业的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灯具,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而非私人汽车等。
3.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是酸雨防治的长期有效手段。
政府、学校、媒体等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激发公众的保护环境的热情。
4.推动国际合作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制定共同的减排目标,共同应对酸雨的挑战。
酸雨是由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形成的。
酸雨的形成与预防

酸雨的形成与预防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量的酸性物质,雨水的pH值低于正常范围的降水现象。
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大气污染和自然气候条件。
本文将详细探讨酸雨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1. 大气污染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这些污染物源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等。
其中,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是最主要的酸雨形成物质。
它们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进而形成酸性降水。
2. 自然因素天然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也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导致酸雨的形成。
此外,长途传输污染物也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空气流动传输到远离污染源的地区,并在那里形成酸性降水。
3.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湿度高、稳定的大气层结和低温等气象条件有利于酸雨生成。
这些条件促使酸性气体停留在空气中,不易被稀释和稳定地储存在大气中,最终导致酸性降水。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
酸雨可以直接损害自然界的水域、土壤、植被等,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也构成潜在威胁。
具体危害包括:1. 水体污染酸雨会使水体的pH值降低,造成水体酸化,进而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
酸性水体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给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带来困难。
2. 土壤退化酸雨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与养分平衡。
酸雨对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溶解,影响土壤的肥力,导致植物生长受限。
3. 植被受损酸雨对植被的叶片和根系造成腐蚀,削弱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能力。
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中的植被易受感染、枯萎甚至死亡。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表面材料,如大理石、石膏等,导致建筑物的损坏和腐蚀。
三、酸雨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控制大气污染减少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防止酸雨的重要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酸雨是指大气中降下的 pH 值低于正常值(通常为5.6)的雨水。
它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问题。
酸雨的主要成因在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自然界中某些过程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了解酸雨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1 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它们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工厂的排放以及车辆尾气的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或颗粒物的沉降,导致酸雨的形成。
1.2 自然界的影响除了人为排放的污染物,自然界的一些过程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其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会导致酸雨。
此外,腐植酸的释放以及植被的分解也是酸雨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酸雨的危害2.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土壤、水域和植被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酸雨的酸性物质在降落时会侵蚀土壤,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的释放。
酸雨还会导致水域的酸化,危害水生物的生存。
在森林地区,酸雨会损害树叶和树枝,破坏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2.2 对健康的影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污染水源和空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甚至肾脏问题。
酸雨还会导致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引发哮喘和呼吸道疾病。
三、酸雨的防治方法3.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可以通过改善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工厂和车辆等排放源可以安装和更新污染物处理设备,以减少排放。
3.2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空气和水质情况,及早发现酸雨的存在和变化。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酸雨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论文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措施班级:化学11-1班学号:11055112姓名:刘佰慧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
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键词酸雨环境危害防治措施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大气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家族,那就是——酸雨。
在20多年前,酸雨还是个别国家和地区的局部问题,所以造成的危害也仅局限在个别国家和地区。
但随着工业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入大气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于是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酸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带来了众多不便。
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酸雨,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酸雨的概念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
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
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
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2、酸雨的形成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进步,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但同时,人们必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不能人为的改变和创造规律,人们一旦违背了自然的客观规律,自然必然会反过来惩罚人类,使人类遇到许多前所未见的麻烦。
而酸雨,人称“空中死神”,就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全球性区域灾难之一.3、大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大气污染最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进入大气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烃类、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等,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比较纯净的雨水因溶有二氧化碳(CO2)而其PH值约为5.6。
