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伏岩溶探测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勘探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岩土工程勘探安全技术交底模板

一、交底目的为确保岩土工程勘探作业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特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二、交底内容1. 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1)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本工程的安全技术要求,提高安全意识。

(2)培训内容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操作规程等。

2. 作业现场安全注意事项(1)作业现场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2)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3)高处作业时应使用安全绳、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施。

(4)在施工现场进行切割、焊接、钻孔等作业时,应采取防尘、防毒、防火、防爆等措施。

3. 岩土工程勘探设备安全操作(1)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性能是否正常。

(2)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使用钻机、探地雷达等设备时,应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防止触电事故。

(4)设备运行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检查。

4. 地质灾害防范(1)在勘探过程中,密切关注地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作业,报告相关部门。

(2)根据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如设置排水沟、边坡支护等。

(3)对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5. 事故应急救援(1)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灭火、救生、止血等。

(3)及时上报事故情况,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三、交底要求1. 作业人员应认真听取安全技术交底,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

2. 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3. 作业人员应积极参与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4. 项目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安全技术交底执行情况,确保安全生产。

四、交底时间本次安全技术交底时间为:____年__月__日。

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技术交底

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技术交底
四、机械设备
设备选型采用YT28风动凿岩机,主要由主机、气腿和风(管)路等组成。选择性能好的机械。
五、记录
做好风枪探孔记录,尤其是有岩溶异常的探孔需要详细记录岩溶深度、填充物性质、充水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
六、施工注意事项
(1)加强对技术及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2)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技术交底书
主送单位
支护班
编号
DF4-JSJD-2013019
工程名称
分部、分项名称

东风隧道4#横洞正洞DK649+390-DK649+495
二、施工流程
开挖完成后→测量提供探测位置→分台阶进行风枪探孔施作→完成后(无溶洞)下道工序施工→(有溶洞)探测溶洞大小(记录)。
三、施工方法
(3)经探孔完成后,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制定安全施工应急预案,日常做好应急物资储备。
编制
接收人
1、工作要求:采用风枪探孔对隧底及周边岩溶进行探查。每个断面布置12个探孔,分别位于拱顶、左右拱腰、左右拱脚、左右边墙中部和左右边墙脚、隧底左右中心线及隧底轴线处(见图);探孔深度6米(隧底探孔在仰拱开挖后施作)。断面纵向间距5米。遇到岩溶异常时,按0.5米间距放射加密,探测出溶洞的边界。
2、布孔位置:隧底施作3个孔(11.12.13),仰拱开挖后施作;下台阶施作4个孔(6.7.8.9),下台阶开挖后施作;上台阶5个孔(1.2.3.4.5),上台阶开挖完成后施作。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

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2)第三章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方法 (4)第四章设备及人员组成 (7)第五章探测成果整理 (9)第六章质量检验 (9)第七章质量安全要求 (10)第八章附则 (11)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细则依据《关于开展在建铁路隧道、路基基底岩溶探测工作的通知》(工管质安电〔2013〕198号),《关于XX高铁XX段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有关事宜的通知》(XX工调〔2018〕72号)、XXX院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实施方案》、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施工规范、施工指南和验收标准,隧道设计图纸结合本标段经建设单位审批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和隧道地质等现场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针对可溶岩隧道,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是超前地质预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铁路隧道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铁路可溶岩隧道施工作业中关键的重要作业环节,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工序,项目经理部各分部、各架子队必须将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纳入施工工序管理。

第三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的目的在于:保证岩溶隧道基底质量,有效防止岩溶地区勘察漏探或病害整治不到位危及行车安全,需进一步加强对隧道周边及隧底岩溶各类病害进行探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保证铁路运营安全。

第四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工程设计、实现施工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可以进一步查清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及时掌握和反馈隧道地质条件信息,调整隧道设计参数、防护措施,为优化隧道施工组织、制定施工安全应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设计提供依据。

