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虫害

合集下载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小麦主要病虫害引言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

然而,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常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小麦的主要病虫害,包括病害和虫害,并探讨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主要病害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由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引起,是小麦生产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病害之一。

它主要影响小麦的穗部,导致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下降。

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制度、适时施用化学防治剂等。

此外,合理管理田间水分、合理施肥等措施也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2. 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Powdery mildew)是小麦上常见的真菌病害,由白粉菌属(Erysiphe)真菌引起。

它主要在小麦叶片上形成灰白色的菌斑,影响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和产量下降。

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药、加强通风等。

此外,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3. 小麦条锈病小麦条锈病(Stripe rust)是由条锈菌属(Puccinia)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

它主要在小麦叶片上形成狭长的橙黄色细纹,严重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和营养输送。

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关键是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适时的化学防治措施。

此外,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田间管理也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手段。

二、小麦主要虫害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为长管蚜和普通蚜。

它们以寄生在小麦植株上,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导致小麦生长不良、叶片弯曲等。

防治小麦蚜虫的方法包括预防为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昆虫繁殖和发展。

此外,引入天敌如瓢虫、捕蝇草等对防治小麦蚜虫也有一定的帮助。

2. 小麦象甲小麦象甲是小麦上的一种昆虫害虫,主要以小麦的种子为食。

它们会对小麦种子造成损伤,导致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质量下降。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的常见病害:1. 小麦条锈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黄色条带,并逐渐发展成为黑褐色锈斑。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残体、适时喷药等。

2. 小麦赤霉病:该病是由小麦赤霉菌引起的,主要特征是小麦麦穗出现红色霉斑,并附着许多赤霉菌孢子。

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调整种植密度、清除麦田周围的草和杂草、施用有机肥料、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3. 小麦白粉病:该病是由小麦白粉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及鞘叶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控制麦田的湿度、适时喷药等。

4. 小麦纹枯病:该病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线状、不规则的黄化斑,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控制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合理施肥增强植株免疫力、清除病残体等。

二、小麦的常见虫害: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主要通过吸食植株的汁液导致小麦叶片弯曲变形,严重的话会使植株生长受阻。

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田间虫情,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适时喷洒杀虫剂等。

2. 小麦夜蛾:小麦夜蛾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对小麦麦穗进行吸食和产卵,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采取轮作种植、利用性介壳虫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适时喷洒杀虫剂等。

3. 小麦穗象:小麦穗象是小麦收获后的主要害虫之一,会穿洞并吸食小麦粒,引起小麦粒变质。

防治措施包括收割时及时清理麦田、保持仓储环境的干燥清洁、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等。

总结:为了预防小麦的病虫害,农民朋友应该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虫害源、科学灌溉等,保持麦田整洁,适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农民朋友还应定期观察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小麦的高产高质。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这些问题给农民朋友们的种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认识小麦常
见的病虫害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将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介绍,并针
对每种病虫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的病原是赤霉病菌。

小麦赤霉病
的发生主要在拔节至抽穗期间,其症状为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红褐色斑点,严重时会造成
穗部不育,导致减产。

为了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选种抗病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的生长旺盛,提高免疫力;
3、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菌的滋生;
4、定期喷洒杀菌剂,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四、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小麦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

小麦蚜虫寄生在小麦
叶片和穗部上,吸食植物汁液,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卷曲,穗部畸形,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控制小麦蚜虫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适时翻耕,破坏蚜虫的越冬场所;
2、定期喷洒杀虫剂,控制蚜虫的繁殖;
3、适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引入天敌,控制蚜虫的数量;
4、注意田间通风,减少蚜虫的滋生环境。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虫害问题,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农民
朋友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对大
家有所帮助,祝愿小麦丰收。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中,它也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些病虫害不仅会破坏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农民的成本和负担。

因此,科学防治小
麦病虫害,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 灰霉病
灰霉病是小麦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在高湿多雨的条件下易发生。

该病害会
使小麦的茎、叶、穗被感染,导致生长不良和减产。

防治措施:早期定期进行农药喷洒,清理田间积水和秸秆,定期轮作,保持通风透气,加强养分管理。

2. 棕带叶枯病
棕带叶枯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该病害会导致叶子枯黄、枯萎,并且会
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小麦的产量。

水稻叶枯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发病期一般在初秋,会导致草翦率增加、
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强肥料和水分管理,及早采取药物喷洒和轮作措施。

