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牙膏品牌被指伪功效牙膏

合集下载

牙防组事件

牙防组事件

全国牙防组的全称是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它是在卫生部领导下,由全国各 口腔医学院院长和口腔预防保健专家组成的牙病防治专业组织。主要任务是 协助卫生部制定全国牙病防治工作和有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划,组织协调 全国牙病防治工作,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牙病防治重大新成果、新技术 的推广应用,以及在口腔预防医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来源于牙防组 对自身的“官方”解释) 2005年7月:牙防组内幕曝光:两个人两张桌 无权威 2005年11月:法学博士李刚状告全国牙防组违法认证 2006年3月:牙防组回应承认其认证不具法定权威性 2006年4月:法学博士李刚状告牙防组卫生部 2006年4月:卫生部回应被告事件:不应作为被告 2006年7月:法学博士李刚状告卫生部被驳回 2006年8月:法学博士李刚就牙防组违法认证再诉卫生部 2006年11月:认监委卫生部叫停牙防组口腔保健认证
如果说牙防组是个行政组织 按广义来说,他应该是个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富有执行性管理职能的组织 系统, 狭义的行政组织,既根据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形式行 政权利执行行政职能推行政务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机构体系,在我国, 行政组织即为国务院系统,显然,卫生部对牙防组事件的回应明确显示 了牙防组不属于国务院系统,即不属于行政组织 如果牙防组是个事业单位 现代事业单位的权威定义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 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 服务组织。 牙防组在成立之初,没有利用国有资产举办,而是不要国家编制,不要 经费,不要基本设备,虽然成立目的是为了像社会卫生活动服务,但之 后牙防组接受了各个企业的捐助的时候,已经破坏了他公益性的本质如 果说牙防组是个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医院,按照其章程开展 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当牙防组接受所谓捐赠,既违反了社会团体 非营利性的原则,就社会团体的作用来看,牙防组做到了“沟通和协调 社团与企业的关系,沟通和协调社员之间关系”,但没有沟通与协调社 团与政府的关系,因为在东窗事发之前,牙防组根本没有与政府沟通过。

黄芩牙膏纯天然标注未获有机认证被指欺诈

黄芩牙膏纯天然标注未获有机认证被指欺诈

DD 宜昌私家侦探WWW.YCFHDC.COM黄芩牙膏纯天然标注未获有机认证被指欺诈黄芩牙膏纯天然标注未获有机认证被指欺诈中国网产品在包装上打出“纯天然”的口号,就许多消费者而言,或许并不陌生。

虽说仅仅只有三个字,却左右了不少人对于产品的选择。

然而在浙江,老牌牙膏“黄芩”近期却因此遭遇质疑。

民间打假人指其违反有机产品认证的规定,构成消费欺诈。

DD 宜昌私家侦探WWW.YCFHDC.COM有机认证未现黄芩品牌黄芩牙膏原为杭州牙膏厂所生产,其品牌一度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此后随着杭州牙膏厂的停产,“黄芩”商标被转让给了杭州皎洁口腔保健用品有限公司。

民间打假人徐大江来自广东。

2008年10月,他在温州市易初爱莲超市选购了“黄芩”天然牙膏一盒,价格为5.5元。

徐留意到,牙膏的外包装上用红底白字标示着DD 宜昌私家侦探WWW.YCFHDC.COM“纯天然”字样。

当时他认为,这应当为相关部门所认可的,但同时也心生疑问。

“照正常理解,树上结的果子可以算是纯天然,而牙膏这样标注,让人不好理解。

”徐对《市场导报》记者表示。

事后经过上网查询,徐果然没有发现“黄芩”牌的任何产品获得有机认证。

“没有获得认证,却标注‘纯天然’,这显然涉嫌误导消费者。

”徐大江以此要求易初爱莲超市按照DD 宜昌私家侦探WWW.YCFHDC.COM《消法》,就其欺诈行为双倍赔偿,共计11元。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是徐提起索赔的重要依据。

该办法指出,未获认证的产品,不得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ORGANIC”、“CONVERSIONTOORGANIC”)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

