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偷税漏税的处罚有哪些

合集下载

举报个体偷税漏税处罚标准是什么

举报个体偷税漏税处罚标准是什么

举报个体偷税漏税处罚标准是什么举报个体偷税漏税处罚标准是: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举报个体偷税漏税处罚标准是什么1.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4.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5.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6.税务、海关、银行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本罪犯罪人相勾结,构成本罪共犯的,应当从重处罚。

7.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应占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偷税漏税300万怎么判刑

偷税漏税300万怎么判刑

偷税漏税300万怎么判刑
依据我国相关税法的规定,纳税⼈在按税法的规定,依法申报税务,如果有逃税漏税⾏为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就会构成刑事犯罪,那么偷税漏税300万如何进⾏判刑?下⾯由店铺律师为读者进⾏相关知识的解答。

偷税漏税300万怎么判刑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是第⼀次进⾏逃税的,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的,不进⾏刑事处罚,如果第⼆次逃税的,按逃税⽐例进⾏处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
第⼆百零⼀条 【逃税罪】纳税⼈采取欺骗、隐瞒⼿段进⾏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数额巨⼤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扣缴义务⼈采取前款所列⼿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款⾏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已受⾏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次以上⾏政处罚的除外。

以上知识就是⼩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的解答,如果是第⼀次进⾏逃税的,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和滞纳⾦的,不进⾏刑事处罚,如果第⼆次逃税的,按逃税⽐例进⾏处罚。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到店铺进⾏法律咨询。

深圳偷税漏税怎么处罚?

深圳偷税漏税怎么处罚?

I am a little happy when I think of you, and a little sad when I am happ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深圳偷税漏税怎么处罚?深圳偷税漏税构成犯罪会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就构成立案标准。

深圳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后要立案,属于企业偷税的,控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员。

一、深圳偷税漏税怎么处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二、偷税漏税犯罪的特征有哪些?1、客体要件逃税罪的客体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

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行为是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

不进行纳税申报一般也是故意的行为,有时也存在过失的可能,对于确因疏忽而没有纳税申报,属于漏税,依法补缴即可,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因此,逃税罪的的主观要件一般是故意。

三、偷税漏税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偷税漏税怎么处罚(2023年偷税漏税新规定)

偷税漏税怎么处罚(2023年偷税漏税新规定)

偷税漏税怎么处罚(2023年偷税漏税新规定)一、公司偷税漏税的处罚有哪些偷税对企业造成的后果有以下的几个方面:1、触犯以下任何一条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处罚金。

(1)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2)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3)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以上情况,同时符合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偷税漏税怎么处罚(2022年偷税漏税新规定)偷税漏税怎么处罚(2022年偷税漏税新规定)2、对于多次犯有前两两条行为的企业,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3、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领导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4、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在执行前,应当先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和所骗取的出口退税款。

二、偷税漏税的立案标准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什么?

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什么?

No kind of education can match adversit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什么?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案件追诉标准当中的规定,偷税的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并且偷纳的税额占各种因大税额的10%以上的,就需要来按照偷税漏税罪进行诉讼活动。

一、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什么?偷税漏税法律规定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偷税的。

二、新刑法“偷税漏税罪”(逃税罪)处罚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及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逃税罪的处罚方式如下: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2、对单位犯罪的处罚: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三、新刑法偷税漏税的法律规定《刑法》第201条: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举报偷税漏税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规定

举报偷税漏税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规定

Don't worry about the result, first ask yourself if you are qualified enough, and the effort must be worthy of the result. When the time is in place, the result will naturally come ou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举报偷税漏税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规定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或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税收着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收入,主要投入在了国防、医疗、教育等民生类的投入中。

我国对这类税收有着严格的规定,对偷税漏税的行为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那举报偷税漏税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规定呢,下面就为你进行详细的解答。

偷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

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

有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应税所得额;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账凭证等。

偷税损害了国家利益,触犯了国家法律,情节严重的构成偷税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一种,对构成偷税罪的要依法惩处。

一、偷税的行为有哪些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

偷税漏税如何处罚

偷税漏税如何处罚

偷税漏税如何处罚一、惩罚措施1.罚款:针对普通的偷税漏税行为,税务机关通常会对纳税人被发现的税款逃避行为进行处罚,并向其征收相应的罚款。

罚款数额通常是非法所得数额的百分比,有时可以是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关系。

此外,税务机关还可能追加处罚金,涉及的数额较大。

2.行政处罚:在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中,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罪犯作出一定的行政处罚。

这些处罚通常包括吊销营业执照、暂停经营、责令停产、没收违法所得等。

此外,对于直接责任人员,还可能会取消其纳税人资格,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职务。

3.刑事追究:对于严重的、涉及巨额资金以及组织、策划和实施一系列偷税漏税行为的犯罪分子,国家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刑法通常规定,偷税漏税属于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主要包括:(1)偷税罪:纳税人虚构、隐瞒、伪造账务凭证,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2)偷税罪未遂、犯罪集团:邀请、劝诱他人从事偷税漏税行为,参与组织、策划一起犯罪的行为,以及数额巨大的偷税漏税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偷税漏税罪的量刑较为严格,刑期一般在三年以上,最长可达十五年,并可能处以罚金,没收违法所得。

