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中心出行服务系统架构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层级架构专业知识讲座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层级架构专业知识讲座
2)特点分析 从技术角度——路网中心无法直接了解到区域线路之间的清
分数据 从运营管理角度——保护了原有的投资,并可通过区域中心
实现跨线换乘 从投资的角度看——增加了区域中心,它可能会导致投资的
增加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完全集中式架构
1)完全集中式架构 路网中心与各独立线路的车站系统直接连接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任务一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 层级架构
2.自动售检票系统基本架构形式 完全集中式架构
2)特点分析 从技术角度——可以实现路网内所有线路的换乘和清分 从运营管理角度——实质上为线路售检票系统,在全路网范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发展现状
一、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发展现状 1、莫斯科
1996年,莫斯科地铁全面安装自动售检 票系统,1997年自动售检票系统使用第一 代磁卡车票, 2000年引入,莫斯科地铁采 用单一票价,车票类型包括单次车票、月 票、季票、年票及学生票。
任务一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 层级架构
2.自动售检票系统基本架构形式 区域式架构
3)适用性 适用于由区域式线路和独立线路构成的轨道交通 网路。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任务一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 层级架构
2.自动售检票系统基本架构形式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城市轨道交通典型信息系统分类分级表、典型系统说明

城市轨道交通典型信息系统分类分级表、典型系统说明

附录A(规范性)城市轨道交通典型信息系统分类分级表A.1典型信息系统分类分级城市轨道交通典型信息系统分类分级见表A.1。

表A.1城市轨道交通典型信息系统分类分级表A.2其他信息系统分类分级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实际情况,未在表A.1中列明的系统,应综合上级主管单位、行业标准的要求,根据GB/T22240要求充分评估建设投资和后期运营成本进行合理定级。

附录B(资料性)城市轨道交通典型系统说明B.1信号系统B.1.1系统简述信号系统是用于列车运行控制的安全关键系统,在满足安全准则的前提下,自动或由人工控制进路,进行行车调度指挥,并向行车调度员和外部系统提供信息的系统。

目前主流制式有标准无线CBTC系统、支持全自动无人驾驶全自动运行系统(FAO)的无线CBTC系统以及车车通信TACS系统,这三种制式均通过专用数据通信I)CS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包括轨旁有线网络和车地无线网络。

B.1.2系统架构信号系统是由路网综合运营协调中心(COCC)的调度工作站、维护工作站接口服务器,线路运营控制中心(OCC)的调度工作站,时刻表编辑器、回放工作站、CATS应用服务器,车站的1ATS工作站、MSS工作站、计算机联锁CI,轨旁的计轴、信号机、道岔转辙机,列车的车载控制器(VODC)、司机显示单元DMI、速度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构成。

信号系统的设备及接口如图B.1所示:图B.1信号系统设备及接口示意图B.1.3业务接口8. 1.3.1内部业务内部核心业务包括:a)CATS与1ATS、ATSWS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中心和车站的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同步数据,并向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提供人机接口;b)CATS与各车站C1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采集轨旁状态和进路控制;c)CATS与各车站Z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监控列车移动授权;d)车站1ATS与各车站CI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采集轨旁状态和进路控制,作为CATS的车站备份;e)车站1ATS与各车站Z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监控列车移动授权,作为CATS的车站备份;f)每个设备集中站ZC与本站1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存储和读取每个区域的临时限速;g)每个设备集中站C1与本站及相关非设备集中站PSD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监控门控柜;h)车辆基地1ATS与车辆段CI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车辆基地采集轨旁状态和进路控制;i)车辆基地1ATS与车辆段Z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车辆基地监控列车移动授权;j)车载VOBC与各车站CI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向列车发送轨旁设备和进路状态;k)车载VoBC与各车站Z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向列车发送移动授权;1)车载VOBC与各车站PSD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列车和站台门进行联动;m)中心MSS与各车站MSS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采集各车站MSS数据;n)中心MSS与维修中心MSS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把中心MSS汇总的维护数据发至维修中心;o)中心MSS与车载VOB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采集车载设备维护数据;P)每个设备集中站MSS与本站CT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采集车站CT维护数据;q)每个设备集中站MSS与本站Z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采集车站ZC维护数据;r)每个设备集中站MMS与本站及相关非设备集中站PSD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采集车站门控柜PSDC的维护数据;s)中心NMS与各车站交换机之间的SNMP监控信息,用于监控骨干网和局域网交换机的通信状态;t)中心NMS与车地无线1TE之间的SNMP监控系统,用于监控车地无线单元的通信状态;u)CATS与备用控制中心CATS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中心和备用中心之间同步数据;v)备用控制中心CATS与各车站CI.ZC>PSDC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备用中心监控车站设备;w)试车线的信号系统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试车线局域网内的监控;x)培训中心的信号系统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用于培训中心局域网内的监控。

