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

合集下载

东亚当代艺术的共相与异变——评“东方气质:龙美术馆藏中日韩当代艺术展”

东亚当代艺术的共相与异变——评“东方气质:龙美术馆藏中日韩当代艺术展”

20展览现场11 2017 北方美术展览链接:东方气质:龙美术馆藏中日韩当代艺术展展览时间:2017.年11月5日—2018年2月25日展览机构: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近瑞宁路)编者按:独立于“技艺”之外的“美的艺术”产生于文艺复兴,形成思想和审美经验的艺术概念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此次展览以“东方气质”为主题,精选20世纪以后中日韩艺术家现代语言形式和“当代性”感受特征鲜明的作品陈列,西方文化框定的现代艺术概念经“在地化”处理反映的各民族国家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特征和现代化历程一览无遗,观众通过剖析其中因文化特质而迥异的人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能够提炼东亚三国当代艺术相通的东方气质共相与共同现代艺术精神追求,有助于从崭新当代东亚艺术视点呈现馆藏当代美术经典的展览夙愿实现。

2017年11月5日,“东方气质:龙美术馆藏中日韩当代艺术展”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成为该馆继“亚洲线索”“异质自然”“想象突围现实”后再度以崭新视角呈现馆藏亚洲当代美术经典(图1)。

展览甄选中国艺术家徐冰《禅诗注》、日本知名波普艺术代表草间弥生《南瓜(A )》(图2,见封底)、韩国当代艺术家权奇秀《四季——黑色森林》等代表性创作以及部分鲜为中国观众知晓的艺术家绘画、雕塑、装置(图3)作品共计40余件,做到数量少而精,内容时尚有趣,富有哲理,引领娱乐消费时代的观众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感受韩国艺术的明丽与感性,日本艺术的童趣与哲理,中国艺术的精深与创新。

透过作品内容、形式所表达的中日韩三国人文与艺术范式特征、艺术家视点、想象意图,展览不仅将不同社会因素和文脉作用下同地缘范畴艺术同体的东方气质推广于众,也落实了研究正在进行时的中日韩美术现代化趋势、创新价值建构的策展原则。

此次展览并置东亚三国绘画、雕塑、摄影、影像、装置等视觉资源于同一展示空间,聚焦受惠于受新科技媒介、快速资讯带动的各国艺术情态与视觉语言。

以龙美术馆为艺术的桥梁——王薇访谈

以龙美术馆为艺术的桥梁——王薇访谈

以龙美术馆为艺术的桥梁——王薇访谈Long Museum as the Bridge of Art—The Interview with Wang Wei 王薇 李一白 Wang Wei Li Yibai摘要:龙美术馆是由中国知名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美术馆,从2012年开馆至今,已发展为三个大规模场馆——龙美术馆(浦东馆)、龙美术馆(西岸馆)和龙美术馆(重庆馆)。

“两城三馆”的独特架构使龙美术馆成为目前国内极具规模和收藏实力的私立美术馆。

《当代美术家》与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对谈,探讨她作为收藏家、美术馆馆长对美术馆发展、公共教育的投入,以及艺术品收藏的看法。

关键词:私立美术馆,收藏,公共教育Abstract: Long Museum is the private museum established by husband-and-wife art collectors, Liu Yiqian and Wang Wei, and it has developed into a museum with three sites—— Long Museum ( West Bund ), Long Museum ( Pudong ) and Long Museum ( Chongqing ). The system of "one museum, two cities, three locations” makes Long Museum one of the finest private art museums in China which houses a large collection of artworks. Contemporary Artists interviewed Wang Wei, director of Long Museum, discussing her devo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ng Museum and public education, and her opinions on artworks collection.Keywords: private museum, collection, public education1“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 2“克里斯汀·迪奥,梦之设计师”龙美术馆(西岸馆)展览现场68Face to face对话个展示平台,也给重庆这座城市带来一些新的展览。

