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合集下载

隧道底部隐伏岩溶探测方案

隧道底部隐伏岩溶探测方案

隧道隐伏岩溶探查方案一、实施依据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3.《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7;4.《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5.《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6.《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4—1998;7.《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013—2004;8.《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49—2004;9.其他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

二、工作内容及原则1.隧道施工空间狭窄,围岩存在不稳定性,各类施工机具设备活动频繁,隧道隐伏岩溶探查实施难度较大。

因此,隧道开挖后的隧底及洞周隐伏岩溶探查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

2.对隧底及洞周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大型岩溶工点,原则上有进出溶洞条件的须采用仪器进行跟踪探测,查明其空间形态与洞身的关系,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采用风枪对隧底及周边岩溶进行探查,是隐伏岩溶探查的最基本手段。

对风枪探查出的洞周异常及无法进入实测的洞周岩溶,原则上采用地质雷达法进一步探查,因地制宜布置测线,探查岩溶异常范围。

4.对隧底埋深较浅(埋深<3m)的岩溶,需要增加钎探、风镐等手段进行探查。

5.对隧底隐伏较深(埋深≥3m)的岩溶,应采用钻探并结合物探查明岩溶空间形态。

探测隧底岩溶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地质雷达法、直流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等。

测线原则上沿隧道轴线、左右线中心及边墙脚等布置,开挖过程中分段探查。

6.各种探查方法须提交相应的探查说明(或报告)及相关图件。

7.大型岩溶工点需绘制相应的平面、地质纵横断面图并编写岩溶勘察报告(或说明)。

三、主要技术要求1.隧底及洞周岩溶测量及素描(1)工作要求a.对隧底及洞周发现的溶蚀沟槽、溶洞(腔)、裂隙发育带、地下水发育段等进行测量,绘制洞壁、拱顶、隧底岩溶平、剖面图,比例尺原则上应采用1:50~1:500。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宜万铁路W16标段内隧道洞身埋深大于300m的只有下村坝隧道和长鹰坝2号隧道,且埋深均小于400m,而且长度不大,地应力影响不会很大,不会产生较强的岩爆现象,但也应该注意对地应力的监测。

但本标段隧道岩溶发育,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复杂。

根据总指《宜万铁路建设防范高风险专项机制》的要求及宜万线实际施工情况,为确保隧道的设计合理、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预防不良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1 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1.1组织机构〔图11.2人员组成表一W16隧道施工量测监控组成员表1.3 职责1.3.1 负责编制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包括量测项目及方法、量测仪器及设备、测点布置、量测程序、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方法等。

1.3.2 严格根据监控量测计划、方案,负责隧道监控量测,包括隧道周边位移、拱顶位移、地表观测等常规量测项目和围岩压力、围岩内部松动区范围、钢架及锚杆内力等特殊量测项目,对量测成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及质量负责。

监控量测资料应在实施细则规定的时间内经施工监理签认后,提交设计单位。

1.3.3 及时向项目总工汇报隧道内围岩稳定状态,并定期提出围岩稳定性和支护可靠性的书面报告。

当量测结果出现危险信息时,应立即书面向项目总工汇报,并积极协助施工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1.3.4 协助设计院现场进行关键技术参数的测试及试验,并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必要的条件。

2 仪器设备的配置本标段隧道监控量测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如下表:表2 隧道监控量测所需主要仪器设备表3 监控测试内容及要求3.1 变形3.1.1 洞外监测洞外监测的重点为洞口段和洞身破碎带、岩溶漏斗区域及偏压洞口的地表开裂、下沉和隧道洞口的边、仰坡的稳定状态、地表渗、流水情况,每次观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

拱顶下沉的量测必须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

量测断面应与隧道内的量测处于同一横断面,每个量测断面的观测点不少于7个,监控范围应延伸布置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