智能交通系统 第7章-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 第7章-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
LOGO
第7章 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
第1节 概述
系统定义及组成
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Advanced Traveler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ATIS)也称作是先进的交通信 息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最关键的组成之一,它基于完善的 信息传输通道,是当代交通智能化建设及管控的必要条件和 前进方向。系统充分利用前沿信息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收 集、分析、传递交通信息,从起点到终点的出行过程中,向 出行者提供高质量的交通服务信息,将出行过程改善得更加 舒适、便利、省时。
构造路网通行时间数据库; 预测交通变化规律及交通需求, 向出行者发送汽车最优通行时间; 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预防交通事故。
第1节 概述
ATIS的基本功能
通讯功能、信息采集功能、信息处理功能以 及信息服务功能。
动态信息 静态信息 相关信息
信息采集
数据处理
信息服务
1
第1节 概述
ATIS的基本功能
信息服务功能
第3节 可变情报板
可变情报板的分类
根据作用时间长短
根据情报板显亮的 方式
固定式可变情报板 移动式可变情报板
发光型可变情报板 反光型可变情报板 混合型可变情报板
第3节 可变情报板
可变情报板的系统构成
组成 部分
①控制器:组成部分是CPU、存储器、通信接口、日历时钟、 扫描显示和检测电路等,可以进行通信、检测故障以及检测屏 体显示等。
到达目的地。
组成
•硬件平台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导航电子地图
第5节 基于静态数据的车载导航系统
车载导航系统构成
第6节动态车载导航系统
定义
动态车载导航系统与目前市场上的车辆导航系统, 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提供具有实时性和可靠 性的动态交通诱导作用,具备用户与控制信息中 心信息交互、城市交通预测与平衡等能力,能将 城市交通设施的效能进行充分发挥。

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架构设计

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架构设计

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架构设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系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增强交通安全性和提高运营管理水平,设计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架构势在必行。

在需求分析方面,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要具备高效的信息采集和传输能力,能够实时监测道路状况、车辆行驶轨迹和交通运行数据;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挖掘,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再次,系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交互能力,能够实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车辆与车辆之间的信息互动,提高行车安全性;系统应具备可靠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在系统架构设计方面,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硬件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摄像头、GPS定位设备等,用于实时监测道路状况、车辆行驶轨迹和交通运行数据。

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存储等模块,以及提供用户交互界面和远程控制功能的软件平台。

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快速存储和检索,同时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和分析。

在功能模块设计方面,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包括以下功能模块: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道路状况、车辆行驶轨迹和交通运行数据,同时接收车辆和驾驶员的反馈信息。

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交通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中,方便后续查询和检索。

用户交互模块:提供可视化界面和语音交互功能,方便用户查询交通信息、定制行驶路线和接收预警信息等。

远程控制模块: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对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包括交通信号灯、护栏、收费站等。

在信息安全设计方面,新一代智慧高速公路系统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系统中各级用户的权限和责任,同时加强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架构与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架构与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架构与应用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交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拥堵的道路、频繁的事故以及低效的运输系统不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架构智能交通系统的技术架构可以大致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四个部分。

感知层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数据来源,就像人的五官一样,负责收集各种交通信息。

这包括通过道路上的传感器、摄像头、车辆上的定位装置等设备,获取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方向、道路的路况、交通流量等数据。