柳亦春做简朴的建筑

柳亦春做简朴的建筑

文字统筹_刘文杰 (本刊记者) 图_gooood设计柳亦春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1969年出生于山东海阳;1991年获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学士学位;1991—1994年就职于广州市设计院,任职助理建筑师;1997年获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硕士学位;1997—2000年就职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建筑师、主任建筑师;2001年在上海与陈屹峰、庄慎共同创立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至今任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主持建筑。

曾受邀参加法国蓬皮杜中心“当代中国建筑与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中国新锐建筑创作展”、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米兰三年展等重要的国际性建筑展览。

曾获“远东建筑奖”、由美国《建筑实录》杂志评选的2011年度全球十佳“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2011)以及由英国《建筑评论》杂志评选的AR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ure等奖项。

柳亦春:做/简/朴/的/建/筑2014年,柳亦春设计的龙美术馆西岸馆获得英国《建筑评论》杂志评选的AR Awards for Emerging Architecture奖项。

谈到龙美术馆西岸馆,柳亦春说这个项目最大的挑战就是把空间收拾得纯粹,“虽然空间的纯粹并不是建筑好坏的必然选择,但是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就得相对纯粹到底才行”。

建筑中的纯粹相对的是复杂,想要纯粹必须要将复杂隐去。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原北票码头的核心区域。

基地内有一条当年用于煤炭运输的构筑物——煤漏斗,南北长约103米,宽10米,高约8米,裸露的混凝土结构粗狂有力。

这里曾经是以黄浦江为交通命脉的煤炭码头及船舶基地,北票码头、船厂路、南浦火车站,这些地名都揭示着这里曾经繁荣的工业文明。

龙美术馆西岸馆本体建筑之前的定位是西岸游客服务中心,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就已经有建好的地下室。

它的设计单位经手多家,方案几经修改,直到 2011 年,徐汇区政府将西岸这块市中心所剩最大的空地定位为文化主导区域,这座建筑的性质才从之前的游客服务中心转型为美术馆。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展览馆篇) PPT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展览馆篇) PPT

室内空间
玻璃类相关展览
普展玻璃类珍品以 及相关的作品。
收藏与学术研究
馆内成立相关的办 公室及团队进行相关 的研究。
活动普及玻璃烧制知识以源自及举行烧制玻璃的活动。KEYS
材料的运用与文脉的传承
文创活动的开展与建筑历史的延续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cn/
1897年-1955年
南市电灯厂
1985年
发电厂主体、输煤栈桥及烟囱改建
1935年
迁址至南市半淞园路黄浦江畔现址
历史/HISTORY
2010年 2012年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放。
上海世博会,老电厂变身三星级绿色建筑
在原发电厂的基础上 保留烟囱改造成创意温度 显示器,成为上海黄浦江 边城市地标。 内部在大结构不变的情 况下增加展览大台阶,电 梯扶梯竖向交通构件。
上海老建筑改造设计案例分析
展览馆篇
案例
上海龙美术馆 上海玻璃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馆 上海民生码头粮仓
龙美术馆
/cn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 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 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 码头,设计开始时,现 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 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 110米、宽10米、高8米 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 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 下停车库。 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 体的“伞拱”悬挑结构。
美术馆室内超高的挑 空空间一方面为大型展览 提供了可能的布置空间, 一方面重构观众处在美术 馆中的精神状态。 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 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 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
KEYS
材料的运用 空间的架构
上海玻璃博物馆
/
上海玻璃博物馆前身为上海玻璃仪 器一厂。 通过玻璃,镜面, LED 灯带制造如 梦如幻的视觉效果,放大室内空间。

中国九大私人博物馆内部曝光,最壕气的不是马未都!

中国九大私人博物馆内部曝光,最壕气的不是马未都!