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技术交底

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技术交底
四、机械设备
设备选型采用YT28风动凿岩机,主要由主机、气腿和风(管)路等组成。选择性能好的机械。
五、记录
做好风枪探孔记录,尤其是有岩溶异常的探孔需要详细记录岩溶深度、填充物性质、充水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
六、施工注意事项
(1)加强对技术及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2)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技术交底书
主送单位
支护班
编号
DF4-JSJD-2013019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名称

东风隧道4#横洞正洞DK649+390-DK649+495
二、施工流程
开挖完成后→测量提供探测位置→分台阶进行风枪探孔施作→完成后(无溶洞)下道工序施工→(有溶洞)探测溶洞大小(记录)。
三、施工方法
(3)经探孔完成后,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制定安全施工应急预案,日常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编制
接收人
1、工作要求:采用风枪探孔对隧底及周边岩溶进行探查。每个断面布置12个探孔,分别位于拱顶、左右拱腰、左右拱脚、左右边墙中部和左右边墙脚、隧底左右中心线及隧底轴线处(见图);探孔深度6米(隧底探孔在仰拱开挖后施作)。断面纵向间距5米。遇到岩溶异常时,按0.5米间距放射加密,探测出溶洞的边界。
2、布孔位置:隧底施作3个孔(11.12.13),仰拱开挖后施作;下台阶施作4个孔(6.7.8.9),下台阶开挖后施作;上台阶5个孔(1.2.3.4.5),上台阶开挖完成后施作。

岩溶隧道监理细则

岩溶隧道监理细则

岩溶隧道监理细则第一章工程概况新建沪昆铁路贵州段客运专线CKGZJL-4标段监理范围内起讫里程为DK731+600~DK818+413,全长86.413公里双线。

特大桥19657.34延长米/21座、大桥6107.1延长米/20座、中桥468.63延长米/6座、小桥2081顶平方米/11座,涵洞4244.63延长米/147座,隧道20376延米/37座,平坝南站1处,以及制架梁463孔, CRTS I型双块式轨枕约46万块,四电及联调联试项目等。

第一节地形、地貌CKGZJL-4标段沿线重要位于云贵高原及边缘过渡地带,属云贵高原剥蚀—溶蚀低中山、低山丘陵和高原盆地地貌,总体地势东低西高,地形起伏较大。

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自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地层皆有分布。

岩性以灰岩、白云岩类可溶岩为主,相间分布板岩、泥岩、砂岩,页岩及煤系地层,局部地段有玄武岩分布。

地质构造:区域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线密集,断层发育,以近SN和NE向断层为主。

第三节岩溶不良地质CKGZJL-4标段沿线不良地质重要有岩溶,煤层瓦斯和采空区、滑坡、错落、溜坍、倒塌、危岩落石、岩堆、泥石流、顺岩、地震区、液化砂土、软质岩风化剥落等。

第四节沿线水文地质特性CKGZJL-4标段沿线通过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其中玉屏至安顺属长江流域,安顺以西属珠江流域。

线路通过旳重要河流有舞阳河、清水江、北盘江、洛北河等。

第五节气象特性CKGZJL-4标段工程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及降雨等各地虽有差异,但变幅不大。

总旳特点是:冬无寒冷,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

年平均气温14--160C,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为34--370C,黔东玉屏局部高达390C,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70C至100C。

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500mm,5-10月份为雨季,占年雨量旳80%第六节重点和难点工程根据CKGZJL-4标段标段隧道工程设计状况:确定隧道长度6km以上或工程地质复杂旳岩溶隧道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风险原因,为该标段旳重点和难点工程。

隧道岩溶预报治理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岩溶预报治理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岩溶预报治理监测专项施工方案1 项目概述中都隧道入口流程DK451+603,出口里程DK452+327,全长724m。

入口在一条直线上,出口在一条半径为5500m的右偏曲线上。

纵坡为单边坡,坡度为1.5‰。

中都隧道位于中都镇西侧。

属峰丛地貌。

地势起伏,海拔170-285m,相对高差5-115m,山势陡峭,自然坡度10°-40°。

基岩裸露,坡地植被多为灌木。

主要地质为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其岩性为:浅灰色、灰色、灰白色、深灰色、厚层状至超厚层状、隐晶质结构、块状结构、硬质。