例如,埋设在道路中的感应线圈可以检测车辆的通过,高清摄像头能够拍摄车辆的牌照和行驶状态,而车载的 GPS 则能实时反馈车辆的位置和行驶轨迹。

传输层则如同人体的神经,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快速、准确地传输到处理层。

这需要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如 4G/5G 网络、卫星通信、蓝牙、Zigbee 等。

高速稳定的通信网络能够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减少延迟和丢包,为交通系统的及时响应提供保障。

处理层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大脑,对传输层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里运用到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对海量的交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交通流量、发现交通拥堵的原因、识别交通事故等。

通过复杂的算法和模型,处理层能够为决策提供依据,优化交通管理策略。

应用层是智能交通系统与用户直接交互的部分,将处理层的结果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服务。

比如,为出行者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包括路况、公交到站时间、最佳出行路线规划等;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控制策略,如调整信号灯时间、设置限行区域等;为物流企业提供优化的运输方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车路协同-智慧出行(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1)全文

车路协同-智慧出行(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1)全文
车路协同 智慧出行
1
市交通现状
车路协同 智慧出行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业务系统越来越多。这些应用系统通过计算机的复杂繁琐的计算替代了人的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政府带来了很好的效益。但是,这个过程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
信息孤岛
2
流程割裂
3
维护繁琐
每套系统中都有自己独立的接口和架构体系,都不能与其他的系统进行紧密联系,数据比较散乱,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严重
1
2
3
4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交通管理部门信息集中共享、数据统一传输、业务集中统一真三维展现的“一云一网一图”架构。以RFID技术为基础,打造交通管理应用、交通决策支持、公共信息服务三大类十五个业务应用系统。
项目背景
系统方案
客户收益
2014年2月中兴通讯与银川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PPP模式共同建设智慧银川智慧交通是智慧银川10大系统13模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标是提升政府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旨在为市民创造安全、畅通、绿色、环保出行环境。
路网最大负荷分析
堵塞缓解方案
分时决策支持
交通态势统计分析
专业能力强:采用交通工程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与重点高校合作,提供专业模型算法响应速度快:采用分布式流处理技术、缓存技术,模型计算速度快、查询展现刷新流畅展现体验好:数据的可视化设计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结合时空特征、操作场景,易于使用
适用场景:交通运输、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宏观、中观、微观等交通决策分析。
★一个平台:云计算大数据平台
★广泛感知:物联网终端、摄像头等
大脑
五官和四肢
神经系统
服务能力
融合应用、平台、网络、感知四大系统,构架下一代智慧交通运行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题库复习资料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题库复习资料重点

《城市轨道交通》考试题库一、填空题:(102题)1.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轨道形式可以分为(重轨)铁路、(轻轨)铁路和(独轨)铁路三种形式。

2.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运能可以分为(大运量)系统、(中运量)系统和(小运量)系统三种形式。

3.城市轨道交通按照路权专用程度可以分为(全封闭)、(半封闭)和(全开放)三种形式。

4.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立(综合公共交通系统)。

5.(1804)年2月29日,(英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轨道。

6.(1863)年1月10日,(伦敦)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地铁,标志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

7.(188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行的有轨电车系统。

8.(1984)年,(英国伯明翰)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9.(1899)年,(中国北京)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就道。

10.(1996)年,(中国台北)这成了台北第一条城轨交通线路。

11.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线路于(2002年12月)在(中国上海)建成。

12.城轨交通路网规划主要包括(产生背景斫究)、(路网结构研究)和(实施规划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13.城轨交通路网结构研究主要包括(合理规模研究)、(路网结构形式研究)、(路网方案客流测试)和(路网方案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14.城轨交通车站的住置有四种常用的选择:(跨路口)、(偏路口)、(两个路口之间)和(贴道路红线外侧)。

15.城轨交通的路线按其在运营中的作用可以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

16.编制城市路网规划的基本思路有(光线后点)和(光点后线)两种。

17.城轨交通限界包括(车柄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和(接触限界)。

18.城轨交通地下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和(沉管法)。

19.城轨交通地下工程暗挖法包括(盖挖法)、(新奥法)、(浅埋暗挖法)和(矿山法)。

20.城轨交通的轨道有(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和(其他附属设备)等六部分构成。

