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宪章》的故事

合集下载

800多年来《大宪章》如何影响世界?

800多年来《大宪章》如何影响世界?

800多年来《大宪章》如何影响世界?2015年6月15日,英国举行《大宪章》颁布800周年纪念仪式。

一份最糟糕英王被迫签署的妥协方案,为什么却在800年后持续获得全人类的赞美?究其原因,也许正如美国大法官斯卡利亚所说,“《大宪章》每天都与我们同在”。

起初,《大宪章》只是一份失败的和平协议。

1215年6月15日,25名反叛男爵迫使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Magna Carta),只维持了10周生命。

但《大宪章》意义之深远完全超出了签署双方的想象:超过三分之一的条款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范围,并且规定了“任何人,包括国王,也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英国保守党智囊费迪南·芒特(Ferdinand Mount)说,“1215年之后,任何英国统治者——无论是亨利三世、查理一世、奥利弗·克伦威尔还是詹姆斯二世——企图罔顾法律限制以便一手遮天时,就很容易面临激烈的反对、内战甚至被废黜王位或罢免。

”随后,约翰王陷入内战并因痢疾去世,《大宪章》于1216年、1217年和1225年被重新捡起、修订,并在1297年正式进入英国法典(statute books)。

1225年的《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课征任何税赋”,即“无代表,不征税”(No Taxation Without Representation)条款,并为1265年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召集”铺平了道路,这次议会召集正是为了“批准给予税收”。

正如《纽约客》作者吉尔·莱波雷(Jill Lepore)所说,“《大宪章》被遗忘了许多世纪,成为一个浪漫的遗迹”。

一直到17世纪英国内战时期,国王查理一世(1625-1649)的反对者开始援引《大宪章》对抗王权的专断,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读过原始读本。

被认为对《大宪章》传播居功至伟的英国大法官爱德华·柯克(Edward Coke),在1628年起草了《权利请愿书》(the Petition of Right)。

大宪章的意义是什么

大宪章的意义是什么

大宪章的意义是什么关于《大宪章》的意义仍存在不一致的观点,有人认为这部文献被过度神化,也有人认为这部文献的时代意义仍不可低估。

到底大宪章的意义是什么?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大宪章的意义,希望对你有用!大宪章内容翻译英国大宪章 1215年受命于天的英格兰国王兼领爱尔兰宗主,诺曼第与阿奎丹公爵、安茹伯爵约翰,谨向大主教,主教,住持,伯爵,男爵,法官,森林宫,执行吏,典狱官,差人,及其管家吏与忠颇的人民致候。

由于可敬的神父们,坎特伯里大主教,英格兰大主教兼圣罗马教会红衣主教斯提芬;杜伯林大主教亨利……暨培姆布卢克大司仪伯爵威廉;索斯伯利伯爵威廉……等贵族,及其他忠顺臣民谏议,使余等知道,为了余等自身以及余等之先人与后代灵魂的安全,同时也为了圣教会的昌盛和王国的兴隆,上帝的意旨使余等承认下列诸端,并昭告全国:(1) 首先,余等及余等之后嗣坚决应许上帝,根据本宪章,英国教会当享有自由,其权利将不受干扰,其自由将不受侵犯。

关于英格兰教会所视为最重要与最必需之自由选举,在余等与诸男爵发生不睦之前曾自动地或按照己意用特许状所颁赐者,一一同时经余等请得教王英诺森三世所同意者一一余等及余等之世代子孙当永以善意遵守。

此外,余等及余等之子孙后代,同时亦以下面附列之各项自由给予余等王国内一切自由人民,并允许严行遵守,永矢勿渝。

(2) 任何伯爵或男爵,或因军役而自余等直接领有采地之人身故时,如有已达成年之继承者,于按照旧时数额缴纳承继税后,即可享有其遗产。

计伯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享受伯爵全部遗产;男爵继承人于缴纳一百镑后,即可事受男爵全部遗产;武士继承人于最多缴纳一百先令后,即可享受全部武士封地。

其他均应按照采地旧有习惯,应少交者须少交。

(3)上述诸人之继承人如未达成年,须受监护者,应于成年后以其遗产交付之,不得收取任何继承税或产业转移税。

(4) 凡经管前款所述未达成年之继承人之土地者,除自该项土地上收取适当数量之产品,及按照习惯应行征取之赋税与力役外,不得多有需索以免耗费人力与物力。

钱乘旦:《大宪章》的历史启示

钱乘旦:《大宪章》的历史启示

钱乘旦:《大宪章》的历史启示钱乘旦:《大宪章》的历史启示2015-06-15 16:38:00 《财经》记者马国川1215年6月15日,在泰晤士河畔的兰尼米德草地上,51岁的英格兰国王约翰(King John)与起兵反抗的贵族和主教们和解,签署了《大宪章》。