垂直关节发达,大部分关节微张开,延伸远,连接性好。

内部充填黄褐色黏土,方解石脉发育,岩体表面溶蚀现象发育,发育许多细小溶孔。

地表岩体整体性较好,进出水段岩体较破碎。

水文地质特征:隧道区地表水以第四纪孔隙水为主,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水为主要来源,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弱。

2 隧道不利地质——岩溶2.1 岩溶:隧道段下伏基岩为石灰岩,层状厚至极厚,基岩表层发育小型溶洞、沟壑和小型岩溶槽。

DK451+914~DK451+934段右侧30~范围内发育岩溶洼地。

凹陷的长轴约为30m.和一个60m约约的短轴15m。

270m喀斯特洼地,洼地的长轴约为70m。

和一个约约的短轴30m。

2.2 隧道出入口发现多处岩溶形态,描述如下:40cmDK451+610右侧坡脚发现地下溶洞1025m3。

最小水量为/d;840 m3DK451+600右侧有一个溶洞,约60m3×1.5m平方,深约30米1.5m,水位稳定,水质比较清澈,雨季水混浊。

据采访,该地区下大雨时,雨水涌出,漫过地面;DK451+685右侧200m是一个小溶洞,120mDK452+370右侧隧道出口是溶洞,入口近乎半圆形。

底部宽而高,2mS65E的坡度3m向下延伸15度。

长约10m1,-2m 宽约-1.5m1 -3m,高约1。

2.5m洞底是一口井3m。

它只供一个家庭使用。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2)第三章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方法 (4)第四章设备及人员组成 (7)第五章探测成果整理 (9)第六章质量检验 (9)第七章质量安全要求 (10)第八章附则 (11)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细则依据《关于开展在建铁路隧道、路基基底岩溶探测工作的通知》(工管质安电〔2013〕198号),《关于XX高铁XX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有关事宜的通知》(XX工调〔2018〕72号)、XXX院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实施方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和验收标准,隧道设计图纸结合本标段经建设单位审批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和隧道地质等现场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针对可溶岩隧道,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可溶岩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项目经理部各分部、各架子队必须将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纳入施工工序管理。

第三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的目的在于:保证岩溶隧道基底质量,有效防止岩溶地区勘察漏探或病害整治不到位危及行车安全,需进一步加强对隧道周边及隧底岩溶各类病害进行探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铁路运营安全。

第四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五条岩溶隧道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组织各分部及架子队对隧道地表及一定范围内的岩溶形态发育情况进行排查,并做好记录,发现溶洞、漏斗、暗河等与线路有关且可能影响铁路施工、运营安全的情况,需及时向建设、设计等单位报告。

第六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内容即采用适当间距的风枪探孔手段,基本查明隧道洞周及隧底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

岩溶隧道测绘方案

岩溶隧道测绘方案

岩溶隧道测绘方案1. 引言岩溶隧道是指穿越岩溶地质构造的隧道。

由于岩溶地质的特殊性质,岩溶隧道的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测绘工作,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岩溶隧道测绘的方案和方法。

2. 测绘目标岩溶隧道测绘的目标是获取准确的地质和地形数据,包括隧道所处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层厚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岩溶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3. 测绘方法岩溶隧道测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3.1 地面测量地面测量是最基本的测绘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在岩溶地质中,地表的起伏和地形变化较大,因此需要较频繁的地面测量来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

3.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感知的方法获取地理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形数据,可以辅助地面测量工作。

3.3 激光扫描测量激光扫描测量是利用激光束扫描地表,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来获取地形数据的方法。

激光扫描仪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数据,因此在测绘岩溶隧道时具有较大的优势。

3.4 地下雷达地下雷达是通过向地下发送高频电磁波,并通过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探测地下构造的方法。