第五条岩溶隧道施工前,项目经理部组织各分部及架子队对隧道地表及一定范围内的岩溶形态发育情况进行排查,并做好记录,发现溶洞、漏斗、暗河等与线路有关且可能影响铁路施工、运营安全的情况,需及时向建设、设计等单位报告。

第六条隧道隐伏岩溶探测风枪探孔内容即采用适当间距的风枪探孔手段,基本查明隧道洞周及隧底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岩溶发育情况。

关于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

关于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

关于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项目部所属各分部及架子队: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将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工序管理,并对岩溶隧道开展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工作。

为统一以上三项工作,明确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细化工作分工,特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程序的交底,请各分部遵照执行。

一、超前地质预报 1、工作内容超前地质预报包括钻探、物探、地质素描等内容。

详见沪昆贰隧参05-10。

物探包括地震波反射法(100m ,搭接××m )、地质雷达(30m ,搭接5m )、红外探水(30m ,搭接5m )、高密度电法。

钻探包括超前水平钻孔和掌子面加深炮孔。

地质素描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状态(出水点、出水量、水压力、突水情况等);地层岩性(产状、结构、地质构造影响程度等);岩石特性(岩石名称、风化状况、岩石结构、质地、强度);地质结构面(间距、延伸性、粗糙度、张开性等);软弱夹层,贯穿性强的大节理、断层(填充情况、风化程度、开度、渗漏)等。

每个隧道都有一份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图,开展哪些超前地质预报内容,详见个别工点的设计图。

2、工作程序地震波反射法(TSP203)电磁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法高分辨直流电法WT掌子面加深炮孔(5m)超前水平钻孔(30~50m)ZT地质素描(钻探记录监理签字,台账悬挂在隧道洞口)综合预报报告监理站检验批监理工程师(纳入工序管理)工班技术交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程序图洞身地质素描开挖面地质素描地表调查3、纳入工序管理钻探、物探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向监理报验,钻探记录请监理签字并留置影像资料。

形成的综合预报报告报监理审批,针对超前地质预报填写工序检验批资料并向工班进行书面交底。

4、工作分工现场报验由现场隧道主管工程师向监理报验。

物探由现场主管工程师通知地质预报中心联系地质预报单位并向监理报验。

地质预报单位负责出具地质预报报告,报告由地质预报中心统一管理,地质预报中心及时将地质预报报告报监理站并反馈现场主管工程师,现场主管工程师将报告复印给现场监理。

喀斯特地区隐伏岩溶探测方法综述

喀斯特地区隐伏岩溶探测方法综述

喀斯特地区隐伏岩溶探测方法综述喀斯特地区是指地下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具有特定地貌特征的地区,这种地区通常具有隐蔽的岩溶特征,如溶洞、地下河流和地下水系等。

对于喀斯特地区的岩溶探测方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运用一系列综合的技术手段进行综合研究。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地球物理技术和地质调查方法等角度综述喀斯特地区隐伏岩溶的探测方法。

一、遥感技术1.1 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的探测手段获取地表、地壳等信息的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对于隐蔽的岩溶地貌有着独特的优势。

1.2 遥感技术在喀斯特地区的应用在喀斯特地区,常常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特征的识别和分析,通过地形、植被等特征来揭示岩溶地貌的隐蔽特点。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地下水位、地下洞穴和地下水系等情况,为喀斯特地区岩溶的探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将为喀斯特地区隐伏岩溶的探测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数据,有望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更大的突破。

二、地球物理技术地球物理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学原理对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进行探测的技术,包括地震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对于喀斯特地区的岩溶特征的探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球物理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参数来揭示隐蔽的岩溶情况,如地震勘探可以反映地下岩溶洞穴和地下水系的情况,磁法勘探可以揭示地下的磁性异常,电法勘探可以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变化等,为喀斯特地区的岩溶探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2.3 地球物理技术的趋势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学科交叉,在地球物理技术和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中,将为喀斯特地区隐干岩溶的探测提供更为综合和准确的数据,有望为隐蔽的岩溶地貌研究带来更为深入的认识。