随后,这份文件被复制成13份,散发到英格兰各地。

800年过去了,《大宪章》不但没有被湮没在历史洪流之中,反而被翻译成各种不同文字在世界流传。

因为它不仅影响了英国的历史走向,也影响了欧美许多国家历史的进程,成为自由的象征。

从今年3月开始,大英图书馆举行为期半年的“'大宪章:法律、自由与遗产’八百年纪念展”,吸引了众多人士参观。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在镜头前为人们陈述《大宪章》的重大价值及意义。

“《大宪章》的本质,不是设计一种理想的状态,只是封建时期的贵族、教会和市民要求王权严格地遵守规范。

”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定性,那么它是封建的产物,是为了维护封建贵族、教会和市民的利益,跟普通老百姓毫无关系。

”钱乘旦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尤其长于英国史和世界史研究,担任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

2003年,他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讲解15世纪以来的大国兴衰。

2006年他担任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学术指导,该片轰动一时。

钱乘旦说:《大宪章》也曾被遗忘,直到17世纪才被重新解释,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那时,《大宪章》被反抗专制王权的人们高高举起,成为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旗帜。

法制是英国历史发展的特点,英国从12世纪开始就逐渐形成法制传统,到专制时期也没有中断。

经过几百年发展,法制不断健全,《大宪章》可以被看作是贵族要求把约翰王放在某种约束之下的努力,当然,那个时候贵族们要求国王遵守的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而是一种封建规范。

到17世纪人们反抗专制王权、再次搬出《大宪章》时,那时人们要求的才是某种形式的现代意义的“法”,到那个时候,英国法制传统已经相当稳固了。

英国的《自由大宪章》的起源与介绍

英国的《自由大宪章》的起源与介绍

英国的《自由大宪章》的起源与介绍“失地王”约翰在贵族的压力之下,被迫签署了一个被称为《自由大宪章》的人权文件。

这个文件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权宣言: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确立了人权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保护个人尊严、反对国王滥权的基本精神;它要求恢复人的权利,并制定出一部宪法来保证这些权利。

英国大宪章所强调的人权中,不仅包括人的消极权利,而且还包括了人的积极权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诺曼底公爵威廉在征服英国后,为了收买人心,争取英国教会、贵族和各阶层人民的支持,于1066年签署了给予臣民一定权利的“王冠宪章”。

征服者威廉在“王冠宪章”中宣布,保证要“用正义统治人民、把国王的一切供给人民”,他还保证要制定正义的法律,并且保卫它;他特别强调,将禁止各种掠夺、暴力和不公正的审判。

这时发生了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十字军东征运动。

1099年,十字军领导人从穆斯林手中夺取耶路撒冷后,组织了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起草了《耶路撒冷审判书》。

这份重要文件规定了在耶路撒冷,各国国王都要服从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的决议。

许多英国贵族参加了十字军东征,参与组织了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

当这些贵族返回英国后,他们就把限制国王权力的这种精神带回了英国。

此后在英国贵族反对王权的斗争中,就有了一个法律依据。

这样,十字军东征在世界人权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英国贵族的斗争下,1100年,国王亨利一世被迫颁布了一个宪章,史称“亨利宪章”。

这个宪章保证教会的自由,保证贵族的继承权。

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亨利一世表示限制他在控制贵族家庭妇女婚姻问题上的权力。

《自由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要求给予贵族权利,限制王权;其目的是保卫贵族利益,结束约翰滥用权力的局面。

《自由大宪章》虽然是为了保卫贵族的利益,但是大宪章的内容既包括了人民应该享有的消极权利,也包括了人民应该享有的积极权利。

在消极权利上,《自由大宪章》着重限制王权,要求给予教会、贵族和骑士各种权利,特别是给予他们政治权利。

英国大宪章

英国大宪章

英国大宪章《大宪章》亨利二世(Henry II)死后几年,他的最小的儿子约翰(King John)继承了王位(1167——1216,1199-1216在位)。

约翰国王被认为是英格兰众王中最差劲的一位。

在成为国王之前他就恶名在外了。

约翰曾纠集一群野心家(careerist)对抗他的父亲。

当他的兄弟理查得一世(R ichard I, also known as Richard the Lionheart)在为“圣地”(Holy Land,《圣经》中的巴勒斯坦地区)而征战时,约翰则在寻求攫取王位的机会。