中国九大私人博物馆内部曝光,最壕气的不是马未都!中国最大的私人收藏馆周园博物馆是承载历史最直接的地方,从大的说,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从小的说,它是一点一滴的记忆;而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它代表一个国家的轮廓。

收藏民族记忆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民间藏家也该担负起责任,“富豪们”更担得起这个责任~ta们到底有多富?从每年各大拍场上天价作品频出的气氛中就感受得出来。

除了高价收购艺术品外,他们也开始豪掷千金打造豪华私人博物馆。

当财富不能成为区别符号时候,文化,才是经久不息的传承。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这个时代,光有钱只能算“土豪”,有钱有文化才是“高大上”。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揭秘,中国那些超豪华的私人博物馆……周贺桐:周园中国最大的私人收藏馆周园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收藏馆,占地约100多亩,由英籍华人周贺桐先生(香港大桐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南京亚狮龙体育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建设。

民间有“北故宫南周园”之说。

周园院落由御膳房、尚书房、养心殿、太和斋、保和斋和狮龙堂、千佛廊等组成,整个院落呈如意形。

进入园内,占地30平方米的红木床王、树龄达3000多年的独木桌王、重达6.5吨的龙凤砚台、珍稀的红豆杉茶海、大大小小4000余尊石刻佛像,有2000多平米的大型精美手绘壁画。

周园收藏了周贺桐先生家族五代人的百年收藏,以佛教艺术为主题,内有石雕、木雕、玉雕、古床、古典家具、佛像、壁画等各种藏品。

听一位工作人员讲,因佛像藏品过多,馆内无处安放,周贺桐先生已在附近山上投资8个亿兴建一座妙果寺,馆内大部分佛像将移到寺庙中供大家顶礼膜拜。

周园虽没有故宫大,如果走马观花可能要2个小时就看完。

如果要仔细观察可能需要5天时间才能看完。

注:美术馆,属于博物馆的一种。

是专门负责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

美术馆内最为常见的展品为视觉艺术作品,但诸如摄影、雕塑、插画、装置艺术、工艺美术等也经常参与展出。

美术馆是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

西岸美术馆观后感

西岸美术馆观后感

西岸美术馆观后感2019年的秋天,随着“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艺术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在11月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上海西岸这一地标再次受到全球关注。

西岸美术馆外观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先生与徐汇区区长、西岸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方世忠一同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揭幕此前,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亲自出席西岸美术馆的开馆仪式,也将这次原本就备受瞩目的合作,推向更为盛大的艺术文化,乃至国际外交的舞台。

事实上,现在这片可以媲美纽约博物馆大道的滨江,在20世纪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

2008年,以上海世博会举办为契机,西岸启动了地区城市更新,并先后有了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等一系列公共文化空间。

2017年,西岸集团与蓬皮杜艺术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随后于2018年12月才正式确定为期五年的展陈合作项目。

西岸美术馆下沉式庭院西岸美术馆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先生进行导览作为一次里程碑式的合作,西岸方面和蓬皮杜艺术中心都对未来五年充满信心。

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表示:“相信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彼此的联系,也势必促进东西方艺术家之间、文化机构之间产生新的对话。

”“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展览现场此次五年期中比较主要的合作内容包括:双方以共同策划为前提,在西岸美术馆展开3个为期不少于18个月的常设展和约10个为期半年的特展,以此系统地展示蓬皮杜艺术中心标志性的收藏作品,为人们提供解读经典杰作的全新视角。

除此之外,在双方合作期间,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亦要呈现3场聚焦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进而推动和促进世界对中国艺术发生现状的认知与理解。

瓦西里·康定斯基《黄红蓝》19251976年由妮娜·康定斯基女士捐赠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工业创造中心公共领域Centre Pompidou, MNAM-CCI/Philippe Migeat/Dist. RMN-GP正是在这样的合作框架下,西岸美术馆的首个常设展“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极具开端意义。