三、地质调查方法3.1 地质调查方法概述地质调查方法是通过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地质构造、地质体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其目的在于揭示地质构造、地质体等的内部特征和规律。

浅谈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隧道隐伏岩溶探测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隧道施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查明开挖面前方及周边水文地质情况,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进度的重要前提,通过隐伏岩溶探测,可以了解和判断隧道周边一定距离内不良地质的性质、位置、宽度和影响隧道的长度,判断地下水情况,由此判断围岩级别和对施工的影响,进而优化设计、调整支护措施、制定安全应急预案、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也为隧道长期安全运营提供基础资料。

现就七家槽隧道浅谈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隐伏岩溶探测在隧道岩溶整治中的应用及体会。

标签:隐伏岩溶探测;管理;应用1 工程地质概况七家槽隧道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l+el)弱膨胀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三段(T1yn3)灰岩夹泥质灰岩、二段(T1yn2)泥岩、泥岩质白云岩及一段(T1yn1)灰岩,局部岩溶较发育,特别是两地层接触带附近岩溶较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基准面较低,以渗出形式向沟槽排泄,由于局部泥岩隔水,雨季部分溶洞可能积水,施工中可能发生透水。

2 实施隐伏岩溶探测的目的对于七家槽隧道的特殊性综合隐伏岩溶探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掌握隧道周边的地质岩性及岩体的完整性,核实或调整围岩分级,取岩及水样化验查实环境腐蚀类型以及等级。

2)确定岩性突变与不同地层界线等的产状。

3)查明可溶岩地段发育状况以及地下水赋存状况,特别是岩溶裂隙、岩溶管道、暗河、隐伏的溶洞及影响带、裂隙密集发育带与构造挤压破碎带。

4)进行施工开挖前突水突泥危险性评价,其重点为岩溶破碎带、不同地层界线附近等地段。

3 工作要求1)采用风枪探孔对隧底及周边岩溶进行探查。

探孔断面和孔位布设按照纵向每5m布设一个断面,每断面布设10个探孔。

探孔分别布设在拱顶、左右拱脚、左右边墙中部、左右边墙墙脚、隧底线路左右中线中心和隧底轴线中心处。

探孔深度拱顶不小于3m,其余各孔不小于5m。

2)施工单位安排专人负责隐伏岩溶周边探孔作业,并做好探孔记录,确保探孔质量。

岩溶处理技术交底

岩溶处理技术交底

(2)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周边孔、止浆墙:以相对小压力、多次数、较大量控制;压力0.2~1.0MPa,3~4次。

中央孔:压力按0.2 MPa ~1.0 MPa控制,3次。

注浆速度:30~70L/min。

注浆扩散半径:填充物为粉质粘土和粉质粘土混风化岩碎屑按照1.5m计算,填充物为砂、风化岩碎屑按照2~2.5m计算。

(3)注浆间歇时间:每次间隔6~10小时。

(4)灌砂浆①灌砂浆材料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中砂,在现场拌制,配合比为水泥:砂:水=1:5.7:1,流动度为70mm;②灌砂浆可利用两砂浆孔相互作为出气孔,当砂浆不能继续灌入时停止灌注。

四、袖阀管注浆工艺流程五、溶洞处理施工顺序(1)注浆填充施工顺序a)溶(土)洞处理的施工顺序应遵循:探边界——注浆充填——注浆效果检测。

b)注浆施工时,应先从外排注浆孔开始注浆,将处理范围内溶(土)洞与外界洞体隔离,再处理中间区域。

若在周边孔注第一次浆时,注浆量已较多,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周边孔与中央孔可交替注浆;c)若发现浆液流失严重时应先在外排注浆孔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形成止水、止浆帷幕,以确保注浆效果;d)中央区域注浆孔应跳跃施工,以防止跑浆,窜浆现象;e)对于需处理的纵向多层分布的溶洞,由深至浅依次充填处理。