二、案例分析1.盗窃税款案例:企业通过虚构报销、提前纳税、账目伪造等手段,成功拉下几十万的税款。

税务机关通过税务稽查和调查,证实了其偷税漏税的事实,对企业征收了巨额罚款,并移送司法机关,最终判处企业法人有期徒刑五年。

2.虚构账务案例:大型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设置虚假业务交易账户,并通过账目伪造等手段,大幅减少了纳税数额。

税务机关依法对该企业展开全面调查,查明了其涉嫌进口电子产品走私、虚构业务等多项违法行为,对企业法人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数千万。

综上所述,偷税漏税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严重损害国家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行,并造成不正当竞争。

为了维护税收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国家对于偷税漏税行为采取了一系列的惩戒措施,包括罚款、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

这些措施有助于对偷税漏税行为形成威慑,提高纳税人自觉遵纳税法的意识和积极性。

偷税漏税的区别和联系处罚及具体案例

偷税漏税的区别和联系处罚及具体案例
企业合理避税不是偷税漏税,是一种合 法的避税方法。当地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发展 会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入驻 当地园区,企业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政府 也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企业与政府共同发 展,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谢 谢 观 看
处理情况:该单位属于偷税行为,处以追 缴税款和滞纳金,并对所偷税款处以50%罚款 6.05万元的处罚决定。
明星毛阿敏税案
毛阿敏,1963年3月1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内 地歌唱家、演员。
1989年,年仅26岁的毛阿敏,在黑龙江演出 5天,赚了6万元。《哈尔滨晚报》随后就披露毛 阿敏偷税漏税近4万元。文章经媒体转载后,毛 阿敏成为全国媒体口诛笔伐的的对象,毛阿敏旋 即陷入“税案风波”的漩涡之中。当时的南京军 区歌舞团给予毛阿敏行政记大过处分,同时关了 三个月的禁闭。
• 1998 年 9 月 29 日, 1989 年因偷税曾被税务机关行政处罚过的歌唱演员毛阿敏,又因 1994— 1996 年间再度偷税被税务机关立案查处。
• 税务机关调查证实:毛阿敏自 1994年1 月 —1996 年 3 月期间,在我国 13 个省演出的 109 场中, 共获取收入 471.11 万元。在已完成调查工作并确认有违法行为的 65 场中,少缴税款 106.08 万元, 其中毛阿敏与 8 个 “ 扣缴义务人 ”( 即支付报酬的单位或个人,此案中为演出主办或承办单位, 法律规定其有代扣代缴税款的义务 ) 共同偷税 27.11 万元; 19 个扣缴义务人偷税 54.91 万元; 6 个扣缴义务人不扣或少扣毛阿敏应纳税款 24.06 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税务机关于 1998 年 9 月分别向毛阿敏及其扣缴义务人下达了行政处理决定书和行政处罚告知书。
处理情况:该单位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已涉嫌犯罪, 南阳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已依法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目前,公安机关已将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行业偷税漏税的处罚有哪些
建筑行业偷税漏税的处罚如果是初次,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缴纳了税款和滞纳金以及罚款,则不会受到刑事责任追究。

如果五年内两次以上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行政处罚,则本次的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光补税罚款是不行的,还会受到刑法的处罚。

建筑行业偷税漏税的规定有哪些
如果是初次,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缴纳了税款和滞纳金以及罚款,则不会受到刑事责任追究。

如果五年内两次以上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行政处罚,则本次的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光补税罚款是不行的,税务机关应当经县以上税务局长批准,将案件移交当地公安机关,侦查完毕,检察院提起公诉,最后法院判决。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二百零一条【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
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1、摒弃了偷税概念。

从通常含义上说,“偷”是指将属于别人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在税收问题上,应缴税款原本属于纳税人的合法财产,之所以发生偷逃税行为,是因为纳税人没有依法履行缴纳税款的义务,因此,偷税同为与平常概念中的盗窃行为不同,新刑法采用了“逃避缴纳税款”的表述,从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对“偷税”概念的认识已出现变化。

从本质上讲,税收是国家凭借强制力对纳税人的财产进行的无偿占有;从税收契约论的角度来讲,税收是纳税人换取政府公
共服务而提供的对价。

从这个意义上说,逃避缴纳税款是纳税人违背一种给付义务。

改变罪名的提法,更加符合一般的法理和常识,更加人性化,体现了我国立法的进步。

2、设立了逃税罪名。

将罪名由“偷税罪”改为“逃税罪”,用“逃避缴纳税款”取代“偷税”,并将“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规定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此概括性描述显然比旧的规定更宽泛,更具有“口袋”性质,将更有利于对犯罪行为的认定。

尤其是“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这一规定的变化,表明了立法者对于经济犯罪更多倾向于从行为的危害结果角度进行考量,对积极主动挽回国家损失的行为,可依法予以宽大处理。

较好地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也比较符合当前提倡的“社会和谐”。

3、对逃税的手段采用概括性的表述。

即:“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以适应实践中逃避缴纳税款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偷税的行为不仅违反有关的规定,还会导致自己的权益维护出现较大的法律空缺,所以自己需要注意其中的规定,这样自己的利益保障才会具有实际意义,如果自己不能按时进行税费的缴纳,就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因此有关的当事人需要多加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