1. 小麦蚜虫
2. 麦蛾
麦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在小麦叶上产卵,导致小麦叶片变得枯黄,严重时还会
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采用药物喷洒、翻耕和日光杀虫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 金针虫
金针虫是一种常见的根部害虫,能导致小麦根系腐烂、黄化,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总之,小麦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
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和病虫害卫生,加
强养分管理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丰收。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小麦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小麦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小麦病害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又称麦枯病,是小麦茎秆、叶片及穗部的一种真菌病,病原菌主要为赤霉菌。

赤霉病的症状主要为小麦叶片和秆部呈现黄褐色、干枯、易折断,受病势较重的秆节数目增多,严重时可导致整株小麦倒伏,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要选择抗病品种;适时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增强小麦的免疫力;及时清除小麦田内麦秆等秸秆垃圾,减少病害菌的存活;适时喷洒防治药剂,以预防和控制。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为白粉菌。

病害主要表现为在小麦叶片和穗部上出现白粉状斑块,并伴有病斑组织干枯脱落等现象。

重度感染导致叶片枯死,影响产量。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秸秆垃圾,增加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当小麦叶片和穗部出现白粉现象时,及时采取化学或生物治疗,并对小麦进行掩膜防治,减少重复感染。

小麦扁豆病是小麦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通过虫媒传播,病原体为小麦扁豆病毒。

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黄化、弯曲和萎缩,干生重的情况下,小麦产量将严重受损。

防治措施:在种植小麦时,首选抗病品种,适时开展病毒病虫害监测,并采取生物、化学或物理控制措施,以降低病毒和虫媒的数量;加强田间管理,建议施用病媒昆虫防治药剂,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1. 车轮虫车轮虫属于小麦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小麦的地下部分。

受害植株叶片出现黄化、干枯,叶片和茎部中断、死亡,导致小麦植株不能正常生长。

防治措施: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常规是在种植小麦时混加有机无机复合肥,夏季注意清理小麦田内杂草和垃圾,增加害虫自然天敌,在施肥时注意根部松土,增强农田通风性,缓解车轮虫的侵袭。

2. 麦蚜麦蚜是小麦的一种害虫,以吸取小麦组织汁液为生,受害植株主要表现为叶停、叶面色浅、叶缘乾燥,黄化等症状,并降低了小麦的品质和收量。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建议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建议
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上,形成黄色或绿色长条纹,叶鞘和茎秆上也有发生。叶锈病则 主要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黄色或绿色病斑。秆锈病则主要在茎秆和叶鞘上形成长条 形或椭圆形的红色或黄色的病斑。
锈病的发病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气流传播,通常在春季和夏季多雨、潮湿的条件下 容易发生和传播。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
锈病
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 害,主要分为条锈病、叶锈病 和秆锈病三种类型。
赤霉病
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 在小麦抽穗期和扬花期侵染, 导致麦穗腐烂或产生毒素。
吸浆虫
吸浆虫是小麦产区的一种害虫 ,以小麦花器或籽粒为食,导 致小麦减产或品质下降。
小麦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01
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病害会 导致小麦减产,严重时甚至可能 导致绝收。
小麦蚜虫的发生情况
小麦蚜虫是小麦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害虫 ,主要以吸取小麦汁液为生。
蚜虫主要在小麦叶片和穗部为害,导致 叶片出现黄色或绿色的斑点,穗部发育 不良或枯死。同时,蚜虫还是病毒病的 传播媒介,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蚜虫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通常 在春季和夏季温暖、干燥的条件下容易
发生和传播。
02
蚜虫和吸浆虫等害虫会吸食小麦 汁液,导致植株生长受阻,产量 下降。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有效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小麦 品质。
及时防治病虫害可以保护小麦生长环 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 发展。
02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小麦锈病的发生情况
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主要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类型。
农民防治意识的提高
随着农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的加强,农民对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认识不断提高,防治技术得 到广泛应用,提高了防治效果。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小麦各类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小麦的产量受到了各种病虫害的影响。

病虫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对于小麦的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麦常见的病虫害及其对小麦的影响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麦病害1. 黄瘟病黄瘟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主要通过麦根腐病菌引起。

黄瘟病会导致小麦植株叶片出现黄斑,加重的话会出现叶片枯死,严重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受黄瘟病侵害的小麦产量也会明显下降。