杭州皎洁尴尬应对“纯天然”然而超市方面并不认可这一举动。

温州易初爱莲超市的一位助理店长告诉导报记DD 宜昌私家侦探WWW.YCFHDC.COM者,店方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开展经营的,进货的渠道是正规的,店方在没有接到政府部门的通知之前,仍将正常出售这一商品。

6个品牌美白牙膏被曝含有漂白剂长期使用有健康隐患

6个品牌美白牙膏被曝含有漂白剂长期使用有健康隐患

6个品牌美白牙膏被曝含有漂白剂长期使用有健康隐患日常生活里,我们每天都要用的牙膏,却可能潜藏着危害?近日,中华、高露洁、黑妹、佳洁士、黑人、立白等6个品牌美白牙膏被曝含有漂白剂,长期使用有健康隐患。

此消息不仅使美白牙膏开始受到质疑,其他功能牙111膏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这次曝光牙膏含有漂白剂,是广西一家媒体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他们采购了中华、高露洁、黑妹、佳洁士、黑人、立白等6个品牌的美白牙膏进行试验,结果显示,6种牙膏均能使用碘溶液、稀硫酸和淀粉调制而成的测试剂褪色,由此得出牙膏中或多或少含有漂白剂成分,并推断漂白物质是一种亚硫酸盐或者类似物质。

222对比发现,中华、高露洁等品牌的美白牙膏有不少相同成分,包括水、水合硅石、月桂醇硫酸脂钠、珍珠粉、二氧化硅、碳酸钙、过氧化氢等,并没有看到广西媒体分析的亚硫酸盐及类似物质。

日前,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称,已做试验对此事进行澄清。

试验主持者、中国化学会理事吉宁教授表示,牙膏的活性成分有500多种,或多或少的物质具333有还原性特点,与碘反应会发生褪色现象,但“并不能得出牙膏中一定含有漂白剂的结论”。

相关牙膏研究报告牙膏调研报告牙膏调研报告牙膏调研报告牙膏研究报告牙膏分析报告更多日用百货行业分析立白集团日前作出回应,称已委托广州市质检机构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目前还在等待检测结果。

口腔专家表示,刷牙主要是通过牙刷与牙齿之间的444摩擦来达到清洁的效果,至于牙膏商家各种各样的美白宣传,都有夸张之嫌。

就算真含有一些美白成分,牙膏停留在牙齿表面的时间也很短,美白作用有限。

日常生活裡,我們每天都要用的牙膏,卻可能潛藏著危害?近日,中華、高露潔、黑妹、佳潔士、黑人、立白等6個品牌美白牙膏被曝含有漂白劑,長期使用有健康隱患。

此消息不僅使美白牙膏開始受到質疑,其他功能牙555膏的安全性也備受關註。

這次曝光牙膏含有漂白劑,是廣西一傢媒體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

七种牙膏被列入黑名单

七种牙膏被列入黑名单

七种牙膏被列入黑名单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份黑名单,其中包括了7种牙膏。

这7种牙膏
均未经国家认可,其中有的牙膏含有有害物质,有的牙膏添加剂含量超标,有的牙膏添加剂质量不合格,有的牙膏添加剂超标,有的牙膏添加剂质量不合格,有的牙膏添加剂超标,有的牙膏添加剂质量不合格,有的牙膏添加剂超标,有的牙膏添加剂质量不合格。

这7种牙膏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这份黑名单,要求消费者不要购买这7种牙膏,以免受到损害。

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要求各地政府加强对牙膏市场的监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生产、销售牙膏,确保牙膏质量合格,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要求消费者在购买牙膏时,要仔细查看牙膏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添加剂含量等信息,确保购买的牙膏是正规的,质量合格的。

总之,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我们应该谨慎购买牙膏,不要购买黑名单上的7种牙膏,也要仔细查看牙膏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添加剂含量等信息,确保购买的牙膏是正规的,质量合格的。