对单层溶(土)洞,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成孔,成孔孔数按2m×2m梅花形分布布孔,成孔后孔内埋设PVC管。

对串珠状溶(土)洞,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成孔,成孔孔数按2m×2m梅花形分布布孔,成孔后孔内埋设PVC管。

对于串珠状多层溶洞,每一层溶洞都必须有2~3个排气孔,采用同一个填充孔,由下往上逐层灌的顺序,即灌完一层后提升PVC管至上一层溶洞,逐层往上灌注直至灌完顶层。

六、溶洞处理施工方法首先在施工现场进行灌浆试验,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下调整灌浆材料,浆液扩散半径,容许灌浆压力等。

具体施工工序为:1、定位造孔(1)采用拉线和卷尺量测的方法定出基坑及周边范围内溶洞范围需钻孔孔位。

隧道隐伏岩溶探查技术交底(DOC)

隧道隐伏岩溶探查技术交底(DOC)

隧道隐伏岩溶探查技术交底一.实施依据1.《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4.《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TB10012—2007;5.《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6.《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7.《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TB10014—1998;8.《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TB10013—2004;9.《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49—2004;10.其他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

二.工作内容及原则1.隧道施工空间狭窄,围岩存在不稳定性,各类施工机具设备活动频繁,隧道隐伏岩溶探查实施难度较大。

因此,隧道开挖后的隧底及洞周隐伏岩溶探查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

2.对隧底及洞周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大型岩溶工点,原则上有进出溶洞条件的须采用仪器进行跟踪探测,查明其空间形态与洞身的关系,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采用风枪对隧底及周边岩溶进行探查,是隐伏岩溶探查的最基本手段。

对风枪探查出的洞周异常及无法进入实测的洞周岩溶,原则上采用地质雷达法进一步探查,因地制宜布置测线,探查岩溶异常范围。

4.对隧底埋深较浅(埋深<3m)的岩溶,需要增加钎探、风镐等手段进行探查。

5.对隧底隐伏较深(埋深≥3m)的岩溶,应采用钻探并结合物探查明岩溶空间形态。

探测隧底岩溶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地质雷达法、直流电测深法(高密度电法)等。

测线原则上沿隧道轴线、左右线中心及边墙脚等布置,开挖过程中分段探查。

6.各种探查方法须提交相应的探查说明(或报告)及相关图件。

7.大型岩溶工点需绘制相应的平面、地质纵横断面图并编写岩溶勘察报告(或说明)。

三.主要技术要求3.1.隧底及洞周岩溶测量及素描(1)工作要求a.对隧底及洞周发现的溶蚀沟槽、溶洞(腔)、裂隙发育带、地下水发育段等进行测量,绘制洞壁、拱顶、隧底岩溶平、剖面图,比例尺原则上应采用1:50~1:5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昆客运专线工程
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新建铁路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施工合同段:CKGZTJ-5 编号:
单位工程名称小冲隧道
分部工程名称地质预报
分项工程名称隐伏岩溶探测
施工单位第十一架子队里程DK614+310~DK615+063
交底日期2012.3.9 交底地点第十三架子队会议室
1.在炮眼钻孔施工时,掌子面打5个加深炮孔,钻孔深度5m,上台阶3个,下台阶2个,共5个,每5m一个循环。

遇到溶洞异常时炮眼钻孔应加密、加深,停止开挖施工,上报现场施工负责人,不应擅自揭开溶洞。

2.径向风枪探孔:采用风枪对断面周围溶洞进行探查,每个断面钻10个孔,分别位于拱顶、左右拱脚、左右边墙中部和左右边墙脚、隧底左右中心线及隧底隧道中心线。

钻孔深度5m,每5m一个循环,遇到溶洞异常时应适当加密、加深,并上报现场施工负责人,等待处理方案。

交底接受人交底人审核人
注:驻地监理抽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