智慧通行系统简介设计方案

智慧通行系统简介设计方案

智慧通行系统简介设计方案智慧通行系统是一种基于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交通管理系统,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出行体验。

该设计方案从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和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系统架构智慧通行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车辆识别模块、路况监测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综合指挥模块。

其中,车辆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和记录车辆信息,路况监测模块监测道路的流量和拥堵情况,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管理用户信息和实施出行控制,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综合指挥模块用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出行指导和调度。

二、功能模块1. 车辆识别模块: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摄像头和车辆识别算法,实时获取车辆的图片和车牌号等信息,并将其发送给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记录。

2. 路况监测模块:通过在道路上布置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道路流量、车速、拥堵情况等信息,并将数据发送给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用户管理模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网站进行注册和登录。

系统将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如限制某些用户的出行时间和路线,以保障交通流畅和安全。

4. 数据分析模块:系统将收集到的车辆信息、路况数据和用户行为进行分析,采用大数据分析算法进行统计、预测和建模,为用户和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优化和调度的依据。

5. 综合指挥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系统将向用户推送最优的行驶路线和时间,避免拥堵和事故风险,同时可向交通管理部门发送指令,对交通流量进行调度和控制,以提高整体的交通效率。

三、实施流程1. 设备部署:根据道路规划和交通情况,将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部署在关键位置,以获取车辆信息和路况数据。

2. 数据采集:设备开始工作后,定期收集和上传车辆信息和路况数据到后台服务器。

3. 数据处理:后台服务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和预测结果。

4. 用户管理:用户通过手机APP或者网站进行注册和登录,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如限制某些用户的出行时间和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技术架构
中国公路信息服务网定位为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权威信息发布网站,面向全国用户,因此架构上必须考虑高可用,易扩展来支撑数据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应对用户的大访问量要求。

1.1.系统架构
系统软件技术架构图如下:
为服务于不同的交通业务系统,公路信息服务网的整体上采用SOA(基于服务的架构)的体系架构,系统的数据不会直接面对用户,而是将其以服务的形式公开给软件开发用户。

对外接口设计上将采用标准的服务接口,如SOAP、REST等,这些标准接口不受开发语言的限制,.NET和Java等成熟的企业级商业平台都可支持,同时也支持主流的客户端技术,如Javascript,Flex, Sliverlight等;这样,系统为将来的一些增值业务就具备
很强的扩展性和适应性。

1.2.数据设计
容量评估
出行服务的核心业务是对两客一危GPS数据及其世纪高通转发数据进行接入、处理、存储、管理和共享。

根据用户需求,数据存储能力设计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系统接入车辆规模按近期15-20万辆设计;
⏹经过清理的车辆GPS坐标数据在Hadoop中至少保存12个月,以便为了
将来的历史数据分析业务,本期存储设计按分布式存储设计,即通过横向增加硬件即可,超期后有系统自动备份至大容量存储设备(磁带机);
⏹数据转发时间间隔为30s;
⏹每辆车每次发送的数据记录大小为0.3kb;
基于以上条件考虑,对数据库容量测算如下。

GPS监管平台数据库容量测算
事件等信息容量测算
1.3.并发量估算
并发量
Nginx repsonse: 5000/S
8-core Server:
Routing : 10*8 = 80
Search: 20*8 = 160
DB :20*8 = 160
带宽
10万用户,活跃 12 小时:
routing request :50000次/day;
search: 80000次/day
假设:
average route length: 50km
6 map tiles/km
10 map operations per POI search
•Map
•Navigation: 50K * 50km* 6 Tiles/km = 15M Tiles
•POI search: 80K * 6 Tiles * 10 = 4.8M Tiles
• C = (15+4.8)/(3600*12)=460/s
•Routing
C = 50k/(3600*12) = 1.15/s
•POI search
C = 80k/(3600*12) = 1.85/S
500w之后需要考虑cache问题,2G bits / 500万用户
1000w之后需要考虑带宽
1.4.出行服务平台硬件配置清单(500万用户)
出行服务平台配置(高可用)清单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