防治措施:为防治黄瘟病,可以预防措施与治理结合,例如提前把握好播期,及时除草、松土;合理施肥,保持小麦生长良好的状态,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喷施杀菌剂等措施。

2. 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真菌性病害,赤霉病病菌主要在小麦上形成并传播。

赤霉病会导致小麦穗部出现霉斑,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小麦穗部的枯死。

赤霉病会导致小麦产量的显著下降。

防治措施:为了防治赤霉病,可以适当提前播种,采用抗病品种,定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管理,及时喷施杀菌剂等措施。

3. 灰霉病灰霉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灰霉病会导致小麦植株受害部位出现灰色霉层,观察到植株受害部位还会发现一些细白色的中生菌丝。

灰霉病会导致小麦叶片枯死,根部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1. 假单胞菌假单胞菌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虫害,主要通过假单胞菌引起。

假单胞菌危害小麦叶片、苗床和穗部,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植株死亡。

假单胞菌还会导致小麦产量的显著下降。

2. 绿飞虱绿飞虱是小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危害小麦。

绿飞虱主要吸食小麦植株的汁液,严重的话会导致小麦植株枯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防治措施:为了防治绿飞虱,可以采用混播、灭虫灯、物理防治,适时进行喷洒杀虫剂等措施。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害
【章节一:小麦主要病害】
⒈白粉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通过孢子传播。

白粉病的症状包括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霉菌,严重时会导致叶片
枯黄、萎蔫。

⒉真菌性叶枯病:由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叶枯病的症状为叶片出现黄色或棕色斑块,逐渐扩大并导致整个叶
片枯黄。

⒊稻秧癣病:是小麦上的常见病害,主要由真菌引起。

稻秧癣
病的症状为叶片出现小圆形黄色或白色疱疹,严重时导致叶片枯黄。

⒋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小麦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赤霉病的症状为种子表面出现红色霉菌,严重时导致种子失去
萌发能力。

【章节二:小麦主要虫害】
⒈麦蚜:是小麦上常见的害虫,主要为吸食汁液的害虫。

麦蚜
的症状为叶片出现黄化、卷曲和叶片上出现蚜虫。

⒉小麦蓟马: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啃食型害虫。

蓟马
的症状为叶片出现针孔状或斑点状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萎。

⒊蓟马:小麦上的常见害虫,主要为啃食型害虫。

蓟马的症状为叶片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损伤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凋萎。

⒋齿盾蝽:小麦上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吸食汁液的害虫。

齿盾蝽的症状为叶片出现黄化、卷曲和叶表面出现齿盾蝽。

【附件】:
⒈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⒉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指南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植物防疫法》:是指中国国家制定的用于控制、预防和消灭植物病虫害及其它植物有害生物的法律法规。

⒉《农药管理条例》:是指中国国家对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 4 、枯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 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 粒秕瘦,形成“枯白穗”。枯白穗在小麦灌浆乳熟期 最为明显,发病严重时田间出现成片的枯死。此时若 田间湿度较大,病植株 下部可见病菌产生的菌 核,菌核近似油菜籽状, 极易脱落到地面上。
纹枯病发展 趋势(病指)
病菌大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 病菌生长温5-35度,
播种早、密度大、湿度大
氮肥过多、冬暖、 3-4月份雨水多 4月湿度回升慢
适宜温度20-25度
10-10
11,30
12,30
1,30
2,28
3,20
4-30
5,30
6-15
播种
出苗及分蘖
越冬期
返青-拨节
抽穗—灌浆
收获
再侵染:
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 染。田间发病有两个侵染高峰,第一个是在冬前秋苗期;第
叶部病害
锈病:条锈、叶锈、秆锈 白粉病 叶枯病:交链孢、德氏霉 赤霉病 黑穗病:病害
根茎部病害 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
病毒病
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
形成白穗的原因?
全蚀病前期
全蚀病中后期
全蚀病 黑脚
根腐病
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发生非常普遍。我国 80 年代以来,
全蚀病不同时期症状

分蘖期 轻病株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 重病株稍矮, 下部黄叶多, 根及地下茎局部或全部变为灰黑色, 次生根也渐变为黑色。 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

拔节期 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禁少,叶片自下而上发黄, 似干早缺 肥状。病株根部大部分变为黑色, 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可
出现较明显的灰褐色菌丝。


