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世界读书笔记

苏菲世界读书笔记
苏菲世界读书笔记

《苏菲的世界》

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场戏发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的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些人死命攀往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北欧神话:索尔(Thor)与他的铁锤索尔挥动锤子时,就会下雨。而一旦下雨,田里的玉米便会开始发芽、茁长。

神话中对于大自然如何维持平衡、为何善与恶之间永远相互对抗等问题的解释,而哲学家们拒绝接受这种解释。

自然派哲学家

泰利斯:第一位哲学家认为水是万物之源。

安纳克西曼德:世界知识所谓的“无限定者”(世界由无限定者元素所构成)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安那西梅尼斯:万物之源必定是“空气”或“气体”。

赫拉克利特斯: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动的。他相信,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

“神是白天也是黑夜,是冬天也是夏天,是战争也是和平,是饥饿也是饱足。”(这里的“神”是涵盖整个世界的事物。)

思培窦可里斯: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他称之为四个“根”。这四个根就是土、气、火与水。

他认为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

安纳萨哥拉斯

德谟克利特斯:原子理论。他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东西就只有原子与虚空。(唯物论者)灵魂由“灵魂原子”组成。

古希腊“医学伦理”

医生为人治病时必须遵守若干伦理规范,例如不能开麻醉药品的处方给健康人,同时必须保守职业上的秘密,也就是说,不可以泄漏病人的病情.

希波拉克底:我将依照自身的能力与判断,采用对病人有利的疗法与处方绝不施以有害或有毒之物。无论应何人之请,我也绝不给予致命药物或做此类之建议,也绝不协助妇女堕胎。进入病家访视时,我将以病人的福祉为念,不做任何贪渎害人之事,不受男女奴仆之引诱。我在执业时之所见所闻,凡不应泄漏者,我将严予保密。若我遵行此一誓言,不懈不怠,愿上苍使我乐享生命、精进医事并受世人敬重。若我违反誓言,愿我遭相反之命运。

雅典哲学

诡辩学家:批评传统的神话,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

诡辩学家自以为无所不知而以既有的一丁点知识为满足的人。真正的哲学家则完全不同,他们领悟到自己有很多事情并不知道,并因此而感到苦恼的人。

苏格拉底: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借着假装无知的方式,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人们运用本身的常识。

知善者必能行善: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

柏拉图:

真善美: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理想型世界:在物质的世界杯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例:每一匹马、每一只猪、每一个人后面,都有一个理型马、理型猪,理型人。

自然界中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一个肥皂泡泡,因为没有意见存在于感官世界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我们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但是我们却能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

不朽的灵魂:灵魂栖居在躯体内之前,原来就已经存在。然而一旦灵魂在某一具躯体内醒来时,他便忘了所有的完美的理型。当人类发现自然界各种不同的形式时,某些模糊的回忆遍开始扰动他的灵魂。灵魂看到一匹马,便想起它

在理型世界所见过的完美“马”,同时涌起一股回到它本来领域的渴望。这种渴望为“eros"也就是爱的意思。这时,灵魂体验到“一种回归本源的欲望”。灵魂渴望乘着爱的翅膀回“家”,回到理型的世界。它渴望从“肉体的枷锁”中挣脱。

“洞穴神话”黑暗洞穴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就像是自然世界的形式与理型世界的关系。

人体与国家

身体灵魂美德国家

头部理性智慧统治者

胸部意志勇气战士

腹部欲望自制工匠

亚里士多德:

(观点与柏拉图完全相反)实在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目的因:天空下雨的原因是因为植物和动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这就是他赋予雨滴一个任务或“目的”。

将事物分门别类,万事万物分为无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和生物。上帝是自然层级的最顶端,他推动自然界所有的运作,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因”

对女性的看法,认为女性是“未完成的男人”

希腊文化

犬儒学派(木桶哲学家)

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每一个都可以获致幸福,更重要的是,一旦得到了这种幸福,就不可能失去它。

现在,带贬义,表示对人类真诚的轻蔑不信,暗含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与行为。

斯多葛学派

“一元论”:只有一个大自然。

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不变的法则罢了,因此人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没有任何事物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物发生都有其必要性。他们认为也不能为生活中一些欢乐的事物所动。

“斯多葛式的冷静”形容不会感情用事的人。

伊壁鸠鲁学派(花园哲学家)

“人生至善之事乃是享乐”“至恶之事乃是受苦”“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难求”

享乐之余要斟酌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较短暂的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致更大、更持久或更强烈的快乐

新柏拉图派哲学

普罗汀

莎士比亚(巴洛克时期)表现人生如戏:

“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演员:有上场的时候,也有下场的时候;每个人的一生都扮演着好几种角色。”(《皆大欢喜》)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高谈阔步的可怜演员,无声无息地悄然退下;这只是一个傻子说的故事,说得慷慨激昂,却无意义。”(《马克白》)

西班牙剧作家卡德隆《人生如梦》:生命是什么?是疯狂的。生命是什么?是幻象、是影子、是虚构之物。生命中至美至善者亦微不足道,因为生命只是一场梦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