华商名人堂|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专稿

华商名人堂|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专稿

刘益谦新理益集团董事长从初二辍学做皮具,到“无所不能”的资本大鳄,刘益谦踩准资本市场的每个节点,缔造了二十余年的创富神话。

他说:“我不幻想自己一夜暴富,但我不会放过每一次暴富的机会”。

上海火车站很难打到出租车,其中有不小的商机。

那是1984年,考驾照的费用高达6000多元,刘益谦没有丝毫犹豫,掏钱成为最早自费考驾照的一批人。

4个月后,他买回两辆车,和哥哥一起干起了出租车的生意。

“那时候坐出租车完全是暴利,满街都是找车的,从十六铺到码头,3公里要收人家50~60块,比现在还贵呢。

”在尚未明确完整规则、灰色空间十足的市场中,刘益谦赚得盆满钵满。

钱越赚越多,刘益谦不愿意把辛苦钱放在银行沉睡,不断谋求新的生财之道。

上世纪80年代末,他迈出了投资的第一步,买卖国债。

那时候,国债发行困难、流通性低,虽然利率高达10%,但是没人愿意买。

银行只好打折促销,最低时打到七折。

刘益谦算了一笔账,一张100元的国债,利息加折扣一年下来就变成了140元,能获得40%的收益。

这笔账让他开了窍,大笔买入国库券的同时,刘益谦也懂了资本市场钱生钱的道理,相较以前的辛苦钱,资本市场才是他大展拳脚的真正战场。

买了国债后,刘益谦又马上涉足股票市场,并且真正体会到了资本的魔力。

1990年,他以每股100刘益谦的双面人生——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辍学闯荡江湖刘益谦1963年出生在上海所谓的“下只角”(意思相当于贫民区),从小性格顽劣,父母难以管教,干脆撒手不管。

读书时他经常逃课,初二那年,为了赚钱,他决定辍学跟舅舅做皮具生意。

“你们读书吧,我赚钱去了。

”刘益谦给同学们留下这样一句话,就开始闯荡江湖。

那个年代箱包生意很好做,一个手工人造革的手提包可卖3元钱。

刘益谦一天只能做两个包,但是生意好得连夜都做不过来。

于是,他直接去厂家采购,然后外包给别人做好各个部分,自己再组装起来。

这样,他每天能做一两百个,赚100多块钱轻轻松松。

这段经历,不仅使刘益谦在十七八岁时就成了万元户,而且让他很早就明白了什么是经营。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调整本市公园名录的通知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调整本市公园名录的通知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调整本市公园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公布日期】2020.08.18•【字号】•【施行日期】2020.08.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调整本市公园名录的通知各区绿化市容局:近年来,本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一大批公园绿地建成开放。

其中部分公园绿地设施比较完善,服务功能较为完备,已具备城市公园条件。

在各区申报的基础上,经我局现场踏勘和研究讨论后,决定将55座公园绿地(含15座街心花园,详见附件)纳入城市公园名录管理。

同时,经综合评估,决定将1座在册社区公园调整出城市公园名录,将4座在册社区公园调整为街心花园进行管理。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55座公园绿地新纳入城市公园名录,其中长宁虹桥体育公园按照专类公园标准进行管理,其余39座公园按照社区公园标准进行管理;15座街心花园作为城市公园体系的有效补充,纳入城市公园名录,仍按照公园绿地标准进行管理。

同意宝山诺贝尔公园(在册社区公园)调整出城市公园名录。

同意将青浦侨鑫绿地(原侨鑫公园)、万寿小花园(原万寿公园)以及普陀万泉花园、梦栖园等4座在册社区公园调整为街心花园,按照公园绿地标准进行管理。

本次调整后,本市在册城市公园总数由352座调整为406座(其中街心花园39座)。

二、请各区绿化管理部门对照《公园设计规范》以及城市公园分类分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及时增加公厕、座椅、路灯、监控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园服务水平。

新纳入的城市公园相关基础资料请及时上报市公园中心。

三、新纳入城市公园名录的公园应按照不低于市级一级公园绿地养护标准实施养护。

各区绿化管理部门应参照《上海市绿化养护概算定额》,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按照定额要求,落实养护经费。