他贪婪地为自己聚集金钱财宝。

登上王位后,约翰国王行事更加不计后果。

在他在位六年间,他把除了在法国的一小块地之外的所有大陆领土(Continental fief)全部丧失。

许多英国人都相信那个传奇侠盗罗宾汉(Robin Hood)和约翰国王是同一时代的人。

许多关于罗宾汉的故事在民间口头传颂,尽管这些故事很多相互矛盾。

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众对约翰国王治下的社会环境充斥着大量严重社会问题感到不满。

约翰国王也和教皇(the Pope)发生过争吵。

1205年,坎特伯雷大教堂的僧侣(the monks of Canterbury)冒着风险没有跟约翰国王商议就选出了坎特伯雷大主教(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新选出的主教迫不及待地去寻求教皇的承认但约翰国王迫使僧侣举行另外一场选举以使他的财政大臣(treasurer)能成为主教。

然而教皇两方的人选都拒绝了。

教皇命令僧侣选他所宠幸的斯蒂芬·兰顿(Stephen Langton)作为坎特伯雷大主教。

愤怒的国王把遵从教皇的僧侣驱逐出了国境并没收了他们的土地收益。

为了报复约翰国王,教皇于是就对英格兰下了“禁止令”(the interdict: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 sentence debarring a person or place from ecclesiastical functions and privileges.),关闭英格兰的所有教堂并停止英格兰的所有公共服务仪式。

英国的《大宪章》改变了世界历史

英国的《大宪章》改变了世界历史

英国的《大宪章》改变了世界历史1215年6月15日,中国纪年是南宋宁宗嘉定八年,英格兰国王约翰王在贵族、教士、骑士和伦敦市民的联合压力下在兰尼米德(Runny Mede)被迫签署《大宪章》。

《大宪章》全文共63条,主要内容是保障贵族和教会的各种权利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保障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归还原侵占的贵族土地、抵押物和契据;尊重领地法庭的管辖权,国王官吏不任意受理诉讼,对任何自由人非经合法判决,不得逮捕、监禁、没收财产或放逐出境;承认伦敦和其他自治城市的自由;统一度量衡,保护商业自由等。

同时规定由全体贵族推举25名贵族负责监督宪章的实施。

在《大宪章》之前,人类还处于野蛮时代,信奉的是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在社会层面上,教皇(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和国王处在食物链的最高端,对手下臣民拥有生杀大权,天下女人皆可为妾,占有所有的自然资源,任意剥夺臣民的财产等。

在当时的英格兰,这种状况稍微好些,国王上有教皇、下有贵族施加的一定压力,《大宪章》就是在约翰王向法国开战失败后引起贵族、骑士和城市市民的不满,纷纷要求限制国王为所欲为的权力,认为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

但所有的统治者都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约翰王也不例外,就在贵族们离开伦敦各自返回领地之后,立即宣布废弃大宪章,随后英国即陷入内战,1216年10月18日,约翰在内战正酣时病死,九岁的亨利三世即位,为了争取贵族的支持,皇室大臣以亨利的名义再发出大宪章,但当中部分限制国王的条款被删去。

自此虽然有所反复,但《大宪章》的大部分条款还是得到遵守,直到今天,《大宪章》仍然是英国以及一些英联邦国家的重要宪法性文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宪章》所确立的原则慢慢发展为当代宪政的基石:一、国王和政府的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严格限制,宪法和法律没有明确授权的不得行使;二、监督宪章实施的贵族会议发展为代议制的议会,选举人也由男性贵族发展为全体公民;三,领地法庭发展成各地方法院,享受独立的审判权,实现了真正的司法独立;四、实现了政教分离,国王及政府不得干涉教会,国家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五、税收法定原则,非经代表选民的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并且国家开支全部公开;六、公民的人身自由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严格保护,非经法庭的批准,任何机关不得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七、保证地方自治,中央政府无权干涉地方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促进资本和商品的流通;九、不但保护贵族和教会的财产,更要保护全体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得侵犯,而这恰恰是公民权利的最有力保障。

