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沉 积 岩
已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 成的岩石。
层 为 页地理 和球构 文历造 字史和的化书石,石 砂灰 岩岩 、、 页砾 岩岩、
变
在变质作用条件下,使得岩石原来的成分、结 大理岩、板岩、
质
构发生改变而形成
片麻岩、石英岩
岩
【知识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提出在全球范围 内遴选500个地质公园加强保 护。这些地质公园是 以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 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 的自然区域,具有特殊的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 然属性、较高的美学价值。
3. 沉积岩
②特点:
具有层理构造。在岩层中有时能 找到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 (如贝壳、骨骼)或遗迹 (如 足迹、虫穴)
3. 沉积岩 ③常见沉积岩
石灰岩
砂岩
页岩
砾岩
4. 变质岩
石灰岩 岩浆
石灰岩 大理岩
岩浆
①形成过程
在变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 有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 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叫作变质岩
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岩层断裂→冰川侵蚀→出露地表 B.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反复升降→风化侵蚀→出露地表 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出露地表 D.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出露地表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 在a、b、c、d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 )
下图为南美洲智利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智利山地多玄武岩,形成玄武岩的物
质主要来源于
A.大气圈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7.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图示山脉密切相
2022版高考地理中图版总复习课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③
变质岩
生成的变质岩
作)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常见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图
(2020·天津等级考)如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 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形成如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 力作用分别是( )
考点二 板块构造学说与全球地貌格局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 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 可以恢复。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如玄武岩。
2.沉积岩
(1)形成过程
裸露地 表岩石
风吹、日晒、雨打 ――及―生_―_物_―_―作―用―→
砾石、沙子和 _泥__土___
―风堆―、积―流、―水_―固_等―结_搬_―成运―岩、→ 沉积岩
(2)常见类型:石灰岩、砾岩、_砂_岩__、页岩
等。
(3)主要特点:一是具有层__理__构造,二是常含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5.图示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典型地理事象是( )
A.地震和褶皱
B.断裂和褶皱
C.褶皱和海沟
D.火山和海沟
3.C 4.B 5.D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洋板 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第4题,日本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 板块的俯冲地带。第5题,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区多形成 火山和海沟。
2.2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课件 高二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一

壳
③
②
物
②
质 循
变质岩
③
岩浆岩
④④
环
④ 岩浆 ①
20
4 3 变质岩
2
沉积岩
3Leabharlann 岩浆岩2 2岩浆
1.冷却凝固 2.重熔再生 3.变质作用
4.外力作用 7.隆起 5.固结成岩 6.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21
沉积岩
34
2 变质岩
2
岩浆 3
1 2
岩浆岩
1.冷却凝固 2.重熔再生 3.变质作用
4.外力作用 7.隆起 5.固结成岩 6.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传输,使自然环境不断演化。
24
三、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
楼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核、石镞
埃及金字塔
25
26
岩
浆
岩
(
玄
武 岩
昌乐火山国家地质公园
)
27
玄武岩纤维产品的应用
28
金红石中钛矿物的利用
钛金属板饰面的国家大剧院
钛合金的医学器械
岩石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重要来源。
29
思考:三峡大坝基石为什么用花岗岩?