公园厕所参照环卫行业标准落实养护,确保公园运营维护费用。

四、新纳入名录的公园(街心花园除外)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统计公园游客量,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专业测评和社会评价,社区公园原则上以区为主实施测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基地以前是运煤的码头,设计开始时,现场有一列被保留的上世纪50年代所建的大约长110米、宽10米、高8米的煤料斗卸载桥和两年前已施工完成的两层地下停车库。

龙美术馆(西岸馆)将建筑的感染力重新建立在空间的原始性上。

新建筑以独特的现浇混凝土"伞拱"结构为建构特征,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产生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漏斗"产生视觉呼应。

设计中,最大的难题也在于如何平衡已有的地下空间和上部空间的关系,这既有对结构技术的考虑,也有对空间组织的考虑。

最后我们通过一个跌落式的展厅巧妙地联系了地上和地下的展示空间。

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

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

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

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而有着大小调节的空间尺度以及留有模板拼缝和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又会带来一种现实感。

这种“直白”式的结构、材料、空间所形成的直接性与朴素性,加上大尺度出挑所产生的力量感或轻盈感,使整个建筑与原有场地的工业特质间取得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接续关系。

除此之外,龙美术馆(西岸馆)也打破了常规的“封闭白盒子”式的美术馆模式。

独特的现浇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更具原始感的拱形展厅空间,既满足了常规展览的需要,也为更独特的艺术品展示提供了创造性的舞台。

地面以上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的流动展览空间和地下一层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由一个呈螺旋回转、层层跌落的阶梯空间联接,既原始又现实的空间和古代、近代、现代直到当代艺术的展览陈列,这种并置的张力,呈现出一种具有时间性的展览空间。

时代建筑的日记
∙时代建筑的主页
∙广播
∙相册
∙日记
∙喜欢
∙豆列
【作品评论】韵外之致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美术馆西岸馆
2014-07-22 11:41:50
美术馆主入口门廊
艺术朝圣殿堂的形象,强调机构的权威性、藏品的艺术性与观赏的个人化体验。

建筑师受场地的工业历史启发,采用伞状架构营造大尺度的展陈空间,以彰显构筑物的纯粹美感,消解艺术品的叙事延展,并引发与拱廊相关的符号学联想。

在一切皆可为艺术的当下,用建筑物营造出灵
韵的氛围,让艺术品自身直面观众。

作品以建筑的语言回应了艺术及其相关性的问题。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龙美术馆西岸馆
项目地点: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设计时间:2011.11—2012.7
建成时间:2014.3
建筑面积:33 007㎡
用地面积:19 337㎡
建筑师: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柳亦春/陈屹峰)
建筑设计小组:柳亦春、陈屹峰、王龙海、王伟实、伍正辉、王雪培、陈鹍
结构与机电工程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结构与机电设计小组:巢斯、张准、邵晓健、邵喆、张颖、石优、李伟江、匡星煜、周致励
照明设计:上海光语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上海徐汇滨江开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节选
在当代语境下,设计、建造及经营一座美术展览馆更多地像是在明确对待艺术的立场,澄清相关的问题。

其中隐含着设计者与运营者对艺术及艺术空间宏大议题的回应,折射出基于当下艺术流变现状的思索。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美术馆西岸馆作为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其存在本身便是对“艺术终结”或“绘画死亡”论点的实物性否定。

在它的设计与使用当中,体现出设计师及馆方对艺术、艺术品乃至收藏、展陈的思索与定位。

参观者在体验藏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美术馆在多重观念并置的当代艺术谱系中自我设定的独特地位。

1 私家收藏与公共分享
龙美术馆西岸馆宽泛的展品带有私人收藏的随意性,折射出艺术品价格升降涨跌的时间截面。

馆方力求从庞杂藏品中呈现给公众一个涵盖中国美术历史的完整谱系。

而建筑师则以建筑充任锚固抽象观念,维系中立背景的角色。

构筑物塑造出大尺度空间,对应着一个超越时间与范式的宏大而抽象的概念,指向某种终极的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

清水混凝土以简素的材料质感消解了绘画作品繁复琐细的叙事情境,凸显本质(truth)的直白虚空,把艺术真实(real)框定在画布之内,将作品还原为创作感受与技法表达。