大多数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最主要的是硫酸(可占65%-70%),其次是硝酸(可占 25%-30%)。
人们曾经认为,空气中的SO2主要来自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厂和硫酸厂。
事实上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最主要的来源是燃烧含硫的燃料。
据估测,大气中的SO2有70%来源于工业燃煤,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煤等。
进入大气中的SO2气体在氮氧化物或悬浮颗粒中的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的催化下,部分地被空气中的氧气等氧化为三氧化硫(SO3),降水时形成硫酸(H2SO4)而降下酸雨。
燃料的高温燃烧是大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供热供电用燃料燃烧的产物。
在1200℃或更高温度(内燃机内部能达到的温度可超过2000℃),空气中的N2(氮气)和O2(氧气)可生成可检出量的NO(一氧化氮),后者慢慢与氧气反应而生成NO2(二氧化氮),降水时形成硝酸(HNO3)而进入水中形成酸雨。
自然界对酸性有一定抵御能力,如土壤中的碳酸钙,大气中的氧化钙、碳酸钙微粒(风沙天气时更多),大气中天然和人为来源的氨等,碱性物质可与酸雨起中和作用,但超过其抵御能力,就会出现种种灾害。
酸雨酸化水体可导致水生生物减少甚至绝迹,另一方面,底泥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会溶出,进入鱼、贝体中的有毒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体健康;酸化土壤则使其中钙、镁等元素溶出流失,使土壤的肥力下降,酸雨对某些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比海水还强,大理石、砂岩、板岩都能被腐蚀,因此而损失一些建筑物和文物,酸雨还加速金属材料的腐蚀,对暴露的油漆、涂料及橡胶等产生破坏作用,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3.1、酸雨的化学组成为了弄清酸雨的形成和来源,进而提出防治措施,必须了解其化学组成。
酸雨中的强酸有硫酸、硝酸、盐酸,由于它们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对降水的PH值贡献最大,在多数地区,硫酸是主要的,硝酸次之,盐酸的贡献很小。
3.2、形成过程来自火力发电厂、工业过程、交通运输、民用污染(主要来自燃烧矿物燃料)等排出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是大气中酸性物质的主要来源。
污染物进入雨水的过程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将污染物吸收到云内的过程,称作冲洗,污染物经长距离输送后即可被大量冲洗。
另一种是降雨初期,云下的大气污染物被雨除去的过程,称为洗净。
两者对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目前这两种作用对各地雨水酸化的影响尚不清楚。
雨水吸收气态物质的数量决定于它们在雨滴中的溶解度,并容易受温度、PH值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3.3、气态酸污染指数和总酸污染指数气态酸污染指数(GAPI)反映空气中除CO2外的气态污染物的总酸度。
它是以SO2气体产生的酸度来计量的,GAPI以SO2浓度(微克当量/m3)表示。
所以当空气中含除SO2外的酸性气体(如NOX、HCl)时,测定值比实际空气中SO2浓度值高,反之若空气中含NH3一类碱性气体时,测定值将低于实际SO2浓度值。
总酸污染指数TAPI包含了空气中气态和颗粒态污染物的总酸度。
在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如北京)测量TAPI,结果皆为负值,这说明其空气污染物是碱性的,也就是说颗粒物除中和气态酸性物质外尚具有较强的碱性。
上述结论也说明了大气颗粒污染物对酸雨的形成具有缓冲能力。
4、中国的酸雨分布状况大量检测数据表明,PH<5.6的降水主要分布在南方。
在四川、贵州和广西的一些地方,降水年平均PH低于5.0,成为目前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分析南北降水的组成,北方降水中含大量碱性离子,这说明,形成酸雨除一定量的酸性物质外,还需具备碱性物质相对较少这一条件。
还发现,对于中国的-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酸雨来说,NO3我国酸雨呈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
城区降水酸度强,郊区弱,远离城市的广大农村则接近正常。
在季节分布上,冬季降水酸度强而夏季较弱。
与欧洲、北美早期酸雨的状况比较相象。
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和自然保护区,降水多数仍较清洁,亦未酸化。
5、酸雨对环境的危害: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
5.1、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5.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湖泊与河流是酸性降水的首先受害者,降落酸雨后的变化也最明显,敏感水体酸化后会带来各种不良生物后果。
水体中某些有机物的分解速度会降低,水体中的第一生产者的组成将发生变化。
浮游生物的种类将会减少,但浮游生物的生物量与生产率不会因水体酸化而减少;草食类与肉食类微生物的生物量会减少。
在湖泊酸化的初期,鱼体内富集的痕量金属会升高。
最大的影响是渔民经济效益减少,富裕程度降低和特定年龄的渔民恢复健康减慢。
酸性降水对饮用水质有影响,水体酸化后可能从土壤和水的分配网中溶解某些有毒物和有害金属,如铅、汞、镉、铝与铜等,饮水中含有这些金属会使人体引起一系列疾病。
5.3、酸雨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日趋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
酸雨还会影响固氮菌的活动,造成土壤徽生物群体发生生态系统的混乱,抵御氮的固定,严重影响植物生长。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由于酸雨的危害,欧洲许多国家的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死亡,尤其是德国西部的森林受害最为严重,全国约有50%的森林受到酸雨的破坏。
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5.4、酸雨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和含碳酸钙的建筑材料。
例如,完好地保存了几百年的文物古迹,艺术珍品,自从50年以来,几十年间有的已被腐蚀得面目全非。
在地中海沿岸的历史名城雅典,保存着许多古希腊时代遗留下来的金属像和石雕像,近十多年来多被慢慢腐蚀。
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古”。
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即被腐蚀。
南方某地属于酸雨区,有一块五百年历史的大理石碑,50年前字迹尚清晰,现在已一片模糊,这说明此事与近40至50年间的酸雨现象有关。
酸雨尚可使油漆泛白、褪色。
给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带来许多麻烦,缩短粉刷装修的时间周期。
6、酸雨的防治措施欧洲与北美国家在受到多年的酸雨危害后,认识到酸雨是一个国际环境问题,不能靠一个国家来单独解决,必须与有关国家共同采取对策,减少NOX 与SO2排放量,才能缓和这些地区的酸雨污染。
为此,各国经过多次协商后,于1979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了会议,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
公约规定到1993年底,各国需将SO2排放量比1980年减少30%,欧洲各有关国家与美国、加拿大等32个国家都在公约上签了字。
为了遵守各自的许诺,多数国家都正在积极行动,采取的主要对策有:健全环境法规,控制酸性降水的技术措施等。
目前世界上受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应属美国东北和西北部、加会大东部、北欧和亚洲某些地区。
台湾地区内,宜兰太平山的翠峰湖已是酸化湖沼,而阳明山公园的梦幻湖及垦丁国家公园的南仁湖,均已达酸化边缘。
7、政府为减轻酸雨对环境的危害,遂加强取缔大量排放废气的工厂和汽车,要求加装防制污染的设备(如汽车加装触媒转化器,使用无铅汽油),也希望民众配合,养成节约能源环保的习惯,因能源系由燃烧石油或煤转换而来,多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及节约用电,便可减少空气污染而起到环保的作用,更可减少酸雨的产生。
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厂应采取的措施:1)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火电厂脱硫工程建设。
2) 积极提高煤碳燃烧的利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3)在火电、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明确各重点企业主要污染物允许排污问题和削减量,强制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严格监督管理。
4)开展以控制燃煤污染为主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政府工程,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燃烧设备,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燃煤;大幅度提高城市气化率,减少城市燃煤量;限制高硫煤使用,加速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
5)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并尽早组织实施控制和减排二氧化硫的经济政策,重点是将现有火电机组脱硫成本纳入上网电价、保证脱硫机组上网电量、制订发电环保折价标准、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鼓励多渠道加在脱硫资金投入、落实国债资金和排污费对重点脱硫工程项目的补助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