地下雷达可以探测到地下的障碍物,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下地质数据,对于岩溶隧道的测绘具有较大的帮助。

3.5 其他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地球物理勘探、地下水探测等方法进行岩溶隧道的测绘工作。

4. 测绘步骤岩溶隧道测绘的步骤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4.1 前期准备在进行测绘工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测绘的范围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测绘方法和设备、准备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等。

4.2 地面测量地面测量是岩溶隧道测绘的基础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4.3 遥感数据获取根据需要,可以选择进行遥感数据的获取工作。

可以使用已有的遥感图像数据,也可以通过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新的遥感数据。

关于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

关于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

关于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项目部所属各分部及架子队: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将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工序管理,并对岩溶隧道开展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工作。

为统一以上三项工作,明确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细化工作分工,特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请各分部遵照执行。

一、超前地质预报 1、工作内容超前地质预报包括钻探、物探、地质素描等内容。

详见沪昆贰隧参05-10。

物探包括地震波反射法(100m ,搭接××m )、地质雷达(30m ,搭接5m )、红外探水(30m ,搭接5m )、高密度电法。

钻探包括超前水平钻孔和掌子面加深炮孔。

地质素描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状态(出水点、出水量、水压力、突水情况等);地层岩性(产状、结构、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等);岩石特性(岩石名称、风化状况、岩石结构、质地、强度);地质结构面(间距、延伸性、粗糙度、张开性等);软弱夹层,贯穿性强的大节理、断层(填充情况、风化程度、开度、渗漏)等。

每个隧道都有一份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图,开展哪些超前地质预报内容,详见个别工点的设计图。

2、工作程序地震波反射法(TSP203)电磁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法高分辨直流电法WT掌子面加深炮孔(5m)超前水平钻孔(30~50m)ZT地质素描(钻探记录监理签字,台账悬挂在隧道洞口)综合预报报告监理站检验批监理工程师(纳入工序管理)工班技术交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图洞身地质素描开挖面地质素描地表调查3、纳入工序管理钻探、物探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向监理报验,钻探记录请监理签字并留置影像资料。

形成的综合预报报告报监理审批,针对超前地质预报填写工序检验批资料并向工班进行书面交底。

4、工作分工现场报验由现场隧道主管工程师向监理报验。

物探由现场主管工程师通知地质预报中心联系地质预报单位并向监理报验。

地质预报单位负责出具地质预报报告,报告由地质预报中心统一管理,地质预报中心及时将地质预报报告报监理站并反馈现场主管工程师,现场主管工程师将报告复印给现场监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2)第三章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方法 (4)第四章设备及人员组成 (8)第五章探测成果整理 (9)第六章质量检验 (10)第七章质量安全要求 (10)第八章附则 (11)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细则依据《关于开展在建铁路隧道、路基基底岩溶探测工作的通知》(工管质安电〔2013〕198号),《关于XX高铁XX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有关事宜的通知》(XX工调〔2018〕72号)、XXX院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实施方案》、铁路隧道设计规、施工规、施工指南和验收标准,隧道设计图纸结合本标段经建设单位审批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和隧道地质等现场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针对可溶岩隧道,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一项重要工作容,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可溶岩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项目经理部各分部、各架子队必须将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纳入施工工序管理。

第三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的目的在于:保证岩溶隧道基底质量,有效防止岩溶地区勘察漏探或病害整治不到位危及行车安全,需进一步加强对隧道周边及隧底岩溶各类病害进行探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铁路运营安全。

第四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五条岩溶隧道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组织各分部及架子队对隧道地表及一定围的岩溶形态发育情况进行排查,并做好记录,发现溶洞、漏斗、暗河等与线路有关且可能影响铁路施工、运营安全的情况,需及时向建设、设计等单位报告。