1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岩石圈范围
地壳+
上地幔 顶部
矿物 组成 岩石 集合体 岩石圈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
造岩矿物
萤石
方解石
长石
橄榄石
➢ 矿产是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 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
3
➢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岩石是由一 种或几种矿物组成。
花岗岩
长石 云母 石英
4
5
2.1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5.形成这类岩石的物质来源于( B )
A.地壳
B.软流层
C.地核
D.下地幔
仪征捺山有扬州新打造的地质公园,这里有国内罕见的火 山地质遗迹。图1为“仪征捺山玄武岩石柱林景观图”, 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代表内外
3.变质岩
(1)成因: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有岩石的 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形成。
接触带
变质
高温
(2)常见变质岩
石灰岩→大理岩
页岩→板岩
花岗岩→片麻岩
【归纳总结】
成因分类 形成过程
举例
主要特征
岩浆岩 上升冷却凝固
花岗岩 玄武岩
沉积岩
外力作用
砂岩、砾岩
层理结构
页岩、石灰岩 常含有化石
1.图中D为( D )
A.变质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沉积岩
2.翡翠属于( D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3.在乙图中,能反映翡翠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某同学在旅游景区看到了一块被称为“磨脚石”的多孔岩石。完成下面小题。
4.按照岩石成因划分,该“磨脚石”属于( B )
(2)常见岩浆岩: 花岗岩 、 玄武岩 等。
坚硬致密
有气孔
2.沉积岩
(1)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打以及 生物作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 后沉积下来 ,经过固结形成。
(2)特点
①常含有化石; ②具有层理构造(一层一层的沉积)
新 旧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说课稿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两大板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岩石的类型、成因和特征,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从而提升对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地表环境变化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常见的岩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岩石的成因、分类以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较为抽象的知识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地理过程和原理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自然奥秘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知识的抽象性而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组成,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和常见岩石类型。
(2)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能绘制简单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绘制示意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和常见岩石类型。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2、教学难点(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2.断块山
断 层 的
垂 直 位 移
相对上升的岩体 :形成山岭或高地。 如华山、泰山和庐山。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 和汾河谷地 。
泰山 华山
庐山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华山
比较背斜、向斜
类型
判断依据
形态 岩层的新老
关系
一般岩层 中心部分岩 背斜 向上拱起 层较老,两
沉积岩 A
喷出型岩浆岩 B
C
侵入型岩浆岩
D
岩浆
变质岩
1、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
上分别属于( )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2、下列各种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花岗岩和页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砾岩
D、玄武岩和板岩
1.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 A.a B.b C.c D.d
3)与渭河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___ 处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属于背 斜的是 _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见到背斜成谷现 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山。
石灰岩
花岗岩 页岩 砂岩
知识归纳
成因分类 形成过程 举例 主要特征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花岗岩 上升冷却凝固 玄武岩
常含有化
外力作用
砂岩、砾岩、 页岩、石灰岩
石的岩石
类型是
2.1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一、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一)矿物1.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2.特点: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保持稳定;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达3000多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3.矿物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基本存在形式。
绝大名数矿物以固态形式存在。
➢(二)岩石1.岩石概念: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2.岩石按照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三大类岩石的主要分布(1)岩浆岩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最主要的成分是SiO2;(2)沉积岩仅占地壳质量的5%,但分布十分广泛;在大陆部分有75%的面积出露沉积岩;(3)变质岩分布广泛。
太古宙地层大都是变质程度很深的岩石。
二、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一)岩石转化原生物质地质作用过程形成新的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经生成的沉积岩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岩浆➢(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常见岩石圈物质循环关联图如下:➢(三)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方法找准岩浆是判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1.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进行,一定要读准箭头的指向(1)岩浆:“三进一出”。
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源于岩浆,岩浆也是岩石圈物质循环中各类岩石的归宿,三类岩石都可转化为岩浆。
(2)岩浆岩:“一进三出”。
岩浆岩可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也能转化为岩浆,而只有岩浆能生成岩浆岩。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①变质岩能转化为岩浆和沉积岩,沉积岩和岩浆岩能转化为变质岩。
①沉积岩能转化为岩浆和变质岩,变质岩和岩浆岩能转化为沉积岩。
2.判断箭头的地质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
(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主要是外力作用。
岩石圈的组成及物质循环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教辅设计PPT

必备知识
一、岩石圈的组成 1.岩浆岩 (1)形成
岩浆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2)常见岩石:花岗岩和玄武岩。
岩浆岩
2.沉积岩 (1)形成: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2)常见岩石:石灰岩、砂岩、页岩。
3.变质岩 (1)形成
原有岩石
(2)常见岩石
变质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过程
关键能力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三 大类岩石对比分析如下。
类型
形成
特 点 常见岩石 有用成分举例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 侵入岩 用下,侵入地壳上
部,冷却凝固而成
矿物结晶 颗粒较大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 美观的建筑材
岩浆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 矿物结晶
解析 第(1)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是花 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第(2)题,生产优质砚 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的特征,D项正确。 答案 (1)D (2)D
探究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如何进行的?