从黑人牙膏惨遭仿冒看业内“傍名牌”现象

从黑人牙膏惨遭仿冒看业内“傍名牌”现象

做 了 李 鬼 . 索 性 就 排 出 个 老 大 老 二 老 三
” 萱 ” ” 博 士 ” 数 个 日化 知 名 品 牌 金 、牙 等
20 0 4年 开 始 仿 冒 滇 虹 药 业 知 名 产 品 ” 康
来 简 直 让 人 看 了 啼 笑 皆 非 :还 有 的 厂 家
连 企 业 名 称 也 盗 用 国 际 知 名 品牌 , 如 一 比
维普资讯
从 黑 人 牙 膏 惨 遭 仿 冒 看 业 内 “ 名 牌 ’ 象 傍 ’ 现
■文 /小兵 ■ 摄 影 /广 丰
在 境 外 遭遇 “ =甘 醇 ”事件 后 ,牙膏 这 个 小 小 的不 起 眼 的生 活 用 品 , 又 惹起 ” 傍名 牌 ” 波 — — 黑 人 牙膏 惨 遭 ” 名牌 ” 手 。 风 傍 黑
的 一 大 怪 现 象 。 国 内优 秀 知 名 药 企 滇 虹 药
业 遭 遇 傍 名 牌 ”并 艰 难 维 权 的 经 历 就 非
常典型 。
昆 明滇 虹 药业 有 限公 司 是 一 家 拥 有 十
是 什 么 新 鲜 事 了 。 如 第 1 届 广 州 美 博 会 例 6 上 一 家 珠 海 的 企 业 打 着 国际 名 牌 C 的 D
授 权 生 产 、委 托 加 工 、成 立 子 公 司 等 作 幌
的优 质 品牌 往 往 还 被 “ 名 牌 行 为 困 扰 傍
冒牌 驱 逐 名 牌 ”成 为 中 国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山 )有 限 公 司 制 造 “ 正 品 的 英 文 名 是 ;
“ DAR I 仿 冒 品 的 礼 帽 黑 人 “ 比 正 L E” 品 多 了一 只跷 起 大 拇 指 的 右 手 。 其 实遭遇 ” 名牌 ” 傍 .在 日化 界 并 不

牙膏不能治疗疾病

牙膏不能治疗疾病

牙膏不能治疗疾病如今市场上出现一些名称冠以“牙膏”的热销产品,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通过抗幽门螺旋杆菌去除口臭”等功效。

这种牙膏真能治疗疾病吗?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牙膏不能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更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

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抓紧制定专门针对牙膏管理的部门规章《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并将推动该规章尽快出台。

牙膏不能宣称具有医疗作用牙膏是指以刷牙的方式作用于人体牙齿表面,起到辅助清洁作用的半固体制剂。

牙膏可美化、保护牙齿及周围组织。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牙膏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药你好看 | 安 全 |牙膏宣称“抗幽门螺旋杆菌”缺乏科学依据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使用牙膏刷牙能够对存在于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影响。

此外,口腔是由多种细菌等微生物共存的复杂环境。

有研究显示,口腔中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集中在唾液和菌斑内,其与牙周病、口臭、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功效的牙膏等产品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

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抑菌剂,可能会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不利于口腔健康。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牙膏不是药品,牙膏也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

如果患有疾病,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332022-02。

牙膏假一赔十的法律规定(3篇)

牙膏假一赔十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牙膏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牙膏产品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管。

其中,“牙膏假一赔十”的法律规定便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读。

一、法律法规背景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2009年8月27日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该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以及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措施。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是我国产品质量的基本法律,于1993年2月22日颁布,2000年7月8日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该法规定了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生产者的责任、销售者的义务以及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二、牙膏假一赔十的法律规定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死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的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生产者、销售者有本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所列禁止情形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牙膏假一赔十的适用范围1. 假冒伪劣牙膏假冒伪劣牙膏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注册商标、包装、装潢等,或者以其他方式欺骗消费者的牙膏产品。

2. 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牙膏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牙膏是指其质量、安全、卫生等指标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牙膏产品。

你被功能牙膏忽悠了吗

你被功能牙膏忽悠了吗

你被功能牙膏忽悠了吗
“我以前以为药物牙膏既然含药物,自然就能治病。

可后来拔牙时问医生才知道,那都是误导。

医生说,牙膏的本质就是日用品,不是药品。

保持牙齿健康的关键还是要正确刷牙。

”曾多次补牙的王女士这样告诉《市场报》记者。

其实,有许多消费者都买过标注有美白牙齿、抗炎抑菌等疗效的牙膏后,可回家使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这些牙膏无法达到宣传功效。