第六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容即采用适当间距的风枪探孔手段,基本查明隧道洞周及隧底一定深度围的岩溶发育情况。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七条项目经理部成立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X、XXX、XX组员:工程部、安全质量环保部、成本合约部、中心试验室负责人、以及各分部、隧道架子队施工、技术负责人、专业超前预报单位负责人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标段隧道施工隐伏岩溶探测组织领导工作。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部,归口管理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由架子队、隧道作业工班、超前地质预报作业人员组成。

第八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编制本标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并报监理单位审查,由建设单位审批后实施。

2、对标段隧道实施隐伏岩溶探测提供技术指导。

3、督促、检查现场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情况。

4、负责本标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成果资料的汇总及上报工作。

5、建立管理台账,对已经探测过的岩溶异常段落定期分析,寻找规律,对可能出现岩溶的段落及早预判,制定处理措施。

根据隐伏岩溶探测成果,负责组织提出完善设计方案的建议。

6、对隐伏岩溶探测的各项成果资料,办公室应及时对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进行传阅会签,保证成果资料能够及时指导施工。

第九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职责1、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在项目部及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管段具体工点的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工作。

各项工作归口架子队技术室管理,作业工班配合实施。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全面负责具体落实和协调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的各项现场工作。

2、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按批准的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和设计要求组织现场实施,并对隐伏岩溶探测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3、负责对司钻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隧道隐伏岩溶探测设备配置必须满足可靠性和高效性的要求,现场实施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跟班,司钻人员相对固定。

5、严格按照设计、规要求布设探测孔,实施过程知监理工程师旁站、分析,形成书面现场记录。

完善对钻孔、验孔人员的书面记录和签名制度,并实施奖罚制度,严禁钻孔、验孔、记录不真实;6、负责按要求提交管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原始资料和成果分析、判释意见,做好原始记录和资料整理,建立管理台帐。

7、在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的过程中做好影像资料的留存。

8、当设计单位需要进行地质补充勘察时,应提供工作条件。

9、对通过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发现的风险源,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小组需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部工程部、安全质量环保部,并逐级上报,任何一级管理人员均无权盲目指挥进行处理以及要求冒险继续掘进。

第十条现场作业人员相互配合职责1、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在实施预报工作前,架子队应提前通知监理单位现场实施监理。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过程中详细记录在施工日志上。

2、协助专业超前地质预报单位为超前地质预报现场实施提供作业平台。

3、在架子队生产例会中由队长及技术主管对相关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给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对于不良地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第十一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后产生的变更由项目部上报建设单位,按照建设单位的管理要求办理。

第三章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方法第十二条隧道开挖至设计轮廓面后,各岩溶隧道工点根据设计图开展周边隐伏岩溶探测作业并做好记录和分析(不含物探),并通知监理单位旁站对施工作业过程及结果进行确认,确保按设计要求进行探测。

探测成果及时整理,经监理确认后报设计单位复核,如无异常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建设、设计单位。

物探工作由云桂公司另行委托开展。

第十三条风枪探孔布孔原则1、暗洞段每5m一个探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10孔,其中洞周拱墙部分7孔(分别为④~⑩号孔),隧底3孔(左线中线①、隧道中线②及右线中线③),探测深度5m;2、探孔编号格式“XX-FQK-里程桩号-孔号”,其中“XX”代表XX隧道,冠号“FQK”代表风枪探孔,“里程桩号”为每个设计探测断面的里程,“孔号”每循环按01至10号排序,详见隧道隐伏岩溶风枪探孔示意图。

例如:那XX道DK446+540断面左线隧底风枪探孔编号为“XX-FQK-446540-01”。

如有加密探孔,冠号使用“FQKJ”;3、拱墙区域风枪探孔在开挖完成后初期支护完成前进行施作,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隧道支护系统锚杆进行,锚杆孔需加深满足探测深度,仰拱部位风枪探孔应在初支仰拱施工前完成,成果资料中应注明探孔实际施做位置。