《大宪章》的故事

《大宪章》的故事
二、初探——历史著作研读
1. 《大国崛起》解说词节选: 侯建新教授:“《大宪章》里有两条最著名的 条款,第一条就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 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另一条是,如果法庭没有 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的财产。这两个 条款表明,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不是国王恩赐的, 所以国王也不能剥夺它。……从此以后,英国国王 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 下行使权力。”[1] 2. 吴于廑、齐世荣先生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 古代史编下卷节选: 到 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起来革命,利用“大 宪章”这一古老的文件为武器同专制王权作斗争。 但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因为封臣制的瓦解和王 权的强化,因为专制王权的建立,“大宪章”在政 治生活中的影响已变得微不足道。许多人根本不知 道有这一文件,国王也不遵守其中的条款。[2] 3. 钱乘旦教授的《英国通史》节选:
《大宪章》是当时仓促草拟的文件,不是议会 政治的产物,因为当时没有正式的议会。……它作 为一份表现封建贵族意志和自由的正式宣言书,在 以后几个世纪的大多数时间中曾被湮没未闻。…… 《大宪章》的影响在于未来。《大宪章》在当时即 便作为一种和平的停战宣言,也没有发生多大的作 用。[3]
综合上述著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 宪章》签署后,英国王权逐步受到法律限制,勉强 算得上“王在法下”。2.《大宪章》在当时意义不大, 在以后几个世纪中也是默默无闻。但笔者对《大宪 章》是如何从签署到最终成为一项制度的具体史实 还是不清楚,所以又阅读了《金雀花王朝》,从史 实角度讲述,来还原这段历史。
教学研讨
《大宪章》的故事
◎◎ 许文涛 武汉市第十七高中 李丽娜 武汉市钢花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去年硚口区“一课一思”教学比赛的备课过 程中,有关《大宪章》的历史作用,笔者与执教老 师产生了争议。在试讲课堂上,执教老师引导学生 分析了《大宪章》的文本后得出了“王在法下,王 在议会”的结论。但笔者认为,《大宪章》在当时 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将英国“王在法下,王在议会” 的传统与《大宪章》直接挂钩是不对的。因比赛时 间就在第二天,简短讨论后,参与备课的老师们决 定不提“王在法下,王在议会”这八个字了。但事 后,有关《大宪章》与英国“王在法下,王在议会” 的政治传统到底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于是笔者就带着问题开始了读书的历程。

关于宪法的故事

关于宪法的故事

关于宪法的故事故事一,《大宪章》的诞生。

1215年,英格兰国王约翰在贵族和教会的压力下,被迫签署了《大宪章》,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记载的宪法性文件。

《大宪章》确立了国王也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保障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利,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成为了英国宪政制度的开端。

故事二,美国宪法的诞生。

1787年,美国的建国元勋们在费城召开会议,商讨国家政体的问题。

经过四个月的激烈讨论和妥协,他们最终制定了美国宪法。

这部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和人民的基本权利,成为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为后世国家的宪法制定提供了宝贵经验。

故事三,中国宪法的演变。

中国的宪法历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之后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变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此后,中国的宪法经历了数次修订,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故事四,宪法的意义。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约束了政府的权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宪法的意义在于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和总章,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法律文件,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

总结。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件,承载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宪法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宪法的重要性和意义,为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和尊重宪法,为建设法治国家和美好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大宪章》的故事
作者:许文涛李丽娜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8期
一、问题的提出
在去年硚口区“一课一思”教学比赛的备课过程中,有关《大宪章》的历史作用,笔者与执教老师产生了争议。

在试讲课堂上,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了《大宪章》的文本后得出了“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结论。

但笔者认为,《大宪章》在当时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将英国“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传统与《大宪章》直接挂钩是不对的。

因比赛时间就在第二天,简短讨论后,参与备课的老师们决定不提“王在法下,王在议会”这八个字了。

但事后,有关《大宪章》与英国“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政治传统到底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于是笔者就带着问题开始了读书的历程。

二、初探——历史著作研读
1.; 《大国崛起》解说词节选:
侯建新教授:“《大宪章》里有两条最著名的条款,第一条就是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另一条是,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的财产。

这两个条款表明,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不是国王恩赐的,所以国王也不能剥夺它。

……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1]
2.; 吴于廑、齐世荣先生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节选:
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起来革命,利用“大宪章”这一古老的文件为武器同专制王权作斗争。

但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因为封臣制的瓦解和王权的强化,因为专制王权的建立,“大宪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变得微不足道。

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一文件,国王也不遵守其中的条款。

[2]
3.; 钱乘旦教授的《英国通史》节选:
《大宪章》是当时仓促草拟的文件,不是议会政治的产物,因为当时没有正式的议会。

……它作为一份表现封建贵族意志和自由的正式宣言书,在以后几個世纪的大多数时间中曾被湮没未闻。

……《大宪章》的影响在于未来。

《大宪章》在当时即便作为一种和平的停战宣言,也没有发生多大的作用。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