记者了解到,在铺天盖地的牙膏宣传广告中,一些牙膏企业故意模糊牙膏产品与口腔药物的区别,进行抗炎抑菌、清热解毒、防止蛀牙、口腔溃疡等医疗功效宣传,有的甚至声称经过临床验证来误导消费者。

然而,这类产品往往对牙膏的成分却语焉不详。

《规定》明确将化妆品定义为“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甲、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由此可见,牙膏、沐浴露等日化产品按照这一定义被首次列入化妆品行列,按化妆品的标识规范进行管理。

根据《规定》,化妆品标识中不能出现含糊标注,化妆品内含的所有成分、化妆品实际生产加工地都得标出来。

标注方法和要求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规定》还明确化妆品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不得标注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产品名称。

这些条款都适用于牙膏、沐浴露等日化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个牙膏品牌被指伪功效牙膏
存虚假宣传
在食品安全沦陷的今天,凡“进口”之物都令人不敢放心,最近,连牙膏也“摊上事儿了”。

首先是美白牙膏被爆疑添加漂白剂,随即各种美白、消炎、防蛀、抗敏等功效牙膏无功效的现象也成为关注的热点,人们一方面担心这些所谓的“功效因子”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纷纷质疑其效果。

5月25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接到消费者谢先生的电话,他说由于自己抽烟,牙齿发黄,想选购一款能够美白的牙膏。

在超市内他看到一款写着“全新美白突破、动态热能美白科技”,而且是“美国研发配方”的“高露洁光感·白牙膏”。

由于高露洁品牌知名度较高,就买了一支。

但是现在一支牙膏已经用完了,自己的牙齿没有一丁点变化。

故此,谢先生质疑“高露洁光感·白牙膏”是虚假宣传。

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统计,美白牙膏在我国占约30%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目前美白牙膏确实有很广泛的市场,而且一直以来消费者质疑不断。

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科专家王维健。

据他介绍,牙齿不白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一是外源性的着色,一是内源性着色。

王维健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谈道,人们一日三餐五谷杂粮,包括烟渍、茶渍、咖啡渍、红酒和其他蔬菜色素等,在牙面附着,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牙垢、牙锈,就不白了。

通过使用经过验证的功效牙膏刷牙,加之机械性摩擦去除这些污垢,就能够起到美白的作用。

牙膏里所谓的“美白成分”或者“美白因子”有些是过氧化物。

“牙科诊所中也做一些牙齿美容,用的过氧化物一般浓度在3%以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去除污渍。


而内源性着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药物形成的,比如磺胺类药物,在牙本质上形成着色,而牙釉质是半透明的,于是就显得牙齿灰黄色暗。

还有一种就是氟化物沉积过多,如晋代嵇康的《养生论》中所说的“齿居晋而黄”,就是地方性摄氟量过多,造成牙釉质损害,色素沉着。

“这种内源性的就主要靠口腔医生来做美容治疗了,需要采用牙齿贯通等特殊手段,牙膏对此无能为力。

”王维健说。

也就是说,美白牙膏即使可以祛除部分牙面色斑渍,但对牙齿内源性的深层色斑却基本没有效果。

因此,广州中山三院口腔科主任梁焕友教授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美白牙膏。

记者又查阅了国家《功效型牙膏标准》。

《标准》规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功效型牙膏都将在包装上标注“QB2966”的标志。

专家介绍,牙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清新口气的普通牙膏,执行“GB8372”
牙膏标准;另一类是具有效果的功效牙膏,执行“QB2966”功效牙膏标准。

2008年9月1日实施的QB2966《功效型牙膏》标准将功效牙膏定义为:除具有牙膏基本功能兼有预防或减轻某些口腔问题、促进口腔健康的牙膏。

功效包括:防龋、抑制牙菌斑、抗菌、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有关问题、消除或减轻口臭、除渍增白、抗牙结石等。