参观者面对失去叙事与象征延展性的艺术品,可以在空间暗示的宏大概念下带入直观感受,形成观者与创作者之间以作品为界面的个人化交流。

地下一层平面图
2 伞状架构、即物性与隐喻
伞状架构无疑是龙美术馆西岸馆最具辨识度的元素。

它由高达12m 的混凝土墙与空腔组成,顶部悬挑8m,既是分割空间的隔断,也是覆盖空间的天顶,其内部的空腔则用来布放各类管道与设备。

浑然一体的巨大结构模糊了屋顶与墙面的分界,造成远高于实际高度的视错觉。

延展的清水混凝土表面简化细部处理,带来升腾与开扬的气势。

这种上升的感觉也放大了人在室内的存在,让参观者以视线而非身体来投射自我的尺度。

柳亦春提及,架构思路源自场地中旧有的输送煤炭的长卸货桥,他把这看作城市工业文明的物质实证。

在布局上,这个从广场到江边的“煤料斗”卸载桥纵向断开美术馆的功能配套区与展览区,占据突出的中心位置。

进出展馆的主入口开在近旁,人流穿行其间,从新旧架构的对比中体会构筑物的纯粹。

嵌入美术馆的卸载桥几乎转化为现成品(ready-made)艺术装置,在失去原有装运功能后凭借建筑美感获得了新的意义。

伞状架构便被设定为这种具有艺术品潜质的纯粹构筑物,以源自功能的简单结构的重复与组合获得其形式魅力。

首层公共大厅
3 灵韵与架构
由伞状架构组成的拱形空间,营造起基于建筑整体的气势与氛围,形成弥散、覆盖式的灵韵感觉,为展览空间填补流失的信仰性内容。

经由这样的环境展示,作品将借助源自空间的灵韵投射,期待观者的回应。

由空间所强化的感受,将灵韵所依托的仪式感付诸建筑,突出了灵韵作为感觉的层面,使其对参观者加以浸染,继而渗透到后者对作品的理解当中。

在保持直白的物质真实的同时,让观者能感受到具有艺术圣洁感的体验。

美术馆中的灵韵是游离态的、人为塑造出来的,是艺术品原有的神秘性品质在建筑上的构筑,也是建筑作为艺术空间,乃至公共艺术品的结果。

剖面图
剖面图
结语
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营造出凭带江流、卓然而立的都市“殿堂”形象:巨大的结构围合起宏伟空间,形成独立自足的完整体系;公众被邀请莅临以观瞻藏品、分享感悟。

借由架构、材料以及光影的应用处理,让参观的个人既体会到艺术朝圣般的崇高与神秘,又保持与单体作品的柔性距离,并享有对辨识、理解、品评过程的主导与控制。

空间序列与布局展示着美术馆具备的机构权威性,同时为观者个体提供浸润与浏览的氛围,触发对于作品的观赏、分享(而非占有)的赏鉴体验。

建筑师的设计勾勒出艺术在当下的两面:面对城市、社会的经典式圣洁与尊严,以及朝向大众与个体的平易与柔软。

这个空间下的艺术品不仅是凝聚理念与灵感的财富符号,更是唤起观者共鸣与回应的独特创作,期待着在图像冲击之外展开人与人造物间的思维及情感互动。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在对都市、江水、旧工业历史、现当代美术的多重应对中,龙美术馆西岸馆力求使作品与人处于对等的地位,让公众共享艺术财富。

在宣告灵韵衰亡、艺术终结的时代,追求灵魂自由的建筑会承担起更多的艺术使命。

(所有图片由作者提供)
(由本期杂志所刊茹雷《韵外之致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美术馆西岸馆》节选,更完整具体的内容请参看原文)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作者简介:茹雷,男,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讲师,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学学士,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硕士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戴春
如有任何有关深圳专刊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欢迎发送邮件至
ta_weixin@
标题请写明前缀【深圳专刊】,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