问题探究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它从地面到碑顶高达三十七点 九四公尺,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四点二四公尺。纪 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 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花岗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 答案 √ (2)变质岩中含有化石。( ) 答案 × 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3)岩石圈物质循环中,三大类岩石之间不能直接相互转化。( ) 答案 √ (4)岩浆岩在内力作用下可直接转化成沉积岩。( ) 答案 × 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转化成沉积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变质岩
C(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变为碎屑物质,经固结 (3)D
成岩作用形成D(沉积岩)。
外力作 地球外部太阳辐 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沉积、固积 力作用起主导作 岩浆岩、沉积岩和 各类岩 用 射能和重力能 沉岩 用。 ) ③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已生成的变质岩 石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2009· 江苏高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 过程同属 ( D) A.②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探究一:板块构造学说
• 1、内容:(1)岩石 圈分为六大板块;(2) 板块内部运动平缓, 板块之间运动活跃, 多火山地震;(3)板 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 和消亡边界。
(1)、图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 (2)、试判断图中岩层的形成顺序(
)
3、下图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A、B、C、D表示三 大类岩石和岩浆。读图,回答问题。
(1)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请在图 中直线上加上箭头,以正确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图中A代表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请简要描述由C到D的
•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 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 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 物的全过程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 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 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探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在地下巨大压力下,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 生成物 分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类 质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 ① 地球本身,主要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 内力作 地壳运动、岩浆 内力作用形成高 屑物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 是放射性元素衰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山盆地,外力作 用 活动、变质作用 岩浆岩、变质岩和 用形成沉积岩。 变产生热能 用把高山削低凹 ② 搬运、堆积、沉积、固 沉积岩 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矿物 地填平,两者同 已生成的沉积岩 结成岩) 时进行,一般内 风化、侵蚀、搬 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
地质作用过程。 (3)一般地说,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的是________(填 字母)。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B为地幔中的岩浆,C为岩浆冷 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D为沉积岩,A为已生成的岩石经 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沉积岩的岩层在漫长的地质时 期一层层沉积而成,所以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在岩层中
有时能找到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C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A.海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C
平面 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
自主学习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 问题1、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几 类岩石? • 问题2、每一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有哪些? 试举例。 • 问题3:说一下什么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思考:1、分别说出右图中的A、 B、C代表的圈层名 ①物质状态可能为固态; 下地幔 称。 (古登堡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2、读左图,试说明地球圈层划分的依据。 界面) 地 外核3、读图注意软流层的位置,试说一说地壳和 3 400 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岩石圈的区别。 核 内核 多千米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4、说一下不同的位置地壳的厚度。
举例
示意图
地球呈同心圈层结构,内部和外部各有三大圈层。 据此回答1~2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 )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划分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2.莫霍界面是
(
)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板块碰撞区
发生区域 边界类型 运动方向 形成地貌 板块张裂区 生长边界 ←|→ 裂谷、海洋、大洋中 脊(海岭)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中脊等 大陆板块与大陆 板块 消亡边界 →|← 高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 板块 消亡边界 →|← 海岸山脉、海沟、 岛弧 安第斯山脉、太 平洋西部岛弧、 海沟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3、判断图中岩层的 形成顺序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 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 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 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 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 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上,新的在下,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 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 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 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目标导学]
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主要特点。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其过程及图示。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厚度 平均厚度 (莫霍界 上地幔 特征 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地壳
为
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①物质状态为固态;
面)
2 800 多千米
地 幔
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 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