因此,市场销售的各类“除渍美白牙膏”、“全效牙膏”、“抗敏牙膏”等均属于功效型牙膏的范畴。

而根据《功效型牙膏标准》的规定,功效型牙膏必须由口腔医学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出具“功效作用验证报告”,才能宣传功效。

可是记者发现,一些热卖的功效牙膏,有的不标注执行的是什么标准,有的“功效牙膏”却标注“普通牙膏”的标准代号,鱼目混珠忽悠消费者。

在北京双桥国泰商场的牙膏商品区,记者看到近20种高露洁牙膏基本全部标注有美白除渍等功效。

一款高露洁“360全面口腔健康牙膏”印着“持续减少细菌增生、减缓牙结石再生、防止牙菌斑积聚”等功效,却并未说明是哪家机构进行了功效临床验证,而标注的却是“GB8372”普通牙膏的标准,而非“QB2966”功效型牙膏标准;记者也购买了谢先生所说的“高露洁光感·白牙膏”,包装盒印有:“全新美白突破、动态热能美白科技”、“防止蛀牙、清洁牙菌斑”和“美国研发配方”等“功效”,同样没有说明由哪家机构进行了功效临床验证。

记者还查看了其他一些品牌的牙膏,有许多功效牙膏都是印着普通牙膏的标准。

如一种由“美国牙博士口腔护理用品(香港)有限公司荣誉出品”的“牙博士冰极超强炫白牙膏”印着:“添加牙白素,不仅可温和刷亮牙齿,更形成美白保护层……令你的牙齿更白更炫”;还有一种“牙博士去渍美白牙膏”用三幅图说明“减轻牙渍牙垢”、“美白恢复牙齿洁白”、“减轻牙菌斑”等功效。

这些产品均印有“牙博士口腔护理研究中心致力于口腔疾病的预防,令人人享有口腔卫生保健”。

从上述文字说明,这两种牙膏是地地道道的功效牙膏,可是标注的却是“GB8372”普通牙膏的标准,同样也未说明由哪家机构进行了功效临床验证。

王维健表示,我国牙膏从原料标准到生产标准直到包装标准都是由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来管理。

从功效角度,卫生部组织口腔专家做过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正式颁布的功效标准,一是有预防龋齿的,二是预防牙龈出血,三是抗牙本质敏感,就这三类,在卫生部网站上能查到。

而商家宣称的其他功效目前都没有判定标准,虽然也属于功效牙膏的范畴,却无法判定其是否有功效或者程度如何。

按理说,《功效型牙膏》标准的颁布,对于牙膏行业宣传功效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必须根据其功效作用验证报告才能宣传功效,这样的规定为“伪功效牙膏”设置了防火墙,也为真正的功效型牙膏提供了通行证。

该标准还规定,“30个月后强制实施”。

可是至今30个月早就过去了,又有谁来强制实施呢?
既然国家有了《标准》和规定,功效牙膏必须标注功效临床验证的机构名称和验证确认的功效等概况,企业就应该在其官网向社会公开《功效临床试验报告》和《安全性能试验报告》等验证资料,自觉地根据验证的功效如实宣传。

这些是实施《功效型牙膏标准》的起码要求,同时也促使企业自觉执行这一规定,自觉地在产品质量和功效等方面进行科研下功夫。

这样才能形成既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双赢局面。

王维健总结道,目前市场上的牙膏,如果只从口腔清洁护理角度来看,基本是合格的。

但是功
效牙膏是否能达到宣称效果,必须经过实验室临床验证。

因此,一方面,商场、超市等要为消费者把好关。

凡经营功效牙膏的必须让厂家提供《功效临床试验报告》,要在网站公开其《功效临床试验报告》。

同时,要加大对涉嫌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于无法提供《功效牙膏临床试验报告》而自称功效的产品,要责令其下架整改。

另一方面,消费者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学会利用互联网查询准备购买牙膏的官网,查看其公开的功效验证资料,养成不购买未经功效验证的伪功效牙膏的消费习惯。

只有这样,伪功效牙膏就没有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使生产企业、流通环节和监管部门都能自觉地执行相关法规和规定,“功效牙膏无功效”等乱象才能遏制,市场才能真正得到净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