第十四条风枪探孔发现异常时加孔及加深原则1、探测孔遇溶洞时,以该孔为中心在其四周增加4孔以进一步探查溶洞大小及空间发育情况,必要时进一步增加孔数;2、探孔发现溶洞发育深度大于探孔设计深度时,应加深探孔,以进一步查清溶洞大小。

第十五条风枪探孔实施注意事项1、风枪探孔应于仰拱施作前完成;2、探孔揭示充填溶洞时,风枪探孔施做完成后应采用水泥浆封孔。

探孔未见异常或有清水渗出时,于探孔断面设置渗水盲管将(潜在)地下水引入隧道侧沟;3、风枪探孔里程原则上布置在5米整数倍线路里程桩号上,实施过程中可结合系统锚杆步距适当调整,原则上风枪探孔断面间距不大于6m。

第十六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要结合相应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手段一并实施,对于掌子面前方隐伏岩溶探测可利用如下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具体参考本标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

⑴地质调查法地质调查法是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和隧道地质素描,通过地层层序对比、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与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利用常规地质理论、地质作图和趋势分析等,推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的地质情况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⑵弹性波发射法弹性波反射法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声波在不均匀地质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的一种物探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地震波反射法应用相对普遍,本标段隧道采用地震波反射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选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⑶地质雷达法地质雷达法主要用于岩溶探测,亦可用于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体和人为坑洞的探测,每次预报距离不大于30m,前后搭接长度不小于5m。

其相关技术要求按《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办理。

⑷瞬变电磁法瞬变电磁法使用于探测任何地层中存在的地下水体、断层破碎带、溶洞、溶隙、暗河等。

每次预报距离控制在80~100m,前后两次搭接长度不小于25m。

由于测量线圈和发射线圈的面积和匝数不同,致使前方存在不同深度围的盲区,盲区段落的数据不能参与资料解释。

⑸超前地质钻孔超前地质钻探是最直观、可靠的超前预报手段,是利用钻机在隧道掌子面进行钻探获取地质信息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在富水软弱断层破碎带、富水岩溶发育区、煤层瓦斯发育区、重大物探异常区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必须采用。

第十七条对隐伏岩溶探测超前地质预报所得的资料须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相互印证,并结合掌子面揭示的地质条件、发展规律、趋势及前兆进行预测、判断,并形成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分析成果报告,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综合分析成果,相应优化调整措施、工法及特殊处理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结构安全和工程顺利实施。

第四章设备及人员组成第十八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设备主要包括隧道洞周及隧底风枪探孔设备以及掌子面前方超前地质预报设备,主要机具设备仪器见下表。

主要机具设备仪器表第十九条人员组成隧道隐伏岩溶探测人员包括隧道洞周及隧底风枪探孔人员及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人员,其工作的产品为文字、图表报告,属技术服务行列,所需人员主要为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钻探技术工人,地质人员可以同时兼顾地质分析、TSP203仪器的探测、钻孔岩芯、岩粉的鉴定及孔情况的监测。

考虑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上述各项工作技术人员可以交叉任职。

本隧道设超前地质预报总负责人1名,施工人员组织安排如下表所示。

人员组成及职责第五章探测成果整理第二十条探孔应提交资料包括探孔原始记录表及探孔岩溶异常统计表。

表格样式采用附表二及附表三。

第二十一条探孔成果资料应定期提交相关单位。

其中,探孔原始记录表全部提交现场监理审查确认,探孔岩溶异常统计表提交建设单位转交参建各方,作为进一步补强勘探及变更设计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过程中,探测小组应做好探测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将探测的成果补充到当月超前地质预报月报中去,并分析对施工中的影响,做好探测工作小结,下一步隐伏岩溶探测工作计划。

第六章质量检验第二十三条隧道洞周及隧底隐伏岩溶风枪探孔司钻过程中,要报现场监理进行验收,保证孔深、孔位准确,钻探记录真实。

第二十四条隧道掌子面前方超前地质预报隐伏岩溶探测,验收按《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办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