粗糙的颗粒(子囊壳)。
三、病害循环
1.越冬 :小麦赤霉病菌腐生能力强,在北方地区麦收后可继续在麦秸、玉 米秆、豆秸、稻桩、稗草等植物残体上存活,并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 子在各种寄主植物的残体上越冬。土壤和带病种子也是重要的越冬场所。病 残体上的子囊壳和分生孢子以及带病种子是下一个生长季节的主要初侵染源。 种子带菌是造成苗枯的主要原因,而土壤中如有较多的病菌则有利于产生茎 基腐症状。 2.传播与侵染: 小麦抽穗后至扬花末期最易受病菌侵染(此时正遇病残体上 子囊孢子产生的高峰期),乳熟期以后,除非遇上特别适宜的阴雨天气,一 般很少侵染。病菌主要通过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少数可以从张开的颖缝处 直接侵入)。子囊孢子借气流和风雨传播,小穗被侵染后,条件适宜,3-5 天即可表现症状。然后菌丝逐渐向水平方向的相邻小穗扩展,也向垂直方向 穿透小穗轴进而侵害穗轴输导组织,导致侵染点以上的病穗出现枯萎。 3.再侵染: 潮湿条件下病部可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进行再侵 染。
二个则是在春季小麦的返青拔节期。
全蚀病
全蚀病
16个主要播种省份 普遍发生区 重发区
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
有30多个国家有报道。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目前
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 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危害 大。一旦传入,蔓延迅速,不宜根除。发病田轻者 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由 小麦顶囊壳菌引起。
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
初侵染与发病:
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
或侵染垫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入。
冬前侵染期 越冬期 横向扩展期
严重度 增长期
白穗 倒伏期
纹枯病发展 趋势(病株率)
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 病病 禾谷丝核菌 立枯丝核菌 发病因素: 感病品种
病原菌
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 ,属于真菌半 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Cenatobasidium),自然情况 下不常见。 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也能侵染水稻引起纹枯病。
三、侵染循环
传播:
此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

抽穗灌桨期 田间病株成簇, 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 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
1. 传播:
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
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
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的具有传病作用。无病区应禁止从病区调 运种子。
2 .病害自然衰退现象:
“全蚀病自然衰退”(Take-all Decline, TAD)即是指全蚀病田 连作小麦或大麦,当病害发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 施情况下,病害自然减少的现象。国内外均发现了全蚀病的自 然衰退现象。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 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重。 小麦感染根腐病后,常造成叶 片早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 千粒重。穗部感病后,可造成 枯白穗,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 大。种子带菌率越高,幼苗发 病率和病情指数就越大。引起 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 苗和幼苗生长。
小麦赤霉病
一、分布、危害及症状 1、分布:麦类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麦
区都有发生,气候湿润多雨地区:长江中下游(上海、
江苏、浙江、皖、鄂、闽、粤等)和东北三江平原为 病害常发区和重病区,但近年有向北向西扩展蔓延之 势,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达50%-100%,减产10%-40%。 2、危害:减产 霉垛 病粒分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
由于小麦品种更换、农业栽培制度 的改变以及肥水条件的改善,发病 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河南省发病 面积最大的病害。
小麦纹枯病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般使小麦减产 10%-20% ,严重地块 减产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
一、症状
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 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 1 烂芽和死苗: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变褐,继而烂芽 枯死,不能出苗。主要在小麦3-4叶期发生,在第一叶鞘上 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 成死苗。 2 花秆烂茎:返青拔节后,病斑最早出现在下部叶鞘上, 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 接,形成云纹状的花秆,条件适宜时,病斑向上扩展,并向 内扩展到小麦的茎秆,在茎秆上出现近椭圆形的“眼斑”, 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两端稍尖。田间湿度大时, 病叶鞘内侧及茎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由菌丝 纠缠形成的黄褐色的菌核。小麦茎秆上的云纹状病斑及菌核 是纹枯病诊断识别的典型症状。
3.症状

苗枯:种子带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变成黄褐色、
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苗出土不久即
死亡。

基腐:麦的茎基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

穗腐:几个小穗或整穗受害,小穗被害初期在基部变
成水渍状,后逐渐褪色失绿呈褐色病斑。 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及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 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籽粒发病以后逐渐皱缩干瘪,后期在病部出现紫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